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蚕斜面立体条桑育自动上簇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2589阅读:2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蚕斜面立体条桑育自动上簇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蚕斜面立体条桑育自动上簇架。



背景技术:

大蚕指的是4、5龄壮蚕,大蚕期推广条桑斜面育,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桑叶和蚕室利用率,从而提高养蚕效率,条桑育是剪桑枝下来喂蚕的一种饲养方式,一般在桑枝长有0.6米~1米时收剪喂蚕,斜面条桑养蚕,一般依据蚕室大小和养蚕数量,斜面设置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依靠四周墙壁设置半面斜面,中间为操作走道;二是中间搭成“人”字形斜面,四周为操作走道;三是四周墙壁设置半面斜面,中间搭成“人”字形斜面。这样的养蚕方式,空间的利用率不高,而等蚕成熟封口后,又要将蚕移到簇具上结茧,耗工费时,不利于现代农业生产集约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节约空间、人工、减少发病率的斜面立体条桑育自动上簇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蚕斜面立体条桑育自动上簇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蚕斜面立体条桑育自动上簇架,包括外框架(1)、斜面横档(2)、托盘和至少一个簇具,所述外框架(1)为长方体形状,所述斜面横档(2)由大U型架(3)和小U型架(4)连接组成,所述大U型架(3)的开口处与小U型架(4)的开口处活动连接,所述大U型架(3)的两边宽倾斜固定在外框架(1)的两边宽处,所述大U型架(3)的开口处高度低于远离开口处的另一边高度,所述托盘放置在斜面横档(2)上,所述托盘的一边设置有一前沿(5),所述前沿(5)为凹槽形状,用于清理蚕沙、病死蚕,所述簇具悬挂在上一层托盘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外框架(1)高220cm-250cm,宽90cm-100cm,长160cm-180cm,可将多个所述外框架(1)拼接。

优选的,所述大U型架(3)和小U型架(4)的长均为160cm-180cm,所述大U型架(3)的宽为100cm-120cm,所述小U型架(4)的宽为30cm-40cm。

优选的,所述大U型架(3)固定在外框架的倾斜的角度为15°-25°。

优选的,所述小U型架(4)可向上转动65°-75°。

优选的,所述外框架(1)上可固定3-4层斜面横档(2),所述斜面横档(2)之间间隔50cm-55cm,最底层的斜面横档(2)距离地面20cm。

优选的,所述托盘包括边框(6)和至少一片竹片(7),所述边框(6)长160cm-180cm,宽100cm—120cm,所述竹片(7)长100cm-120cm,宽2cm-4cm,所述竹片(7)无缝隙的固定在边框(6)内。

优选的,所述簇具包括两个方格簇(8)和悬挂条(9),所述的两个方格簇(8)的长边均固定在悬挂条(9)上,所述方格簇(8)的规格为0.5×0.4,所述悬挂条(9)长为110cm-120cm。

