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白僵菌防治蔬菜蓟马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181阅读:26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白僵菌防治蔬菜蓟马的方法,属于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用吊绳吊蔓是不可缺少的管理环节。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在日光温室中已广泛应用。未见蔬菜吊绳与生物防治二者组合应用的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白僵菌防治蔬菜蓟马的方法,该方法既能有利于实现日光温室蔬菜吊蔓栽培的同时,又能诱杀蓟马等缨翅目害虫,实现吊蔓和害虫生物防控的有机结合。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利用白僵菌防治蔬菜蓟马的方法,技术方案如下:在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用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蓝色塑料吊绳进行吊蔓。

一种优化方案,所述蓝色塑料吊绳由3股蓝色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以三股辫子形相互缠绕构成,具有微孔结构的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的表面吸附有白僵菌孢子。

聚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包含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和多孔纳米颗粒,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四氟乙烯为多孔纳米颗粒和白僵菌孢子的负载提供载体,多孔纳米颗粒又进一步为白僵菌孢子的负载提供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蓝色塑料吊绳长180-200cm。

进一步地,所述蓝色塑料吊绳额定载荷5-7.5kg。

进一步地,所述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的直径为1.2mm。

塑料吊绳在长度一定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直径的聚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既能保证利于吊蔓时捆绑操作,又能利于负载足量的白僵菌孢子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蔬菜定植后吊蔓,塑料吊绳的一端系在蔬菜植株的基部,另一端系在定植行上方的吊架钢丝上,随着蔬菜植株的生长,将秧蔓不断缠绕在塑料吊绳上。

蓟马对蓝色有很强的趋性,通过用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蓝色塑料吊绳进行吊蔓,当蓟马接触到吸附有白僵菌孢子聚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表面时,白僵菌孢子感染蓟马,并通过蓟马体内长出的菌丝,感染其他蓟马,从而降低蓟马种群密度,达到防控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该方法有利于实现日光温室蔬菜吊蔓栽培的同时,又能诱杀蓟马等缨翅目害虫,实现了吊蔓和害虫生物防控的有机结合。

(2)该方法诱杀蓟马等缨翅目害虫,能够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少用药。吊蔓后60天蓟马虫口减退率为63.5%-69.1%,防治效果为74.9%-79.8%;整个生长期内化学农药用量可减少60%。

(3)该方法通过塑料吊绳携带白僵菌孢子,不污染环境,安全高效。

(4)该方法省时、省工、省力。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核心内容。

实施例1 一种利用白僵菌防治蔬菜蓟马的方法,在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用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蓝色塑料吊绳进行吊蔓。塑料吊绳长180-200cm、额定载荷5-7.5kg,塑料吊绳由3股蓝色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以三股辫子形相互缠绕构成,具有微孔结构的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的表面吸附有白僵菌孢子。

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包含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多孔纳米颗粒和蓝色母料,首先用聚四氟乙烯、蓝色母料和多孔纳米颗粒在挤出机中捏合,将该捏合混合物作为绞股挤出,然后将其拉伸成直径1.2mm的蓝色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

将白僵菌孢子粉剂溶于水中,将编制好的塑料吊绳放在用上述方法配制的溶液中浸制4-6小时,在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微孔的表面吸附白僵菌孢子,捞出后在15-20℃条件下阴干即成。

聚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包含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四氟乙烯和多孔纳米颗粒,具有微孔结构的聚四氟乙烯为多孔纳米颗粒和白僵菌孢子的负载提供载体,多孔纳米颗粒又进一步为白僵菌孢子的负载提供载体。

多孔纳米颗粒包括纳米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粘土等,任选其中一种。

蔬菜定植后吊蔓,塑料吊绳的一端系在蔬菜植株的基部,另一端系在定植行上方的吊架钢丝上,随着蔬菜植株的生长,将秧蔓不断缠绕在塑料吊绳上。

蓟马对蓝色有很强的趋性,当蓟马接触到吸附有白僵菌孢子聚四氟乙烯基多孔纳米颗粒复合圆丝表面时,白僵菌孢子感染蓟马,并通过蓟马体内长出的菌丝,感染其他蓟马,从而降低蓟马种群密度,达到防控目的。

实施例2 选取600m2日光温室种植番茄,8月10日定植,其中,一半番茄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吊蔓,具体技术方案同实施例1,另一半番茄采用常规吊绳吊蔓作为对照,中间用50目防虫网隔离。吊蔓前调查蓟马虫口基数,吊蔓后60天调查蓟马虫口数。

试验结果:吊蔓后60天本发明吊蔓处理蓟马虫口减退率为69.1%,防治效果为74.9%。

为了进一步控制蓟马危害,采用化学农药喷雾防治,至拔秧,采用本发明吊蔓的番茄喷药2次即可控制,采用常规吊绳吊蔓处理的番茄则需要喷药5次,因而能减少用药60%。

实施例3 选取750m2日光温室种植彩椒,7月20日定植,其中,一半彩椒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吊蔓,具体技术方案同实施例1,另一半彩椒采用常规吊绳吊蔓作为对照,中间用50目防虫网隔离。吊蔓前调查蓟马虫口基数,吊蔓后60天调查蓟马虫口数。

试验结果:吊蔓后60天本发明吊蔓处理蓟马虫口减退率为64.7%,防治效果为79.8%。

为了进一步控制蓟马危害,采用化学农药喷雾防治,至拔秧,采用本发明吊蔓的彩椒喷药2次即可控制,采用常规吊绳吊蔓处理的彩椒则需要喷药5次,因而能减少用药60%。

实施例4 选取800m2日光温室种植茄子,7月15日定植,其中,一半茄子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吊蔓,具体技术方案同实施例1,另一半茄子采用常规吊绳吊蔓作为对照,中间用50目防虫网隔离。吊蔓前调查蓟马虫口基数,吊蔓后60天调查蓟马虫口数。

试验结果:吊蔓后60天本发明吊蔓处理蓟马虫口减退率为63.5%,防治效果为75.9%。

为了进一步控制蓟马危害,采用化学农药喷雾防治,至拔秧,采用本发明吊蔓的茄子喷药2次即可控制,采用常规吊绳吊蔓处理的茄子则需要喷药5次,因而能减少用药60%。

实施例5 选取800m2日光温室种植黄瓜,9月10日定植,其中,一半黄瓜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吊蔓,具体技术方案同实施例1,另一半黄瓜采用常规吊绳吊蔓作为对照,中间用50目防虫网隔离。吊蔓前调查蓟马虫口基数,吊蔓后60天调查蓟马虫口数。

试验结果:吊蔓后60天本发明吊蔓处理蓟马虫口减退率为65.2%,防治效果为76.3%。

为了进一步控制蓟马危害,采用化学农药喷雾防治,至拔秧,采用本发明吊蔓的黄瓜喷药2次即可控制,采用常规吊绳吊蔓处理的黄瓜则需要喷药5次,因而能减少用药60%。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