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苗木专用培育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944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茶苗木专用培育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苗木培育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油茶苗木专用培育钵。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山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80~83%、亚油酸达7~13%,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此外,油茶还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

山茶油的脂肪酸结构等主要品质指标均与橄榄油基本相似,因此从油的品质来讲,两者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山茶油和橄榄油并称为世界两种最健康的高端食用油。目前全世界橄榄油产量约在300万吨左右,而去年全国的山茶油产量才27万多吨。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日益重视对健康的追求,橄榄油也越来越受到国民的追捧,进口量逐年迅速攀升,去年一年进口量达到了几万吨。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生产更多的山茶油以满足国民对高端食用油的需求,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油茶树的生长非常缓慢,一般需要3-5年才能将树苗移栽,为了加快油茶苗的成长速度,一般是在花木苗培育钵中进行培育。但是现有的花木苗培育钵没有专门针对油茶苗木的生长特性设计的培育钵,使得油茶苗木的生长发育仍然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申请人在长期实践研究中发现,油茶苗木一般只有一根主根直接向下生长,侧根和须根很少,这样使得苗木的生长特别缓慢,如果能够抑制主根向下生长,则可使侧根和根须发达,增加根系生物量,而目前的花木苗培育钵由于钵底的中心有排水孔,油茶苗木的主根会直接穿过钵底的中心排水孔往下生长,这样不利于侧根和根须的生发和生长。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的苗木培育钵不适合油茶苗木侧根生发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增加油茶苗木根须生长的培育钵,以便提高油茶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茶苗木专用培育钵,包括钵体,所述钵体包括钵底、钵壁和钵口,所述钵底还设有排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钵底的底面上配套设有导根盘,导根盘为实体盘,盘上没有孔;用于避免主根直接向下生长,引导主根向侧面生长并大量生发侧根和根须。

所述导根盘与钵底的上底面之间由支撑脚连接。这样可以避免导根盘遮住钵底的排水孔,妨碍排水孔排水。

所述钵壁的上部设有若干透气孔;钵壁的下部不设透气孔,即下部壁上没有透气孔。这样可使抑制主根生长后,避免生长出的侧根和须根长到透气孔之外。

所述钵底的直径为11-15cm,钵口的直径为12-18cm,钵体的高度为16-20cm;钵口直径比钵底直径宽2-5cm;导根盘的直径为5-7cm,支撑脚的高度为8-12mm。这样更适合油茶苗的生长。

所述钵底上设置的每个排水孔的孔径为1-2cm;钵体高度5-9cm以上的钵壁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每3-5平方厘米设置一个透气孔,透气孔的孔径为2-3mm;其余钵壁上没有透气孔。

所述钵底的直径为13cm,钵口的直径为15cm,钵体的高度为18cm,导根盘的直径为6cm,支撑脚的高度为10mm;钵底设有若干个排水孔,排水孔的孔径为1.0cm;钵体高度8cm以上的钵壁上每4平方厘米设有一个透气孔,透气孔的孔径为2.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钵底设置导根盘后,油茶树的主根在向下生长时,碰到导根盘就会向侧面生长,当生长旺盛时主根周围就会不断长出根须和侧根,使得根系发达,这样就可加快油茶苗木的生长速度;在培育钵的钵壁上挖设若干透气孔后,可以使根系得到更好的生长条件,而钵壁的下部不设透气孔可以避免根须穿透钵壁,便于移栽;这种包含有支撑脚的导根盘结构,以及上部钵壁有透气孔下部钵壁没有透气孔的结构的培育钵非常适合油茶苗生长发育特性,适合大量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油茶苗木专用培育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导根盘的倒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钵体、2.钵底、3.钵壁、4.钵口、5.排水孔、6.透气孔,7.导根盘、8.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所示,制作一种油茶苗木专用培育钵,包括钵体1,所述钵体1包括钵底2、钵壁3和钵口4,所述钵底2设有排水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钵底2的底面上设有导根盘7,导根盘7为实体盘,盘上没有孔。这样栽植油茶苗后,可以抑制其主根直接向下生长。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所述导根盘7与钵底2的上底面之间由支撑脚8连接。这样可以避免导根盘7妨碍排水孔5排水。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将所述钵壁3的上部做成为有孔壁,设有若干透气孔6;钵壁的下部为无孔壁。这样油茶苗的主根被导根盘阻碍后,会向侧边生长,同时也会生出更多的侧根和根须,如果下部钵壁上有透气孔,根须会顺着透气孔延伸在外,不利于根须继续生长,不利于吸收钵内土壤中的养分,下部为无孔壁可以避免根须延伸在钵壁之外。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将所述钵底2的直径做成11cm,钵口4的直径做成12cm,钵体1的高度做成16cm;钵口直径比钵底直径宽1cm;导根盘7的直径做成为5cm,支撑脚8的高度做成为8mm;将所述钵底2上设置的排水孔5为四个,每个排水孔5的孔径做成为1.5cm。