优选的,所述簇具之间间隔20cm-25cm。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蚕斜面立体条桑育自动上簇架能充分利用空间,减少蚕室、蚕具的使用;托盘的凹槽设计便于清除蚕沙、病死蚕,降低发病率,减少劳动强度;蚕架斜面立体的设计通风好,不发生蒸热,有利于五龄蚕健康发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组三层斜面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组外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斜面横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簇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组四层斜面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框架、2斜面横档、3大U型架、4小U型架、5前沿、6边框、7竹片、8方格簇、9悬挂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蚕斜面立体条桑育自动上簇架,包括斜面架、托盘和30个簇具,斜面架包括外框架(1)、斜面横档(2),本实施例中由两个斜面架背靠背组成一组,一组组成人字形的斜面架距离蚕室四周50cm摆放,一组斜面架与另一组斜面架之间相距60cm,外框架(1)为长方体形状,高220cm,宽90cm,长160cm,斜面横档(2)由大U型架(3)和小U型架(4)连接组成,大U型架(3)和小U型架(4)的长均为160cm,大U型架(3)的宽为100cm,小U型架(4)的宽为30cm,大U型架(3)的开口处与小U型架(4)的开口处活动连接,小U型架(4)可向上转动65°,大U型架(3)的两边宽倾斜固定在外框架(1)的两边宽处,倾斜的角度为-25°,大U型架(3)的开口处高度低于远离开口处的另一边高度,外框架(1)上可固定3层斜面横档(2),斜面横档(2)之间间隔55cm,最底层的斜面横档(2)距离地面20cm,这样设计可比原来地面育、平面斜育节省2倍的空间,减少了蚕室、蚕具的投入,节约了资金;托盘放置在斜面横档(2)上,托盘包括边框(6)和80片竹片(7),边框(6)长160cm,宽100cm,竹片(7)长100cm,宽2cm,竹片(7)无缝隙的固定在边框(6)内,托盘的一边设置有一前沿(5),前沿(5)为凹槽形状,用于清理蚕沙、病死蚕,将大蚕移到托盘上(3)后,上条桑叶时将上一层的小U型架(4)向上转动成与水平面相垂直,将上一层的托盘的外侧放置在小U型架上,可增加斜面架的沿口高度,便于添加叶子,减少上叶操作对蚕体的损伤,减少了病原从伤口感染,同时斜面立体条桑育能提高桑叶的利用率,避免平面条桑育一次给桑过厚而浪费桑叶的现象,而且斜面架的设计可在抽取残条时将大部分蚕沙带出,落在前沿(5)的凹槽处,减少病原污染;在蚕成熟后要放置簇具时,将所有小U型架(4)向上转动成与水平面相垂直,将托盘的外侧放置在小U型架上,蚕停食后会自行爬上簇具结茧,可以提高茧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簇具悬挂在上一层托盘的底部,簇具之间间隔20cm,每个簇具包括两个方格簇(8)和悬挂条(9),所述的两个方格簇(8)的长边均固定在悬挂条(9)上,所述方格簇(8)的规格为0.5×0.4,所述悬挂条(9)长为110cm;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蚕斜面立体条桑育自动上簇架,包括斜面架、托盘和40个簇具,斜面架包括外框架(1)、斜面横档(2),本实施例中由两个斜面架背靠背组成一组,一组组成人字形的斜面架距离蚕室四周60cm摆放,一组斜面架与另一组斜面架之间相距80cm,外框架(1)为长方体形状,高250cm,宽100cm,长180cm,斜面横档(2)由大U型架(3)和小U型架(4)连接组成,大U型架(3)和小U型架(4)的长均为180cm,大U型架(3)的宽为120cm,小U型架(4)的宽为40cm,大U型架(3)的开口处与小U型架(4)的开口处活动连接,小U型架(4)可向上转动75°,大U型架(3)的两边宽倾斜固定在外框架(1)的两边宽处,倾斜的角度为15°,大U型架(3)的开口处高度低于远离开口处的另一边高度,外框架(1)上可固定4层斜面横档(2),斜面横档(2)之间间隔50cm,最底层的斜面横档(2)距离地面20cm,这样设计可比原来地面育、平面斜育节省3倍的空间,减少了蚕室、蚕具的投入,节约了资金;托盘放置在斜面横档(2)上,托盘包括边框(6)和45片竹片(7),边框(6)长180cm,宽120cm,竹片(7)长120cm,宽4cm,竹片(7)无缝隙的固定在边框(6)内,托盘的一边设置有一前沿(5),前沿(5)为凹槽形状,用于清理蚕沙、病死蚕,将大蚕移到托盘上(3)后,上条桑叶时将上一层的小U型架(4)向上转动成与水平面相垂直,将上一层的托盘的外侧放置在小U型架上,可增加斜面架的沿口高度,便于添加叶子,减少上叶操作对蚕体的损伤,减少了病原从伤口感染,同时斜面立体条桑育能提高桑叶的利用率,避免平面条桑育一次给桑过厚而浪费桑叶的现象,而且斜面架的设计可在抽取残条时将大部分蚕沙带出,落在前沿(5)的凹槽处,减少病原污染;在蚕成熟后要放置簇具时,将所有小U型架(4)向上转动成与水平面相垂直,将托盘的外侧放置在小U型架上,蚕停食后会自行爬上簇具结茧,可以提高茧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簇具悬挂在上一层托盘的底部,簇具之间间隔25cm,每个簇具包括两个方格簇(8)和悬挂条(9),所述的两个方格簇(8)的长边均固定在悬挂条(9)上,所述方格簇(8)的规格为0.5×0.4,所述悬挂条(9)长为120cm;该大蚕斜面立体条桑育自动上簇架秋蚕死笼茧率为0.95%,比平面片叶育降低了76%,因此该大蚕斜面立体条桑育自动上簇架具有节约空间、人工、减少发病率等优点,适合大规模推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