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26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河蟹养殖外塘的准备:清塘消毒、水草栽种、螺蛳投放、培藻肥水;2)温室大棚土池强化培育大规格蟹种;3)温室大棚土池淡化标粗白对虾苗种;4)苗种放养:青虾苗种放养、蟹种放养、白对虾苗种放养;5)饲料投喂;6)水质调控;7)捕捞上市;

所述步骤2)中:

苗种放养:

2月下旬,温室大棚土池放养规格200只/kg-220只/kg的蟹种28kg~35kg,蟹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浴;

3月下旬,放养规格0.5kg/尾-0.75kg/尾的鲢、鳙鱼种15-20尾,其中鲢、鳙鱼种放养比例5:2~7:2;

饲料投喂:

整个蟹种培育期均投喂蛋白含量35%~40%的河蟹配合饲料;

a、在棚内水温高于10℃而低于16℃时,投喂的饲料粒径为1.6mm,投喂量按蟹种体重的3%~4%计,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按投饲总量的28%~33%投喂,余量下午投喂;

b、在蟹种第1次整齐蜕壳,水温18℃之后,投喂的饲料粒径为2.5mm,投喂量按蟹种体重的5%~6%计,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按投饲总量的28%~33%投喂,余量下午投喂;与此同时,用VC制剂、葡萄糖离子钙制剂拌料或化水全池泼洒;

水质调控:将大棚土池的水温维持在13.4℃-29.8℃;将大棚土池水质基本调控在溶解氧5.8mg/L-8.4mg/L、pH7.6-8.4、氨氮0.1mg/L-0.4mg/L、亚硝酸盐0.05mg/L-0.25mg/L、透明度30cm-40cm;

病害防治:在3月下旬、4月下旬分别用聚维酮碘制剂化水全池泼洒消毒;在泼洒消毒5-7d后,要重新培水,方法和要求与本步骤中水质调控方法一致;

蟹种捕捞、移塘:

在5月下旬,当外塘水温连续稳定在20℃以上时,捕获培育的大规格蟹种,称重、计数,将大规格蟹种计数放养至外塘育成;

捕获大棚土池内的鲢、鳙鱼种,转移至蟹池外塘生态调控水质;

所述步骤3)中:

温室大棚土池准备:在温室大棚内土池设置白对虾虾苗淡化培育区:

3月中旬,温室大棚内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即放养白对虾虾苗的前5d,在大棚土池的进水口处,用塑料薄膜隔离出水体空间作为白对虾虾苗淡化培育区;该水体空间的面积根据淡化标粗培育50万尾/100m2白对虾虾苗测算;在虾苗培育区内,配制5‰浓度的人工海水,虾苗培育区称为人工海水区;

白对虾虾苗放养:

虾苗运输前1d,计数100尾虾苗,虾苗规格为0.8-1.0cm、培育池盐度淡化至5‰,投放到5‰人工海水中进行试苗试验,12h内虾苗成活率高于95%以上,即可计数与运输;

虾苗放养当日,在温室大棚虾苗培育的人工海水区内,提前化水泼洒Vc制剂;将虾苗运输袋置于人工海水区至二者温度相近时,拆包进行虾苗放养;

白对虾虾苗淡化:

虾苗入池后人工海水区称为虾苗淡化培育区;虾苗入池后第3d开始,进行淡化操作: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把淡水注入虾苗淡化培育区,并实时测定淡化培育区水体的盐度,确保淡化培育区水体的淡化速率小于1‰;

淡化操作7d后撤除虾苗淡化培育区与淡水区的隔离塑料薄膜;

饵料投喂:

虾苗从第2d开始投喂,前10d投喂白对虾专用虾片,3次/d,分6:00、11:00、18:00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100g虾片/10万苗,并按照每日15%的比例逐日递增投喂量;

第11d-25d、第26d-50d分别投喂白对虾0#料、1#料,3次/d,分6:00、11:00、18:00各投喂1次,并根据虾苗的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

水质调控:

在棚温超过28℃时,及时调控棚温及水温;整个虾苗培育期间的水温控制在22.5℃-29.4℃;调控水质,确保整个虾苗培育期间的水质稳定在溶解氧5.8mg/L-8.4mg/L、pH7.6-8.4、氨氮0.1mg/L-0.4mg/L、亚硝酸盐0.05mg/L-0.25mg/L、透明度30cm-40cm;

苗种捕捞与移塘

5月下旬,养殖外塘水温稳定在20℃以上后,当白对虾虾苗规格为体长3.5cm-5.5cm,捞取部分白对虾虾苗在养殖外塘进行试水试验,24h后虾苗成活率在95%以上时,于晴天傍晚捕获虾苗,称重测算尾数转移至外塘放养;

所述步骤4)中:

青虾苗种放养:

2月下旬,在步骤1)的外塘里,每亩放养600尾/kg-700尾/kg的青虾苗种5-7.5kg;

7月下旬,每亩放养5000尾/kg-6000尾/kg的青虾苗种5-6kg;

蟹种放养:

5月下旬,在捕获完毕养殖外塘内的商品青虾后,每亩放养60g/只-70g/只的蟹种600只-800只;蟹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

白对虾种放养:5月下旬,在捕获完毕养殖外塘内的商品青虾后,每亩放养3000尾/kg-4000尾/kg的白对虾虾种1.5万尾-2.5万尾;

鲢鳙鱼种放养:5月下旬,每亩放养0.75kg-1.0kg的鲢、鳙鱼种18~21尾,鲢鳙鱼种放养比例为5:2~7:2;

所述步骤5)中:

青虾配合饲料投喂:

2月下旬放养的青虾苗种投喂蛋白含量33%~38%的全价配合饲料;水温高于8℃时,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青虾苗种体重的3.8%~4.1%测算,以在1.5-2h内吃完为准;

