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尾松种子园大树矮化复壮、提高座花座果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2476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马尾松种子园大树矮化复壮、提高座花座果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属于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双维管束松亚属(Subgen.Pinus),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最重要的工业用材树种之一,分布于我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针叶树种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用途广泛、全树综合利用程度最高的乡土树种。马尾松是雌雄同株异花,它的繁殖和大多数松类树种一样主要是种子繁殖,种子园是马尾松良种生产的重要基地,我国马尾松种子园多营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早期经营管理中很少有效的进行树体高度控制,而马尾松生长顶端优势强烈,自然整枝力强,目前马尾松初级种子园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出现衰老迹象,座果率低,树体高大,种子产量低,采种困难,严重阻碍了马尾松良种的生产。近年来针对新建种子园幼龄树体管理技术及施肥、辅助授粉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些提高种子园产量的技术,如《一种松属树木的修枝方法》(专利公开号:CN 1836493A)提出通过剪除侧枝芽以提高生长量的修枝方法;《提高马尾松种子园母树种子产量的方法》(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4823801 A)公开了一种提高马尾松种子园母树种子产量的方法,包括撒生石灰粉、施肥、辅助授粉来提高种子园产量。这些技术对中低龄马尾松种子园树体生长和提高种子产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对于我国早期营建的、树龄20年以上,树体高大的,结实层上移,结实量衰退,采种困难的种子园作用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树龄20年以上,树体高大的,结实层上移,结实量衰退,采种困难的种子提供一种马尾松种子园大树矮化复壮、提高座花座果率的方法。

一种马尾松种子园大树矮化复壮、提高座花座果率的方法,包括:截冠、去稍、引导下层侧稍回缩,改善种子园母树光照条件、种子园挖沟施肥处理的措施。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截冠措施包括:留3-4轮Ⅰ级侧枝,截除主干,保留树高≦5米。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去稍措施包括:截除病枯枝,所有侧枝剪除顶稍,保留2支当年生副稍;每轮2级或3级侧枝,只保留2个以下的侧枝或侧稍。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截冠措施、或去稍措施在均在秋季采种后实施。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引导下层侧稍回缩措施包括:截顶后次年2-3月份,枝条顶芽生长成嫩枝未木质化前摘除,保留2个侧芽枝代替主枝。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施肥措施,具体为:在秋末,种子园抚育、挖沟施缓释性颗粒氮磷钾有机复混复合肥,开沟部位在与树冠垂直的地面,施肥沟底回填抚育留下的草叶,然后按每株树施肥5kg,再按开沟挖土土层的反向覆盖。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氮磷钾有机复混复合肥按照质量比为N:P:K为9:7:7的比例进行混合。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辅助授粉的措施,具体为:若散粉期内天气天阴无风而影响雄花飞洒、雌花正常授粉出现障碍、或雌花无性系授粉期不能保持一致,需采集不同无性系花粉与滑石粉混匀喷洒在种子园上空进行辅助授粉,每天进行一次,直至末花期。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无性系花粉与滑石粉的质量比为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截冠、去稍、引导下层侧稍回缩,改善种子园母树光照条件,从而降低马尾松母树不结实的无效内膛空间比,增加结实有效面积。同时,有助于树体养分与各类生长激素向着保留枝流动和重新分配,促使下层保留生长枝、稍恢复生机和花芽分化,增加花量,和枝稍为结实而作的物质准备。其次,本发明的配套技术如种子园的挖沟施肥处理,雌花在可授期的辅助授粉,有利于种子园开花结实,增加种子产量;本发明降低了树体高度,更有利于种子园有害生物防治,降低球果采收难度,减少采收人工成本,使得早期营建的马尾松中老龄种子园重新发挥良种基地的作用。

本发明中大强度截枝截顶,促进大龄母树下层枝复壮和花芽分化,合理施肥和辅助授粉技术措施是提高雌花留存与座果率。本发明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可推广于马尾松中老龄种子园生产管理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方便易行、效果优良的提高马尾松种子园大树截冠去稍矮化复壮,提高母树座花座果率进而提高种子产量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本发明适用于树龄≧20年,树高≧8米,结实衰退,采种困难的种子园。

在秋末,种子园抚育、挖沟施缓释性颗粒氮磷钾有机复混复合肥,开沟部位在与树冠垂直的地面,施肥沟底回填抚育留下的草叶,然后按每株树施肥5kg,再按开沟挖土土层的反向覆盖。

