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亚硝酸后处理的复合聚酰胺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52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复合聚酰胺膜以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聚酰胺膜用于多种流体分离。一种常见类别的膜包括用“薄膜”聚酰胺层涂布的多孔载体。薄膜层可以通过多官能胺(例如间苯二胺)单体与多官能酰基卤(例如均苯三甲酰氯)单体之间的界面缩聚反应来形成,所述单体依次由不可混溶的溶液涂布在载体上,参见例如Cadotte的US 4277344。可以向涂布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中添加各种成分来改进膜性能。举例来说,Mickols的US 6878278描述添加各种添加剂到一种或两种涂布溶液中,包括各种磷酸三烃酯化合物。US2013/0287944、US2013/0287945、US2013/0287946、WO2013/048765以及WO2013/103666描述添加各种单体,包括羧酸和胺反应性官能团以及各种磷酸三烃酯化合物。

Cadotte的US 4888116描述双官能和三官能酰基卤单体(例如间苯二甲酰氯或对苯二甲酰氯与均苯三甲酰氯)的组合的使用。随后用试剂(亚硝酸)后处理所得聚酰胺层以从未反应的侧接胺基形成重氮盐基团和对应的衍生物(例如偶氮键)。还参见WO2013/047398、US2013/0256215、US2013/0126419、US2012/0305473、US2012/0261332以及US2012/0248027。膜中偶氮基团的浓度和位置特定于胺端基数目和其沿着聚合物链的分布以及重氮盐水解和偶氮偶合的相对速率。因此,可能的偶氮基团的数目受到限制并且链间交联形成仅经由两个不同聚合物链中间的端基进行。因此,此途径限制可能的偶氮基团的数目并且仅经由两个不同聚合物链中间的端基引入链间交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消除此限制并且提供合成途径以增加偶氮基团数目并且还经由聚合物主链上的多个位点引入链内交联。此产生较紧密并且较均匀的聚合物网状结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消除上文所提到的限制并且提供合成途径以增加优先靠近聚合物表面分布的偶氮基团的数目。相比于均匀地在整个聚合物中分布偶氮交联,此实施例优先“收紧”膜表面而不是整体。因此,保护整体聚合物的开放性并且产生从进料面表面到聚砜载体对向表面的交联密度梯度,其中膜的进料面更加交联。此独特结构改进水与盐传输之间的选择性。确切地说,在不牺牲膜通量的情况下更高效地丢弃中等和较大分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制造包括多孔载体和薄膜聚酰胺层的复合聚酰胺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包含多官能胺单体的极性溶液和包含多官能酰基卤单体的非极性溶液施加到多孔载体的表面上并且使单体界面聚合以形成聚酰胺层;以及ii)使所述薄膜聚酰胺层曝露于亚硝酸中。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在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存在下进行步骤i)的界面聚合,或在步骤ii)之前将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施加到界面聚合的聚酰胺层上,其中所述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与多官能酰基卤单体和多官能胺单体不同并且由下式表示:

其中:

Z选自:羟基、烷氧基、酯、叔氨基以及酮酰胺;

Y选自:氢、羧酸、磺酸或其盐、卤素、酰基卤、磺酰基卤和酸酐以及具有1到5个碳原子的烷基;以及

A、A'、A和A"'独立地选自:Z、氢、酰基卤、磺酰基卤和酸酐,其限制条件为A、A'、A和A"'中的至少一个是酰基卤、磺酰基卤或酸酐并且Y、A或A"中的至少一个是氢。

描述许多额外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膜或应用的特定类型、构造或形状的特定限制。举例来说,本发明适用于多种应用中所用的平板、管状和中空纤维聚酰胺膜,包括正向渗透(FO)、反向渗透(RO)、纳米过滤(NF)、超滤(UF)、微滤(MF)以及压力延迟流体分离。然而,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制备经设计用于RO和NF分离的不对称膜。RO膜相对不可渗透几乎所有溶解盐并且典型地阻挡超过约95%的单价离子盐,如氯化钠。RO复合膜还典型地阻挡超过约95%的无机分子以及分子量大于约100AMU(道尔顿)的有机分子。NF膜比RO膜更可渗透并且典型地阻挡小于约95%的单价离子盐,同时阻挡大于约50%(并且常常大于90%)的二价离子盐,取决于二价离子的种类。NF膜还典型地阻挡在纳米范围内的粒子以及分子量大于约200到500AMU的有机分子。

