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高葡萄砧木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445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能提高葡萄砧木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葡萄嫁接苗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葡萄插条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扦插种条采集:

选品种纯正、植株健壮、无病虫害的丰产母株,在冬剪时(11月中下旬—次年1月上中旬)剪取充分成熟、节间适中、芽眼饱满的枝条为繁殖的种条,并挂上品种标签,以免防止品种混杂。

(2)插条剪截(11月中下旬—次年1月上中旬):

剪除副梢、卷须,每插条留2~3个芽眼剪截,上端剪口距芽1~2cm平剪,下端靠近芽1cm处斜剪成马蹄形。每50~100根蹾齐,用牛皮筋或包装绳扎成一捆。如有多个品种时,则需挂上品种标签。

插条上端成为插条顶部,插条下端成为插条基部。备注说明:插条基部的芽将来抽出根(不定根),基部的剪口愈伤组织长出根系;插条顶部芽萌发形成枝叶。

(3)插条清水浸泡:

将剪好的种条(插条),放入清水中浸泡24~48h。

(4)药剂处理:

用酒精溶解萘乙酸或吲哚丁酸,加水稀释成50~100mg/kg溶液。倒入平地大水池中,把经清水浸泡后的种条基部理齐,一捆捆立放在药池中,药液浸没插条基部3~4cm,浸泡2~12h;也可用ABT生根粉,酒精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200mg/kg,浸泡插条基部2~8h;

药剂处理的浓度和时间因砧木不同有异:SO4、贝达插条可用20%萘乙酸2.5g加水12.5kg的稀释溶液浸1~2h,红富士插条可用20%萘乙酸2.5g加水5~7.5kg的稀释溶液浸1~2h。

(5)插条贮藏

插条贮藏在房间内。先在底部平铺5~10cm厚的湿细沙(或锯末),将成捆的葡萄种条拴上2个标签,写清品种名称、来源及数量。然后一捆挨一捆横放在湿沙(或锯末)上,在种条捆与捆之间及种条与种条之间,都要用湿沙(或锯末)充满缝隙,品种间要有间隔。每排高度摆放2~4层,上部盖满湿沙(或锯末),每排的间距20~30cm左右。盖上塑料薄膜;经过一段时间(约需要20-30天)插条基部开始形成愈伤组织,而后慢慢生出白色幼根,到来年3月10日左右(具体时间会随每年天气波动),达到5~20mm长。

(6)扦插

采用每畦4行扦插苗,扦插时行距25~30cm,株距12~15cm。在3月10日左右(待苗床畦地膜下20cm土层温度达10℃左右时)开始扦插。先用扎孔器按一定的行、株距在垄背上扎好插条孔,把催好根的插条插入孔中,顶芽要露在地膜外,一致朝南。选择顶部芽饱满的插条,插后要补苗。

上述方法存在着以下缺陷:

1、出苗率不稳定(70%-90%)、苗不整齐;

备注说明:

苗不整齐(即苗的高度不整齐),到嫁接的季节,可能有的已经长到可以嫁接的高度了,而有的还没有,这样就不能一次性将整片苗全部嫁接好,部分矮的只能等长到一定高度另外再请人嫁接,费工费时,而且容易错过最佳嫁接期,导致嫁接口愈合差,嫁接成活率降低。

出苗率=出苗数/总扦插根数×100%。扦插30天后,可以统计出苗数,从而计算出出苗率。

2、费工、成本高(插条的搬运、沙子、锯末的购买和搬运、贮藏用房准备)。

3、插条贮藏时如用锯末当填充物保湿催根时,存在因发生烧苗的风险。

4、插条根与芽的后期抽生速度难以调控,致使葡萄插条入田以后的出苗率存在较大的风险。

实际操作中,①有时候插条的根与芽已经生长到需尽快入田的程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地未整好、人工不够,或者天气预报即将有倒春寒来袭等情况,需要将插条入田的时间延后。②有时候外界温度已达到可以扦插的条件,但插条根还没抽生到可插入田的程度,若强插入田,芽因气温适宜抽出,而根却要比芽长得慢,导致地下部的根不能及时对芽供给足够的水和养分,使长出的芽逐渐枯死;若待插条长出足够长的根再扦插,容易延误农事,错过之后的最佳嫁接时间,影响葡萄当年嫁接成活率与出圃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葡萄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提高葡萄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包括步骤(1)、扦插种条采集;步骤(2)、于11月中下旬进行插条剪截;步骤(3)、插条清水浸泡;步骤(4)、药剂处理;步骤(5)、插条贮藏;步骤(6)、扦插;

将步骤(2)剪截所得的插条按照插条顶部位于一端、插条基部位于另一端的方式整齐的竖直排列后装进编织袋内,然后进行后续步骤;

所述步骤(5)的插条贮藏包括如下步骤:

①、在畦面设置贮藏床(先将畦面的泥土撬向两边,从而清理成贮藏床),所述贮藏床底部平整,且贮藏床的底部要高于田间水沟的底部(以利排水、不积水);

