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椒草类水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浸泡处理:将椒草类水草根部放入浸泡液中浸泡8-10小时后取出,其中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紫花前胡9-11份、芦根8-10份、穿破石6-9份、磷酸钠6-8份、代森铵4-7份、醋酸亚铁2-5份、水110-120份;
(2)水质改善:栽培前3-4天,向水缸中投放处理液A,其中处理液A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水柏枝4-7份、石楠藤9-11份、紫衫3-7份、竹叶9-11份、芭蕉根6-8份、水104-109份;
(3)栽培基质:将椒草类水草插入栽培基质中,根的插入深度为2-3cm,其中栽培基质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蛭石30-40份、河泥12-14份、三聚磷酸钠0.8-1.0份、D-乳酸甲酯0.4-0.7份、癸二酸二钾盐0.1-0.3份、蚯蚓粪4-6份、沼渣8-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椒草类水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蛭石的粒度要求为60-80目,河泥的含水量为30-35%,沼渣中的含水量为42-48%。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椒草类水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浸泡液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将紫花前胡、芦根、穿破石放入沸水中,大火熬制2-3小时后,过滤得滤液,等到滤液降至室温时,向其中加入磷酸钠、代森铵、醋酸亚铁,搅拌均匀,得浸泡液。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椒草类水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处理液A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将水柏枝、石楠藤、紫衫、竹叶、芭蕉根放入沸水中,中火熬制3-4小时后过滤得滤液。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所述的一种椒草类水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栽培基质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将河泥与沼渣混合均匀,搅拌5-7min后,向其中蚯蚓粪、三聚磷酸钠、D-乳酸甲酯、癸二酸二钾盐,搅拌4-6min后,向其中加入蛭石,继续搅拌3-5min,得栽培基质。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椒草类水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椒草类水草包括但不限于:贝克椒草、剑竹椒草、波罗椒草、克达椒草、缎带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