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驯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8336阅读:8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驯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铁皮石斛为兰科石斛属多年附生型草本植物,又名铁皮兰、黑节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收录于《中国药典》中,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含有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增强肌体免疫力、扩张血管及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及中药复方中广泛应用。野生铁皮石斛对自然生态条件要求苛刻,自然繁殖率极低,生长缓慢,资源稀少,由于长期采挖,生态环境恶化,许多珍稀品种濒临灭绝,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珍惜濒危药用植物,这已经严重影响了铁皮石斛的开发和利用。

铁皮石斛的规模化繁殖主要采用组培扩繁的方式,扩繁培育的石斛组培苗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弱,需要一段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方法是瓶内炼化一周左右,再种植到基质中驯化,逐步适应外界环境。该过程对温、光、水、基质等要求较高,因为组培苗从培养瓶中移栽出来,营养类型还处于半自养型,部分根还处于肉质化状态,导管输送氧气能力弱,适应能力低下;过早地将组培苗根埋到基质中,根部未充分纤维化,易造成微生物滋生感染,水分管理不当基质内存在微厌氧环境,易产生烂根烂苗的现象,部分种植户因未掌握炼苗关键技术而导致损失惨重。

综上所述,现有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方法,扩繁培育的石斛组培苗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弱,对温、光、水、基质等要求较高,容易造成微生物滋生,易产生烂根烂苗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驯化的方法,充分利用铁皮石斛气生根的特点,旨在解决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驯化过程中,石斛组培苗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弱,对温、光、水、基质等要求较高,容易造成微生物滋生,易产生烂根烂苗,适应能力弱、存活率低的问题。通过人工营造保湿透气的微环境,加快根部及植株纤维化,促进植株营养类型转变,减少甚至不使用杀菌剂,短时间内提升组培苗对大田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成活率;另外减少了瓶内炼苗的步骤,简化移栽驯化程序,可规模化移栽驯化铁皮石斛组培苗。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驯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栽培基质及苗床准备:将木屑:花生壳:水按照质量比1:1.5:2~1:2:2的比例充分混合发酵50天,充分发酵后作为培养基基质;将发酵后的基质置于架空的苗床架上,基质厚度为15cm~20cm,铺平,浇淋湿透;

步骤二,组培苗准备:将组培生根苗从培养瓶内取出,用清水将琼脂培养基清洗干净,平铺在通风干燥处将植株表面的水分晾干;

步骤三,栽植:采用浅沟栽植或窝穴栽植将植株栽植固定在基质的浅沟或窝穴内表面,不覆盖基质,使一部分根接触到基质、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栽植的株距3~5cm,行距7~9cm;

步骤四,栽植管理:50%遮阳网遮阳,空气温度控制10~30℃,地温12~28℃,每天早上和傍晚分别浇水一次,培养基水分保持35%~60%,空气湿度保持50%~90%;

步骤五,定值:栽植3~6天后,组培苗的根尖增长0.2~0.5cm后,可将浅沟或窝穴周围的基质填回沟内或窝穴内,轻压基质,使根固定在基质上。覆盖基质的厚度以刚盖住根,苗直立为宜;

步骤六,定值管理:50%遮阳网遮阳,空气温度控制10~30℃,地温12~28℃,每天早上和傍晚分别浇水一次,基质水分保持35%~60%,空气湿度保持50%~90%;定值15天后组培苗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

进一步,浅沟栽植的方法为:

在苗床基质上踢出深1.5~3cm,宽2.5~4.5cm的浅沟,将组培苗轻压固定种在浅沟内不覆基质,使部分根部接触基质表面,部分根暴露在空气中。

进一步,窝穴栽植的方法为:

在苗床基质上挖1.5~3cm深,直径2cm左右的窝穴,将组培苗轻压根部固定中在窝穴内,不覆基质,使部分根部接触基质表面,部分根暴露在空气中。

进一步,定值:定值与栽植之间有3~6天的间隔,在这个时间段内后,铁皮石斛的部分气生根在基质凹处可保持水分,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充分吸收氧气,组培苗的根尖增长0.2~0.5cm后,可将浅沟或窝穴周围的基质填回沟内或窝穴内,轻压基质,使根固定在基质上;覆盖基质的厚度以刚盖住根,苗直立为宜。

本发明减少铁皮石斛移栽驯化过程中瓶内炼苗步骤,简化了程序,加快了组培苗纤维化,促进了植株营养类型转变,短时间内提升对大田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了成活率。本发明能够显著简便地提高铁皮石斛组培苗成活率的原因是:充分利用铁皮石斛气生根的特点,通过人工营造保湿透气的微环境,加快根部和植株纤维化,促进植株营养类型转变,减少甚至不使用杀菌剂,短时间内提升组培苗对大田环境的适应能力,便于规模种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驯化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驯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择带根健壮的组培苗;

S102、栽培基质及苗床准备:将木屑:花生壳:水按照质量比1:1.5:2~1:2:2的比例充分混合发酵50天,充分发酵后作为栽培基质。将栽培基质铺在架空上,做成厚度为15cm~20cm的苗床,浇淋湿透待用。

S103、组培苗准备:将已经生根的组培苗从培养瓶内取出,用清水将琼脂培养基清洗干净,平铺在通风干燥处将植株表面的水分晾干;

S104、采用浅沟栽植或窝穴栽植将植株栽植固定在基质的浅沟或窝穴内表面,不覆盖基质;

S105、栽植管理:50%遮阳网遮阳,空气温度控制在12~30℃之间,地温在12~28℃之间,每天早上和傍晚分别浇水一次,保持栽培基质湿润;