②、将步骤(4)所得的装有经药剂处理后插条的编织袋放入贮藏床内,使插条基部朝上、插条顶部朝下;将设置贮藏床所产生的土覆盖在编织袋上,然后在土层的上面再盖上塑料膜;

到来年的2月中下旬~3月中旬(一般为2月20日~3月15日),且塑料膜下20cm土层(为常规膜下土层)的温度达≥10℃时,结束插条的贮藏,即,将插条从土中取出进行常规的扦插。

作为本发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改进:当覆盖于编织袋上的土太干(即,<饱和持水量的40%),需要用水湿润至饱和持水量40~50%。

作为本发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步骤(5)中,

当需要减缓插条根芽的抽生速度时(例如田间来不及扦插入田等原因),在塑料膜上覆盖黑的遮阳网;

当需要加快插条根芽的抽生速度时(例如希望早一些扦插入田时),在贮藏床上方搭建小拱棚。

作为本发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的插条清水浸泡为:红富士砧木清水浸泡24小时;SO4砧木、贝达砧木清水浸泡30~36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5)中,在预备扦插的农田畦面直接设置贮藏床,因此插条直接运到预备扦插的农田里,不需要先运到房间内贮存在沙子、锯末中。

作为本发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5)中,贮藏床内只放置一层的编织袋。

作为本发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5)中,沿着贮藏床的长度方法,并排放置编织袋。

作为本发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的扦插种条采集时间为:在每年11月中下旬~来年1月上中旬,选择葡萄枝条。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原有技术将插条横放,即使使用生根剂处理,也经常出现根的长度还不够,芽却已萌发的情况,入田后萌发的芽得不到根系水分和营养的补充,会耗尽插条本身贮藏的营养逐渐死亡,大大降低扦插成活率。或者主芽死亡后,侧芽重新发芽,但芽的质量差,生长势弱,影响嫁接的最佳时间节点,影响苗木出圃率。

而且在实际的农事操作中,有时候需要调节插条入田的时间,比如①有时候插条的根已经生长到需尽快入田的程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地未整好、人工不够,或者天气预报即将有倒春寒来袭等情况,需要将扦插时间延后。②有时候外界温度已达到可以扦插的条件,但插条根还没抽生到可插入田的程度,若强插入田,芽会因气温适宜很快抽出,而根却要比芽长得慢,导致地下部的根不能及时对芽供给足够的水和养分,使长出的芽逐渐枯死;若待插条长出足够长的根再扦插,容易延误农事,错过之后的最佳嫁接时间,影响葡萄当年嫁接成活率与出圃率。

本发明将插条的生物学上端置于贮藏床底部,生物学下端置于贮藏床上部,顶芽萌发晚,插条营养物质消耗较少。

本发明还采用将插条埋入土中,上覆地膜的方法保温保湿,并根据实际需求利用遮阳网或塑料薄膜小拱棚调控局部地表温度,调节插条根与芽的抽生速度等方法满足实际田间操作的需求。

采用本发明方法培育葡萄插条,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1)、提高葡萄砧木插条出苗率。出苗率高(成苗率95%以上),整齐度好(苗的高度、粗度基本一致),安全性高,不会发生烧苗的现象。

2)、调节葡萄砧木插条入田时间。可视天气、实际需要而调节。(通过小拱棚、遮阴网覆盖否来调节)。

3)、省工、节本增效。

减少捆扎的工序(牛皮筋捆扎)省工15%。省去锯末的购买及贮藏的工序,堆放,省工20%。省去从锯末里将插条拿出来,再运到田间,省工10%。

4)、不会发生“烧苗”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插条位于编织袋内时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1的插条贮藏的示意图;

图3是图2剖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2的插条贮藏的示意图;

图5是图4剖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3的插条贮藏的示意图;

图7是图6剖面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1、一种能提高葡萄砧木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葡萄砧木品种为红富士,依次进行如下8个步骤:

(1)、扦插种条采集;(2)、插条剪截;(3)、插条清水浸泡;(4)、药剂处理;(5)、插条贮藏;(6)、扦插;(7)、砧木扦插后管理(8)、嫁接

具体如下:

所述步骤(1)的扦插种条采集为:在每年11月中下旬—次年1月上中旬,选择合适的葡萄枝条作为扦插种条;此属于现有常规技术。

将步骤(2)剪截所得的插条按照插条顶部位于一端、插条基部位于另一端的方式整齐的竖直排列后装进编织袋内(如图1所示),然后进行后续步骤。

所述步骤(3)中,将装有种条的编织袋放入清水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24小时。

步骤(4)药剂处理同现有常规技术。

所述步骤(5)的插条贮藏包括如下步骤(如图2所示):

①、做贮藏床,先将畦面的泥土撬向两边,清理成底部平整的贮藏床,贮藏床的底部要高于田间水沟的底部(以利排水、不积水)。

②、将步骤(4)所得的装有经药剂处理后种条的编织袋平放至贮藏床内,使插条基部朝上、插条顶部朝下;贮藏床内只放置一层的编织袋;沿着贮藏床的长度方法,并排放置编织袋,编织袋之间相互紧挨着(也可留有一定的间隙);

