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姜井窖贮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6494阅读:14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姜贮藏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生姜井窖贮藏方法。



背景技术:

生姜,属姜科植物,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肥大,呈不规则的块状,灰黄色或土黄色,有芳香和辛辣味。不仅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中药材之一。近些年生姜市场繁荣,不少农民开始种植生姜,但是由于储藏技术不过关,生姜储存一两个月,就开始腐烂变质,造成严重损失。怎样才能储藏好生姜,成了姜农密切关注的问题。

要想贮藏好生姜,必须有一个存取方便,又能利于调控窖内气、温、湿的井窖。窖内的空气成分、温度、湿度是储存好生姜的必要条件。当窖内空气中的氧浓度较高时,常因过快的呼吸消耗导致芽眼部位疏松乃至坏死,其形如虫蛀,俗称虫头;当窖内氧浓度很低,二氧化碳浓度很高时,姜块的呼吸受到严重抑制,从而造成腐烂。温度过低会导致生姜失活失水,温度过高呼吸越强,病原菌活性越强,烂姜增多。窖内湿度过低,会引起失水失重,表皮老化变厚,色泽变差,湿度过高会使病菌活动加强,病姜增多。因此窖内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调控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生姜井窖贮藏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姜井窖贮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窖:建深为7.5m的窖;

2)清窖灭菌散热预冷:清除窖内污土,在窖内壁上涂刷生石灰水,窖底撒草木灰或细炉灰,然后在窖外点燃干柴草投入窖内燃烧,无明火后盖住窖盖,进行烟熏灭菌,待烟散尽后打开窖盖,散热预冷;

3)剔除病姜:在采收前1-2天内,在田间仔细辨认拔出病姜;

4)收获入窖:顶叶霜枯时将健姜收获入窖,削去姜苗,留茬2-3cm,将姜块装入编织袋入窖,姜袋有序垛成下宽上窄的“馒头”形,高度1.1-1.3m;

5)吹风换气排热:姜块入窖4-6天后,窖内贮姜量在6000斤-7000斤时,需要吹风换气排热一次,每次吹风时间为5min,贮姜量在7000斤-8000斤时需吹风换气排热两次,每次吹风时间为5min,贮姜量在8000斤-1万斤时,吹风换气排热两次,吹风时间为8-10min;

6)封窖控气:用窖盖堵住窖门,在窖盖四周用泥抹严,在窖盖上开设直径为4-5cm的通气孔;贮姜量低于1000斤时,需在窖内放入无病姜苗或湿柴草,放入量按0.05斤×(1000斤-贮姜量)计算放入,此处贮姜量以斤为单位,姜苗或湿柴草放入量还需顾及到容积率(姜垛体积/井窖总容量),容积率低于0.4时就需增加姜苗或湿柴草的放入量,增加量按5斤×(姜窖总容量-姜垛体积)计算增加;

7)冬季管理:①缩小通气孔,通气孔大小按照5mm×贮姜量计算所得,此处贮姜量以千斤为单位;②封井口,缩小通气孔一个月后,将窖盖盖严,在窖盖一侧留10-20cm长的缝隙;

8)夏季管理:次年夏天,在窖盖上埋30-40cm厚的土,在土层上再覆盖20-30cm厚的柴草,窖盖一侧埋直径为4-6mm的细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建窖时,窖长为5-15m,窖宽为1.5-1.8m,窖高为1.8-2.0m,在窖内设垂直通风管,窖顶设进风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收获入窖后,贮姜量在2000斤及2000斤以下时窖口堵半,多于2000斤时窖口则不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吹风换气排热中,贮姜量在1万斤-1.2万斤时,将窖顶进风管与窖内的垂直通风管对接进行吹风,吹风换气排热两次,吹风时间为8-10min。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封窖控气中,贮姜量在1000斤-2000斤时,也将窖顶进风管堵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通过窖内贮姜量的不同,对窖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进行适时调控,以达到最适宜的贮姜环境;不同的贮姜量,对换气排热的方式、时间、次数进行调控,保证窖内最适宜的含氧浓度、温度及湿度;不同的贮姜量,通过放入不同量的姜苗或湿柴草对窖内的含氧浓度和湿度进行调控;在冬季管理中,所留通气孔也根据贮姜量的多少而大小不同;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对窖内的温度和空气进行比较精确的调控,使生姜各个贮藏时间的贮藏环境更加适宜。

