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野血藏猪养殖防病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79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半野血藏猪养殖防病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藏猪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种猪,主产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纯牧区及半农半牧区的高山峡谷地带,在青藏高原的西藏、青海和四川的甘孜、阿坝等地区均有分布。藏猪长期生活在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属地方型原始品种,以采食可食性野生植物等为主,辅以谷物。因而,其肉质鲜嫩、高钙低脂、营养丰富,具有皮薄、肉香、味美等特点,且适应高海拔恶劣气候环境、耐粗饲。目前,应用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原理,通过对野猪的驯养,与阿坝州本地藏猪进行杂交,已经培育出子代高野猪血缘的特种半野血藏猪。该半野血藏猪综合了藏猪、野猪在繁育与生长的优势,具有超低脂肪含量、表皮肉质细嫩的特点,在母猪繁育率、仔猪成活率和食品安全性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目前,大部分农户对藏猪的养殖方式还保持了传统的养殖习惯,即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进行自然放牧。半野血藏猪具有藏猪的特性,也需要通过放牧的养殖方式保持其营养优势,但由于高原地区的气候原因,其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对所养殖猪只的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如何养殖出既保持高原猪的特性,又健康、营养的半野血藏猪是养殖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半野血藏猪生病死亡率的防病饲养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野血藏猪养殖防病饲养方法,具体措施如下:将半野血藏猪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正常生长期的猪只,第二类为刚断奶的仔猪和怀孕不足两个月的母猪,第三类为刚出生还未断奶的仔猪和哺乳期的母猪以及怀孕两个月以上的母猪;根据不同类型猪只的生长状态,分别给三类猪饲喂添加有不同中药组合物的中药料、过渡料和营养料;

所述中药料是供给第一类猪只的饲料,其配方包括玉米粉135~145份,青饲料75~85份,败酱草1~1.5份,鱼腥草0.5~0.8份,大黄0.5~0.8份,黄芩0.3~0.5份,葛根0.2~0.3份,鬼针草0.2~0.3份,谷精草0.3~0.5份,青葙子0.1~0.2份,艾叶0.3~0.5份,鹤虱0.1~0.2份;

所述过渡料是供给第二类猪只的饲料,其配方包括玉米粉155~165份,青饲料75~85份,败酱草0.8~1.2份,鱼腥草0.3~0.5份,黄芩0.2~0.3份,紫苏叶0.3~0.5份,生姜0.2~0.3份,菟丝子0.2~0.3份,柴胡0.1~0.2份,鬼针草0.2~0.3份,谷精草0.2~0.3份,艾叶0.2~0.3份,大蒜0.2~0.3份;

所述营养料是供给第三类猪只的饲料,其配方包括玉米粉175~185份,青饲料75~85份,败酱草0.5~0.8份,黄芩0.2~0.3份,紫苏梗0.3~0.5份,生姜0.2~0.3份,党参0.2~0.3份,续断0.2~0.3份,桑寄生0.2~0.3份,鬼针草0.1~0.2份,谷精草0.2~0.3份,熟地0.2~0.3份,艾叶0.3~0.5份,红糖0.3~0.5份。

优选的:所述半野血藏猪养殖在海拔2800~3500米的地域,选择降水丰富的区域建设养殖区,所述养殖区设置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区,分别为活跃区、半活跃区和不活跃区;所述单元区包括圈舍和放牧区,所述不活跃区、半活跃区和活跃区对应的放牧区面积依次增大。

优选的:所述单元区周边和放牧区均种植有薄荷。

优选的:所述活跃区的管理采取以放牧为主的方式,在冬春季节及天气气候恶劣牧区草料不足时喂以中药料进行补饲。

优选的:所述半活跃区的管理采取半放牧的方式,仔猪断奶后1~2周内饲喂过渡料0.2kg/d,两周后,增加至0.5kg左右,结合放牧方式,使其通过自由采食补充所需营养;怀孕不足两个月的母猪饲喂过渡料1~1.5kg/d,并通过放牧补充所需营养。

优选的:所述不活跃区的管理采取不放牧或少放牧的方式,主要以舍饲喂养为主;怀孕两个月以上的母猪根据个体情况增加或减少营养料的饲喂;正在产仔的母猪不喂料,哺乳期母猪产后2~3天营养料的饲喂减半,产后3~7天,逐日增加营养料0.2~0.3kg,产后满一周,可恢复其正常食料量。

本发明根据半野血藏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将其分类,并给不同类型的猪提供添加有不同中药组合物的饲料,以预防猪只可能出现的疾病。尤其是相对孱弱的怀孕的母猪和刚出生的仔猪,其免疫能力较低,也无法接受药性较为猛烈的药物,因此,要根据此类型猪只的特性调整饲料配方,以达到防病饲养的目的。这样的饲养方法有效提高了半野血藏猪的抗病力,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生病死亡率,在减少养殖损失的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且考虑到养殖成本,本发明的饲料配方所选择的均为廉价易得的中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效果。