③、再在编织袋上覆盖厚度达5-10cm的土(该土就是做贮藏床时撬向两边的泥土),若覆盖土太干,需用水湿润至饱和持水量40--50%。

④、然后在土的上面再盖上白色塑料膜。

⑤、到来年的2月中下旬~3月中旬(一般为2月20日~3月15日),且天气预报近期没有倒春寒时(此时塑料膜下20cm土层的温度达≥10℃时),将插条从土中取出进行常规的扦插。

此时,愈伤组织生出的白色幼根一般约为5~20mm长。

说明:冬季温度低,生出白色幼根是个缓慢的过程,一般到春天,即3月中旬左右,刚好可以扦插。

如果过早插入田中,万一遇到倒春寒,容易把新抽的嫩芽冻死;如果太晚插入田中,插条上的芽抽出太长,插条已消耗了过多的自身养分,又无法从环境中吸取足够营养,插条不容易成活,或者插入田后遇到连续几日阳光强烈的晴好天气或吹西北风的干燥天气,插条上的芽会因失水死亡。

步骤(6)的扦插同常规现有技术。

扦插30天后,出苗率为95%以上,苗平均高度8--10cm,长势整齐(即,苗的高度、粗度基本一致)。

实施例1-2、一种能提高葡萄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繁殖方法,

将实施例1-1的步骤(5)改成:

如图4所示,由于需要减缓插条根芽的抽生速度(例如田间来不及扦插入田等原因),在塑料膜上覆盖黑的遮阳网;此时插条贮藏时间可延长5天以上。其余内容等同于实施例1-1。

备注说明:覆盖黑的遮阳网,可以降低局部地表温度,使插条芽和根的萌动速度相对缓慢。

处理(盖遮阴网,5天后扦插入田):扦插30天后,出苗率为95%以上,长势整齐。

对照(不盖遮阴网,5天后扦插入田):扦插30天后,出苗率为78.2%,已出的苗长势整齐度中等(即,苗的高度、粗度“介于基本一致~不一致的中间”)。

实施例1-3、一种能提高葡萄插条出苗率的省工型繁殖方法,

将实施例1-1的步骤(5)改成:

如图6所示,由于需要加快抽条根芽的抽生速度(例如希望早一些扦插入田时),在贮藏床上方搭建小拱棚,在小拱棚盖单层的塑料膜;此时可短5天以上。其余内容等同于实施例1-1。

备注说明:盖小拱棚,可以提高局部地表温度,使插条芽和根的萌动速度相对加快。

处理:盖小拱棚,扦插30天后,出苗率为95%以上,平均苗高8.1cm,整齐度好(即,苗的高度、粗度基本一致);

对照1(不盖小拱棚,插条幼根的数量少或长度不够也进行扦插):扦插30天后,出苗率81%,平均苗高5.2cm,整齐度不一。

对照2(不盖小拱棚,待根长度够了以后再扦插):扦插30天后,出苗率92%,平均苗高5.5cm,整齐度中等。

不同处理对葡萄插条出苗率、平均苗高和整齐度的影响如下表1所述。

表1

小结:不盖小拱棚,插条幼根的数量少或长度不够也进行扦插,出苗率下降,苗有高有矮且不整齐,苗起发迟;不盖小拱棚,待根足够长再扦插,出苗率相差不大,但是苗整体较盖小拱棚的矮,生长势赶不上盖小拱棚或正常时间扦插入田的,导致以后嫁接的时间推迟。

对比例1、将实施例1-1步骤(5)中的“插条基部朝上、插条顶部朝下”改成“插条基部朝下、插条顶部朝上”;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1。

结果如下:

扦插30天后,出苗率仅为70.1%。

对比例2、将实施例1-1步骤(5)中的“插条基部朝上、插条顶部朝下”改成“使插条平躺(横放)的位于贮藏床内;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1。

结果如下:

扦插30天后,出苗率仅为88.4%。

对比试验:

调查方法:

调查以锯末为葡萄插条保湿材料的贮藏方法的贮藏室30个,贮藏期结束后,统计有多少个贮藏室发生了烧苗现象,计算发生率(发生烧苗的贮藏室/全部以锯末为保湿材料的贮藏室);统计有多少插条发生烧苗,计算烧苗率(烧苗插条数量/总插条数量)。

调查结果:其中6个贮藏室发生了烧苗现象,发生率为20%,平均烧苗率12.5%。

解释:虽然锯末发酵产生的热量会引起烧苗,但不一定都会发生烧苗,这还跟农户操作技术有关,这种贮藏方式需经常检查插条堆的温度,发热就需通风降温,如不及时通风降温,就易烧苗。

以沙子为葡萄插条保湿材料的无烧苗现象,本发明的也没有发生烧苗现象。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