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黍子高褐藻胶品系培育和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4487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黍子高褐藻胶品系培育和养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海藻增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黍子高褐藻胶品系培育和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为马尾藻科、马尾藻属多年生大型褐藻,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黄海和渤海沿岸。藻体长度1m以上,自然生长在风浪较小的内湾和浅海区的海底岩礁上。海黍子藻体中褐藻胶的平均含量为28%,是制造褐藻胶的主要原料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海藻应用研究的快速发展,马尾藻在制胶和海参饲料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因此,自然资源逐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虽然有海黍子人工育苗作为资源补充的手段,但其养殖面积受到海区面积的限制。这就需要研究一种能够提高海黍子褐藻胶含量的方法,提高单位面积海黍子的褐藻胶产量。本专利利用海黍子的生物多样性,进行高褐藻胶含量海黍子品系的培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海黍子高褐藻胶品系培育和养殖方法,能够提高海黍子褐藻胶含量的方法,提高单位面积海黍子的褐藻胶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黍子高褐藻胶品系培育和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海黍子育苗:

将自然生长的已具有生殖托的海黍子藻体放入培养缸中进行暂养,暂养至生殖托上有大量排卵后捞出阴干,阴干的藻体放入海水中放散受精卵,将受精卵泼洒到放置有苗帘的育苗池中,受精卵附着于苗帘上从而进行育苗;待幼苗长至2mm后移至海上进行培养至海黍子长成;

(2)筛选:

当步骤(1)中的海黍子还未形成生殖托且海面水温在10-11℃时进行海黍子单株筛选:将海黍子从中部切断,上部分经质量法测定其褐藻胶含量高于31%的海黍子合筛选要求,将符合筛选要求的海黍子的下部分夹在苗绳上继续在海上培育至生殖托成熟,选择其中健壮完整、长度均匀的藻体做种菜;

(3)混采:

将步骤(2)得到的种菜置于培养缸中培养至生殖托上有排卵现象,将这种海黍子继续按照步骤(1)所述的“海黍子育苗”、步骤(2)所述的“筛选”和步骤(3)所述的混采步骤培育至生殖托有排卵现象,如此工艺流程重复操作三个年度;

(4)品系鉴定:

在第三年度的水温9~12℃时,取培养的海黍子藻体的上半部分用质量法检测褐藻胶含量,以95%的单株藻体褐藻胶含量达到31%以上为标准,如果褐藻胶含量仍未达到预期目标,则继续采用上述步骤筛选。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海黍子育苗,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①暂养:在水温14-16℃时,取自然生长的已具有生殖托的海黍子健壮藻体,用灭菌海水洗刷藻体表面的杂物,然后置于培养缸中进行暂养,暂养20天左右至生殖托上有大量排卵;

②育苗:将步骤①暂养后生殖托上有大量排卵的海黍子藻体捞出,放在干净的塑料布上阴干;然后将藻体筛绢包裹放在温度为16℃的灭菌海水中放散受精卵,将藻体在海水中轻微摆洗后捞出;将筛绢上的受精卵洗脱到喷壶中,将受精卵均匀泼洒到事先放置苗帘(3)的育苗池中进行育苗至幼苗长至2mm;

③养成:在两条缆绳(1)之间绑上竹竿(2),用于固定两条缆绳的间距,防止缆绳因风浪缠绕;将步骤②中长有2mm长幼苗的苗帘(3)的四角系于PVC框架上并抻平苗帘,PVC框架四角用系绳分别系于缆绳上后放于海上进行养成;养成至幼苗长度为40cm左右时,将40±3cm长的幼苗从苗帘上取出,将其夹于苗绳(4)上进行夹苗养成,将苗绳的两端系于PVC框架上并抻平苗绳,PVC框架四角用系绳分别系于缆绳上后继续放于海上进行养成;当植株长至60cm左右时,将60±5cm长的植株重新进行夹苗养成,继续培养直至海黍子长成。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①中,暂养条件为:水温16℃,光照25-35μmolm-2s-1,光照周期12L:12D,每天换1/3海水且轻微洗刷藻体。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②中,所述的阴干时间为1-2h;所述的筛绢为25目的筛绢;所述的摆洗时间为30min;所述的苗帘为尼纶布帘,为维尼纶布绳;所述的将受精卵均匀泼洒到苗帘上,泼洒密度为10-15个/cm2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②中,育苗条件为:在育苗池上方搭建遮阳网,保持最强光照6000lx以下,前72h静水培养,在育苗池中充气;此后,进行微流水培养,待幼苗长至2mm时,移至近海培养。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③中,缆绳之间的竹竿,彼此之间的间隔为2m;40±3cm长的幼苗的进行夹苗时,夹苗密度为10-12株/m、株间距8-10cm,苗绳的间距为10-15cm;60±5cm长的植株重新进行夹苗时,株间距为12-15cm,绳间距20-25cm。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③中,养成条件为:在初期,幼苗10cm以内时将苗帘适当深挂,光照强度控制在8000-10000lx,定期去除苗帘上的杂藻和浮泥等杂物;在中期,幼苗长度20-40cm时,提升苗帘所在水层,光照强度控制在15000lx左右,并去除长得过快和过慢的幼苗,保持幼苗生长密度在2株/cm2;幼苗长至40cm左右时进行夹苗养成;幼苗长至60cm左右时重新夹苗,且将苗绳提升至20-30cm的浅水层,控制光强在20000-25000lx,定期摆洗植株以去除浮泥等杂物,并将缠绕的藻体分开,继续培养至海黍子长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的单株筛选的具体操作如下:以藻体健壮、完整、长度均匀的海黍子作为测试对象,将测试对象从中部切断,上部分洗净、烘干后经质量法测定其褐藻胶含量高于31%的海黍子符合筛选要求;将1000株符合筛选要求的海黍子的下部分单独重新夹于苗绳上,将苗绳两端系于PVC框架上并将苗绳抻直,株间距12-15cm、绳间距15-20cm,继续在海上培养至生殖托成熟;在这1000株成熟的海黍子中选取30-60株健壮完整、长度均匀的藻体做种菜。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的培养缸中培养的条件为:水温16℃,光照25-35μmolm-2s-1,光照周期12L:12D,每天换1/3海水,并轻微洗刷藻体,暂养10天左右至生殖托上有排卵现象。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4)中所述的品系鉴定的具体操作为:每间隔10绳取1绳海黍子,取此绳上间隔均匀的10株藻体,共取10绳,共100株藻体;用质量法检测单株藻体的褐藻胶含量,以95%的单株藻体褐藻胶含量达到31%以上为标准;如果褐藻胶含量仍未达到预期目标,则继续采用上述步骤筛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海黍子的生物多样性,进行高褐藻胶含量海黍子品系的培育,能够提高海黍子褐藻胶含量的方法,提高单位面积海黍子的褐藻胶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方法中,苗帘系于PVC框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方法中,苗绳系于PVC框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缆绳;2、竹竿;3、苗帘;4、苗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

