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药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碘的杀菌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白绢病是农作物上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发病植物有62科200多种,包括草本与木本植物,发病严重的损失率可达50%以上。主要危害茄科的番茄、茄子、辣椒、烟草和马铃薯等;豆科的更豆、大豆、菜豆、花生等;葫芦科的南瓜、西瓜和甜瓜等,为害禾本科很少引起死株。近年来报导有山楂、菱角、三叶草、魔芋、香草兰、香荚兰、菜豆、茶苗、苹果、桑、苜蓿、石榴、马蹄金、豆荚等作物白绢病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白绢病通常发生在苗木的根茎部或茎基部。感病根茎部皮层逐渐变成褐色坏死,严重的皮层腐烂。植物受害后,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致生长不良,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枝梢节间缩短,严重时枝叶凋萎,当病斑环茎一周后会导致全株枯死。
退菌特、甲醛、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瑞毒霉、粉锈宁、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根霉灵、烯唑醇、敌力脱、扑海因、咯菌腈、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啶酰菌胺对白绢病有一定防效是已知的,但白绢病对这些药剂的抗性逐渐增强,对大量使用上述这些药剂后产生的抗性菌株的防效更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含碘的杀菌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该组合物及其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对白绢病的抗病能力。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含碘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为碘及碘酸盐,所述第二组分为农药学上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所述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的质量比为0.01—10:1。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的质量比为0.1—10:1。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分的质量为所述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0.01%—15%;所述第二组分的质量为所述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0.01%—85%。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分的质量为所述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0.1%—15%;所述第二组分的质量为所述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1%—85%。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分的质量为所述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1%—5%;所述第二组分的质量为所述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10%—40%。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分选自碘、碘酸钾、次碘酸钾、碘酸钠、次碘酸钠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分选自碘、碘酸钾以及次碘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申请方案中,碘是很活泼的元素,碘的渗透性和氧化性很强,碘能迅速穿透细胞壁,还能氧化病原微生物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分子的氨基结合后而使其蛋白质变性沉淀,致使微生物死亡。次碘酸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是广谱、高效、速效的杀菌剂,能有效杀灭大部分的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原虫、噬菌体等病原微生物。
碘酸盐喷施于植物表面、进入植物体内,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可以杀死病原体,还原产物碘和次碘酸盐可以继续发挥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药效。氢碘酸盐,如碘化钾、碘化钠遇到氧化剂可以转化为碘,也可以增加碘在水中以及植物的细胞液中碘的溶解能力。碘在植物体内也可以转化为次碘酸盐发挥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组分选自退菌特、甲醛、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瑞毒霉、粉锈宁、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根霉灵、烯唑醇、敌力脱、扑海因、咯菌腈、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啶酰菌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更优选的,所述第二组分选自烯唑醇和/或咯菌腈。