S106、定值:栽植3~6天后,组培苗的根尖长度0.2~0.5cm后,将浅沟或窝穴周围的基质填回沟内或窝穴内,轻压基质,将组培苗固定定植在培养基上;

S107、定值管理:50%遮阳网遮阳,空气温度控制10~30℃,地温12~28℃,每天早上和傍晚分别浇水一次,基质水分保持35%~60%,空气湿度保持50%~90%。组培苗的成活率可达95%以上。

进一步,浅沟栽植的方法为:

在苗床基质上踢出深1.5~3cm,宽2.5~4.5cm的浅沟,将组培苗轻压固定种在浅沟内不覆基质,使部分根部接触基质表面,部分根暴露在空气中。

进一步,窝穴栽植的方法为:

在苗床基质上挖1.5~3cm深,直径2cm左右的窝穴,将组培苗轻压根部固定中在窝穴内,不覆基质,使部分根部接触基质表面,部分根暴露在空气中。

踢出浅沟的宽度和深度或窝穴大小深浅根据组培苗的大小,便于组培苗的固定,同时基质的凹陷处能保持一定的湿度,防嗮;轻压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使组培苗的根部与基质有一定的接触;不覆基质,组培苗的根部大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可减少虫害的发生和有害微生物的滋长,加快根部及植株纤维化,促进植株从半自养营养型向自养营养型转变,短时间内提升对大田环境的适应能力。

进一步,定值:定值与栽植之间有3~6天的间隔,在这个时间段内后,铁皮石斛的部分气生根在基质凹处可保持水分,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充分吸收氧气,组培苗的根尖增长0.2~0.5cm后,可将浅沟或窝穴周围的基质填回沟内或窝穴内,轻压基质,使根固定在基质上;覆盖基质的厚度以刚盖住根,苗直立为宜。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栽培基质及苗床准备:将木屑:花生壳:水按照质量比1:1.5:2的比例充分混合发酵50天,充分发酵后作为培养基基质。将发酵后的基质置于架空的苗床架上,基质厚度为18~20cm,铺平,浇淋湿透。

组培苗准备:将组培生根苗从培养瓶内取出,用清水将琼脂培养基清洗干净,平铺在通风干燥处将植株表面的水分晾干。

栽植:采用浅沟栽植或窝穴栽植将植株栽植固定在基质的浅沟或窝穴内表面,不覆盖基质,使一部分根接触到基质、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栽植管理:50%遮阳网遮阳,空气温度控制15~22℃,地温15~23℃,每天早上和傍晚分别浇水一次,基质水分保持35%~60%,空气湿度保持40%~55%。

定值:栽植5天后,组培苗的根尖增长0.2~0.5cm后,将浅沟或窝穴周围的基质填回沟内或窝穴内,轻压基质,使根固定在基质上。覆盖基质的厚度以刚盖住根,苗直立为宜。

定值管理:50%遮阳网遮阳,空气温度控制15~23℃,地温15~24℃,每天早上和傍晚分别浇水一次,培养基水分保持35%~60%,空气湿度保持53%~87%。定值15天后组培苗的成活率达到98%。

实施例2:

栽培基质及苗床准备:将木屑:花生壳:水按照质量比1:2:2的比例充分混合发酵50天,充分发酵后作为培养基基质。将发酵后的基质置于架空的苗床架上,基质厚度为15cm~18cm,铺平,浇淋湿透。

组培苗准备:将组培生根苗从培养瓶内取出,用清水将琼脂培养基清洗干净,平铺在通风干燥处将植株表面的水分晾干。

栽植:采用浅沟栽植或窝穴栽植将植株栽植固定在基质的浅沟或窝穴内表面,不覆盖基质,使一部分根接触到基质、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栽植管理:50%遮阳网遮阳,空气温度控制10~30℃,地温12~28℃,每天早上和傍晚分别浇水一次,基质水分保持35%~60%,空气湿度保持50%~90%。

定值:栽植3天后,组培苗的根尖增长0.2~0.3cm,可将浅沟或窝穴周围的基质填回沟内或窝穴内,轻压基质,使根固定在基质上。覆盖基质的厚度以刚盖住根,苗直立为宜。

定值管理:50%遮阳网遮阳,空气温度控制22~25℃,地温22~28℃,每天早上和傍晚分别浇水一次,培养基水分保持35%~60%,空气湿度保持48%~90%。定值15天后组培苗的成活率达到95%。

实施例3:

栽培基质及苗床准备:将木屑:花生壳:水按照质量比1:2:2的比例充分混合发酵50天,充分发酵后作为培养基基质。将发酵后的基质置于架空的苗床架上,基质厚度为15cm~18cm,铺平,浇淋湿透。

组培苗准备:将组培生根苗从培养瓶内取出,用清水将琼脂培养基清洗干净,平铺在通风干燥处将植株表面的水分晾干。

栽植:采用浅沟栽植或窝穴栽植将植株栽植固定在基质的浅沟或窝穴内表面,不覆盖基质,使一部分根接触到基质、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栽植管理:50%遮阳网遮阳,空气温度控制10~30℃,地温12~28℃,每天早上和傍晚分别浇水一次,基质水分保持30%~55%,空气湿度保持50%~90%。

定值:栽植6天后,组培苗的根尖增长0.2~0.5cm后,可将浅沟或窝穴周围的基质填回沟内或窝穴内,轻压基质,使根固定在基质上。覆盖基质的厚度以刚盖住根,苗直立为宜。

定值管理:50%遮阳网遮阳,空气温度控制22~25℃,地温22~28℃,每天早上和傍晚分别浇水一次,培养基水分保持35%~60%,空气湿度保持50%~92%。定值15天后组培苗的成活率达到9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