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坛紫菜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坛紫菜,俗名紫菜、乌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可人工栽培的海藻,藻体暗紫绿略带褐色,披针形、亚卵形或长卵形,长12-30CM以上,暖温带性种类,为中国浙江、福建和广东沿岸的主要栽培藻类,富含蛋白质、多糖和维生素,可供食用或药用。坛紫菜栽培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坛紫菜生产规模小,苗种培育、海上养殖和加工等生产环节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育苗时间长,产量低,劳动力投入较多,用工成本高,养殖密度不均匀,苗种的成活率低,坛紫菜的产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育苗效果好的坛紫菜的育苗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坛紫菜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月初采摘成熟坛紫菜,将采摘来的坛紫菜放入冰柜-15℃以下冷冻贮藏;到3月中下旬解冻,将解冻的坛紫菜放入容器内,搅拌让成熟的果孢子分散在水中,通过显微镜计数喷洒到育苗池中的贝壳上;暗光处理三天,三天后换水一次,根据光照需要逐步放光,结合天气变化适时的调节光照;发现壳孢子苗大面积放射后及时下网,用水泵冲水8-10小时将壳孢子苗冲刷到网帘上,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视野保持在8-10个壳孢子苗,使附着密度适合海上养殖,育苗池内水温控制在26-28℃,12-15天左右网上见苗,起网,4-6小时放网到海水中生长。
本发明的优点是:上述坛紫菜的育苗方法,育苗时间短,苗种集中放射,养殖密度均匀,产量高,劳动力少,减少了用工成本,苗种不损失及时附着到网帘上,苗种的成活率高,大大提高了紫菜产量,加快坛紫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坛紫菜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月初采摘成熟坛紫菜,将采摘来的坛紫菜放入冰柜-15℃以下冷冻贮藏;到3月中下旬解冻,将解冻的坛紫菜放入容器内,搅拌让成熟的果孢子分散在水中,通过显微镜计数喷洒到育苗池中的贝壳上;暗光处理三天,三天后换水一次,根据光照需要逐步放光,结合天气变化适时的调节光照;发现壳孢子苗大面积放射后及时下网,用水泵冲水8-10小时将壳孢子苗冲刷到网帘上,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视野保持在8-10个壳孢子苗,使附着密度适合海上养殖,育苗池内水温控制在26-28℃,12-15天左右网上见苗,起网,4-6小时放网到海水中生长。
实施例1
坛紫菜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月初采摘成熟坛紫菜,将采摘来的坛紫菜放入冰柜-15℃以下冷冻贮藏;到3月中下旬解冻,将解冻的坛紫菜放入容器内,搅拌让成熟的果孢子分散在水中,通过显微镜计数喷洒到育苗池中的贝壳上;暗光处理三天,三天后换水一次,根据光照需要逐步放光,结合天气变化适时的调节光照;发现壳孢子苗大面积放射后及时下网,用水泵冲水8小时将壳孢子苗冲刷到网帘上,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视野保持在8个壳孢子苗,使附着密度适合海上养殖,育苗池内水温控制在26℃,12天网上见苗,起网,4小时放网到海水中生长。
实施例2
坛紫菜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月初采摘成熟坛紫菜,将采摘来的坛紫菜放入冰柜-15℃以下冷冻贮藏;到3月中下旬解冻,将解冻的坛紫菜放入容器内,搅拌让成熟的果孢子分散在水中,通过显微镜计数喷洒到育苗池中的贝壳上;暗光处理三天,三天后换水一次,根据光照需要逐步放光,结合天气变化适时的调节光照;发现壳孢子苗大面积放射后及时下网,用水泵冲水9小时将壳孢子苗冲刷到网帘上,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视野保持在9个壳孢子苗,使附着密度适合海上养殖,育苗池内水温控制在27℃,13天网上见苗,起网,5小时放网到海水中生长。
实施例3
坛紫菜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月初采摘成熟坛紫菜,将采摘来的坛紫菜放入冰柜-15℃以下冷冻贮藏;到3月中下旬解冻,将解冻的坛紫菜放入容器内,搅拌让成熟的果孢子分散在水中,通过显微镜计数喷洒到育苗池中的贝壳上;暗光处理三天,三天后换水一次,根据光照需要逐步放光,结合天气变化适时的调节光照;发现壳孢子苗大面积放射后及时下网,用水泵冲水10小时将壳孢子苗冲刷到网帘上,用显微镜观察一个视野保持在10个壳孢子苗,使附着密度适合海上养殖,育苗池内水温控制在28℃,15天网上见苗,起网,6小时放网到海水中生长。
上述坛紫菜的育苗方法,育苗时间短,苗种集中放射,养殖密度均匀,产量高,劳动力少,减少了用工成本,苗种不损失及时附着到网帘上,苗种的成活率高,大大提高了紫菜产量,加快坛紫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