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园鸟害综合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6349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园鸟害综合防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园林防治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果园鸟害综合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近一些年来,鸟类对果园的危害不断增大。主要原因一是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人们保护鸟类的意识不断增强,鸟的种类、种群数目急剧增加;二是田野、树木上的害虫数量被农药有效控制,鸟类的天然食源减少;三是各类果树种类越来越多,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为鸟类提供了新鲜的食物源;四是许多果区缺乏科学防治方法。鸟类啄食果实,不仅直接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且有利于病菌在被啄果实的伤口处大量繁殖,使许多正常的果实染病;同时,春季鸟类还啄食果树嫩芽、踩坏果树嫁接枝条等。在不防治果园中,轻者30%左右的果实受害,重者80%的果实受害,鸟害成为影响果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必须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防治。

针对鸟害,前人也总结出不少防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工捕鸟;(2)果实套袋;(3)架设防鸟网;(4)超声波、放炮、智能趋鸟器。以上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防鸟效果,但有的破坏了生态平衡,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有的成本高,不适合目前我国果农的生产条件,而且上述方法多是凭经验,对鸟的危害种类与危害习性没有定量的依据,针对性不强。为此寻找一种生态、科学、经济、实用的鸟害防治方法成为水果生产当务之急。

通过本发明方案,可以准确地知道危害果树的鸟的种类,危害的时间(果树生长阶段)和方式,能够让果农在特定的时间有针对性的防治鸟害,减轻对鸟的不良影响,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园鸟害综合防治方法,利用样线法调查果园危害鸟的种类、危害时间、危害果实品质特征、危害部位等信息,在不同果园、不同时间段,采取相应的安全办隔离、驱赶、以养代驱等方法,以达到安全防治鸟害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果园鸟害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50亩果园设置1条样线的要求设置数据采集样线,所述的各数据采集样线互不重叠,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在防治区域内。

S2、在果实成熟前1个月、果实开始成熟和果实完熟时各安排一轮数据采集,每轮、每条样线数据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每条样线采集的数据包括鸟的种类、危害时间、遇见频率以及危害果实的成熟度。

S3、根据步骤S2所采集的鸟的种类、危害时间、危害果实的成熟度等信息,针对性地采取防鸟措施。

进一步,每次数据采集的时间段为早晨日出后3小时内和傍晚日落前3小时内。

进一步,所述数据采集样线为分布在果园防治区域中的道路或溪流线路。

进一步,所述的每条数据采集样线长度为2-3千米。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方法可以针对不同品种的果园,进行针对性防治;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根据鸟类采食特性进行阶段性防治,具有针对性强,生态、科学、经济、实用等优点。

2.本发明方法根据观察掌握危害果实的鸟种类以及危害果实的时期,在危害集中阶段采取驱鸟措施,而在零星危害和其他阶段,不干涉鸟的自由活动,以便鸟类可以在果园里捕食昆虫,保持生态平衡。

3.本发明方法采用生态方法,即于鸟集中危害果实时期,在果园使用安全隔离、播放天敌鸟鸣、周边种植危害鸟类喜好作物或悬挂食物等方式防治果园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在8月22日-8月23日观察的果园鸟类种类分布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在9月1日-9月2日观察的果园鸟类种类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在9月10日-9月11日观察的果园鸟类种类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实施例 一种果园鸟害综合防治方法

一种果园鸟害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50亩果园设置1条样线的要求设置数据采集样线,所述的各数据采集样线互不重叠,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在防治区域内。

S2、在果实成熟前1个月、果实开始成熟和果实完熟时各安排一轮数据采集,每轮、每条样线数据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每条样线采集的数据包括鸟的种类、危害时间、遇见频率以及危害果实的成熟度。

S3、根据步骤S2所采集的鸟的种类、危害时间、危害果实的成熟度等信息,针对性地采取防鸟措施。

进一步,每次数据采集的时间段为早晨日出后3小时内和傍晚日落前3小时内。

进一步,所述数据采集样线为分布在果园防治区域中的道路或溪流线路。

进一步,所述的每条数据采集样线长度为2-3千米。

本发明数据采集方法可优选但不限于如下方案:

在果实成熟前1个月、果实开始成熟和果实完熟时各安排一轮数据采集;每轮数据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根据大多数鸟类的取食高峰期在早、晚2个时间段的活动规律,数据采集的时间段为早晨日出后3小时内(9:30以前)和傍晚日落前3小时内(16:00以后)。

具体数据采集时,是在每条样线上每隔50-100米设置一个固定数据采集点,通过监控设备扫描定点区域的动态或静态影像,然后再通过影像资料去分析处理,获得危害鸟的种类、危害时间、遇见频率,同时对危害果实成熟度主要指标等进行测定;通过数据分析,根据鸟类的遇见频率划分为优势种、常见种和稀有种,并根据划分的种类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针对性防治时可同时根据鸟啄果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含物来选取合适的防治时间。

本实施例数据采集及分析结果如表1-5所示。

表1 防治区域优势种鸟遇见率

注:遇见率为每小时遇见鸟的只数,15只/小时以上是优势种,2-14只/小时为常见种,1只/小时以下是稀有种。

表2 防治区域常见鸟遇见率

注:遇见率为每小时遇见鸟的只数,15只/小时以上是优势种,2~14只/小时为常见种,1只/小时以下是稀有种。

表3 防治区域稀有鸟遇见率

注:遇见率为每小时遇见鸟的只数,15只/小时以上是优势种,2~14只/小时为常见种,

1只/小时以下是稀有种。

上述表1-3为早晚各观察1小时所得数据。

表4.淮南梨园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危害率

注:未啄果为鸟啄果相似部位的果实;果实危害率的统计方法:在淮南梨园均匀选定8个小区,每个小区为100m2(2行,每行10株)。把每个小区20株树的果实数记录下来,再把被鸟危害的果实数记录下来。被鸟危害果数与果实数的比值就是危害率。整个梨园危害率取8个小区危害率的平均值。

表5 淮南梨园在不同时期危害果实的优势种和常见种数量和比例

注:占比为该鸟出现次数占所有鸟出现次数。

从表1、表2、表3和表5可以看出优势种、常见种鸟均是危害果实的鸟种,稀有种不是危害鸟种。防治鸟害重点放在优势种和常见种上,稀有种可以不去考虑。从表4可以看出,与未啄果相比,鸟啄果硬度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说明鸟喜食成熟度较高的果实。。从表5可以看出乌鸫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灰椋鸟数量变化是先增后降趋势。八哥、白头鹎、灰喜鹊数量为逐渐减少趋势。喜鹊数量后期增加明显;白头鹎后期则消失。,根据观察结果,果实成熟前1个月,每天上午6:00-9:00、下午4:00-7:00为重点防治时间;乌鸫、灰椋鸟、八哥、白头鹎、喜鹊、灰喜鹊等为重点防治对象。

本发明方法根据观察掌握危害果实的鸟种类以及危害果实的时期,在危害集中阶段采取驱鸟措施,而在零星危害和其他阶段,不干涉鸟的自由活动,以便鸟类可以在果园里捕食昆虫,保持生态平衡。本发明防治鸟害的方法是,在鸟集中危害果实时期,在果园使用安全隔离、播放天敌鸟鸣、周边种植危害鸟类喜食作物或悬挂食物等方式防治果园鸟害,具有生态、科学、经济、适用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