复合聚酰胺膜的实例包括膜技术公司(FilmTec Corporation)FT-30TM型膜,即包含非织造背衬网(例如PET纱布)的底层(背侧)、具有约25-125μm典型厚度的多孔载体的中间层以及包含厚度典型地小于约1微米(例如0.01微米到1微米,但更通常约0.01到0.1μm)的薄膜聚酰胺层的顶层(前侧)的平板复合膜。多孔载体典型地是孔径尺寸足以允许渗透物基本上不受限制通过,但并未大到足以干扰其上所形成的薄膜聚酰胺层桥接的聚合材料。举例来说,载体的孔径优选在约0.001到0.5μm范围内。多孔载体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由以下制成的那些多孔载体:聚砜、聚醚砜、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醚酰亚胺、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以及各种卤化聚合物,如聚偏二氟乙烯。对于RO和NF应用来说,多孔载体提供强度,但由于其相对较高的孔隙度而几乎无流体流动阻力。

由于其相对较薄,所以聚酰胺层常常依据其在多孔载体上的涂布覆盖率或负载量加以描述,例如每平方米多孔载体表面积约2到5000mg聚酰胺并且更优选约50到500mg/m2。如US 4277344和US 6878278中所描述,聚酰胺层优选地通过多官能胺单体与多官能酰基卤单体之间的界面缩聚反应在多孔载体表面上制备。更确切地说,聚酰胺膜层可以通过使多官能胺单体与多官能酰基卤单体(其中每个术语意指使用单一物质或多种物质)在多孔载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发生界面聚合来制备。如本文所使用,术语“聚酰胺”是指沿着分子链出现酰胺键(-C(O)NH-)的聚合物。多官能胺和多官能酰基卤单体最常借助于涂布步骤从溶液施加到多孔载体,其中所述多官能胺单体典型地由水基或极性溶液涂布并且所述多官能酰基卤由有机基或非极性溶液涂布。虽然涂布步骤无需遵循特定顺序,但多官能胺单体优选地首先涂布在多孔载体上,接着是多官能酰基卤。涂布可以通过喷雾、涂膜、辊涂或经由使用浸渍槽以及其它涂布技术来实现。可以通过气刀、干燥器、烘箱等从载体中去除过量溶液。

多官能胺单体包含至少两个伯氨基并且可以是芳香族(例如间苯二胺(mPD)、对苯二胺、1,3,5-三氨基苯、1,3,4-三氨基苯、3,5-二氨基苯甲酸、2,4-二氨基甲苯、2,4-二氨基苯甲醚以及二甲苯二胺)或脂肪族(例如乙二胺、丙二胺、环己烷-1,3-二胺以及三(2-二氨基乙基)胺)。二胺为优选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多官能胺是间苯二胺(mPD)。多官能胺单体可以极性溶液形式施加到多孔载体。极性溶液可以含有约0.1到约10wt%并且更优选约1到约6wt%多官能胺单体。在一组实施例中,极性溶液包括至少2.5wt%(例如2.5到6wt%)多官能胺单体。在涂布在多孔载体上之后,可以任选地去除过量溶液。

多官能酰基卤单体包含至少两个酰基卤基团并且优选地无羧酸官能团,并且可以由非极性溶剂涂布,但多官能酰基卤可以替代地由气相传递(例如,对于具有足够蒸气压的多官能酰基卤)。多官能酰基卤不受特定限制,并且可以使用芳香族或脂环族多官能酰基卤以及其组合。芳香族多官能酰基卤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均苯三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联苯二甲酰氯以及萘二甲酸二氯化物。脂环族多官能酰基卤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环丙烷三甲酸酰基氯、环丁烷四甲酸酰基氯、环戊烷三甲酸酰基氯、环戊烷四甲酸酰基氯、环己烷三甲酸酰基氯、四氢呋喃四甲酸酰基氯、环戊烷二甲酸酰基氯、环丁烷二甲酸酰基氯、环己烷二甲酸酰基氯以及四氢呋喃二甲酸酰基氯。一种优选的多官能酰基卤是均苯三甲酰氯(TMC)。多官能酰基卤可以约0.01到10wt%,优选0.05到3%wt%的范围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并且可以作为连续涂布操作的一部分传递。在多官能胺单体浓度小于3wt%的一组实施例中,多官能酰基卤小于0.3wt%。

