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系统及甲鱼养殖收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187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甲鱼养殖系统及甲鱼养殖收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野生甲鱼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鳖是鳖科鳖属的一种动物,俗称甲鱼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甲鱼具有“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清怕污,喜鲜怕腐”的生活习性,主要捕食鱼、虾、螺、蚌、蚯蚓等。甲鱼为水生杂食动物,幼鳖以水生昆虫、蝌蚪、小虾等为食;成鳖摄食田螺类、蛤蜊等软体动物,和鱼、虾等,也食蔬菜、水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是一种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滋补保健的传统美食。野生甲鱼是一种珍贵的、营养价值很高的水生经济动物,生长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野生甲鱼的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尤以裙边更是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A 等多种营养成份,被视为食用上选珍品、食疗的滋补佳品,且价格不菲。人们普遍追求野生甲鱼、并过量捕捉,由于环境破坏、适合甲鱼生长的空间受到挤压等原因,野生甲鱼越来越少;伴随不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急功近利、不讲诚信,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市场中充斥着人工饲料饲养的养殖甲鱼冒名顶替野生甲鱼,普通消费者真假难辨。人工饲料饲养的甲鱼,由于饲养的水质差、甲鱼活动范围有限、生长周期短,导致人工饲养的甲鱼营养价值低、泥腥味重、口味不够鲜美,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更有甚者为了加速养殖甲鱼成长、提高产能,在甲鱼食料中添加激素、抗生素等有害物,将传统滋补保健的美食变成了害民毒药,让很多想吃甲鱼的人不敢尝试,限制了甲鱼消费市场的正常增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甲鱼养殖系统,使得甲鱼接近野生甲鱼的品质,而且还能改善周边水域的水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甲鱼的野生化养殖和收集方法,使得甲鱼接近野生甲鱼的品质,同时还能收集水库和天然湖泊中放养的甲鱼和原生态的野生甲鱼。

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甲鱼养殖系统,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养殖区。养殖区由塘堤围成。养殖区的塘堤采用土质基础夯实,表面加15至3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塘堤外坡度α为50°至70°,内坡度β为70°至80°。塘堤塘顶面宽度1米至1.2米。塘堤可维持池塘水深1.5-2米。塘堤设有进水口。通过进水口将相应的河流的水引入养殖区。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塘堤底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相应的阀门和滤网。排水管用于排出养殖区的水进行干塘捕捉甲鱼。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养殖区中设有繁殖区。繁殖区高于池塘水面,方便甲鱼从水中爬上来。繁殖区设有15厘米至25厘米的细沙层,用于甲鱼下蛋、并自然孵化。繁殖区周围设有第一冬眠区。第一冬眠区设有20-30厘米的细沙层,细沙层上面水深10-30厘米。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甲鱼养殖系统建立在水库或天然湖泊与河流的汇入处。塘堤在水库或天然湖泊的一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外坡度γ为15°至30°。排水口的内坡也即塘堤的內坡。排水口处的表面加20至4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排水口处低于塘堤顶部25至35厘米。排水口顶面设有不锈钢滤网。不锈钢滤网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竖直设置。排水口顶面还设有若干甲鱼坡道。甲鱼坡道连通排水口顶面与不锈钢滤网顶部,便于甲鱼沿甲鱼坡道爬入养殖区。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塘堤在水库或天然湖泊的一侧还设有冬眠区捕捉口。冬眠区捕捉口的外坡度δ为15°至30°。冬眠区捕捉口的内坡也即塘堤的內坡。冬眠区捕捉口处的表面加20-4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冬眠区捕捉口处低于塘堤顶部25-35厘米。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梯级冬眠区。梯级冬眠区呈阶梯状设置在养殖区的冬眠区捕捉口处,由水库或天然湖泊一侧至养殖区呈逐级增高设置,每梯级高度差为50厘米至100厘米。各梯级之间设有甲鱼爬行通道,甲鱼爬行通道的结构与排水口的结构相同,甲鱼易上不易下,也即甲鱼可以自由爬进高一层梯级,甲鱼不易爬回低一层梯级。每梯级底部设有厚度为20厘米至30厘米的细沙层。每梯级的水深为10厘米至30厘米。每梯级均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采用太阳能技术对水温或细沙层进行加热,用于冬季加热梯级冬眠区中的水的温度。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收集区。收集区设置在冬眠区捕捉口处,收集区设有单向通行机构。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收集区的单向通行机构包括甲鱼收集坡道和弹性盖板。收集区建有相应的房屋,房屋的地面部分建在塘堤的塘顶上,位于塘堤和梯级冬眠区上方。房屋还设有甲鱼入口和网格地面。网格地面设置在养殖区上方,甲鱼入口位于房屋的地面部分和网格地面之间。网格地面设有网孔。甲鱼收集坡道一端设置在冬眠区捕捉口的顶面上,另一端与网格地面连通。甲鱼收集坡道不影响水流通过。弹性盖板弹性设置在甲鱼入口处,弹性盖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房屋的地面部分上,另一端靠近网格地面,与网格地面之间的距离为0厘米至5厘米。甲鱼可以沿甲鱼收集坡道穿过弹性盖板后爬入网格地面部分,而不能重新爬回甲鱼收集坡道。收集区还建有相应的房屋,可以在房屋中对甲鱼进行捕捞、分类包装和进行仓储,同时房屋中建有监控控制中心,可监控周边的养殖安全,实时掌控、调节养殖区和梯级冬眠区中小鱼小虾的密度。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以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的甲鱼养殖系统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甲鱼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河流的水以稳定的水流量引入甲鱼养殖系统的养殖区中,在养殖区中投放个体重量50克至250克的甲鱼,甲鱼的投放密度约为1-2只/平方米,同时投放小鱼小虾供甲鱼捕食;河流的水能带来腐殖质,腐殖质用来喂养小鱼小虾;在水库中投放个体重量50克至250克的甲鱼,甲鱼的投放密度约为3-10只/百平方米,甲鱼在水库中自由生长,基本处于野生状态,不需人工饲养管理;

