本发明属于生态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粉病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茎蔓与花朵、果实。初发病时叶面出现白粉霉斑,后逐渐扩大,条件适宜时白色霉斑可迅速连成片,叶面上布满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叶片逐渐变黄萎蔫、干枯,黄叶由底叶向上扩展,有时病斑上出现许多灰褐色点状物,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白粉病是由瓜类单囊壳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该菌以闭囊壳在棚、室作物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病菌生长温度10~30℃,相对湿度25%~85%时分生孢子均可萌发,以高湿条件适宜发病,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白粉菌源极易流行。
白粉病主要危害的作物有:小麦、黄瓜、番茄、草莓、葡萄、茶叶、大青枣等,目前,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高剂量,一定时期内有效,但长期单一使用容易发生病原菌对药剂的抗药性,短期内效果迅速下降,并且在农作物内残留多,危害人们健康,污染环境。植物源生物农药毒性低,选择性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小,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中草药制剂,有效解决农作物白粉病的防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以中草药为主原料,具有抑菌、杀菌功效,而且防治剂分散性好,溶解均匀,吸收快,患白粉病的农作物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防治剂后三天开始好转,用药一周后恢复正常,能有效防治虫害,且能使农作物增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所述的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包括以下组分:白酒、甘蔗尾、青蒿、茶籽饼、老鸦蒜、火麻叶、芭蕉、大蒜、薄荷叶、桂枝、金钱草、鱼腥草、鬼针草、山樟子、柴胡、紫苏、淡竹叶、香天竺。
进一步地,所述的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白酒5~8份、甘蔗尾5~8份、青蒿2~8份、茶籽饼2~6份、老鸦蒜1~5份、火麻叶2~6份、芭蕉3~8份、大蒜3~7份、薄荷叶2~5份、桂枝1~3份、金钱草2~5份、鱼腥草2~7份、鬼针草2~5份、山樟子1~3份、柴胡2~7份、紫苏2~5份、淡竹叶2~5份、香天竺2~8份。
一种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称取配方量的各个中草药原料,并混合粉碎;
2)第一次蒸煮:粉碎后的原料中加入60~70份水,再加入配方量的白酒,煮沸30~40min,冷却到20~30℃时,进行过滤,取滤液;
3)第二次蒸煮:步骤2)所得的滤渣中加入20~30份水,水滚20~30min,冷却到20~30℃时,进行过滤,取滤液;
4)质检包装:将两次蒸煮所得的滤液混合均匀,质检后包装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防治剂以中草药为主原料,具有抑菌、杀菌功效,而且分散性好,溶解均匀,吸收快,患白粉病的农作物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防治剂后三天开始好转,用药一周后恢复率高,能有效防治虫害,解决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且能使农作物增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其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白酒8份、甘蔗尾5份、青蒿2份、茶籽饼2份、老鸦蒜5份、火麻叶6份、芭蕉3份、大蒜3份、薄荷叶5份、桂枝1份、金钱草2份、鱼腥草7份、鬼针草5份、山樟子3份、柴胡2份、紫苏2份、淡竹叶5份、香天竺2份。
一种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称取配方量的各个中草药原料,并混合粉碎;
2)第一次蒸煮:粉碎后的原料中加入70份水,再加入配方量的白酒,煮沸40min,冷却到25℃时,进行过滤,取滤液;
3)第二次蒸煮:步骤2)所得的滤渣中加入20份水,水滚20min,冷却到25℃时,进行过滤,取滤液;
4)质检包装:将两次蒸煮所得的滤液混合均匀,质检后包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其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白酒6份、甘蔗尾7份、青蒿3份、茶籽饼5份、老鸦蒜2份、火麻叶3份、芭蕉4份、大蒜5份、薄荷叶3份、桂枝2份、金钱草3份、鱼腥草4份、鬼针草3份、山樟子2份、柴胡5份、紫苏4份、淡竹叶3份、香天竺6份。
一种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称取配方量的各个中草药原料,并混合粉碎;
2)第一次蒸煮:粉碎后的原料中加入62份水,再加入配方量的白酒,煮沸36min,冷却到20℃时,进行过滤,取滤液;
3)第二次蒸煮:步骤2)所得的滤渣中加入23份水,水滚25min,冷却到20℃时,进行过滤,取滤液;
4)质检包装:将两次蒸煮所得的滤液混合均匀,质检后包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3
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白酒5份、甘蔗尾8份、青蒿8份、茶籽饼6份、老鸦蒜1份、火麻叶2份、芭蕉8份、大蒜7份、薄荷叶2份、桂枝3份、金钱草5份、鱼腥草2份、鬼针草2份、山樟子1份、柴胡7份、紫苏5份、淡竹叶2份、香天竺8份。
一种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称取配方量的各个中草药原料,并混合粉碎;
2)第一次蒸煮:粉碎后的原料中加入60份水,再加入配方量的白酒,煮沸30min,冷却到30℃时,进行过滤,取滤液;
3)第二次蒸煮:步骤2)所得的滤渣中加入30份水,水滚30min,冷却到30℃时,进行过滤,取滤液;
4)质检包装:将两次蒸煮所得的滤液混合均匀,质检后包装即得成品。
实验分析:
选择三亩茶叶地,且感染白粉病,将三亩地分为三组,第一组为试验组,选择天气晴好的时间段喷施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中草药防治剂的600倍稀释液;第二组为对照组,选择天气晴好的时间段喷施市售的50%氯溴异氰尿酸800倍稀释液;第三组为空白组,喷洒清水。
选择三亩黄瓜地,且感染白粉病,将三亩地分为三组,第一组为试验组,选择天气晴好的时间段喷施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中草药防治剂的400倍稀释液;第二组为对照组,选择天气晴好的时间段喷施市售的30%醚菌酯1000倍稀释液;第三组为空白组,喷洒清水。
试验地肥水充足,管理一致,每隔7天用药1次,连续3次,于每次施药后第7天统一调查各农作物的白粉病情,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每亩地随机选择3个小区,每区随机选定36株。
白粉病防治效果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不同种农作物白粉病防治效果统计结果
从表1中可看出,试验组第一次施药后7天茶叶白粉病控制率高达80%,第二次施药后7天嫩叶恢复达90%,且白粉病无新发生,对照组第一次施药后7天茶叶白粉病控制率为50~60%,第二次施药后7天嫩叶恢复70~80%;试验组第一次施药后7天黄瓜白粉病控制率高达70%,第二次施药后7天嫩叶恢复达50%,且白粉病无新发生,对照组第一次施药后7天茶叶白粉病控制率为40%,第二次施药后7天嫩叶恢复10%。市场上目前没有黄瓜白粉病的特效药,本申请的用药防治效果均优于市售药剂。
本发明提供的防治剂以中草药为主原料,具有抑菌、杀菌功效,而且分散性好,溶解均匀,吸收快,患白粉病的农作物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防治剂后三天开始好转,用药一周后恢复率高,能有效防治虫害,解决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且能使农作物增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