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姜的绿色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2269阅读:15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蔬菜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白姜的绿色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铜陵白姜因姜嫩皮白而得名,品质上乘,有“中华白姜”之美誉,属食药两用型和加工食用型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性、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使用价值,是铜陵“八宝”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白姜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蛋白质、糖和脂肪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老姜具有健胃、止血、顺气去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

现有的白姜种植方法中由于施肥不合理,导致姜块根的膨胀程度以及块根的分化程度低,进而降低姜的产量。此外,姜在种植过程中,也极易染上病虫害,施加一定的农药可以解决病虫害导致的产量减收的问题,但施加农药却会对食品的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如何提高姜的产量、品质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姜的绿色种植方法,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减少病虫害,进而提高和保证姜的产量和品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白姜的绿色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松软、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pH值5-7的土壤作为种植地,深耕耙碾,耕翻深度为40-50cm,施足腐熟农家肥,所述腐熟农家肥施用量在2-3kg/亩,然后整地做畦,开深沟起高垄,畦宽3-3.5m,畦间沟宽40-50cm,沟深50-60cm,畦整细整平后,做姜垅,在畦面上横向按行距55-50cm,开挖梳子形的小行垅,所述小行垅之间为播种沟,所述播种沟的沟深为25-30cm;

(2)姜种选择与处理: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和无病虫害的老姜作为种姜;播种前,选晴天,将精选好的所述姜种放在阳光充足的地上晾晒,晚上收回,晒姜困姜2-3天;

(3)播种:将步骤(2)中晒困后的所述姜种置于22-25℃的姜阁中催芽,待姜芽生长至0.5-1cm时,按姜芽大小分批播种,播种密度为行距55-65cm,株距20-21cm,4000-4500株/亩;

(4)施肥:播种后,立即在每块所述种姜上盖一层腐熟农家肥,厚度为3-4cm,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1.5kg;然后在垄沟及垄面上再盖上一层腐熟农家肥,厚度为3-4cm;

(5)搭姜棚:在播种结束后,开始搭好遮荫棚,距姜地1.5-1.6m高处,用芭茅草或遮阳网铺盖,搭平棚遮荫;

(6)管理:出苗后,地温尚低,浇水后中耕1-2次,并进行人工杂草清除;进入旺盛生长期,植株逐渐封垄,杂草发生量减少,根茎膨大速度加快,根系增多,不宜再中耕,有杂草及时拔除,以免伤根;6月中旬-9月中旬,结合浇水,追肥2-3次,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3kg;

(7)病害虫防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

(8)采收: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收获前3~4天浇水,收后自茎秆基部削去地上茎,保留2~3cm茎茬,不需进行晾晒。

本发明所述的白姜的绿色种植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种姜的重量为50-60g。

本发明所述的白姜的绿色种植方法,其中,步骤(5)中搭平棚遮荫,遮光率为60-70%。

本发明所述的白姜的绿色种植方法,其中,步骤(7)中所述农业防治为选用健康无病的姜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所述物理防治为采用太阳能灭虫灯进行灭虫。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白姜的绿色种植方法,种植出的白姜叶青翠、茎红紫、质鹅黄、形为佛手、厚为肉掌、块大皮薄、汁多渣少,香、甜、鲜、嫩、脆兼备,品质优良,除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造化外,关键在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潜心研究,形成独特的种植方法:一是姜阁保种催芽;二是深翻高垅栽培;三是空中搭棚遮荫。本发明所述的白姜的绿色种植方法种植方法,通过播种后,立即在每块所述种姜上盖一层腐熟农家肥,厚度为3-4cm,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1.5kg;然后在垄沟及垄面上再盖上一层腐熟农家肥,厚度为3-4cm,施足了肥料,还减少了农药给人体带来的健康危害和环境问题,既能提高白姜的产量,又能使大姜的抗病性和抗虫害能力增强,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白姜的绿色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松软、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pH值5-7的土壤作为种植地,深耕耙碾,耕翻深度为40-50cm,施足腐熟农家肥,所述腐熟农家肥施用量在2kg/亩,然后整地做畦,开深沟起高垄,畦宽3-3.5m,畦间沟宽40-50cm,沟深50-60cm,畦整细整平后,做姜垅,在畦面上横向按行距55-50cm,开挖梳子形的小行垅,小行垅之间为播种沟,所述播种沟的沟深为25-30cm;

(2)姜种选择与处理: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和无病虫害的老姜作为种姜,所述种姜的重量为50-60g;播种前,选晴天,将精选好的所述姜种放在阳光充足的地上晾晒,晚上收回,晒姜困姜2-3天;

(3)播种:将步骤(2)中晒困后的所述姜种置于22-25℃的姜阁中催芽,待姜芽生长至0.5-1cm时,按姜芽大小分批播种,播种密度为行距55-65cm,株距20-21cm,4000-4500株/亩;

(4)施肥:播种后,立即在每块所述种姜上盖一层腐熟农家肥,厚度为3-4cm,既对姜芽起到保温保湿作用,促进幼芽幼根生长发育,又含有大量的钾肥及矿物养分,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kg;然后在垅沟及垅面上再盖上一层腐熟农家肥,厚度为3-4cm;

(5)搭姜棚:在播种结束后,开始搭好遮荫棚,距姜地1.5-1.6m高处,用芭茅草或遮阳网铺盖,搭平棚遮荫,遮光率为60-70%;

(6)管理:出苗后,地温尚低,浇水后中耕1-2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杂草清除;进入旺盛生长期,植株逐渐封垄,杂草发生量减少,根茎膨大速度加快,根系增多,不宜再中耕,有杂草及时拔除,以免伤根;6月中旬-9月中旬,结合浇水,追肥2-3次,每次追肥时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kg;

(7)病害虫防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所述农业防治为选用健康无病的姜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所述物理防治为采用太阳能灭虫灯进行灭虫,达到生产安全优质鲜姜的目的;

(8)采收:10月中、下旬初霜到来之前收获,收获前3~4天浇水,收后自茎秆基部削去地上茎,保留2~3cm茎茬,不需进行晾晒。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