(2)、实时监测养殖区中小鱼小虾的密度,当小鱼小虾密度降低过快的时候,及时适当补充;通过合理调节小鱼小虾的实时密度,满足甲鱼正常生长需要;

(3)、经过3-4年的生长,甲鱼在养殖区的繁殖区开始自我繁殖,实现甲鱼的可持续化产出;

(4)、经过4-5年养殖,甲鱼生长可达到适销重量,采用干塘方式批量收捕,收集大的甲鱼进入市场销售,小的继续放养生长;

(5)、梯级冬眠区的每个梯级的甲鱼爬行通道处由于泄水水流使得该处水中含氧量充足,能吸引小鱼小虾在此聚集,其小鱼小虾的密度相对较高,从而可以吸引水库中的甲鱼前来觅食,最终甲鱼进入梯级冬眠区后难以逃出;当冬季来临、水库的水温度逐步下降后,通过梯级冬眠区出的被加热的水流被附近的甲鱼感知,甲鱼出于本能将爬入温度更舒适、食物更丰富的梯级冬眠区的各梯级中,并在此过冬;

水库中的甲鱼被吸引进入梯级冬眠区后,部分甲鱼逐级向上、并最终进入收集区或养殖区;然后对进入收集区的甲鱼再进行人工分类,达到收集重量标准的甲鱼进行市场销售,达不到重量标准的甲鱼放入养殖区中,使其继续生长。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甲鱼养殖系统建立在天然湖泊、大型水库等无污染水源地,特别是受保护饮水水源地,利用甲鱼等水生动物,对周边山上随雨水进入水库的腐植质进行净化,培养纯天然、无公害甲鱼的同时,优化周边水域的水质。

(2)本发明的甲鱼养殖系统一次放苗、自我繁殖,几年后收大、放小,可持续产出。塘堤底部设有排水管,可以通过干塘进行甲鱼抓捕。梯级冬眠区也设计成只进不出的单向通行方式,可以用来抓捕甲鱼。

(3)本发明的塘堤在水库的一侧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外坡度较小,方便甲鱼爬坡,同时设有甲鱼坡道,便于甲鱼爬入养殖区;养殖区排水口处的内坡坡度较大,同时设有不锈钢滤网,甲鱼爬进养殖区后不易翻过不锈钢滤网重新爬回水库,便于收集捕捉甲鱼。

