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系统及甲鱼养殖收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187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区(1);养殖区(1)由塘堤(11)围成;养殖区(1)的塘堤(11)采用土质基础夯实,表面加15至3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塘堤(11)外坡度α为50°至70°,内坡度β为70°至80°;塘堤(11)塘顶面宽度1米至1.2米;塘堤(11)可维持池塘水深1.5-2米;塘堤(11)设有进水口(11-1);通过进水口(11-1)将相应的河流的水引入养殖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塘堤(11)底部设有排水管(11-3),排水管(11-3)上设有相应的阀门和滤网;排水管(11-3)用于排出养殖区(1)的水进行干塘捕捉甲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区(1)中设有繁殖区(1-1);繁殖区(1-1)高于池塘水面,方便甲鱼从水中爬上来;繁殖区(1-1)设有15厘米至25厘米的细沙层,用于甲鱼下蛋、并自然孵化;繁殖区(1-1)周围设有第一冬眠区(1-2);第一冬眠区(1-2)设有20-30厘米的细沙层,细沙层上面水深10-3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甲鱼养殖系统建立在水库(100)或天然湖泊与河流(200)的汇入处;塘堤(11)在水库(100)或天然湖泊的一侧设有排水口(11-2);排水口(11-2)的外坡度γ为15°至30°;排水口(11-2)的内坡也即塘堤(11)的內坡;排水口(11-2)处的表面加20至4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排水口(11-2)处低于塘堤(11)顶部25至35厘米;排水口(11-2)顶面设有不锈钢滤网(11-2-1);不锈钢滤网(11-2-1)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竖直设置;排水口(11-2)顶面还设有若干甲鱼坡道(11-2-2);甲鱼坡道(11-2-2)连通排水口(11-2)顶面与不锈钢滤网(11-2-1)顶部,便于甲鱼沿甲鱼坡道(11-2-2)爬入养殖区(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塘堤(11)在水库(100)或天然湖泊的一侧还设有冬眠区捕捉口(11-4);冬眠区捕捉口(11-4)的外坡度δ为15°至30°;冬眠区捕捉口(11-4)的内坡也即塘堤(11)的內坡;冬眠区捕捉口(11-4)处的表面加20-4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冬眠区捕捉口(11-4)处低于塘堤(11)顶部25-35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梯级冬眠区(2);梯级冬眠区(2)呈阶梯状设置在养殖区(1)的冬眠区捕捉口(11-4)处,由水库(100)或天然湖泊一侧至养殖区(1)呈逐级增高设置,每梯级高度差为50厘米至100厘米;各梯级之间设有甲鱼爬行通道(2-1),甲鱼爬行通道(2-1)的结构与排水口(11-2)的结构相同,甲鱼易上不易下,也即甲鱼可以自由爬进高一层梯级,甲鱼不易爬回低一层梯级;

每梯级底部设有厚度为20厘米至30厘米的细沙层;每梯级的水深为10厘米至30厘米;每梯级均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采用太阳能技术对水温或细沙层进行加热,用于冬季加热梯级冬眠区(2)中的水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区(3);收集区(3)设置在冬眠区捕捉口(11-4)处,收集区(3)设有单向通行机构(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收集区(3)的单向通行机构(31)包括甲鱼收集坡道(31-1)和弹性盖板(31-2);收集区(3)建有相应的房屋,房屋的地面部分(30)建在塘堤(11)的塘顶上,位于塘堤(11)和梯级冬眠区(2)上方;房屋还设有甲鱼入口(32)和网格地面(33);网格地面(33)设置在养殖区(1)上方,甲鱼入口(32)位于房屋的地面部分(30)和网格地面(33)之间;网格地面(33)设有网孔;

甲鱼收集坡道(31-1)一端设置在冬眠区捕捉口(11-4)的顶面上,另一端与网格地面(33)连通;甲鱼收集坡道(31-1)不影响水流通过;

弹性盖板(31-2)弹性设置在甲鱼入口(32)处,弹性盖板(31-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房屋的地面部分(30)上,另一端靠近网格地面(33),与网格地面(33)之间的距离为0厘米至5厘米;甲鱼可以沿甲鱼收集坡道(31-1)穿过弹性盖板(31-2)后爬入网格地面(33)部分,而不能重新爬回甲鱼收集坡道(31-1);

收集区(3)还建有相应的房屋,可以在房屋中对甲鱼进行捕捞、分类包装和进行仓储,同时房屋中建有监控控制中心,可监控周边的养殖安全,实时掌控、调节养殖区(1)和梯级冬眠区(2)中小鱼小虾的密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甲鱼养殖系统进行甲鱼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河流(200)的水以稳定的水流量引入甲鱼养殖系统的养殖区(1)中,在养殖区(1)中投放个体重量50克至250克的甲鱼,甲鱼的投放密度约为1-2只/平方米,同时投放小鱼小虾供甲鱼捕食;河流(200)的水能带来腐殖质,腐殖质用来喂养小鱼小虾;在水库(100)中投放个体重量50克至250克的甲鱼,甲鱼的投放密度约为3-10只/百平方米,甲鱼在水库中自由生长,基本处于野生状态,不需人工饲养管理;

(2)、实时监测养殖区(1)中小鱼小虾的密度,当小鱼小虾密度降低过快的时候,及时适当补充;通过合理调节小鱼小虾的实时密度,满足甲鱼正常生长需要;

(3)、经过3-4年的生长,甲鱼在养殖区(1)的繁殖区(11)开始自我繁殖,实现甲鱼的可持续化产出;

(4)、经过4-5年养殖,甲鱼生长可达到适销重量,采用干塘方式批量收捕,收集大的甲鱼进入市场销售,小的继续放养生长;

(5)、梯级冬眠区(2)的每个梯级的甲鱼爬行通道(2-1)处由于泄水水流使得该处水中含氧量充足,能吸引小鱼小虾在此聚集,其小鱼小虾的密度相对较高,从而可以吸引水库(100)中的甲鱼前来觅食,最终甲鱼进入梯级冬眠区后难以逃出;当冬季来临、水库(100)的水温度逐步下降后,通过梯级冬眠区(2)流出的被加热的水流被附近的甲鱼感知,甲鱼出于本能将爬入温度更舒适、食物更丰富的梯级冬眠区(2)的各梯级中,并在此过冬;

水库(100)中的甲鱼被吸引进入梯级冬眠区(2)后,部分甲鱼逐级向上、并最终进入收集区(3)或养殖区(1);然后对进入收集区(3)的甲鱼再进行人工分类,达到收集重量标准的甲鱼进行市场销售,达不到重量标准的甲鱼放入养殖区(1)中,使其继续生长。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