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70167发布日期:2018-07-20 18:06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三叶青栽培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



背景技术:

三叶青(tetrastigmahemsleyanumdielsetgilg),又名三叶崖爬藤、金线吊葫芦、蛇附子、石老鼠,属鼠李目,葡萄科草质藤本。三叶青是我国一种名贵植物药材,全草均可入药,以地下块根和果实的药用效果最好,全年可进行采收,晒干或鲜用均可。其性平、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等功效,主治毒蛇咬伤、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小儿高热惊厥等疾病。现代医学发现,三叶青还可以用来治疗病毒性脑膜炎、治疗急性交气管炎、肺炎、咽喉炎、肠炎、胆道感染及眼险蜂窝织炎等感染性疾病,甚至预防及治疗癌症。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叶青产品,大多都是采用野生的品种为原料药材,由于人工栽培的技术条件要求高,生长条件苛刻,导致产量有限。因此,中药材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状况。

当前的人工种植多采用仿野生种植,多选择山坡地,如山区良田或朝北的梯田,,选择沙壤土耕作(cn102919013a、cn103999677a),也有林地下选择含有腐殖质丰富或石灰质的山地土壤进行种植(cn103782762a),近年来,兴起了人工容器栽培,而对于人工容器栽培来说,栽培基质选择和制备的重要性则毋庸置疑。当前三叶青的人工容器栽培都是采用一种栽培基质,从种苗种植一直种到采收,没有针对不同生长阶段,配制专用的栽培基质,而部分栽培基质过于强调钾肥,却忽视了氮肥和磷肥,导致地上部分不够矮壮,进而影响地下块根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家畜碎蹄骨粒作为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容易口蹄疫等疫病的传播,而过多的氮肥会导致地上部分徒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涉及两种栽培基质,针对不同生长阶段,且氮磷钾更为均衡,而添加了生长激素,促进植株矮壮,配合使用产量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场地选择:选择郁闭度0.5~0.7、坡度为10%~30%的林地作为栽种场地;

步骤(2),三叶青栽培基质制作:三叶青栽培基质包括两种栽培基质,即栽培基质a和栽培基质b;

所述栽培基质a,由植物激素、营养基质、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10000:200000~1:200000:1000000配制,所述营养基质质量组成如下:发酵鸡粪40~60份、泥炭土15~20份、草木灰5~10份、碳酸氢铵5~10份、过磷酸钙5~10份;

所述栽培基质b,由营养基质、竹叶(或树叶)、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2:10~1:5:30配制,所述营养基质质量组成如下:发酵羊粪(或牛粪或兔粪)40~60份、泥炭土15~20份、石灰粉5~10份、植物饼粕5~10份、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5~10份,过磷酸钙5~10份;

步骤(3),三叶青种苗种植:将栽培基质b装至栽培容器口下方3~10cm,在已装栽培基质b上挖种植孔,所述的种植孔为直径10~20cm,深5~10cm的圆形柱孔,将三叶青种苗移入,用栽培基质a定植,每个栽培容器种植三叶青种苗1~5棵;

步骤(4),栽培容器的摆放:种植好三叶青的栽培容器放置在林地土表面,栽培容器与栽培容器之间挨紧,周边用林地表土培土5~20cm,栽培容器与栽培容器之间的缝隙用林地表土塞满;

步骤(5),栽培管理:每2~3个月除草、施肥,当三叶青藤长超过0.3~0.4米时去顶,在栽培容器内插1~5根竹枝(或树枝)供三叶青藤攀附,超过1.0米时,对强壮侧枝摘心,并剪去茂盛枝叶;

步骤(6),采收:栽培3~5年后进行采收,三叶青块根全部长在栽培容器内,去除栽培容器松土即可获得完整的三叶青块根。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林地为竹林地,步骤(2)中所述林地表土为竹林地表土,步骤(2)中所述竹叶(或树叶)为竹叶。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林地为果林地,步骤(2)中所述林地表土为果林地表土,步骤(2)中所述竹叶(或树叶)为果树叶。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发酵鸡粪由鲜鸡粪与竹叶(或树叶)按质量比7:3混合,再加入混合物体积400~800倍的抑菌溶液,经20~40天的堆积发酵制得,发酵过程中翻堆2~4次使发酵堆温升至60℃~70℃,发酵结束后摊晒使水份含量降低到15%~25%;