(4)本发明的塘堤在水库的排水口处的表面加固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确保结构牢固,使用安全。

(5)本发明的梯级冬眠区呈阶梯状设置在养殖区的冬眠区捕捉口处,由水库至养殖区呈逐级增高设置,各梯级之间设有甲鱼爬行通道,甲鱼爬行通道的结构与排水口处的的结构相同,甲鱼易上不易下,也即甲鱼可以自由爬进高一层梯级,甲鱼不易爬回低一层梯级,最终进入收集区或养殖区,方便集中捕捉。

(6)本发明的梯级冬眠区每梯级底部设有厚度为20厘米至30厘米的细沙层,每梯级的水深为10厘米至30厘米,且每梯级均设有加热装置,监控并调节进入梯级冬眠区的水流量和温度,使梯级冬眠区2中的水的温度高于周边环境水温3摄氏度至8摄氏度,营造出适合甲鱼冬眠的环境,吸引甲鱼前来冬眠。

(7)本发明的收集区设置在冬眠区排水口处,收集区设有单向通行机构。甲鱼从梯级冬眠区经冬眠区捕捉口爬上来、经过单向通行机构进入收集区、但不能穿越网格地面的网孔的甲鱼被收集捕捉,小的甲鱼将穿越网格地面的网孔进入养殖区中,并继续养殖长大,实现甲鱼的收集捕捉和可持续发展。

(8)本发明的收集区建有相应的房屋,可以在房屋中对甲鱼捕获、分类包装和进行仓储,同时房屋中建有监控控制中心,可监控周边的养殖安全,实时掌控、调节养殖区和梯级冬眠区中小鱼小虾的密度。

(9)本发明的甲鱼养殖方法是将河流的水以稳定的水流量引入甲鱼养殖系统的养殖区中,营造出甲鱼的野生生长环境,在养殖区中投放个体重量50克至250克的甲鱼,甲鱼的投放密度约为1-2只/平方米,同时投放小鱼小虾供甲鱼捕食;河流的水能带来腐殖质,腐殖质用来喂养小鱼小虾,不喂养人工饲料,使甲鱼接近野生甲鱼的品质。在水库中投放个体重量50克至250克的甲鱼,甲鱼的投放密度约为3-10只/百平方米,甲鱼在水库中自由生长,处于野生状态,不需人工饲养管理,最后水库中的甲鱼在通过养殖区的排水口或梯级冬眠区重新被收集和捕捉。

(9)本发明的甲鱼养殖方法通过梯级冬眠区营造甲鱼喜欢的环境,吸引水库中放养的处于野生状态的甲鱼和原生态的野生甲鱼前来,最终进行捕捉。梯级冬眠区的每个梯级的甲鱼爬行通道处由于泄水水流使得该处水中含氧量充足,能吸引小鱼小虾在此聚集,其小鱼小虾的密度相对较高,从而可以吸引水库中的甲鱼前来觅食,最终甲鱼进入梯级冬眠区后无法逃出。

当冬季来临后、水库的水温度下降后,通过梯级冬眠区流出的、通过太阳能加热的水流被附近的甲鱼感知此处温度舒适,舒适的水温加上适度的小鱼小虾密度,吸引甲鱼本能地爬入梯级冬眠区的各梯级中,并在此过冬,最后被捕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甲鱼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也即甲鱼养殖系统的养殖区的排水口处的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水库100,河流200,通道300,

养殖区1,塘堤11,进水口11-1,排水口11-2,不锈钢滤网11-2-1,甲鱼坡道11-2-2,排水管11-3,冬眠区捕捉口11-4,繁殖区1-1,第一冬眠区1-2,

梯级冬眠区2,甲鱼爬行通道2-1,

收集区3,单向通行机构31,甲鱼收集坡道31-1,弹性盖板31-2,甲鱼入口32,网格地面3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

(实施例1)

见图1,本发明的甲鱼养殖系统包括养殖区1、梯级冬眠区2和收集区3。甲鱼养殖系统建立在水库100或天然湖泊与河流200的汇入处,本实施例的甲鱼养殖系统建立在水库100与河流200的汇入处。

