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具体的说是一种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一般的公路上为了防止下雨天路面积水太多影响交通,均会在路面上设有下水道口,并在下水道口处覆盖下水道盖,这些下水道盖上还需要设置狭长的透水孔,方便雨水能够从透水孔中进入下水道。但在实际中,雨水在进入到下水道的过程中,往往会把路面上的一些污垢带入到下水道盖与下水道口的缝隙之间,即污垢会残留在下水道口的边侧壁以及底侧壁上,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该下水道口上残留的污垢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满足对上述对下水道口处所有边侧壁以及底侧壁上的污垢进行清理,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清理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只适用于矩形的下水道口。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清理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右侧上端的位移液压缸,所述位移液压缸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下部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有包裹盒,所述框架的上部分别固装有副驱电机、副驱气缸,所述副驱气缸与包裹盒相连,所述副驱电机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下端固连有长方体块,所述长方体块上滑动安装有四根联动杆。
四根联动杆在竖直方向排布,四根联动杆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第一根联动杆、第四根联动杆与长方体块呈左右滑动配合;第二根联动杆、第三根联动杆与长方体块呈前后滑动配合;每根联动杆均在背离长方体块的一端焊接有差距板,每根联动杆上均环绕有将差距板与长方体块相连的弹簧,每个差距板均铰接连有敞口的铲盒,四个铲盒均抵合在包裹盒的内侧壁上。
所述传动轴与包裹盒间隙配合。
所述铲盒的敞口处下端以及敞口处的背离传动轴的一端均开有直倒角。
本发明在使用之前,需要将本发明移动至下水道口的侧旁,使得包裹盒位于下水道口的正上方,并将覆盖在下水道口上的下水道盖搬走。
使用时,可通过位移液压缸将框架向下推移,直至包裹盒移动至与下水道口的底壁相抵合,然后便可通过副驱气缸将包裹盒向上拉动,使得四个铲盒与包裹盒的抵合状态脱离,并且在弹簧弹力作用下,每个铲盒开有直倒角的边分别与下水道口的下侧壁以及边侧壁进行对应贴合,随后便可通过副驱电机带动传动轴以及长方体块进行旋转,通过联动杆与长方体块的滑动配合以及弹簧弹力的挤压作用,能够使得四个铲盒均能够在移动的过程中紧贴于下水道口的对应边侧壁上,进而能够通过贴合滑动作用以及直倒角,快速地将下水道口的底侧壁以及边侧壁上的污垢全部铲入至铲盒内,实现自动快速清理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联动杆与长方体块的滑动配合以及弹簧弹力的挤压作用,进而能够实现对下水道口四个底侧壁以及四个边侧壁上残留的污垢进行自动快速清理,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以及间接防止路面积水积留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除去车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除去车体、包裹盒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对象下水道口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清理装置,包括车体12,所述车体12的右侧上端的位移液压缸11,所述位移液压缸11连接有框架1,所述框架1的下部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有包裹盒2,所述框架1的上部分别固装有副驱电机3、副驱气缸4,所述副驱气缸4与包裹盒2相连,所述副驱电机3连接有传动轴5,所述传动轴5下端固连有长方体块6,所述长方体块6上滑动安装有四根联动杆7。
四根联动杆7在竖直方向排布,四根联动杆7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第一根联动杆7、第四根联动杆7与长方体块6呈左右滑动配合;第二根联动杆7、第三根联动杆7与长方体块6呈前后滑动配合;每根联动杆7均在背离长方体块6的一端焊接有差距板8,每根联动杆7上均环绕有将差距板8与长方体块6相连的弹簧9,每个差距板8均铰接连有敞口的铲盒10,四个铲盒10均抵合在包裹盒2的内侧壁上。
所述传动轴5与包裹盒2间隙配合。
所述铲盒10的敞口处下端以及敞口处的背离传动轴5的一端均开有直倒角。
本发明在使用之前,需要将本发明移动至下水道口的侧旁,使得包裹盒2位于下水道口的正上方,并将覆盖在下水道口上的下水道盖搬走。
使用时,可通过位移液压缸11将框架1向下推移,直至包裹盒2移动至与下水道口的底壁相抵合,然后便可通过副驱气缸4将包裹盒2向上拉动,使得四个铲盒10与包裹盒2的抵合状态脱离,并且在弹簧9弹力作用下,每个铲盒10开有直倒角的边分别与下水道口的下侧壁以及边侧壁进行对应贴合,随后便可通过副驱电机3带动传动轴5以及长方体块6进行旋转,通过联动杆7与长方体块6的滑动配合以及弹簧9弹力的挤压作用,能够使得四个铲盒10均能够在移动的过程中紧贴于下水道口的对应边侧壁上,进而能够通过贴合滑动作用以及直倒角,快速地将如图4所示的下水道口的底侧壁以及边侧壁上的污垢全部铲入至铲盒10内,实现自动快速清理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