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七无农残栽培白粉病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2736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三七无农残栽培白粉病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三七无农残栽培模式下,由于搭建了避雨膜,叶部病害发生率相对于传统种植模式降低了80%,然而由于避雨膜的搭建产生了温室效应,同时也增加了三七栽培棚内的温度,白粉病极易发生。为了达到无农残的目标,在三七种植的整个过程中不能使用农药,因此对白粉病采取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显得极为重要。白粉病由白粉孢霉(OidiumerysiphoidesFr.)侵染引起,病原隶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云南文山地区三七种植园内常发生的一种广泛传播的主要病害。白粉病多为害叶片、枝条、花器及嫩梢。发病初期,病部长出一层白粉状霉层,后期变为灰色,整个叶片布满灰白色粉状霉层。植株受害后,叶片、嫩梢扭曲萎蔫,生长衰弱,有的完全不能开花。发病严重时导致叶枯,甚至整株死亡。随着化学杀菌剂的广泛使用,该病害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几乎没有发生。但20世纪90年代后期白粉病又开始泛滥,严重危及三七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三七栽培过程中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白粉病相对减轻,但导致了三七的农残增加。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目前尚未存在能有效防控白粉病的三七无农残栽培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七无农残栽培白粉病控制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三七无农残栽培白粉病控制方法,包括无病症时的控制方法和发病时的控制方法:无病症时的控制方法:在三七栽培棚上搭建避雨膜,上述避雨膜垂落至地面;控制棚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发病时的控制方法:三七出现白粉病病症时,对三七发病部位喷洒尿素水溶液;三七白粉病消退后,对三七叶片正反面喷施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水溶液。本发明优选地,夏季棚内空气温度保持在35摄氏度以下,冬季棚内空气温度保持在零下5摄氏度以上;夏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20%~50%之间,冬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30%~60%之间;棚内土壤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棚内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30%之间。本发明优选地,三七出现白粉病病症时,每2天~4天对三七发病部位喷洒上述尿素水溶液,上述尿素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1%。本发明优选地,三七白粉病消退后,每3天~5天对三七叶片正反面喷施上述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水溶液,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5%~0.2%,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水溶液的质量配比为: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2:1:3。本发明优选地,夏季每天对棚内三七叶面喷洒清水两次。本发明优选地,棚内温度高于35摄氏度时,将垂落在地的上述避雨膜上卷,保持棚内空气流通。本发明优选地,上述栽培棚高3米、宽4米。通过搭建栽培棚,使棚内种植的三七与棚外环境隔绝,大大降低了三七遭受来自外界环境的白粉孢霉(OidiumerysiphoidesFr.)侵染的风险。三七白粉病在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过低或过高的条件下均会发生大面积泛滥的情况。经过多年的三七种植经验总结和统计分析,发现三七白粉病不易发病的环境条件为:夏季空气温度保持在35摄氏度以下,冬季空气温度保持在零下5摄氏度以上;夏季空气湿度保持在20%~50%之间,冬季空气湿度保持在30%~60%之间;土壤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30%之间。本发明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控制方法使三七白粉病的发病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合理控制栽培棚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为三七的健康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三七对白粉病的免疫力,降低了三七感染白粉病的风险。控制三七种植环境条件是有效防止三七白粉病发病的第一道防线。三七一旦发生白粉病症状,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对白粉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控制。本发明基于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农药的原则,通过多年试验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三七白粉病发病症状的方法:发病期于三七发病部位喷洒适量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1%尿素水溶液,白粉病症状消退后于三七叶片正反面喷洒适量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5%~0.2%的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水溶液,其中,质量配比为: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2:1:3。这样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三七的抗病力,增强三七的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防止三七早衰,是有效防治三七白粉病的第二道防线。综合使用本发明所述的无病症时的控制方法和发病时的控制方法,能够在三七生长的全过程中对三七白粉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严密的控制和防治,大幅度降低了三七因白粉病泛滥造成减产的风险,提高了三七的产量和品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物理处理方式,实现了在无农残栽培体系下对三七白粉病的有效防控,与普通的三七种植方法相比,既使三七白粉病发生率降低了50%~60%,同时也达到了使三七产品无农残的目的,保障了三七产品的种植者、中间生产者和终端消费者不受农残侵害,保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三七无农残栽培白粉病控制方法,包括无病症时的控制方法和发病时的控制方法:无病症时的控制方法:在三七栽培棚上搭建避雨膜,避雨膜垂落至地面;控制棚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夏季棚内空气温度保持在35摄氏度以下,冬季棚内空气温度保持在零下5摄氏度以上;夏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20%~50%之间,冬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30%~60%之间;棚内土壤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棚内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30%之间;发病时的控制方法:三七出现白粉病病症时,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1%的尿素水溶液,每2天~4天对三七发病部位喷洒一次尿素水溶液;三七白粉病消退后,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5%~0.2%的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水溶液,其中,质量配比为: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2:1:3,对三七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喷施频率为3天~5天一次,共喷施1次~3次。