实施例一

在海拔2800米处的地域选择降水丰富的迎风坡建设养殖区,所述养殖区设置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区,分别为活跃区、半活跃区和不活跃区。将半野血藏猪分为三类,并分别养殖在不同的单元区,即在活跃区中养殖正常生长期的猪只,在半活跃区中养殖刚断奶的仔猪和怀孕不足两个月的母猪,在不活跃区中养殖刚出生还未断奶的仔猪和哺乳期的母猪以及怀孕两个月以上的母猪。

为了方便放牧养殖,所述单元区包括圈舍和放牧区,根据三个单元区中半野血藏猪的采食及活动需求量的不同,所述不活跃区、半活跃区和活跃区对应的放牧区面积依次增大。即不活跃区的放牧面积最小,半活跃区的放牧面积居中,活跃区的放牧面积最大。更好的做法是:在单元区周边及放牧区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种植薄荷,薄荷含有挥发油成分,具有驱避蚊虫,改善环境的作用,栽种在放牧区能够减少蚊虫滋生,降低猪疫病的发生,且薄荷本身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能够消炎镇痛,被采食后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

为了更高效地完成养殖工作,并给半野血藏猪提供更全面地照顾,要对三个单元区的猪只采取有针对性的区别管理。例如,对活跃区的正常生长期猪采取以放牧养殖为主的管理方式,该类型的猪已经适应了其生长环境,有了完善的免疫系统和较好的抗病能力,只需在冬春季节及天气气候恶劣牧区草料不足时进行舍饲喂养,以维持其生长速度,并进一步提高其抗病力。

对活跃区猪只进行舍饲喂养所用饲料为中药料,其配方包括玉米粉135份,青饲料75份,败酱草1份,鱼腥草0.5份,大黄0.5份,黄芩0.3份,葛根0.2份,鬼针草0.2份,谷精草0.3份,青葙子0.1份,艾叶0.3份,鹤虱0.1份。在此配方中,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的功效,能够治疗痢疾、肠炎、肝炎、产后淤血腹痛等症状,在现代研究中,败酱草还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是本方的君药。大黄能够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归大肠经,与败酱草配伍能够治疗肠道方面疾病;鱼腥草能够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归肺经,与败酱草配伍对肺部呼吸道方面疾病有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鱼腥草能够增强免疫力,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消炎的作用;黄芩能够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并具有抗菌作用;葛根和鬼针草都能够退热,对腹泻、热痢等均具有治疗作用;谷精草和青葙子都具有清泄肝火、明目退翳的功效,与大黄、鱼腥草、黄芩、葛根和鬼针草共为臣药。艾叶能够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在本方中用于抑制大黄、黄芩和青葙子的苦寒之性,使本方更适合于高原地区的半野血藏猪;鹤虱具有杀虫的作用,与艾叶同为本方的佐药。

在半活跃区养殖的猪既不适合长时间放牧,也不适合长时间饲喂,其中,仔猪开始逐渐适应新的生长环境,但此时的仔猪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免疫系统不够完善,与怀孕的母猪一样,还需要养殖人员注意呵护其健康。因此,每日放牧时间要控制在4~6小时,同时进行舍饲喂养作为补充,即给断奶1~2周的仔猪喂饲料0.2kg/d,两周后,增加至0.5kg左右;给怀孕不足两个月的母猪喂饲料1~1.5kg/d。

对半活跃区猪只进行舍饲喂养所用饲料为过渡料,其配方包括玉米粉155份,青饲料75份,败酱草0.8份,鱼腥草0.3份,黄芩0.2份,紫苏叶0.3份,生姜0.2份,菟丝子0.2份,柴胡0.1份,鬼针草0.2份,谷精草0.2份,艾叶0.2份,大蒜0.2份。该配方针对免疫力较低下仔猪和怀孕母猪,添加了温中散寒的生姜和紫苏叶,防止猪只在高原地区的低温环境下生病;同时,紫苏叶和新添加的菟丝子都具有安胎的作用,适合怀孕的母猪食用。由于仔猪和怀孕母猪相对正常生长期的猪只较羸弱,将此方中寒性药材葛根、青葙子及作用较猛烈的大黄、鹤虱替换成相对温和的柴胡,并减少了败酱草、鱼腥草的用量,添加可以抗菌的大蒜。这样所添加的中药既不会对该区的猪只形成药物刺激,又能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在不活跃区养殖的猪不适合长期处于寒冷的自然环境中,采取不放牧或少放牧的方式,以舍饲喂养为主。其中,未断奶的仔猪不放牧,待产的母猪和哺乳期的母猪每日放牧不得超过2小时。且未断奶的仔猪和正在生产的母猪不需要喂饲料,怀孕两个月以上的母猪根据个体情况确定所喂饲料量,尤其是接近待产的母猪,若待产母猪长势良好,可酌情减料,避免母猪产后乳汁过多、过浓;若待产母猪膘情较差,乳房干瘪,可酌情加料,防止产后无奶。哺乳期母猪产后2~3天饲料量减半,此时母猪食欲不佳,饲喂过多影响其子宫恢复。产后3~7天,逐日增加饲料0.2kg,可根据其产奶情况进行调整,产后满一周,恢复其正常食料量。