适合的非极性溶剂是能够溶解多官能酰基卤并且与水不可混溶的那些溶剂;例如烷烃(例如己烷、环己烷、庚烷、辛烷、十二烷)、异烷烃(例如ISOPARTM L)、芳族物(例如SolvessoTM芳香族流体、VarsolTM非脱芳香族流体、苯、烷基化苯(例如甲苯、二甲苯、三甲苯异构体、二乙苯))以及卤化烃(例如FREONTM系列、氯苯、二氯苯和三氯苯)或其混合物。优选的溶剂包括对臭氧层几乎不造成威胁并且在闪点和可燃性方面安全到足以在不采用特殊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常规加工的溶剂。优选溶剂为可购自埃克森化学公司(Exxon Chemical Company)的ISOPARTM。非极性溶液可以包括额外成分,包括共溶剂、相转移剂、增溶剂、络合剂和除酸剂,其中个别添加剂可以提供多个功能。代表性共溶剂包括: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乙苯-二乙二醇二甲醚、环己酮、乙酸乙酯、丁基卡必醇TM乙酸酯(butyl carbitolTM acetate)、月桂酸甲酯和丙酮。代表性除酸剂包括N,N-二异丙基乙胺(DIEA)。非极性溶液还可以包括少量水或其它极性添加剂,但浓度优选低于其在非极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极限。

极性和非极性涂布溶液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另外包括如由式I表示的磷酸三烃酯化合物:

式(I):

其中“P”是磷,“O”是氧并且R1、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和包含1到10个碳原子的烃基,其限制条件为R1、R2和R3中的不超过一个是氢。R1、R2和R3优选独立地选自脂肪族和芳香族基团。适用的脂肪族基包括分支与未分支种类,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戊基、2-戊基、3-戊基。适用的环状基团包括环戊基和环己基。适用的芳香族基包括苯基和萘基。环状基团和芳香族基可以借助于例如甲基、乙基等脂肪族键联基团键联到磷原子。前述脂肪族和芳香族基团可以是未经取代或经取代的(例如,经甲基、乙基、丙基、羟基、酰胺、醚、砜、羰基、酯、氰化物、腈、异氰酸酯、氨基甲酸酯、β-羟基酯等取代);但具有3到10个碳原子的未经取代的烷基是优选的。磷酸三烃酯化合物的特定实例包括: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戊酯、磷酸三己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丙酯联苯酯、磷酸二丁酯苯酯、磷酸丁酯二乙酯、磷酸氢二丁酯、磷酸氢丁酯庚酯以及磷酸丁酯庚酯己酯。所选择的物质应至少部分地可溶于由其涂布的溶液(即极性对非极性涂布溶液)中。额外实例是US 6878278、US 6723241、US 6562266和US 6337018中所描述的此类化合物。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非极性溶液可以包括0.001到10wt%,并且更优选0.01到1wt%磷酸三烃酯化合物。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非极性溶液包括与多官能酰基卤单体呈1:5到5:1并且更优选1:1到3:1摩尔(化学计量)比的磷酸三烃酯化合物。

除多官能胺和酰基卤单体以外,在界面聚合中可以任选地包括额外含羧酸单体。代表性实例描述于US2013/0287944、US2013/0287945、US2013/0287946、WO2013/048765和WO2013/103666中。

一旦彼此接触,多官能酰基卤单体和多官能胺单体在其表面界面处反应以形成聚酰胺层或膜。这一层常常称为聚酰胺“区别层”或“薄膜层”,给复合膜提供其用于使溶质(例如盐)与溶剂(例如水性馈料)分离的主要构件。

