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景观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924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景观墙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景观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景观墙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封闭式住宅区,小区的物业管理大多通过围墙和门卫室的形式予以控制,很难形成街区的活力,围墙隔绝出了一片又一片“孤岛”;而且浪费土地资源,因为城市的公共空间都被小区花园挤占了;甚至,造成了交通拥堵——每个楼盘各自封闭,导致整座城市大量缺乏“毛细血管式”的小路。

随着开放式小区概念的提出,围墙取消、小区开放后,单元住宅直接面对城市公众,可以通过景观绿化隔离、小品隔断等,来营造空间上的“虚拟”围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景观墙系统,若干个“回”字形的框架通过凸块和凹槽匹配插接实现景观墙的组合和拆卸;立柱转动连接到凹槽,实现绿化墙在框架内转动,调整绿化墙内植物架的光照角度;景观墙拆装简单,光照角度可调节。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景观墙系统,包括若干个相互插接的景观墙,所述景观墙包括:

框架,其呈“回”字形设置;所述框架的两个相邻侧表面设有凸块,所述框架的另外两个相邻侧表面设有与所述凸块匹配插接的凹槽;

墙体,其呈矩形状嵌设在所述框架内;所述墙体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立柱,所述框架内侧设有与所立柱匹配转动的旋转槽;所述墙体非嵌设于所述框架内的两面均安装有栽培植物的植物架。

优选的是,所述植物架为一开口朝上容纳绿植的腔体;所述植物架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植物架的开口处呈向下倾斜状向外延伸,所述植物架的开口大于所述腔体的底部。

优选的是,还包括给所述植物架浇水的灌溉通道,所述灌溉通道包括:

第一通孔,其竖直设置在所述立柱上;

第二通孔,其沿竖直方向依次穿过所述凸块和所述框架连通到一个所述第一通孔;

第三通孔,其沿竖直方向依次穿过所述凹槽和所述框架连通到一个所述第一通孔;

第四通孔,其为从所述墙体上方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到所述植物架开口下方设置的弧形孔;以及,

第五通孔,其为从所述墙体下方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到所述植物架底部上方设置的弧形孔;

其中,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到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到所述第五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第五通孔靠近所述植物架的一端高于所述植物架底部1-2厘米。

优选的是,若干个所述墙体沿竖直方向上下依次固定叠加成一个墙体组,一个所述墙体组嵌设在一个所述框架内。

优选的是,所述墙体组为若干组,若干组所述墙体组沿水平方向并列嵌设在一个所述框架内。

优选的是,所述框架的非嵌入面铺设有用于植草的植草格。

优选的是,还包括采集所述植物架实时光照信息的光敏传感器以及采集所述植物架内温湿度信息的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植物架开口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植物架内。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若干个“回”字形的框架通过凸块和凹槽匹配插接,实现景观墙的便利组合和拆卸;

2)立柱转动连接到凹槽,实现绿化墙在框架内转动,调整绿化墙内植物架的光照角度,实现绿化墙的光照角度可调节;

3)灌溉通道中,流水依次通过第二通孔、墙体上方的第一通孔以及第四通孔进入植物架;植物架水位超过第五通孔的水依次由第五通孔、植物架下方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三通孔流出,实现植物架灌溉、蓄水的同时,不会造成蓄水过多影响植物生长;

4)通过光敏传感器采集的实时光照信息、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温湿度信息来判断植物架的浇水时机。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个景观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若干个景观墙的组合示意图;

图中:

100-景观墙;

10-框架;

11-凸块;12-凹槽;13-植草格;

20-绿化墙;21-立柱;22-植物架;

30-灌溉通道;

31-第一通孔;32-第二通孔;33-第三通孔;34-第四通孔;35-第五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景观墙系统,包括若干个相互插接的景观墙100,景观墙100包括:

框架10,其呈“回”字形设置;框架10的两个相邻侧表面设有凸块11,框架的另外两个相邻侧表面设有与凸块匹配插接的凹槽12;

墙体20,其呈矩形状嵌设在框架10内;墙体20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立柱21,框架10内侧设有与立柱21匹配转动的旋转槽(图中未示出);墙体20非嵌设于框架10内的两面均安装有栽培植物的植物架22。

