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蟾蜍草的种子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7812阅读:43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蟾蜍草的种子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蟾蜍草在我国广泛分布,夏秋季开花,平时可随时挖掘洗净晒干或鲜用,可收籽再种,属于一种野生的、比较稀少的中草药,它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感冒、慢性肠炎等疾病,对治疗咳嗽及支气管炎有显著的效果,蟾蜍草和两栖爬行动物蟾蜍分泌物蟾酥及含有此类物质的蟾皮、蟾衣、干蟾在一些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的中药产业在不断的发展,蟾蜍草的应用也愈发广泛,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野生的蟾蜍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急需对其进行扩展种植。蟾蜍草可通过种子育苗、组培育苗,但后者工艺较为复杂,不利于普遍推广,而传统的种子育苗种植方法中,种子的出苗率和成苗质量通常较差,且随着人们培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育出的蟾蜍草野味和品质较野生均有下降,进而影响了其使用价值,目前市场上急需一种优质的育苗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蟾蜍草的种子育苗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蟾蜍草的种子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精选除杂:采集成熟、无病害的优质蟾蜍草种子,加入到温水中,搅拌剔除漂浮于水面上的秕种,取出后再用清水冲洗去除杂质后备用;(2)种子处理:将步骤(1)精选好的蟾蜍草种子放入密闭箱内,将密闭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提升至3~5%,将臭氧浓度提升至0.4~0.7%,并对蟾蜍草种子施加超声波处理,共同处理4~6min后将种子取出备用;上述三种方式的综合处理,不仅起到了传统方式中增强酶活性、促进种子萌发的效果,同时还能挽回部分几近失活的酶或种子,并能在二氧化碳的胁迫作用下,进一步提升了其活力及耐受性能,进而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的质量;(3)种子播种:将步骤(2)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播种于育苗土壤中,然后在育苗土壤表层铺设一层0.3~0.5cm厚的细沙,喷湿土壤后再覆盖一层塑料地膜;(4)播种后管理:始终保持环境温度为17~22℃,待幼苗出土率达30~35%时,将塑料地膜揭除,长期保持育苗土壤湿润,直至其长成健壮幼苗。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温水温度为30~35℃。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超声波处理的频率为38~42kHz。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密闭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8~32℃。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塑料地膜的荫庇度为65~75%。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蟾蜍草种子的特性进行了特殊的处理,提高空气的臭氧含量,不仅利于去除种子上的病原菌,降低其发病率,同时还能激活部分濒临失活的酶的活性,施加的超声波处理可进一步提升原有酶的活性,改善种子的品质,提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是为了其休眠,而是在臭氧和超声波增强种子活性的同时,给种子呼吸等生理活动以胁迫锻炼作用,提升种子的耐受性能,整个种子处理过程不使用外源的激素、药物等成分,避免了此类物质带来的副作用,有利于保持、改善蟾蜍草的风味等品质。最终在各步骤的配合作用下,蟾蜍草种子的特性得到很好改善,出苗率可稳定在98%以上,较传统方法提升了10%左右,育苗时长对应缩短了30%左右,且成苗的抗逆性得到增强,长势整齐、旺盛,育得的成熟蟾蜍草有更似于野生的品相和品质,极具市场竞争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蟾蜍草的种子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精选除杂:采集成熟、无病害的优质蟾蜍草种子,加入到温水中,搅拌剔除漂浮于水面上的秕种,取出后再用清水冲洗去除杂质后备用;(2)种子处理:将步骤(1)精选好的蟾蜍草种子放入密闭箱内,将密闭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提升至3%,将臭氧浓度提升至0.5%,并对蟾蜍草种子施加超声波处理,共同处理4min后将种子取出备用;(3)种子播种:将步骤(2)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播种于育苗土壤中,然后在育苗土壤表层铺设一层0.3cm厚的细沙,喷湿土壤后再覆盖一层塑料地膜;(4)播种后管理:始终保持环境温度为17~20℃,待幼苗出土率达30%时,将塑料地膜揭除,长期保持育苗土壤湿润,直至其长成健壮幼苗。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温水温度为30℃。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超声波处理的频率为38kHz。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密闭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9℃。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塑料地膜的荫庇度为68%。实施例2一种蟾蜍草的种子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精选除杂:采集成熟、无病害的优质蟾蜍草种子,加入到温水中,搅拌剔除漂浮于水面上的秕种,取出后再用清水冲洗去除杂质后备用;(2)种子处理:将步骤(1)精选好的蟾蜍草种子放入密闭箱内,将密闭箱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提升至5%,将臭氧浓度提升至0.7%,并对蟾蜍草种子施加超声波处理,共同处理6min后将种子取出备用;(3)种子播种:将步骤(2)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播种于育苗土壤中,然后在育苗土壤表层铺设一层0.5cm厚的细沙,喷湿土壤后再覆盖一层塑料地膜;(4)播种后管理:始终保持环境温度为20~22℃,待幼苗出土率达35%时,将塑料地膜揭除,长期保持育苗土壤湿润,直至其长成健壮幼苗。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温水温度为35℃。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超声波处理的频率为42kHz。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密闭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塑料地膜的荫庇度为75%。对比实施例1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1相比,在步骤(2)种子处理时,不做改变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处理,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对比实施例2本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2相比,在步骤(2)种子处理时,不做改变空气中臭氧浓度的处理,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对照组现有的蟾蜍草种子人工育苗方法。实验例1为了对比本发明作用效果,选用同一批次采收的蟾蜍草种子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用上述五种方法进行处理,直至育成高度为6~7cm的健壮成苗,下表为相应的对比数据:种子出苗率(%)成苗率(%)育苗时长(天)育得成苗的侧根数量(条)实施例198.498.12313.1实施例298.698.42213.3对比实施例194.395.52711.5对比实施例295.294.62611.7对照组88.791.0309.7由上表可知,本发明育苗方法能显著提升种子的出苗率和成苗率,缩短了育苗时长,并能提升幼苗的质量和长势。实验例2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育成的成苗质量,选用上述五种方法育得的高度为6~7cm的健壮成苗,进行移栽种植,直至其成熟,期间的生长条件及管理方法相同且适宜,下表为相应的对比数据:移栽成活率(%)发病率(%)亩产量(kg)口味(评分)实施例197.52.31404实施例297.32.51384对比实施例195.23.81283对比实施例294.84.21253对照组90.27.11152注:上表中所述的口味(评分)是通过500名试吃志愿者分别对应试吃各组的蟾蜍草和纯天然野生的蟾蜍草,依据口感风味加权出的评分,总分5分,评分越高代表越接近野生的品质。由上表可以发现,本发明育得的成苗抗病性佳,苗株品质好,成活率、产量较高,且品质更接近于野生,极具市场竞争力。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