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玉米授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玉米授粉器。
背景技术:
玉米育种授粉技术是玉米育种家与工作人员在实现玉米育种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技术。传统的常规杂交制种授粉大都采用开放的容器在雌蕊上方倒洒花粉,而在对玉米杂交组配的过程中,大都采用装有花粉的硫酸纸袋在雌蕊上方倒洒划分,需要技术丰富的工人轻微抖动手腕来调整花粉量,花粉量较难控制,硫酸纸袋花粉易洒漏,操作步骤多且繁琐,该方法授粉速度慢,工作效率低,花粉浪费大,而且周围花粉易进入,造成混杂。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玉米授粉器,从而克服现有的玉米育种授粉过程的工作效率低,花粉浪费大,而且周围花粉易进入,造成混杂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玉米授粉器,其中,包括:授粉瓶;下盖,其盖设于所述授粉瓶的瓶口;该下盖设置有若干组通孔,每组所述通孔中所有的所述通孔的面积之和为出粉面积,且若干组所述通孔的出粉面积各不相同;以及上盖,其设置有一出粉孔;该上盖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盖设于所述下盖上,且该上盖能够把所有的所述通孔覆盖起来;通过转动该上盖能够使所述出粉孔与任意一组所述通孔对正。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盖设置有四组沿同一圆周分布的所述通孔,且相邻两组所述通孔之间的夹角为90°。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组所述通孔包括一个第一通孔,第二组所述通孔包括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第三组所述通孔包括三个呈“品”字状分布的所述第一通孔,第四组所述通孔包括一个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授粉瓶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授粉瓶的高度为75~100mm,所述授粉瓶的直径为15~30mm。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为圆孔,所述出粉孔为正方形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为1.5~2.5mm,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3.5~4.5mm,所述出粉孔的边长为7.5~9.5mm。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授粉瓶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授粉瓶由软质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盖设于所述授粉瓶的瓶口。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盖的中间向上凸设有一连接柱,所述上盖通过一连接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套设于所述连接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转动上盖使出粉孔与下端的不同组的通孔对正以调节不同的出粉面积,从而方便调节出粉量,且本发明在进行授粉时,通过倾斜授粉瓶并轻轻抖动或挤压授粉瓶,花粉即可准确地洒在花丝上,其携带和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且不易与周围花粉混杂。
2、本发明的授粉瓶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以方便观察授粉瓶内是否有影响授粉效率的物体,例如沾了露水的花粉、小虫、雄花颖等。
3、本发明的授粉瓶的规格、通孔的大小以及出粉孔的大小布置合理,从而方便单手握持和操作,且不会影响操作视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使用方便的玉米授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授粉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授粉瓶,11-外螺纹;2-下盖,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连接柱;3-上盖,31-出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使用方便的玉米授粉器的结构示意图,该使用方便的玉米授粉器包括授粉瓶1、下盖2以及上盖3,授粉瓶1用于存放花粉,优选地,授粉瓶1呈下端封闭且上端开口的圆筒状。而且,授粉瓶1的高度为75~100mm,授粉瓶1的直径为15~30mm。例如,可以选择授粉瓶1的高度为80mm,且授粉瓶1的直径为20mm,以便于单手握持和操作,且不会影响操作视野。优选地,授粉瓶1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以方便观察授粉瓶1内是否有影响授粉效率的物体,例如沾了露水的花粉、小虫、雄花颖等。且进一步优选地,授粉瓶1由软质材料制作而成,其具有一定的弹性,以方便通过挤压瓶身来控制花粉的流出。授粉瓶1的材质可以为透明的塑料。
参考图1,下盖2盖设于授粉瓶1的瓶口,下盖2可以为直径与授粉瓶的直径相同的圆盖体。优选地,下盖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盖设于授粉瓶1的瓶口,以使下盖2作为一个盖体,其能够方便拆卸,从而方便往授粉瓶1内存放花粉。参考图2,可以在授粉瓶1的上端设置外螺纹,并在下盖2的下端设置对应的螺纹孔。参考图3,下盖2设置有若干组通孔,花粉瓶1内的花粉可以通过通孔向外流出。每组通孔中所有的通孔的面积之和为出粉面积,且若干组通孔的出粉面积各不相同。
参考图4,上盖3设置有一出粉孔31,上盖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盖设于下盖2上,上盖3可以为直径与下盖2的直径相同的圆盖体。且上盖3能够把所有的通孔覆盖起来。优选地,下盖2的中间向上凸设有一连接柱23,上盖3通过一连接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套设于连接柱23上。通过转动上盖3能够使出粉孔31与任意一组通孔对正,任意一组通孔与出粉孔31对正时,该组通孔中的所有通孔便裸露出来。当出粉孔31与不同组的通孔对正时,出粉瓶1授粉时便会有不同的出粉面积。
继续参考图3,优选地,下盖2设置有四组沿同一圆周分布的通孔,且相邻两组通孔之间的夹角为90°,从而使出粉瓶1具有四种不同的出粉发面积。第一组通孔包括一个第一通孔21,第二组通孔包括两个并列分布的第一通孔21,第三组通孔包括三个呈“品”字状分布的第一通孔21,第四组通孔包括一个大于第一通孔21的第二通孔22。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均为圆孔,出粉孔31为正方形孔,第一通孔21的直径为1.5~2.5mm,第二通孔22的直径为3.5~4.5mm,出粉孔31的边长为7.5~9.5mm。四组通孔的分布间隔合理,各孔的大小合适,以便于在不使用时留有足够大的空间来使出粉孔31不与任意一组通孔对正,从而有效防止花粉的泄露。
本发明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转动上盖3使出粉孔31与下端的不同组的通孔对正以调节不同的出粉面积,从而方便调节出粉量,且本发明在进行授粉时,通过倾斜授粉瓶1并轻轻抖动或挤压授粉瓶1,花粉即可准确地洒在花丝上,其携带和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且不易与周围花粉混杂。不需要授粉时,转动上盖3使出粉孔31不与任意一个通孔相对即可。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