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白术根腐病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2270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栽培和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白术根腐病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为菊科苍术属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在我国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均有栽培。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生用或炮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是中医“参、术、苓、甘”四大名贵药材之一。白术根腐病一直困扰白术产业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游景茂从2010年开始调查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等地白术根腐病发生情况,发现该病主要发生在5-8月,染病后根部变褐,后期黑色,腐烂,最终植株彻底死亡,根腐病导致白术平均减产15%以上,有些田块的损失超过40%,最高发病率达到70%,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致病菌可伴随农事操作、染病根部等进行传染。游景茂通过试验证明造成白术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角担菌(Ceratobasidium sp.),这是在国内首次报道该致病菌可以导致白术根腐病。目前针对角担菌防治的研究较少,国内外鲜有报道。因为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科学的指导,白术种植户滥用乱用各种化学药剂,一方面增加了病原菌的抗药性,杀灭大量有益微生物,同时增加了白术农药残留,污染了土壤、水等生态环境。随着精准扶贫的开展,发展中药材白术产业产业成为部分贫困地区重要的扶贫途径,白术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白术根腐病的蔓延矛盾日益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术根腐病防治栽培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治白术根腐病,指导白术种植户科学合理用药,减轻化学药剂对环境和生态的压力,实现白术根腐病合理有效防治。

本发明一种防治白术根腐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a.选田:3月中旬选择前茬作物为马铃薯,土壤通透性较好不积水坡度为5°的坡田;b.种植抗病品种:选择一年生外表光滑、无病斑和霉层的矮秆窄叶品种的种根;c.田块处理:深翻田块,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2-2.5吨/亩作为底肥,然后顺坡起垄,垄高20-30cm,宽30-35cm,沟宽30-40cm,每垄种植1行,株距30cm;d.栽前种根处理: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稀释液或430g/L戊唑醇3000倍稀释液浸泡种根1小时,晾干后再移栽;e.田间管理:发现田间染病植株及时清除,连同植株周围20cm范围内土一起挖出,在非种植区焚烧或撒施生石灰200g进行杀菌,每月除草一次,以不伤及白术根部为宜;f.肥料管理:每亩施用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kg;追肥时施用尿素为10kg/亩,兑水稀释成0.1%的浓度进行单株灌根,每株150mL;施用钾肥15kg/亩,用法同尿素;g.生物防治:在4月中旬,用10亿CFU/g的多粘类芽孢杆菌(科诺)800g/亩兑水稀释后灌根,每株约100mL,连续用2次,间隔7天;h.化学防治:在5月下旬开始,发现染病植株及时拔出,在病穴处均匀撒生石灰约200g;然后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稀释液进行灌根,每株约100mL,用药3次间隔7天。

本发明一种防治白术根腐病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a.选田:3月中旬选择前茬作物为马铃薯,土壤通透性较好的坡田;b.种植抗病品种:选择一年生的矮秆窄叶品种的种根;c.田块处理:深翻田块,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2000-2500kg/亩作为底肥,然后顺坡起垄,每垄种植1行,株距30cm;d.栽前种根处理: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稀释液或430g/L戊唑醇3000倍稀释液浸泡种根,再移栽;e.田间管理:发现田间染病植株及时清除,连同植株周围20cm范围内土一起挖出,每月除草一次,以不伤及白术根部为宜;f.肥料管理:每亩施用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kg;追肥时施用尿素为10kg/亩;施用钾肥15kg/亩;g.生物防治:在4月中旬,用10亿CFU/g的多粘类芽孢杆菌800g/亩兑水稀释后灌根,连续用2次,间隔7天;h.化学防治:在5月下旬开始,发现染病植株及时拔出,在病穴处均匀撒生石灰约200g;然后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稀释液进行灌根。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中药材栽培领域,提出一种白术根腐病防治栽培方法。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四者结合起来,实现白术根腐病有效防治疗,同时保证白术药材品质。本发明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田块选择及处理,选种,种子处理,起垄栽培,田间管理,合理轮作,科学施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本发明的特点包括:(1)采用种植抗病品种、起垄栽培、合理轮作等农业防治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田间致病菌菌量和侵染媒介,整个过程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一方面可以确保白术的产量,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药材的品质。(2)发病初期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一方面可以减轻环境和生态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加风险。(3)采用多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协同施用,可以增加攻击致病菌的靶位点,确保防治效果,有效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性。(4)节省白术种植户病虫害防治开支,降低由于病害产生造成的损失,提高种植户收入,通过使用本发明技术,可以将白术根腐病发病率控制在10%以内,每亩每年可以为白术种植户增加约300-500元收入。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1)采用农业防治手段,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一方面可以增加白术的产量,保证药材的品质。(2)发病初期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一方面可以减轻环境和生态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加风险。(3)采用多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协同施用,可以增加攻击致病菌的靶位点,确保防治效果,有效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性。(4)节省白术种植户病虫害防治开支,降低由于病害产生造成的损失,提高种植户收入,通过使用本发明技术,可以将白术根腐病发病率控制在10%以内,每亩每年可以为白术种植户增加约300-500元收入。