多官能酰基卤和多官能胺单体的反应时间可以小于一秒,但接触时间典型地在约1到60秒范围内。可以通过用水冲洗膜并且接着在例如约40℃到约120℃的高温下干燥实现过量溶剂的去除,不过可以使用在环境温度下的空气干燥。然而,出于本发明的目的,膜优选地不允许干燥,并且仅用水冲洗或浸渍于水中并且任选地在湿润状态下储存。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添加如以下式II所表示的“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与包括多官能酰基卤和多官能胺单体两者的前述单体不同。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在多官能胺和酰基卤单体的界面聚合期间存在,例如借助于与多官能酰基卤单体组合并且由非极性溶液涂布以使得化合物并入整个所得聚酰胺层中。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在其形成之后例如借助于后续涂布步骤而施加到聚酰胺层上。在这一替代实施例中,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优先与聚酰胺层表面上存在的残余胺基反应。在又另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在界面聚合期间存在并且也施加到所得聚酰胺层上。用于添加或施加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的特定技术不受特定限制并且包括由非极性溶液施加胺反应性化合物(例如10-20000ppm)或将聚酰胺层浸泡于含有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的浸渍槽中以使得聚酰胺层浸透化合物。在用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处理之后,使聚酰胺层曝露于亚硝酸中。

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可以由式II表示。

式II:

其中:

Z选自:羟基(-OH)、烷氧基(例如其中烷基包括1到5个碳原子并且优选为甲基、-OCH3)、酯(例如-O-CO-CH3)、叔氨基(例如-NRR',其中R和R'为优选具有1到5个碳原子的烷基)以及酮酰胺(例如-NH-COCH3、-NH-CO-CH2-CO-CH3);

Y选自:氢(-H)、羧酸(-COOH)、磺酸或其盐(-SO3H)、卤素(-F、-Cl、-Br、-I)、酰基卤、磺酰基卤、酸酐以及具有1到5个碳原子的烷基;以及

A、A'、A和A"'独立地选自:Z、氢和酰基卤、磺酰基卤、酸酐,其限制条件为A、A'、A和A"'中的至少一个是酰基卤、磺酰基卤或酸酐并且Y、A或A"中的至少一个是氢。

在实施例的优选子组中:1)Z和A'或A"'中的至少一个是羟基,其限制条件为A或Y中的至少一个是氢;2)Z和A'或A"'中的至少一个是仲或叔氨基,其限制条件为A或Y中的至少一个是氢;3)Z选自:羟基或甲氧基;Y选自:氢、卤素或羧酸;并且A、A'、A和A"'独立地选自:氢和酰基卤,其限制条件为A、A'、A和A"'中的至少一个是酰基卤并且A或A"中的至少一个是氢;4)Z选自羟基,A'选自羟基,并且A是氢,其限制条件为A"、A'"或Y中的至少一个是酰基卤;以及5)Z选自羟基,A”'选自羟基,Y是氢,其限制条件为A、A'或A"中的至少一个是酰基卤。在每种情况下,羟基可以“被保护”为乙酸酯或三氟乙酸酯。“受保护”基团可以随后在用亚硝酸后处理之前通过简单地用水溶液洗涤膜去除。

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的优选种类包括:5-羟基间苯二甲酰氯、4-羟基间苯二甲酰氯、3-羟基苯甲酰氯、2-羟基苯甲酰氯、4-羟基苯甲酰氯、5-羟基苯-1,3-二磺酰二氯、5-羟基异苯并呋喃-1,3-二酮、3-(氯甲酰基)-5-羟基苯甲酸、3-(氯甲酰基)-5-羟基苯磺酸、3-(氯磺酰基)-5-羟基苯磺酸、5-甲氧基间苯二酰氯、4-甲氧基间苯二酰氯、3-甲氧苯甲酰氯、2-甲氧苯甲酰氯、4-甲氧苯甲酰氯、5-甲氧基苯-1,3-二磺酰二氯、5-甲氧基异苯并呋喃-1,3-二酮、3-(氯甲酰基)-5-甲氧基苯甲酸、3-(氯甲酰基)-5-甲氧基苯磺酸、3-(氯磺酰基)-5-甲氧基苯磺酸、3,5-双(二甲氨基)苯甲酰氯、3-(二甲氨基)苯甲酰氯、5-(二甲氨基)间苯二甲酰二氯、3,5-双(3-氧代丁酰氨基)苯甲酰氯、4-(3-氧代丁酰氨基)苯甲酰氯、5-(氯甲酰基)-1,3-亚苯基双(2,2,2-三氟乙酸酯)以及5-(氯甲酰基)-1,3-亚苯基二乙酸酯。代表性化学式如下:

聚酰胺膜的后处理

多种可适用的用亚硝酸后处理聚酰胺层的技术描述于US 4888116中,并且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中。据信,亚硝酸与存在于聚酰胺区别层中的残余伯氨基反应以形成重氮盐基团,其一部分与目标胺反应性化合物、聚酰胺层中的残余未反应胺或苯酚反应,导致重氮盐水解形成偶氮基团,即在聚酰胺结构中形成交联。代表性反应流程提供如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亚硝酸的水溶液施加到薄膜聚酰胺层上。尽管水溶液可以包括亚硝酸,但其优选包括当场形成亚硝酸的试剂,例如含碱金属亚硝酸盐的酸溶液或亚硝酰硫酸。由于亚硝酸是挥发性的并且易分解,所以其优选通过含碱金属亚硝酸盐的酸性溶液与聚酰胺区别层接触的反应而形成。一般来说,如果水溶液的pH小于约7(优选小于约5),那么碱金属亚硝酸盐将反应以释放亚硝酸。亚硝酸钠在水溶液中与盐酸或硫酸反应对于形成亚硝酸是尤其优选的。水溶液可以进一步包括湿润剂或表面活性剂。亚硝酸在水溶液中的浓度优选是0.01到1wt%。一般来说,亚硝酸在5℃下比在20℃下可溶性更高,并且略微较高浓度的亚硝酸可在较低温度下操作。只要膜不受有害影响并且可以安全地操作溶液,较高浓度是可操作的。一般来说,亚硝酸浓度高于约二分之一(0.5)百分比由于操作这些溶液的困难而并非优选的。优选地,亚硝酸由于其在大气压下的有限溶解度而以约0.1重量百分比或更小的浓度存在。膜接触时的温度可以在宽范围内变化。由于亚硝酸并非特别稳定,所以一般需要使用约0℃到约30℃范围内的接触温度,其中0℃到约20℃范围内的温度是优选的。高于这一范围的温度可能增加处理溶液上方通风或超大气压的需要。低于优选范围的温度一般导致反应速率和扩散速率降低。

一种优选的应用技术涉及使亚硝酸水溶液以连续流形式经过膜表面。这允许使用相对较低浓度的亚硝酸。当亚硝酸从处理介质耗尽时,其可以补充并且使介质再循环到膜表面以便额外处理。分批处理也是可操作的。用于施加亚硝酸水溶液的特定技术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包括喷雾、涂膜、辊涂或经由使用浸渍槽以及其它施用技术。一旦经处理,膜可以用水洗涤并且在使用之前湿润或干燥储存。

一旦亚硝酸扩散到膜中,亚硝酸与聚酰胺层伯氨基之间的反应相对快速地进行。扩散所需的时间和需要进行的反应将取决于亚硝酸浓度、膜的任何预湿润程度、所存在伯氨基的浓度、膜的三维结构以及进行接触的温度。接触时间可以在数分钟到数天的范围内变化。对于特定膜和处理来说,可以容易地凭经验确定最优反应时间。在残余胺部分已转化成重氮盐之后,pH可以升高到6-9,并且温度提高到25℃以引发一部分重氮盐水解成苯酚和重氮盐、苯酚或源自目标酰氯的并入的官能化环之间的偶氮偶合。

薄膜聚酰胺层可以任选地在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包括吸湿聚合物。此类聚合物包括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酸、聚乙酸乙烯酯、聚氧化烯化合物、聚(噁唑啉)化合物、聚丙烯酰胺以及如US 6280853、US 7815987、US 7918349和US 7905361中概述的相关反应产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此类聚合物可以掺合和/或反应并且可以由常见溶液涂布或以其它方式施加到聚酰胺膜或依次施加。

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已将某些实施例、选择、范围、成分或其它特征描述为“优选的”。“优选”特征的表征决不应解释为将此类特征视作是本发明所需的、必需的或至关重要的。