见图1至图3,由塘堤11在水库100与河流200的汇入处与原有的堤岸围成养殖区1,在塘堤11与另一侧堤岸之间留有相应的河流200流入水库100的通道300。养殖区1位于水库100的最高水位线上方。养殖区1中设有繁殖区1-1。繁殖区1-1高于池塘水面,方便甲鱼从水中爬上来,繁殖区1-1设有15厘米至25厘米的细沙层,用于甲鱼下蛋、并自然孵化。繁殖区1-1周围设有第一冬眠区1-2。第一冬眠区1-2设有20-30厘米的细沙层,细沙层上面水深10-30厘米,光照充分。

见图1和图2,养殖区1的塘堤11采用土质基础夯实,表面加15厘米至3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本实施例为25厘米厚度,保护塘堤11不受到流水和库水的破坏。塘堤11外坡度α为50°至70°本实施例是60°,内坡度β为70°至80°,本实施例为75°,且塘堤11外坡度α的角度小于内坡度β的角度。塘堤11塘顶面宽度1米至1.5米,本实施例为1.1米。塘堤11的高度可维持池塘水深1.5-2米。塘堤11在河流200流入的一侧设有进水口11-1。

见图1至图4,塘堤11在水库100的一侧设有排水口11-2。排水口11-2的外坡度γ为15°至30°,本实施例为30°。排水口11-2的顶面宽度为塘堤11塘顶面宽度的1/2至2/3,本实施例为排水口11-2的顶面宽度(也即水流经过部分的长度)为塘堤11塘顶面宽度的2/3。排水口11-2的内坡也即塘堤11的內坡。排水口11-2处的表面加20-4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排水口11-2处低于塘堤11顶部25-35厘米,本实施例为30厘米。排水口11-2顶面设有不锈钢滤网11-2-1。不锈钢滤网11-2-1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竖直设置。排水口11-2顶面还设有若干甲鱼坡道11-2-2,本实施例为4个,甲鱼坡道11-2-2连通排水口11-2顶面与不锈钢滤网11-2-1顶部,便于甲鱼沿甲鱼坡道11-2-2爬入养殖区1,甲鱼爬进养殖区1后不易翻过不锈钢滤网11-2-1重新爬回水库100。塘堤11底部设有排水管11-3,排水管11-3上设有相应的阀门和滤网。排水管11-3用于排出养殖区1的水进行干塘捕捉甲鱼。塘堤11在水库100的一侧设有冬眠区捕捉口11-4。冬眠区捕捉口11-4的外坡度δ为15°至30°,本实施例为30°。冬眠区捕捉口11-4的顶面宽度为塘堤11塘顶面宽度的1/2至2/3。冬眠区捕捉口11-4的内坡也即塘堤11的內坡。冬眠区捕捉口11-4处的表面加20-40厘米厚度的水泥、石块砌成的防护结构。冬眠区捕捉口11-4处低于塘堤11顶部25-35厘米,本实施例为30厘米。

见图1,梯级冬眠区2呈阶梯状设置在养殖区1的冬眠区捕捉口11-4处,由水库100至养殖区1呈逐级增高设置,每梯级高度差为50厘米至100厘米,本实施例为50厘米。各梯级之间设有甲鱼爬行通道2-1,甲鱼爬行通道2-1的结构与排水口11-2处的结构相同,甲鱼易上不易下,也即甲鱼可以自由爬进高一层梯级,甲鱼不易爬回低一层梯级,最终进入收集区3或养殖区1,方便集中捕捉。每梯级底部设有厚度为20厘米至30厘米的细沙层,本实施例的细砂层为30厘米厚。每梯级的水深为10厘米至30厘米,本实施例水深为20厘米。每梯级均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采用太阳能技术对水或细沙层加热,用于冬季加热梯级冬眠区2中的水的温度,监控并调节进入梯级冬眠区2的水流量和温度,使梯级冬眠区2中的水的温度高于周边环境水温3摄氏度至8摄氏度,本实施例为5摄氏度。每个梯级的甲鱼爬行通道2-1处由于泄水水流使得该处水中含氧量充足,能吸引小鱼小虾在此聚集,其小鱼小虾的密度相对较高,从而可以吸引甲鱼前来觅食,最终甲鱼进入梯级冬眠区后无法逃出。当冬季来临后、水库100的水温度下降后,通过梯级冬眠区2流出的水流被附近的甲鱼感知此处温度舒适,甲鱼出于本能将爬入梯级冬眠区2的各梯级中,并在此过冬。