所述发酵羊粪(或牛粪或兔粪)由羊粪(或牛粪或兔粪)和草木灰按质量比7:3混合,经20~40天的堆积发酵制得,发酵过程中翻堆3~6次使发酵堆温升至65℃以上,直至堆温不再升高,发酵结束后摊晒使水份含量降低到20%~30%。

进一步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抑菌溶液为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溶液或质量分数为70%的甲基硫菌灵溶液。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植物激素为下列激素的1~3种:生长素、赤霉素、矮壮素。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为粒径为1±0.5cm的竹枝(或树枝)。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栽培容器为栽培袋。

进一步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袋为容积为10000~50000cm3圆柱形麻袋。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步骤(6)采收后,还有步骤(7)轮作:去除栽培容器,配制新的栽培基质,种上新三叶青种苗,实现轮作栽培三叶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针对不同生长阶段制作两种基质,可以提高三叶青块根的产量;

(2)栽培基质a添加植物激素可打破植株的休眠,促进植株的矮壮,避免地上部分徒长,提高三叶青块根的产量;

(3)栽培基质a采用发酵鸡粪作为主肥,肥效更强、更快,提高三叶青块根的产量;

(4)栽培基质b采用碎竹枝(或树枝)颗粒作为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可避免口蹄疫等疫病的传播和地上部分徒长,且来源简单,成本低廉;

(5)栽培基质b加入一定比例的竹叶(或树叶),透水透气性更佳,种植过程中不容结块,竹叶(或树叶)来源方便,且不再需要焚烧处理竹叶(或树叶),更为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场地选择:选择郁闭度0.5、坡度为10%的毛竹林地作为栽种场地。

步骤(2),三叶青栽培基质制作:三叶青栽培基质包括两种栽培基质,即栽培基质a和栽培基质b。

所述栽培基质a,由矮壮素、营养基质a、毛竹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10000:200000配制,所述营养基质a质量组成如下:发酵鸡粪40份、泥炭土15份、草木灰5份、碳酸氢铵5份、过磷酸钙5份。所述栽培基质a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发酵鸡粪的制备:将鲜鸡粪与毛竹叶按质量比7:3混合,再加入混合物体积400倍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溶液,经20天的堆积发酵制得,发酵过程中翻堆2次使发酵堆温升至60℃,发酵结束后摊晒使水份含量降低到15%备用;

步骤b,营养基质a的制备:将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发酵鸡粪40份、泥炭土15份、草木灰5份、碳酸氢铵5份、过磷酸钙5份搅拌均匀备用;

步骤c,将矮壮素、营养基质a、毛竹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10000:200000搅拌均匀即得栽培基质a。

所述栽培基质b,由营养基质b、毛竹叶、毛竹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2:10配制,所述营养基质b质量组成如下:发酵羊粪40份、泥炭土15份、石灰粉5份、豆饼粕5份、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5份,过磷酸钙5份。所述栽培基质b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发酵羊粪的制备:将羊粪和草木灰按质量比7:3混合,经20天的堆积发酵,发酵过程中翻堆3次使发酵堆温升至65℃以上,直至堆温不再升高,发酵结束后摊晒使水份含量降低到20%备用;

步骤b,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的制备:将毛竹枝粉碎至粒径为0.5cm的颗粒备用;

步骤c,营养基质b的制备:将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发酵羊粪40份、泥炭土15份、石灰粉5份、豆饼粕5份、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5份,过磷酸钙5份搅拌均匀备用;

步骤d,将营养基质b、毛竹叶、毛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2:10搅拌均匀即得栽培基质b。

步骤(3),三叶青种苗种植:将栽培基质b装至麻袋口下方3cm,在已装栽培基质b上挖种植孔,所述的种植孔为直径10cm,深5cm的圆形柱孔,将三叶青种苗移入,用栽培基质a定植,每个麻袋种植三叶青种苗2棵。

所述麻袋为圆柱形,容积为10000cm3,由底面和侧面两块麻布经一根缝合线可拆卸式缝合而成;所述缝合线为麻线;所述采用麻布制作专用袋,环境友好,可有效保护环境和资源,无需打孔,且透气透水性俱佳。