在钵体1高度5cm以上的钵壁3的上部挖设若干透气孔6;钵壁3上每3平方厘米设置一个透气孔6,透气孔6的孔径为2mm;钵壁3的下部做成为无孔壁。这样就做成了适合油茶苗木生长的专用培育钵。

实施例5。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将所述钵底2的直径做成13cm,钵口4的直径做成15cm,钵体1的高度为18cm,钵口4直径比钵底2直径宽2cm;导根盘7的直径做成为6cm,支撑脚8的高度做成为10mm;钵底2设置的排水孔5为九个,或者多于四个的若干个排水孔均可,排水孔5的孔径为1.0cm。

在钵体1高度8cm以上的钵壁上每4平方厘米设置一个透气孔6,透气孔6的孔径为2.5mm;钵壁3的下部做成为无孔壁。这样就做成了适合油茶苗木生长的专用培育钵。

实施例6。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将所述钵底2的直径做成15cm,钵口的直径做成18cm,钵体的高度做成20cm;钵口直径比钵底直径宽3cm;导根盘7的直径做成为7cm,支撑脚8的高度做成为12mm;在所述钵底2上设置的排水孔5为三个,每个排水孔5的孔径为2cm。

在钵体1高度9cm以上的钵壁3上挖设若干透气孔6;钵壁3上每5平方厘米设置一个透气孔6,透气孔6的孔径为3mm;钵壁3的下部做成为无孔壁。这样就做成了适合油茶苗木生长的专用培育钵。

对照试验。

2015年5月,申请人研发小组在彭水县平安镇油茶种植基地采用本发明各实施例制作的油茶苗木专用培育钵和从市场购买的培育钵对红花油茶苗木进行了培育对照试验。将嫁接好的油茶苗木各取100株分别栽入培育钵中,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日常管理,到2016年4月底得到观察结果如下表。

可见,采用本发明产品对嫁接好的油茶苗木进行培育效果良好。经过一年的培育对照试验。实施例4制作的培育钵培育的油茶苗木的成活率达到了87%,地面以下5cm处的主根直径,根据抽样取出测量周长计算得出其直径平均达到了4.2mm,平均地上生物量有16.5 g/plant,平均根系生物量有12.5 g/plant,总根系长度达到了662cm,平均苗高达到了45cm。实施例5制作的培育钵培育的油茶苗木的成活率达到了92%,地面以下5cm处的主根直径,根据抽样取出测量周长计算得出其直径平均达到了4.6mm,平均地上生物量有18.7 g/plant,平均根系生物量有13.4 g/plant,总根系长度达到了745cm,平均苗高达到了49cm。实施例6制作的培育钵培育的油茶苗木的成活率达到了89%,地面以下5cm处的主根直径,根据抽样取出测量周长计算得出其直径平均达到了4.3mm,平均地上生物量有16.9 g/plant,平均根系生物量有12.8 g/plant,总根系长度达到了683cm,平均苗高达到了45cm。而从市场购买的培育钵培育的油茶苗木的成活率达仅有63%,地面以下5cm处的主根直径,根据抽样取出测量周长计算得出其直径平均只有3.1mm,其绝大部分穿过排水孔长到了培育钵底下,其主根比较长,但平均地上生物量仅有13.2g/plant,平均根系生物量有9.1 g/plant,总根系长度仅有431cm,平均苗高仅有31cm,由于根系薄弱,主根深入到了养料比较少的深层土壤中,其得到的养分相对比较少。

可见,实施例4、5、6中的包含有支撑脚的导根盘结构,以及上部钵壁有透气孔下部钵壁没有透气孔的结构非常适合油茶苗生长发育特性,再将其设计成适合油茶苗木的大小结构,做成油茶苗木专用培育钵可以有效提高油茶苗木的成活率,可以使主根粗壮,根须发达,加快苗木生长,其中,实施例5的效果最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