夏季每天对棚内三七的叶面喷洒清水两次。棚内温度高于35摄氏度时,将垂落在地的避雨膜上卷,保持棚内空气流通。实施例1包括如下步骤:搭建避雨膜:在三七栽培棚上搭建避雨膜,避雨膜由三七栽培棚的棚顶垂落至地面;白粉病发病前:控制三七栽培棚棚内温度,夏季和冬季棚内空气温度均保持在18摄氏度,出现高温天气时,将垂落在地的避雨膜上卷40cm,并在上午10:00和下午19:00对三七叶面喷洒清水,棚内土壤温度保持在13摄氏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5%,夏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30%,冬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40%;白粉病发病期: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8%的尿素水溶液,每3天对三七发病部位喷洒一次尿素水溶液;白粉病消退后: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的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水溶液,其中,质量配比为: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2:1:3,对三七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喷施频率为4天一次,共喷施2次。本实施例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能够使三七栽培棚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营养溶液达到最佳的配比,营造适合三七健康生长的最佳环境,使三七的产量和质量达到最大化。实施例2包括如下步骤:搭建避雨膜:在三七栽培棚上搭建避雨膜,避雨膜由三七栽培棚的棚顶垂落至地面;白粉病发病前:控制三七栽培棚棚内温度,夏季和冬季棚内空气温度均保持在16摄氏度,出现高温天气时,将垂落在地的避雨膜上卷30cm,并在上午8:00和下午20:00对三七叶面喷洒清水,棚内土壤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夏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20%,冬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30%;白粉病发病期: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尿素水溶液,每2天对三七发病部位喷洒一次尿素水溶液;白粉病消退后: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5%的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水溶液,其中,质量配比为: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2:1:3,对三七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喷施频率为2天一次,共喷施1次。实施例3包括如下步骤:搭建避雨膜:在三七栽培棚上搭建避雨膜,避雨膜由三七栽培棚的棚顶垂落至地面;白粉病发病前:控制三七栽培棚棚内温度,夏季和冬季棚内空气温度均保持在20摄氏度,出现高温天气时,将垂落在地的避雨膜上卷35cm,并在上午9:00和下午18:00对三七叶面喷洒清水,棚内土壤温度保持在11摄氏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7%,夏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25%,冬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35%;白粉病发病期: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7%的尿素水溶液,每3天对三七发病部位喷洒一次尿素水溶液;白粉病消退后: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8%的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水溶液,其中,质量配比为: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2:1:3,对三七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喷施频率为5天一次,共喷施2次。实施例4包括如下步骤:搭建避雨膜:在三七栽培棚上搭建避雨膜,避雨膜由三七栽培棚的棚顶垂落至地面;白粉病发病前:控制三七栽培棚棚内温度,夏季和冬季棚内空气温度均保持在28摄氏度,出现高温天气时,将垂落在地的避雨膜上卷45cm,并在上午7:00和下午18:00对三七叶面喷洒清水,棚内土壤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4%,夏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45%,冬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白粉病发病期: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的尿素水溶液,每2天对三七发病部位喷洒一次尿素水溶液;白粉病消退后: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5%的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水溶液,其中,质量配比为: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2:1:3,对三七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喷施频率为4天一次,共喷施3次。实施例5包括如下步骤:搭建避雨膜:在三七栽培棚上搭建避雨膜,避雨膜由三七栽培棚的棚顶垂落至地面;白粉病发病前:控制三七栽培棚棚内温度,夏季和冬季棚内空气温度均保持在30摄氏度,出现高温天气时,将垂落在地的避雨膜上卷50cm,并在上午7:00和下午18:00对三七叶面喷洒清水,棚内土壤温度保持在18摄氏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30%,夏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冬季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白粉病发病期: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的尿素水溶液,每2天对三七发病部位喷洒一次尿素水溶液;白粉病消退后: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的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水溶液,其中,质量配比为:螯合钙:螯合镁:硫酸锌=2:1:3,对三七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喷施频率为5天一次,共喷施3次。经过多年三七种植试验和数据统计,种植效果对比如下:种植方法白粉病发病率普通方法60%实施例124%实施例229%实施例327%实施例432%实施例530%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应视为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