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无轨移动的渗透汽化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1542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无轨移动的渗透汽化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渗透汽化膜装置,具体为一种可无轨移动的渗透汽化膜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渗透汽化膜装置不可以无轨移动,空间适应能力弱,不对接多个管口,不一车对应几个框架,工作提高效率,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无轨移动的渗透汽化膜装置,包括顶部端盖、空腔、底部端盖、无轨小车轮子、无轨小车车体、加热夹套、搅拌曲轴、本体、搅拌电机、电机蓄电池、出料口、热蒸汽出口、进料口、热蒸汽进口、真空泵连接口、框架板、固定板、小车连接插口、框架连接杆和框架轮;所述本体侧面的上部设置有出料口和热蒸汽进口,所述本体侧面的下部设置热蒸汽出口和进料口,本体上方设置有搅拌电机和电机蓄电池,拌电机和电机蓄电池通过电线连接,搅拌电机输出轴与搅拌曲轴连接,搅拌曲轴置于空腔中,本体的下部设置底部端盖,本体的上部设置顶部端盖,本体的外壁上设置加热夹套,所示的加热夹套内均匀铺设电热丝,底部端盖下部通过管道连接着真空泵连接口,本体外面套上一个由框架板和固定板组成的框架,框架下方设置框架连接杆和框架自带的框架轮,无轨小车车体上的小车连接插口配合框架连接杆带动框架移动,无轨小车车体下部设置无轨小车轮子。

工作原理:工作时,首先在本体中装入陶瓷膜,然后通过压力泵将高沸点有机物从进料口注入空腔内,物料在陶瓷膜外运行,开启搅拌电机进行搅拌,根据物料的流量不同调节搅拌电机转速,使物料达到最佳的搅拌状态;然后通过加热夹套内的热蒸汽进行加热,根据有机物的性质不同,将物料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在物料达到预定温度后将真空泵与真空泵连接口连接,真空泵打开,使得物料中水分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不断透过膜,进入膜管内部后汽化,被真空泵抽出,而物料在进料侧被浓缩,浓缩后的物料从出料口排出,从而达到有机物脱水的目的。独特的搅拌曲轴可以使得搅拌更加均匀,当小车的小车连接插口配合框架连接杆,就可以带动框架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装置无轨小车可以使得该装置空间适应能力强,对接多个管口,并且一车对应几个框架。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可无轨移动的渗透汽化膜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所述可无轨移动的渗透汽化膜装置去掉外部框架的结构图;

图3为所述可无轨移动的渗透汽化膜装置去掉外部框架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部端盖;2空腔;3底部端盖;4无轨小车轮子;5无轨小车车体;6加热夹套;7搅拌曲轴;8本体;9搅拌电机;10电机蓄电池;11出料口;12热蒸汽出口;13进料口;14热蒸汽进口;15真空泵连接口;16框架板;17固定板;18小车连接插口;19框架连接杆;20框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可无轨移动的渗透汽化膜装置,包括顶部端盖1、空腔2、底部端盖3、无轨小车轮子4、无轨小车车体5、加热夹套6、搅拌曲轴7、本体8、搅拌电机9、电机蓄电池10、出料口11、热蒸汽出口12、进料口13、热蒸汽进口14、真空泵连接口15、框架板16、固定板17、小车连接插口18、框架连接杆19和框架轮20;所述本体8侧面的上部设置有出料口11和热蒸汽进口14,所述本体8侧面的下部设置热蒸汽出口12和进料口13,本体8上方设置有搅拌电机9和电机蓄电池10,拌电机9和电机蓄电池10通过电线连接,搅拌电机9输出轴与搅拌曲轴7连接,搅拌曲轴7置于空腔2中,本体8的下部设置底部端盖3,本体8的上部设置顶部端盖1,本体8的外壁上设置加热夹套6,所示的加热夹套6内均匀铺设电热丝,底部端盖3下部通过管道连接着真空泵连接口15,本体8外面套上一个由框架板16和固定板17组成的框架,框架下方设置框架连接杆19和框架自带的框架轮20,无轨小车车体5上的小车连接插口18配合框架连接杆19带动框架移动,无轨小车车体5下部设置无轨小车轮子4。

工作原理:工作时,首先在本体8中装入陶瓷膜,然后通过压力泵将高沸点有机物从进料口13注入空腔2内,物料在陶瓷膜外运行,开启搅拌电机9进行搅拌,根据物料的流量不同调节搅拌电机9转速,使物料达到最佳的搅拌状态;然后通过加热夹套6内的热蒸汽进行加热,根据有机物的性质不同,将物料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在物料达到预定温度后将真空泵与真空泵连接口15连接,真空泵打开,使得物料中水分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不断透过膜,进入膜管内部后汽化,被真空泵抽出,而物料在进料侧被浓缩,浓缩后的物料从出料口11排出,从而达到有机物脱水的目的。独特的搅拌曲轴7可以使得搅拌更加均匀,当小车的小车连接插口18配合框架连接杆19,就可以带动框架移动。无轨小车可以使得该装置空间适应能力强,对接多个管口,并且一车对应几个框架。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