7月下旬放养的青虾苗种仅让其食用投喂的河蟹配合饲料以及白对虾饲料的残饵;

河蟹配合饲料投喂:

7月中旬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6%的、粒径2mm的河蟹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以在1.5-2h内吃完为准;

7月下旬-8月下旬,投喂粗蛋白含量≥32%的、粒径2.5mm河蟹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以在1.5-2h内吃完为准;

9月上旬至售蟹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6%的、粒径3.0mm的河蟹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以在1.5-2h内吃完为准;

白对虾配合饲料投喂:

白对虾虾种体长7.0cm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粒径1.4mm的白对虾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按750g-900g/万尾虾计,每日7:00、18:00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日投饲量的28%~33%、余量下午投喂日投饲;

白对虾虾种体长≥7.0cm后,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粒径1.8mm的白对虾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按1000g-1200g/万尾虾计,每日7:00、18:00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日投饲量的28%~33%、余量下午投喂日投饲;

所述步骤6)中:

7月中旬以前且水温≤30℃,进行肥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40cm±2cm;

7月中旬至9月中旬,全天增氧;每亩1米水深用15kg-20kg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20d/次,同时补充水体钙质;间隔5d-7d,调节水质,使水体水质稳定在溶解氧5.8mg/L-8.4mg/L、pH7.8-8.6、氨氮0.2mg/L-0.4mg/L、亚硝酸盐0.1mg/L-0.3mg/L和透明度50cm-60cm;

保持水草覆盖率在60%-70%,保持水草叶面清爽并且水草顶端在水面下10cm-15cm,及时捞除漂浮的水草;

所述步骤7)中:

7-1)青虾:5月下旬,捕获2月份放养的青虾苗种;12月下旬,捕获7月下旬放养的青虾苗种;

7-2)河蟹:中秋节、国庆节前后,捕获育成的商品蟹;

7-3)南美白对虾:7月中旬,捕获育成的南美白对虾;

7-4)鲢、鳙鱼:12月下旬,捕获放养的鲢、鳙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的河蟹养殖外塘的要求包括:

池塘条件:面积5-20亩,池底平坦、壤质土,长方形、东西向,进排水方便,水源水水质良好,有效蓄水深度不小于1.2m,坡比1:2.5-1:3,池埂四周设置不小于50cm高的护板;

配备微孔增氧设施,增氧设施总供气管架设在池塘中间上部,呈南北向并贯穿整个池塘;在总供气管两侧设有微孔管,相邻微孔管间距8-10m,微孔管一端接在总供气管上,微孔管水平拉直另一端延伸至距池埂2m处,并将微孔管端口用固定在高于池底的15-20cm处;

清塘消毒和肥水:1月中旬,将清整、曝晒后的蟹池进水水深为10-20cm,每亩用含有效氯35%的漂白粉15-20kg化水全池泼洒;7d后解除水体余氯;每亩施用10kg生物酵素肥肥水;

水草栽种:当水温稳定在5℃以上时,蟹池进水至水深为20cm-30cm,按7:3的比例栽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两种水草,水草种植面积达到池塘总面积的50%-60%,每亩每米深施用生根长叶肥0.5kg;

螺蛳投放:水草栽种完毕后,每亩投放200kg-300kg的量投放螺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的温室大棚土池要求包括:

温室大棚建设与条件:温室大棚的大棚东西向,长、宽分别为50m和9m,大棚内土池池底平坦、壤土,池深约1.4m、坡比为1:1.5;水源水清新无污染;

土池设置有底层微孔增氧,主增氧供气管两侧交叉放置28只直径30cm的微孔增氧盘;

温室大棚土池的准备:

上年度12下旬,对温室大棚的土池的池坡进行加固、整修,滤过进水20cm-30cm,用10kg漂白粉化水后包括池岸全池泼洒;

7d后去除余氯,在大棚走道两侧各栽种1排伊乐藻,株距1.5m,30kg/棚,3d后全池抛洒生根长叶肥1.0kg;

2月中旬,温室大棚土池滤过进水至60cm,并用氨基酸肥水膏1.5kg化水全池泼洒进行肥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的温室大棚土池准备要求包括:

温室大棚建设与条件:温室大棚的大棚东西向,长、宽分别为50m和9m,大棚内土池池底平坦、壤土,池深约1.4m、坡比为1:1.5;

土池内过道两侧各设置1根长约40m的条式微孔增氧管;

清塘消毒:2月下旬,对温室大棚的土池池坡进行加固、整修,滤过进水60cm,用15kg漂白粉化水后包括池岸全池泼洒;7d后去除余氯;

肥水及水质测定:在虾苗放养的前4d,用5kg生物酵素肥化水对温室大棚水体全池泼洒;保证水体水质为水温24.2℃、溶氧6.7mg/L、pH7.7、透明度34cm、氨氮0.1mg/L、亚硝酸盐0.05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5‰浓度的人工海水配制方法为:按每100m3加入氯化钠500kg、氯化镁150kg、氯化钙18kg、氯化钾9kg、硼酸6kg和溴化钾1kg配制;试剂化水完全溶解后,均匀泼洒在虾苗培育区内,并用盐度折射仪测定盐度与校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7.1)中,捕捞规格为200尾/kg-220尾/kg的商品青虾;捕捞方式为地笼捕获;

所述步骤7-2)中,捕捞平均规格为165g/只-175g/只的商品蟹;捕捞方式为地笼捕获;

所述步骤7-3)中,捕捞规格为60尾/kg-80尾/kg的商品白对虾;捞方式为地笼捕获;

所述步骤7-4)中,捕捞规格为1.5kg/尾-2.25kg/尾的鲢、鳙鱼;捞方式为干池捕获。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