实例

实例1:使用中试规模的膜制造线制备样品膜。聚砜载体是由16.5wt%于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液浇铸并且随后浸泡在间苯二胺(mPD)水溶液中。mPD保持恒定为3.5wt%。接着将所得载体以恒定速度拉出反应台,同时施加一层薄的、均一的非极性涂布溶液。非极性涂布溶液包括异烷烃溶剂(ISOPAR L)(90vol%)和均三甲苯(10vol%)、不同比率的均苯三甲酰氯(TMC)和5-羟基间苯二甲酰氯(OH-IPC)的组合。总酰氯浓度保持固定为0.2%w/v。去除过量非极性溶液并且使所得复合膜通过水冲洗槽和干燥烘箱。样品膜板(i)储存在pH 8去离子水中直到测试;或(ii)浸泡在0-5℃下通过组合0.05%w/v NaNO2和0.1w/v%HCl制备的溶液中约15分钟,并且其后冲洗并储存在pH 8去离子水中直到测试。在室温、pH 8和150psi下,用2000ppm NaCl溶液的混合物进行测试。

以下表1报导在提高OH-IPC于有机相中的浓度的情况下制得的一系列膜的通量和盐通过率(SP)数据。因为在有机相中总酰氯浓度为固定的,所以随着OH-IPC浓度提高,TMC浓度降低。膜经后处理并且测量性能数据。计算归因于后处理的通量增加并且报导在表中。如数据所说明,通量提高百分比随着系统中的OH-IPC的浓度提高而提高。假设聚合物中的OH-IPC的量为偶氮偶合提供更多活性位点并且还影响偶氮交联的分布和浓度,产生不同聚合物形态,使得相比于对照物(1)重氮化通量提高百分比更高。

表1:

实例2:使用中试规模的膜制造线制备样品膜。聚砜载体是由16.5wt%于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液浇铸并且随后浸泡在间苯二胺(mPD)水溶液中。mPD保持恒定为4.5wt%。接着将所得载体以恒定速度拉出反应台,同时施加一层薄的、均一的非极性涂布溶液。非极性涂布溶液包括异烷烃溶剂(ISOPAR L)和均苯三甲酰氯(TMC)和磷酸三丁酯的组合(1:1.1)。总酰氯浓度保持固定为0.2%w/v。在膜浸没于浸渍槽中之前,将其进一步用不同试剂涂布(“双涂布”)。如表2中所示,对于第一次操作,不进行双涂布。用Isopar双涂布样品2-2并且用Isopar与均三甲苯的混合物双涂布样品2-3。对于样品2-4和2-5,双涂布溶液含有含4-甲氧苯甲酰氯的90:10(体积比)Isopar与均三甲苯的混合物。对于样品2-6和2-7,双涂布物质为以90:10体积比溶解于Isopar与均三甲苯的混合物中的4-硝基苯甲酰氯。预期4-甲氧基苯甲酰氯中的甲氧基的存在活化苯环并且使其成为在偶氮偶合步骤期间重氮受体物质的适合候选物。而预期4-硝基苯甲酰氯中的硝基使苯环失活,使得其对偶氮偶合反应的反应性降低。因此,虽然预期4-甲氧基苯甲酰氯会出现性能改变,但预期4-硝基苯甲酰氯不会改进。样品膜板(i)储存在pH6去离子水中直到测试;或(ii)浸泡在0-5℃下通过组合0.05%w/v NaNO2和0.1w/v%HCl制备的溶液中约15分钟,并且其后冲洗并储存在pH 6去离子水中直到测试。在室温、pH 8和150psi下,用2000ppm NaCl溶液的混合物进行测试。如以下表2中所概述,后处理之后的通量提高百分比随4-甲氧苯甲酰氯浓度变化。相比于样品2-3对照物,样品2-5通量显著提高。相比之下,对于4-硝基苯甲酰氯,未观测到通量提高。

表2:

实例3:以与实例2类似的方式制备膜并且双涂布有Isopar与含有5-羟基间苯二甲酰氯单体的均三甲苯的90:10wt%溶液。不同于4-甲氧基苯甲酰氯(其中在双涂布过程期间部分可以连接到一个残余胺基),在此情况下,5-羟基间苯二甲酰氯可以与两个邻近侧接胺端基反应,使得膜更具刚性。在重氮化之后,预期将有另外的刚度。如表3的数据中所说明,相比于对照样品的那些,双涂布有5-羟基间苯二甲酰氯的膜显示后处理之后的阻挡显著改进。

表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