对不活跃区猪只进行舍饲喂养所用饲料为营养料,其配方包括玉米粉175份,青饲料75份,败酱草0.5份,黄芩0.2份,紫苏梗0.3份,生姜0.2份,党参0.2份,续断0.2份,桑寄生0.2份,鬼针草0.1份,谷精草0.2份,熟地0.2份,艾叶0.3份,红糖0.3份。该方保留了具有安胎作用的黄芩和作用平和的鬼针草、谷精草,减少君药败酱草的用量,避免对母猪产生刺激,并将大黄、鱼腥草、葛根、青葙子和鹤虱替换成温和滋补的党参和熟地,添加能够益血安胎的桑寄生和续断,以适应该区域相对虚弱的母猪需要。且此方中使用的紫苏梗作用较紫苏叶更为温和,所添加的红糖和生姜均有助于母猪的产后恢复。此外,营养料还增加了玉米粉所占配比,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

为了验证本发明中添加中药组合物的饲料的效果,分别从三个单元区中各选60只猪,所选择的猪只包括该单元区内的各个类型。将每个单元区的猪随机分为两组,且两组猪无明显生态学差异,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实验组的猪提供本实施例中含中药组合物的饲料,给对照组的猪提供不含中药组合物的普通饲料,饲喂至出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定期观察猪只的健康状况,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猪只的患病数量(只)

在上述表格中,发热、便秘或腹泻及结膜发炎是猪只生病最常见的症状,因此将其作为猪只患病的衡量指标,但实验中也存在一只患病猪出现多种症状的现象,即一只猪同时出现发热、便秘或腹泻及结膜发炎的症状。经实验结果证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含中药组合物的饲料能够提高半野血藏猪的抗病力,有效降低猪只患病死亡的几率。

实施例二

在海拔3150米处的地域选择降水丰富的迎风坡建设养殖区,除了进行舍饲喂养所用饲料的配方外,对养殖区的规划和半野血藏猪的分类及管理均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设置。

对活跃区猪只进行舍饲喂养所用饲料为中药料,其配方包括玉米粉140份,青饲料80份,败酱草1.25份,鱼腥草0.65份,大黄0.65份,黄芩0.4份,葛根0.25份,鬼针草0.25份,谷精草0.4份,青葙子0.15份,艾叶0.4份,鹤虱0.15份。

对半活跃区猪只进行舍饲喂养所用饲料为过渡料,其配方包括玉米粉160份,青饲料80份,败酱草1份,鱼腥草0.4份,黄芩0.25份,紫苏叶0.4份,生姜0.25份,菟丝子0.25份,柴胡0.15份,鬼针草0.25份,谷精草0.25份,艾叶0.25份,大蒜0.25份。

对不活跃区猪只进行舍饲喂养所用饲料为营养料,其配方包括玉米粉180份,青饲料80份,败酱草0.65份,黄芩0.25份,紫苏梗0.4份,生姜0.25份,党参0.25份,续断0.25份,桑寄生0.25份,鬼针草0.15份,谷精草0.25份,熟地0.25份,艾叶0.4份,红糖0.4份。

按照实施例一中的方法,用本实施例中的饲料配方进行对照试验,得到结果如下表:

猪只的患病数量(只)

经实验结果证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含中药组合物的饲料能够提高半野血藏猪的抗病力,有效降低猪只患病死亡的几率。

实施例三

在海拔3500米处的地域选择降水丰富的迎风坡建设养殖区,除了进行舍饲喂养所用饲料的配方外,对养殖区的规划和半野血藏猪的分类及管理均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设置。

对活跃区猪只进行舍饲喂养所用饲料为中药料,其配方包括玉米粉145份,青饲料85份,败酱草1.5份,鱼腥草0.8份,大黄0.8份,黄芩0.5份,葛根0.3份,鬼针草0.3份,谷精草0.5份,青葙子0.2份,艾叶0.5份,鹤虱0.2份。

对半活跃区猪只进行舍饲喂养所用饲料为过渡料,其配方包括玉米粉165份,青饲料85份,败酱草1.2份,鱼腥草0.5份,黄芩0.3份,紫苏叶0.5份,生姜0.3份,菟丝子0.3份,柴胡0.2份,鬼针草0.3份,谷精草0.3份,艾叶0.3份,大蒜0.3份。

对不活跃区猪只进行舍饲喂养所用饲料为营养料,其配方包括玉米粉185份,青饲料85份,败酱草0.8份,黄芩0.3份,紫苏梗0.5份,生姜0.3份,党参0.3份,续断0.3份,桑寄生0.3份,鬼针草0.2份,谷精草0.3份,熟地0.3份,艾叶0.5份,红糖0.5份。

按照实施例一中的方法,用本实施例中的饲料配方进行对照试验,得到结果如下表:

猪只的患病数量(只)

经实验结果证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含中药组合物的饲料能够提高半野血藏猪的抗病力,有效降低猪只患病死亡的几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