见图1和图4,收集区3设置在冬眠区捕捉口11-4处。收集区3设有单向通行机构31。收集区3的单向通行机构31包括甲鱼收集坡道31-1和弹性盖板31-2。收集区3建有相应的房屋,房屋的地面部分30建在塘堤11的塘顶上,位于塘堤11和梯级冬眠区2上方,房屋还设有甲鱼入口32和网格地面33。网格地面33设置在养殖区1上方,甲鱼入口32位于房屋的地面部分30和网格地面33之间。网格地面33设有网孔,本实施例为矩形的网孔,网孔的尺寸为6*8厘米至10*15厘米。甲鱼收集坡道31-1一端设置在冬眠区捕捉口11-4的顶面上,另一端与网格地面33连通。甲鱼收集坡道31-1不影响水流通过。弹性盖板31-2弹性设置在甲鱼入口32处,弹性盖板31-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房屋的地面部分30上,另一端靠近网格地面33,与网格地面33之间的距离为0厘米至5厘米。本实施例的弹性盖板31-2采用薄的南竹片,因此甲鱼可以沿甲鱼收集坡道31-1穿过弹性盖板31-2后爬入网格地面33部分,而不能重新爬回甲鱼收集坡道31-1。从梯级冬眠区2经冬眠区捕捉口11-4爬入收集区3的超过网格地面33的网孔尺寸的甲鱼被阻拦收集捕捉,小于网格地面33的网孔尺寸的甲鱼落入养殖区1中,可以继续养殖长大。可以在房屋中对收集区3中的甲鱼进行捕捞、分类包装和进行仓储,同时房屋中建有监控控制中心,可监控周边的养殖安全,实时掌控、调节养殖区1和梯级冬眠区2中小鱼小虾的密度。

一种甲鱼养殖收集方法,采用本发明的上述甲鱼养殖系统进行甲鱼养殖收集的方法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1、将河流200的水以稳定的水流量引入甲鱼养殖系统的养殖区1中,在养殖区1中投放个体重量50克至250克的甲鱼,甲鱼的投放密度约为1-2只/平方米,同时投放小鱼小虾供甲鱼捕食。河流200的水能带来腐殖质,腐殖质用来喂养小鱼小虾。在水库100中投放个体重量50克至250克的甲鱼,甲鱼的投放密度约为3-10只/百平方米,甲鱼在水库中自由生长,基本处于野生状态,不需人工饲养管理。

2、实时监测养殖区1中小鱼小虾的密度,当小鱼小虾密度降低过快的时候,及时适当补充;通过合理调节小鱼小虾的实时密度,满足甲鱼正常生长需要。

3、经过3-4年的生长,甲鱼在养殖区1的繁殖区11开始自我繁殖,实现甲鱼的可持续化产出。

4、经过4-5年养殖,甲鱼生长可达到适销重量,采用干塘方式批量收捕,收集大的甲鱼进入市场销售,小的继续放养生长。

5、梯级冬眠区2的每个梯级的甲鱼爬行通道2-1处由于泄水水流使得该处水中含氧量充足,能吸引小鱼小虾在此聚集,其小鱼小虾的密度相对较高,从而吸引水库100中的甲鱼前来觅食,最终甲鱼进入梯级冬眠区后难以逃出。当冬季来临、水库100的水温度逐步下降后,通过梯级冬眠区2流出的被加热的水流被附近的甲鱼感知,甲鱼出于本能将爬入温度更舒适、食物更丰富的梯级冬眠区2的各梯级中,并在此过冬。

水库100中的甲鱼被吸引进入梯级冬眠区2后,部分甲鱼逐级向上,并最终进入收集区3或养殖区1。然后对进入收集区3的甲鱼再进行人工分类,达到收集重量标准的甲鱼进行市场销售,达不到重量标准的甲鱼放入养殖区1中,使其继续生长。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启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