上述实施方式中,墙体20非嵌设于框架10内的两面,指的是正常状态下,墙体20朝向框体10外侧的两个面;因为朝向框体10外侧、便于植物接收光照,因此,这两个面安装有栽培植物的植物架22。若干个“回”字形的框架10通过相互之间的凸块11和凹槽12匹配插接,实现景观墙100与景观墙100之间的便利组合和拆卸。组合后形成的景观墙系统可以作为开放式小区的虚拟围墙,同时提供较好的绿化环境,减小小区公共区域对绿化设施的需求。景观墙100与景观墙100之间的便利拆卸,也为开放式小区的改造提供便利。立柱21固定到墙体10,立柱21转动连接到凹槽,带动墙体20可以在框架10内转动,调整墙体20的植物架22内绿色植物的光照角度,促进植物架22内的植物生长。若干个景观墙100组合成一个景观墙系统时,所有景观墙100的墙体20旋转相同角度或每个景观墙100的墙体20之间旋转不同角度,使得景观墙系统独具特色,具有很强的绿化、观赏价值。框架10每一面的凸块11或凹槽1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框架10同一面的凸块11和与之匹配的凹槽12的数量相同。为了保证框架10与框架10之间插接的稳定性,图2给出了框架10上面的凸块11和下面的凹槽12均为3个、框架10左面的凸块11和右面的凹槽12均有2个的示例。至于植物架22中植物的种类,本实施方式不做任何限制,可以便利种植在墙体20的植物架22上的植物均可。

上述实施方式中,植物架22为一开口朝上容纳绿植的腔体;植物架22的底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植物架22的开口处呈向下倾斜状向外延伸,使得种植在植物架22内的植物可以更多地接受植物架22外侧的阳光。给植物架22内的植物浇水,植物架22的开口大于腔体的底部,水会很快汇集到植物架22底部,而植物架22的底部水平方向设置,使得汇集到植物架22底部的水均匀,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

上述实施方式中,组合式景观墙系统还包括给植物架11浇水的灌溉通道30,灌溉通道30包括:第一通孔31,其竖直设置在立柱21上;第二通孔32,其沿竖直方向依次穿过凸块11和框架10连通到一个第一通孔31;第三通孔33,其沿竖直方向依次穿过凹槽12和框架10连通到一个第一通孔31;第四通孔34,其为从墙体20上方与第一通孔31对应的位置到植物架22开口下方设置的弧形孔;以及,第五通孔35,其为从墙体20下方与第一通孔31对应的位置到植物架22底部上方设置的弧形孔。

其中,第二通孔32通过第一通孔31连通到第四通孔34;第三通孔33通过第一通孔31连通到第五通孔35。若干个景观墙100插接组合后形成景观墙系统,此时,给植物架22内的植物浇水时,可以从位于景观墙系统最上层的一个景观墙100开始注水,也可以直接通过植物架22的开口处向植物架22内洒水。若从位于景观墙系统最上层的一个景观墙100开始注水,即从灌溉通道300中位于框架10上方的第二通孔32注水,此时,流水依次通过一个框架10上方的第二通孔32、墙体20上方的第一通孔31以及墙体20的第四通孔34进入植物架22施行灌溉。植物架22内植物浇水后,水依次由第五通孔35、第一通孔31以及第三通孔33流出。其中,因为第五通孔35为从墙体20下方与一个第一通孔31对应的位置到植物架22底部上方设置的弧形孔;所以,第五通孔35靠近植物架22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是高于植物架22的底部的,第五通孔35靠近植物架22的一端与植物架22的底部之间的空间可以容纳一定量的储水量,实现植物架22灌溉的同时,可以蓄水。作为优选,第五通孔35靠近植物架22的一端高于植物架22底部1-2厘米,该高度差设置,既满足蓄水功能,又不会造成蓄水过多影响植物生长。

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一个框架10内的绿化面积、减小框架10与框架10之间插接组合的数目,若干个墙体20沿竖直方向上下依次固定叠加成一个墙体组,一个墙体组嵌设在一个框架10内。作为进一步地优选,墙体组为若干组,若干组墙体组沿水平方向并列嵌设在一个框架10内。因为考虑到景观墙100与景观墙100之间插接组合时要保证灌溉通道30的通畅,框架10上下面的凸块11或凹槽12与墙体组数量相同,保证穿过凸块11和框架10的第二通孔32或穿过凹槽12和框架10的第三通孔33分别与一组墙体组的第一通孔31连通。图3给出了三组墙体组、每组墙体具有上下垂直叠加的三个墙体20的示例。

上述实施方式中,框架10的非嵌入面铺设有用于植草的植草格13。植草格13中植草,进一步提高景观墙100的绿化面积。

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采集植物架实时光照信息的光敏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以及采集植物架内温湿度信息的温湿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光敏传感器安装于植物架22开口处;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植物架22内。通过光敏传感器采集的实时光照信息、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温湿度信息,园林工作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判断植物架22内植物的浇水时机。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