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效果显著,成本低廉,有效解决了白术根腐病防治问题,一方面可以保证白术产量另一方面降低致病菌抗药性产生,减轻环境和生态压力,保证药材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一种防治白术根腐病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田:3月中旬选择前茬作物为马铃薯,土壤通透性较好不积水坡度为5°的坡田;b.种植抗病品种:选择一年生外表光滑、无病斑和霉层的矮秆窄叶品种的种根;c.田块处理:深翻田块,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2-2.5吨/亩作为底肥,然后顺坡起垄,垄高20-30cm,宽30-35cm,沟宽30-40cm,每垄种植1行,株距30cm;d.栽前种根处理: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稀释液或430g/L戊唑醇3000倍稀释液浸泡种根1小时,晾干后再移栽;e.田间管理:发现田间染病植株及时清除,连同植株周围20cm范围内土一起挖出,在非种植区焚烧或撒施生石灰200g进行杀菌,每月除草一次,以不伤及白术根部为宜;f.肥料管理:每亩施用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kg;追肥时施用尿素为10kg/亩,兑水稀释成0.1%的浓度进行单株灌根,每株150mL;施用钾肥15kg/亩,用法同尿素;g.生物防治:在4月中旬,用10亿CFU/g的多粘类芽孢杆菌(科诺)800g/亩兑水稀释后灌根,每株约100mL,连续用2次,间隔7天;h.化学防治:在5月下旬开始,发现染病植株及时拔出,在病穴处均匀撒生石灰约200g;然后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稀释液进行灌根,每株约100mL,用药3次间隔7天。

实施例2:本发明一种防治白术根腐病的栽培方法,按照现有技术的对照组种植:

1.选田

2013年3月10于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试验田开展,试验田坡度约5°,不会积水,土壤通透性较好,前茬作物为马铃薯。

2.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矮秆窄叶品种一年生种根,外表光滑,无病斑和霉层待用。

3.田块处理

深翻田块,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2-2.5吨/亩作为底肥,然后顺坡起垄,垄高20-30cm,宽30-35cm,沟宽30-40cm,每垄种植1行,株距30cm,垄走向与坡度平行。

4.田间管理

发现田间染病植株及时清除,连同植株周围20cm范围内土一起挖出,在非种植区焚烧或撒施生石灰200g进行杀菌,每月除草一次,以不伤及白术根部为宜。

6.肥料管理

每亩磷肥(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kg。追肥时,尿素为10kg/亩,兑水稀释成0.1%的浓度进行单株灌根,每株150mL;钾肥15kg/亩,用法同尿素。

7.常规化学防治

2013年5月20,发病中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威能植保)500倍稀释后灌根,每株100mL,用药3次,间隔7天。

按照本发明一种防治白术根腐病的栽培方法进行种植,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田

2013年3月10,于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试验田开展,试验田坡度约5°,不会积水,土壤通透性较好,前茬作物为马铃薯。

2.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矮秆窄叶品种一年生种根,外表光滑,无病斑和霉层待用。

3.田块处理

深翻田块,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2-2.5吨/亩作为底肥,然后顺坡起垄,垄高20-30cm,宽30-35cm,沟宽30-40cm,每垄种植1行,株距30cm,垄走向与坡度平行。

4.栽前种根处理

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稀释液或430g/L戊唑醇3000倍稀释液浸跑1小时,晾干后再移栽。

5.田间管理

发现田间染病植株及时清除,连同植株周围20cm范围内土一起挖出,在非种植区焚烧或撒施生石灰200g进行杀菌,每月除草一次,以不伤及白术根部为宜。

6.肥料管理

每亩磷肥(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kg。追肥时,尿素为10kg/亩,兑水稀释成0.1%的浓度进行单株灌根,每株150mL;钾肥15kg/亩,用法同尿素。

7.生物防治

2013年4月13,发病初期,用10亿CFU/g的多粘类芽孢杆菌(科诺)800g/亩兑水稀释后灌根,每株约100mL,连续用2次,间隔7天。

8.化学防治

2013年5月20开始,发现染病植株及时拔出,在病穴出均匀撒生石灰约200g。然后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稀释液进行灌根,每株约100mL,用药3次间隔7天。

2013年7月15调查白术根腐病发病率,经过统计对比,本发明案例最终发病率为10%,而对照组最终发病率为26%,本发明比对照发病率降低16%。证明本发明可以很好地防治白术根腐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