步骤(4),麻袋的摆放:种植好三叶青的麻袋放置在林地土表面,麻袋与麻袋之间挨紧,周边用林地表土培土5cm,麻袋与麻袋之间的缝隙用林地表土塞满。

步骤(5),栽培管理:每3个月除草、施肥,当三叶青藤长超过0.3米时去顶,在麻袋内插2根竹枝供三叶青藤攀附,超过1.0米时,对强壮侧枝摘心,并剪去茂盛枝叶。

步骤(6),采收:栽培3年后进行采收,三叶青块根全部长在麻袋内,去除麻袋松土即可获得完整的三叶青块根,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220g。

步骤(7),轮作:拆卸缝合线,清理移去旧的栽培袋,配制新的栽培基质,种上新三叶青种苗,实现轮作栽培三叶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场地选择:选择郁闭度0.6、坡度为20%的毛竹林地作为栽种场地。

步骤(2),三叶青栽培基质制作:三叶青栽培基质包括两种栽培基质,即栽培基质a和栽培基质b。

所述栽培基质a,由矮壮素、营养基质a、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50000:500000配制,所述营养基质a质量组成如下:发酵鸡粪50份、泥炭土18份、草木灰8份、碳酸氢铵8份、过磷酸钙8份。所述栽培基质a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发酵鸡粪的制备:将鲜鸡粪与毛竹叶按质量比7:3混合,再加入混合物体积600倍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溶液,经30天的堆积发酵制得,发酵过程中翻堆3次使发酵堆温升至65℃,发酵结束后摊晒使水份含量降低到20%备用;

步骤b,营养基质a的制备:将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发酵鸡粪50份、泥炭土18份、草木灰8份、碳酸氢铵8份、过磷酸钙8份搅拌均匀备用;

步骤c,将矮壮素、营养基质a、毛竹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50000:500000搅拌均匀即得栽培基质a。

所述栽培基质b,由营养基质、毛竹叶、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3:20配制,所述营养基质质量组成如下:发酵羊粪50份、泥炭土50份、石灰粉8份、豆饼粕8份、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8份,过磷酸钙8份。所述栽培基质b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发酵羊粪的制备:将羊粪和草木灰按质量比7:3混合,经30天的堆积发酵,发酵过程中翻堆4次使发酵堆温升至65℃以上,直至堆温不再升高,发酵结束后摊晒使水份含量降低到25%备用;

步骤b,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的制备:将毛竹枝粉碎至粒径为1.0cm的颗粒备用;

步骤c,营养基质b的制备:将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发酵羊粪50份、泥炭土18份、石灰粉8份、豆饼粕8份、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8份,过磷酸钙8份搅拌均匀备用;

步骤d,将营养基质、毛竹叶、毛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3:20搅拌均匀即得栽培基质b。

步骤(3),三叶青种苗种植:将栽培基质b装至麻袋口下方7cm,在已装栽培基质b上挖种植孔,所述的种植孔为直径15cm,深7cm的圆形柱孔,将三叶青种苗移入,用栽培基质a定植,每个麻袋种植三叶青种苗3棵。

所述麻袋为圆柱形,容积为30000cm3,由底面和侧面两块麻布经一根缝合线可拆卸式缝合而成;所述缝合线为麻线;所述采用麻布制作专用袋,环境友好,可有效保护环境和资源,无需打孔,且透气透水性俱佳。

步骤(4),麻袋的摆放:种植好三叶青的麻袋放置在林地土表面,麻袋与麻袋之间挨紧,周边用林地表土培土10cm,麻袋与麻袋之间的缝隙用林地表土塞满。

步骤(5),栽培管理:每2个月除草、施肥,当三叶青藤长超过0.4米时去顶,在麻袋内插3根竹枝供三叶青藤攀附,超过1.0米时,对强壮侧枝摘心,并剪去茂盛枝叶。

步骤(6),采收:栽培4年后进行采收,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360g。

步骤(7),轮作:拆卸缝合线,清理移去旧的栽培袋,配制新的栽培基质,种上新三叶青种苗,实现轮作栽培三叶青。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场地选择:选择郁闭度0.7、坡度为30%的毛竹林地作为栽种场地。

步骤(2),三叶青栽培基质制作:三叶青栽培基质包括两种栽培基质,即栽培基质a和栽培基质b。

所述栽培基质a,由矮壮素、营养基质a、毛竹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200000:1000000配制,所述营养基质a质量组成如下:发酵鸡粪60份、泥炭土20份、草木灰10份、碳酸氢铵10份、过磷酸钙10份。所述栽培基质a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发酵鸡粪的制备:将鲜鸡粪与毛竹叶按质量比7:3混合,再加入混合物体积800倍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溶液,经40天的堆积发酵制得,发酵过程中翻堆4次使发酵堆温升至70℃,发酵结束后摊晒使水份含量降低到25%备用;