退菌特、甲醛、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瑞毒霉、粉锈宁、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根霉灵、烯唑醇、敌力脱、扑海因、咯菌腈、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啶酰菌胺都是广谱杀菌剂,并且都是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叶、茎、根、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经植物体液输导、扩散、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可防治一些深入到植物体内或种子胚乳内病害,以保护作物不受病原物的浸染或对已感病的植物进行治疗,因此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这些杀菌剂对白绢病有一定的防效,但是白绢病对这些药剂的抗性逐渐加强,对大量使用这些药剂后产生的抗性菌株的防效更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碘的杀菌剂,该制剂由杀菌组合物和农学上可接受的助剂组成。
优选的,含碘的杀菌剂剂型可为乳油、直接可喷雾溶液、可稀释溶液、可稀释乳液、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粉剂、颗粒剂或微胶囊剂。
其中,所述含碘的杀菌剂中的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总质量为所述制剂总质量的1%—50%。
优选的,所述含碘的杀菌剂中的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总质量为所述制剂总质量的1%-20%。
其中,所述含碘的杀菌剂如果处于一种浓缩物的形式,要求在使用前用水稀释,则它将包含比不用稀释即可准备使用的组合物更高量的活性成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碘的杀菌组合物在提高农作物对白绢病的抗病性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农作物为茄科、豆科、葫芦科等农作物。
优选的,所述茄科农作物包括番茄、茄子、辣椒、烟草和马铃薯;所述豆科作物包括更豆、大豆、菜豆、花生;所述葫芦科作物包括南瓜、西瓜和甜瓜。
本发明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将含有碘及其碘酸盐和农药学上常用的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与所述的助剂混合,粉碎和/或搅拌溶解。此外,还可使用表面活性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来制备制剂,其中表面活性化合物为具有良好乳化、分散和润湿性能的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和/或两性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物。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杀菌剂对白绢病有一定的防效,但是白绢病对这些药剂的抗性逐渐加强,对大量使用这些药剂后产生的抗性菌株的防效更差。目前还没有把碘与杀菌剂结合用作杀菌组合物的案例,本发明将含碘的杀菌剂与这些常用杀菌剂一起使用,可以显著增强药剂对白绢病的防效。
本发明把碘或碘酸盐与农药学上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混合施用,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二者混合施用比单独使用碘或单独是使用常用杀菌剂杀菌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当第一组分为碘,第二组分为咯菌腈时效果最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专利要求的限制。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碘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第一组分为碘及碘酸盐,第二组分为农药学中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所述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的质量比为0.01—10:1,优选的,所述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的质量比为0.1—10:1。
其中,杀菌组合物的第一组分选自碘、碘酸钾、次碘酸钾、碘酸钠、次碘酸钠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杀菌组合物中第二组分选自退菌特、甲醛、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瑞毒霉、粉锈宁、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根霉灵、烯唑醇、敌力脱、扑海因、咯菌腈、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啶酰菌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分选自碘和/或碘酸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分选自烯唑醇和/或咯菌腈。
按照本发明,所述第一组分的质量为所述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0.01%—10%,优选为0.1%—10%,更优选为1%—5%;所述第二组分的质量为所述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0.01%—80%,优选为1%—50%,更优选为10%—40%。
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本发明含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杀菌组合物应用时,配以农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形成不同的杀菌剂。所述杀菌剂剂型是乳油、直接可喷雾溶液、可稀释溶液、可稀释乳液、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粉剂、颗粒剂或微胶囊剂。制剂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制备,将杀菌剂与农药学中可接受的辅助剂混合,粉碎和/或搅拌溶解,还可额外使用表面活性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来制备制剂。