2、本发明的生姜贮藏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环保无公害,而且完全能够确保生姜贮藏的产品质量和鲜活度,有效降低了生姜的烂姜率,减少了姜块的贮藏损失,增加了生姜的附加值和姜农的收入,易于姜农普及推广、实施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生姜井窖贮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窖:建窖深为7.5m,窖长为5-15m,窖宽为1.5-1.8m,窖高为1.8-2.0m的窖,在窖内设垂直通风管,窖顶设进风管。

2)清窖灭菌散热预冷:清除窖内污土,在窖内壁上涂刷生石灰水,窖底撒草木灰或细炉灰,然后在窖外点燃20-30斤的干柴草投入窖内燃烧,无明火后盖住窖盖,进行烟熏灭菌,待烟散尽后打开窖盖,散热预冷,优化方案中,窖盖斜盖,窖盖开口向北散热预冷,在窖内涂刷生石灰水,不但灭菌效果好,而且还增强了窖内的散射光强度,有助于窖内的劳作。

3)剔除病姜:在采收前1-2天内,在田间仔细辨认拔出病姜,并丈量记录病姜位置,以备冬前对病土进行灭菌处理,为来年防止姜瘟打好基础,病姜拔出单独放置,以免收获时交叉操作传播病菌,避免入窖后侵染健姜。

4)收获入窖:顶叶霜枯时将健姜收获入窖,姜苗用利刀削去,留茬2-3cm,留茬的目的在于提高姜块完好率,姜块装入编织袋直接入窖,姜袋有序排放,垛成下宽上窄的“馒头”形,高度1.1-1.3m,贮姜量2000斤及2000斤以下窖口堵半,多于2000斤窖口则不堵。优化方案中,将窖盖北边垫高20-25cm,以便于通气。

5)吹风换气排热:姜块入窖4-6天后,窖内贮姜量在6000斤-7000斤时,需要吹风换气排热一次,每次吹风时间5min,贮姜量在7000斤-8000斤时需吹风换气排热两次,每次吹风时间为5min,贮姜量在8000斤-1万斤时,吹风换气排热两次,吹风时间为8-10min,贮姜量在1万斤-1.2万斤时,将窖顶进风管与窖内的垂直通风管对接进行吹风,吹风换气排热两次,吹风时间为8-10min。

6)封窖控气:用窖盖堵住窖门,在窖盖四周用泥抹严,在窖盖上开设直径为4-5cm的通气孔,用于通风,贮姜量在1000斤-2000斤时,也将窖顶进风管堵严;贮姜量低于1000斤时,需在窖内放入无病姜苗或湿柴草,放入量按0.05斤×(1000斤-贮姜量)计算放入,此处贮姜量以斤为单位,姜苗或湿柴草放入量还需顾及到容积率(姜垛体积/井窖总容量),容积率低于0.4时就需增加姜苗或湿柴草放入量,增加量按5斤×(姜窖总容量-姜垛体积)计算增加,通过放入的姜苗或湿柴草分解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7)冬季管理:①缩小通气孔,通气孔大小按照5mm×贮姜量计算所得,此处贮姜量以千斤为单位,与此同时将窖顶进风管堵严;

②封井口,缩小通气孔一个月后,将窖盖盖严,在窖盖一侧留10-20cm长的缝隙;从立冬至立春,气温不断下降,低温天气一般维持较长时间,这与窖内温度形成较大的温差,大的温差使得窖内气体散发对流加快,因此需要不断的限制通风途径。

8)夏季管理:次年夏天,在窖盖上埋30-40cm厚的土,在土层上再覆盖20-30cm厚的柴草,窖盖一侧埋直径为4-6mm的细管用于通气。

起窖后对贮藏前后生姜的重量,以及烂姜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生姜总重量减少率为9.2%,生姜腐烂率为8.9%,由此可知通过本发明贮藏方法所贮藏的生姜,其重量减少率低,腐烂率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