秋季采种后进行截冠处理,保留3-4轮Ⅰ级侧枝,截除主干,保留树高 5米。

具体地,马尾松是我国特有树种,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广西,福建少量地区外),每年只生长一轮侧枝,树高高生长每年增加0.7-1米(或者说两轮侧枝间距是0.7-1米),当截顶后,不会再在主干上新生侧枝了,所以如果只保留1-2轮侧枝,则树高保留高度会在2米左右,这样树高虽然降低了,采种方便,但结实枝条数量较少,产量也会降低。保留3-4轮枝条时,树高可以保留在5米以内,人可以站在地面或者侧枝上手持高枝剪进行采种,这样即可以有效利用空间,提高结实量,也保证了采种人工操作安全,降低劳动强度。若保留4轮以上侧枝,树高高度超过5米,会影响种子园通风透光,这样马尾松顶端侧枝会代替主枝继续向上进行高生长,达不到控制树高的目的,同时其结实层会上移(光照不良会使树干基部两轮侧枝上会只生长雄花而不结实),其结实量不会比保留3-4轮侧枝高。但树高增加后采种困难(以后还需要二次截顶来控制树高,不经济)。因此,本发明经过相关试验,综合考虑后认为保留3-4轮侧枝时既可以保证结实量,同时可以控制树高。

截除病枯枝,所有侧枝剪除顶稍,保留2支当年生副稍;每轮2级或3级侧枝,只保留2个以下的侧枝(稍)。

次年2-3月份,枝条顶芽生长成嫩枝未木质化前摘除,保留2个侧芽枝代替主枝。

具体地,这与马尾松生长与开花结实习性有关:只在每年新生粗壮枝条顶端开花结实。如果不摘除枝条顶芽,则新生的二级侧枝生长细弱,不会结实,而随着顶芽继续发育成枝条,树冠会增大,但内膛二、三级上不会结实,结实量不会增加。树冠增大,会使单位面积上保留的株数减少,会降低种子园产量;在嫩枝未木质化前摘除(操作简便,创口易愈合),可以控制树冠的横向扩大,同时,除掉侧枝顶芽后,可以促进二级侧枝生长,进而开花结实,提高结实量,有效利用树冠内膛空间。

截冠去稍1-2年树体开始复壮,雌、雄花量增加,若散粉期内天气天阴无风而影响雄花飞洒、雌花正常授粉出现障碍、或雌花无性系授粉期不能保持一致,需采集不同无性系花粉,按1∶4的比例与滑石粉混匀,用机动喷雾器,喷洒在种子园上空进行辅助授粉,每天进行一次,直至末花期。

加强对处理植株的管护工作,防止牲畜践踏或人为破坏,注重病虫害防治。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做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在贵州省都匀市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进行,本种子园营建与1991年,树龄≧20年,树高≧10米,冠幅≧6米。

实施例:

12月,采种完毕,对一级侧枝超过4轮以上的采种母树,由上往下,依次逐级,砍或锯掉由下往上4轮以上所有一级侧枝。

由下往上第三或第四轮一级侧枝主干20厘米处,以45度角,斜锯主干。斜锯主干时,先由下往上开出10厘米锯口,然后由上往下斜锯与下锯口相接。

所有锯断的侧枝或主干,都应避免掉压保留枝。

在保留的各轮一级侧枝中,砍或锯掉被压、或被上层枝覆盖或覆盖下层更健壮,伸展更均匀的弱枝。

在保留的各轮一级侧枝中,截除一年生主稍,保留2支当年生副稍;每轮2级或3级侧枝,只保留2个以下的侧枝(稍),截除一年生主稍;对重叠的侧枝,选弱者,一律剔除。

直径2厘米以下枝叶可以留在园内,2厘米以上枝干和病虫枝一律清除种子园。

截干截枝树体管理工作应在翌年2月前完成。

在完成树体管理的同时,沿树冠滴水线,如果种子园母树已经接冠的,沿两株树间开20厘米宽30厘米深的施肥沟(开沟时若与树根则要切断),按N:P:K有机颗粒复混肥(9:7:7)5公斤/株的用量,撒施于沟底,再按开沟挖土土层的反向覆土。

开沟施肥应在翌年2月中旬前完成。

截干截枝树体管理工作完成后的3月中旬,采集已发育成熟(花蕾膨大)雄花烘干或晾干,按按1∶4的比例与滑石粉混匀,在雌花发育成熟可授时,用机动喷雾器,在种子园对空喷吹处理好的花粉,进行辅助授粉。

实验例:

处理组是指在种子园中选择无性系植株,利用本申请所述方法进行截冠、去稍、施肥、辅助授粉;选择相同无性系植株不做相应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结果见表1。

通过表1发现,处理株2年后较对照株树高降低,结实层降低,冠幅减小,树冠内膛结实量增加,新生枝条粗壮,树体复壮,开花结实量提高,采种劳动强度降低。

表1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