优选的,表面活性化合物是具有良好乳化、分散和润湿性能的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和/或两性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物。
在所述制剂中,所述含碘的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所述制剂总质量的1%-50%,更为优选为1%-20%。如果所述制剂是处于一种浓缩物的形式,要求在使用前用水将其稀释。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杀菌组合物在增强农作物对白绢病的抗病性的应用。所属农作物为茄科、豆科、葫芦科等农作物。
碘是很活泼的元素,碘的渗透性和氧化性很强,碘能迅速穿透细胞壁,还能氧化病原微生物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分子的氨基结合后而使其蛋白质变性沉淀,致使微生物死亡。次碘酸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是广谱、高效、速效的杀菌剂,能有效杀灭大部分的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原虫、噬菌体等病原微生物。
碘酸盐喷施于植物表面、进入植物体内,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可以杀死病原体,还原产物碘和次碘酸盐可以继续发挥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药效。氢碘酸盐,如碘化钾、碘化钠遇到氧化剂可以转化为碘,也可以增加碘在水中以及植物的细胞液中碘的溶解能力。碘在植物体内也可以转化为次碘酸盐发挥作用。
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证实,将碘或碘酸盐与农药学上常用的杀菌剂混合施用,可以充分发挥二者对作物的抗菌性,作物抵抗白绢病的能力明显增强。
实施例1
制备方法:将碘用乙醇分散后,用白炭黑吸附后,与烯唑醇、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分散剂)、烷基苯磺酸钠、硅藻土混合均匀气流粉碎即可。
实施例2
制备方法:将碘用乙醇分散后,用白炭黑吸附后,与碘化钾、甲霜灵、甲基萘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硅藻土混合均匀气流粉碎即可。
实施例3
制备方法:将次碘酸钾、咯菌腈、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烷基苯磺酸钠、硅藻土混合均匀气流粉碎即可。
实施例4
制备方法:将碘酸钾、次碘酸钾溶于水,加入聚羧酸盐、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黄原胶、苯甲酸钠、硅酸镁铝分散均匀后得到水相,将嘧菌酯原药加入水相,分散均匀后进入砂磨机中砂磨至D98小于5um即可出料去包装。
实施例5
制备方法:将碘酸钾、次碘酸钾溶于水,加入聚羧酸盐、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黄原胶、苯甲酸钠、硅酸镁铝分散均匀后得到水相,将苯醚甲环唑原药加入水相,分散均匀后进入砂磨机中砂磨至D98小于5um即可出料去包装。
实施例5
制备方法:将碘酸钾、次碘酸钾溶于水,加入聚羧酸盐、SOPA、黄原胶、苯甲酸钠、硅酸镁铝分散均匀后得到水相,将苯醚甲环唑原药加入水相,分散均匀后进入砂磨机中砂磨至D98小于5um即可出料去包装。
实施例6
折耳根白绢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
将PDA培养基上培养的白绢菌菌核接种在折耳根根部的土壤内,每株接种5粒菌核,接种后保持田间较高湿度,接种后两天开始施药,每7天用一次药,连续用药3次。各处理设3次重复,每小区50株,随机排列,每次药后7天调查病情。
表1折耳根田间药效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当第一组分为碘,第二组分为咯菌腈时,当碘与咯菌腈质量比为1:0.4时,该杀菌组合物对折耳根的抵抗白绢病的效果最好,防效可以达到98%以上,本发明明显提高了折耳根的抗病性。
实施例7
折耳根白绢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
将PDA培养基上培养的白绢菌菌核接种在折耳根根部的土壤内,每株接种5粒菌核,接种后保持田间较高湿度,接种后两天开始施药,每7天用一次药,连续用药3次。各处理设3次重复,每小区50株,随机排列,每次药后7天调查病情。
表2折耳根田间药效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当第一组分为碘酸钾,第二组分为咯菌腈时,当碘酸钾(以碘元素计)与咯菌腈质量比为1:0.4时,该杀菌组合物对折耳根的抵抗白绢病的效果最好,防效可以达到98%以上,明显提高了折耳根的抗病性。
实施例8
辣椒白绢病田间药效试验
将PDA培养基上培养的白绢菌菌核接种在辣椒根部的土壤内,每株接种5粒菌核,接种后保持田间较高湿度,接种后两天开始施药,每7天用一次药,连续用药3次。各处理设3次重复,每小区50株,随机排列,每次药后7天调查病情。
表3辣椒田间药效实验数据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当第一组分为碘,第二组分为咯菌腈时,当碘与咯菌腈质量比为1:0.4时,该杀菌组合物对农作物的抵抗白绢病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碘或者咯菌腈,说明二者混合使用具有复配增效作用,防效可以达到99%以上,明显提高了辣椒的抵抗白绢病的能力。
实施例9
辣椒白绢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
将PDA培养基上培养的白绢菌菌核接种在折耳根根部的土壤内,每株接种5粒菌核,接种后保持田间较高湿度,接种后两天开始施药,每7天用一次药,连续用药3次。各处理设3次重复,每小区50株,随机排列,每次药后7天调查病情。
表4折耳根田间药效实验数据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当第一组分为碘酸钾,第二组分为咯菌腈时,当碘酸钾(以碘元素计)与咯菌腈质量比为1:0.4时,该杀菌组合物对辣椒的抵抗白绢病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碘酸钾或者咯菌腈,说明二者混合使用具有复配增效作用,防效可以达到99%以上,明显提高了辣椒的抵抗白绢病的能力。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