实施例1:荣成俚岛海黍子高褐藻胶品系培育

一种海黍子高褐藻胶品系培育和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海黍子育苗:

①暂养:在海水表面温度16℃时,取荣成俚岛自然生长的海黍子健壮藻体,用灭菌海水洗刷藻体表面的杂物,置于培养缸中进行暂养。暂养条件:水温16℃,光照25-35μmolm-2s-1,光照周期12L:12D,每天换1/3海水,并轻微洗刷藻体,暂养6天,发现大量生殖托开始挂卵;

②育苗:将藻体捞出放在干净的塑料布上阴干2h,然后将藻体用25目筛绢包裹放在温度为16℃的灭菌海水中放散受精卵,将藻体在海水中轻微摆洗30min,然后捞出。将筛绢上的受精卵洗脱到喷壶中,将受精卵均匀泼洒到育苗池中,10个镜检的平均值为12个,事先在育苗池放置维尼纶布帘,规格为长×宽=120cm×40cm;

育苗条件:在育苗池上方搭建遮阳网,保持最强光照6000lx以下,前72h静水培养,在育苗池中充气。此后,进行微流水培养,待幼苗长至2mm时,移至俚岛近海培养,海水深度5m;

③养成:在两条缆绳之间绑上竹竿,竹竿间隔2m,用于固定两条缆绳的间距,防止缆绳因风浪缠绕。将苗帘固定在内部长×宽=120cm×40cm的PVC框架上,并抻平苗帘,框架四角分别系于缆绳上。在初期,幼苗10cm以内时将苗帘适当深挂,光照强度控制在9000-10000lx,每3天去除苗帘上的杂藻;在中期,幼苗长度10-40cm时,提升苗帘所在水层,光照强度控制在15000lx左右,并去除长得过快和过慢的幼苗,保持幼苗生长密度在2株/cm2;待幼苗长至40cm以上时,选取40±3cm的幼株,夹于苗绳上,夹苗密度为10株/m,株间距10cm,苗绳两端系于PVC框架上,抻直,苗绳间距15cm。在植株长至60cm左右时,挑选60±5cm的生长均匀的植株,重新夹苗于苗绳上,株间距为15cm,绳间距20cm,并将苗绳提升至30cm的浅水层,每3天摆洗植株以去除浮泥等杂物,并将缠绕的藻体分开,继续培养至海黍子长成(如图1和图2所示)。

(2)筛选:

在海黍子长成期,尚未到生殖托形成的时候(海面水温11℃)。选择藻体健壮,长度均匀的藻体,从中部将海黍子切断,取上部洗净、烘干,用质量法测定褐藻胶含量,剩余部分继续夹在苗绳上培养。筛选背景数量为1000株,将褐藻胶含量达到32%的42株藻体单独重新夹于苗绳上,株间距15cm,绳间距15cm,苗绳两端系于PVC框架上并将苗绳抻直,继续培养至生殖托成熟,再次选择其中33株健壮完整,长度均匀的藻体做种菜。

(3)混采:

将33株成熟的种菜分成20cm的藻段,置于培养缸中进行暂养。暂养条件:水温16℃,光照25-35μmolm-2s-1,光照周期12L:12D,每天换1/3海水,充气悬浮培养,并轻微洗刷藻体,暂养5天左右至生殖托上有排卵现象。并按照上述育苗、养殖和筛选流程重复三个年度。

(4)品系鉴定:

在第三年度,水温11℃时,取海上培养的海黍子藻体的上半部分用质量法检测褐藻胶含量。取样方法:每间隔10绳取1绳海黍子,取此绳上间隔均匀的10株藻体,共取10绳,共100株藻体,单株检测褐藻胶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有85%的藻体褐藻胶含量达到32%,因此增加一年的筛选工作,至第四年度,检测结果显示有95%的藻体褐藻胶含量达到32%。

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