步骤b,营养基质a的制备:将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发酵鸡粪60份、泥炭土20份、草木灰10份、碳酸氢铵10份、过磷酸钙10份搅拌均匀备用;

步骤c,将矮壮素、营养基质a、毛竹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200000:1000000搅拌均匀即得栽培基质a。

所述栽培基质b,由营养基质b、毛竹叶、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5:30配制,所述营养基质质量组成如下:发酵羊粪60份、泥炭土20份、石灰粉10份、豆饼粕10份、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10份,过磷酸钙10份。所述栽培基质b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发酵羊粪的制备:将羊粪和草木灰按质量比7:3混合,经40天的堆积发酵,发酵过程中翻堆6次使发酵堆温升至65℃以上,直至堆温不再升高,发酵结束后摊晒使水份含量降低到30%备用;

步骤b,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的制备:将毛竹枝粉碎至粒径为1.5cm的颗粒备用;

步骤c,营养基质b的制备:将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发酵羊粪60份、泥炭土20份、石灰粉10份、豆饼粕10份、刺激根系结块根的硬粒10份,过磷酸钙10份搅拌均匀备用;

步骤d,将营养基质b、毛竹叶、毛林地表土按质量比1:5:30搅拌均匀即得栽培基质b。

步骤(3),三叶青种苗种植:将栽培基质b装至麻袋口下方10cm,在已装栽培基质b上挖种植孔,所述的种植孔为直径20cm,深10cm的圆形柱孔,将三叶青种苗移入,用栽培基质a定植,每个麻袋种植三叶青种苗5棵。

所述麻袋为圆柱形,容积为50000cm3,由底面和侧面两块麻布经一根缝合线可拆卸式缝合而成;所述缝合线为麻线;所述采用麻布制作专用袋,环境友好,可有效保护环境和资源,无需打孔,且透气透水性俱佳。

步骤(4),麻袋的摆放:种植好三叶青的麻袋放置在林地土表面,麻袋与麻袋之间挨紧,周边用林地表土培土20cm,麻袋与麻袋之间的缝隙用林地表土塞满;

步骤(5),栽培管理:每2个月除草、施肥,当三叶青藤长超过0.4米时去顶,在麻袋内插5根竹枝供三叶青藤攀附,超过1.0米时,对强壮侧枝摘心,并剪去茂盛枝叶;

步骤(6),采收:栽培5年后进行采收,三叶青块根全部长在麻袋内,去除麻袋松土即可获得完整的三叶青块根,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590g。

步骤(7),轮作:拆卸缝合线,清理移去旧的栽培袋,配制新的栽培基质,种上新三叶青种苗,实现轮作栽培三叶青。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用用牛粪代替羊粪,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215g。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用用兔粪代替羊粪,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210g。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步骤(1)中用枇杷林地代替毛竹林地,步骤(2)中用枇杷林地表土代替毛竹林地表土,用枇杷树叶代替毛竹叶,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205g。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步骤(1)中用桃林地代替毛竹林地,步骤(2)中用桃林地表土代替毛竹林地表土,用桃树叶代替毛竹叶,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200g。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步骤(1)中用马尾松林地代替毛竹林地,步骤(2)中用马尾松林地表土代替毛竹林地表土,用马尾松针代替毛竹叶,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210g。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用生长素代替矮壮素,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200g。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用赤霉素代替矮壮素,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205g。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用矮壮素、赤霉素按质量比1:1混合代替矮壮素,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240g。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用矮壮素、赤霉素、生长素按质量比1:1:1混合代替矮壮素,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225g。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用70%的甲基硫菌灵溶液代替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溶液,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210g。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在于,用70%的甲基硫菌灵溶液代替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溶液,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560g。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用竹筐代替麻袋,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200g。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新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在于,用竹筐代替麻袋,每袋采收三叶青块根约540g。

实施效果的评价

利用上述实施例所述栽培方法栽培的三叶青,与一般方法栽培的同期三叶青相比,茎干直径约粗30%,藤长约短20%,产量大大提高,且连作后质量稳定。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