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2263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乌龟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乌龟属半水栖、半陆栖性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淡水水域。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乌龟利用价值的提高,引起了人们对养殖乌龟的极大兴趣,因此,人工养殖乌龟方兴未艾,但是在淡水水域尤其是人工养殖的乌龟,因为水质的原因,或者养殖环境的恶化,有一些疾病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烂甲病、腐皮病、烂眼病及肠炎病等,这些病的存在,影响了乌龟的生长速度,甚至造成乌龟的成活率降低。对于这些乌龟病变,虽然通过药物可以防治,但是药三分毒,西药的使用,必定有药物残留在乌龟体内,对乌龟的肉质及其它可利用的龟体,如龟板、龟甲、龟骨、龟血等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防病治病的本质还是通过适当的办法提高乌龟的抵抗力或免疫力为佳,通过物理方法,提高乌龟的这些能力,是乌龟养殖的一个发展方向。然而,将龟苗培充成成年龟,不但需要时间,更需要培育方式,否则龟苗容易受到上述因素而死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确保乌龟在龟苗阶段顺利成长的乌龟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乌龟培育方法,将孵出的龟苗在环境温度为28-30℃的恒温室内进行饲养,饲养箱中的水没过龟体,并且在饲养箱中放置浮莲,在恒温室内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供给水的温保持在28-30℃,龟苗的饵料为:由谷物、甘薯、南瓜、鱼虾、青蛙碾碎制成,从龟重50-80克起,换水时用淡水比海水15—17:1的比例,在淡水中兑入海水,按照每饲养10-20天,海水就递增1-3的比例,增加海水量同时减少淡水的量,混合的淡水和海水是以循环的方式供给,当乌龟养至100-200克重量时,移至大池进行饲养。

进一步地,大池的条件为:选择深2.0-2.5米、向阳避风的池,在池的底部铺设30-40厘米后的淤泥,在池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位于淤泥上方的进水管和排污管,每亩池撒入生石灰60-80公斤,并注入淡水3-4厘米;5-7天后,向池中注水,注入到池中的水由淡水与海水混合而成,淡水与海水的比例是8-8.2:3-3.5,在整个养殖期都保持该淡水比海水的比例。

本发明的有效效果是:在乌龟的饲养过程中,以循环的方式向饲养箱中注水恒温水,投入的饵料由多种物体混制而成,改善了龟苗的生活环境,并且在龟苗成长到一定重量时,采用了海水兑入淡水的饲养的方法,并以循环的方式向饲养箱中注水混合水,以模拟乌龟在海中的环境进行饲养,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因此,本发明方法达到了提高乌龟抵抗力,提高防病能力以及生长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乌龟培育方法,将孵出的龟苗在环境温度为28-30℃的恒温室内进行饲养,饲养箱中的水没过龟体,并且在饲养箱中放置浮莲,在恒温室内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供给水的温保持在28-30℃,龟苗的饵料为:由谷物、甘薯、南瓜、鱼虾、青蛙碾碎制成,从龟重50-80克起,换水时用淡水比海水15—17:1的比例,在淡水中兑入海水,按照每饲养10-20天,海水就递增1-3的比例,增加海水量同时减少淡水的量,混合的淡水和海水是以循环的方式供给,当乌龟养至100-200克重量时,移至大池进行饲养。

进一步地,大池的条件为:选择深2.0-2.5米、向阳避风的池,在池的底部铺设30-40厘米后的淤泥,在池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位于淤泥上方的进水管和排污管,每亩池撒入生石灰60-80公斤,并注入淡水3-4厘米;5-7天后,向池中注水,注入到池中的水由淡水与海水混合而成,淡水与海水的比例是8-8.2:3-3.5,在整个养殖期都保持该淡水比海水的比例。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乌龟培育方法,将孵出的龟苗在环境温度为28℃的恒温室内进行饲养,饲养箱中的水没过龟体,并且在饲养箱中放置浮莲,在恒温室内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供给水的温保持在28℃,龟苗的饵料为:由谷物、甘薯、南瓜、鱼虾、青蛙碾碎制成,从龟重50克起,换水时用淡水比海水15:1的比例,在淡水中兑入海水,按照每饲养10天,海水就递增1.2的比例,增加海水量同时减少淡水的量,混合的淡水和海水是以循环的方式供给,当乌龟养至100克重量时,移至大池进行饲养。大池的条件为:选择深2.0米、向阳避风的池,在池的底部铺设30厘米后的淤泥,在池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位于淤泥上方的进水管和排污管,每亩池撒入生石灰60公斤,并注入淡水3厘米;5天后,向池中注水,注入到池中的水由淡水与海水混合而成,淡水与海水的比例是8:3,在整个养殖期都保持该淡水比海水的比例。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乌龟培育方法,将孵出的龟苗在环境温度为29℃的恒温室内进行饲养,饲养箱中的水没过龟体,并且在饲养箱中放置浮莲,在恒温室内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供给水的温保持在29℃,龟苗的饵料为:由谷物、甘薯、南瓜、鱼虾、青蛙碾碎制成,从龟重65克起,换水时用淡水比海水16:1的比例,在淡水中兑入海水,按照每饲养15天,海水就递增2的比例,增加海水量同时减少淡水的量,混合的淡水和海水是以循环的方式供给,当乌龟养至150克重量时,移至大池进行饲养。大池的条件为:选择深2.2米、向阳避风的池,在池的底部铺设35厘米后的淤泥,在池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位于淤泥上方的进水管和排污管,每亩池撒入生石灰70公斤,并注入淡水3.5厘米;6天后,向池中注水,注入到池中的水由淡水与海水混合而成,淡水与海水的比例是8.1:3.3,在整个养殖期都保持该淡水比海水的比例。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乌龟培育方法,将孵出的龟苗在环境温度为30℃的恒温室内进行饲养,饲养箱中的水没过龟体,并且在饲养箱中放置浮莲,在恒温室内设置有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供给水的温保持在30℃,龟苗的饵料为:由谷物、甘薯、南瓜、鱼虾、青蛙碾碎制成,从龟重80克起,换水时用淡水比海水17:1的比例,在淡水中兑入海水,按照每饲养20天,海水就递增3的比例,增加海水量同时减少淡水的量,混合的淡水和海水是以循环的方式供给,当乌龟养至200克重量时,移至大池进行饲养。大池的条件为:选择深2.5米、向阳避风的池,在池的底部铺设40厘米后的淤泥,在池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位于淤泥上方的进水管和排污管,每亩池撒入生石灰80公斤,并注入淡水4厘米;7天后,向池中注水,注入到池中的水由淡水与海水混合而成,淡水与海水的比例是8.2:3.5,在整个养殖期都保持该淡水比海水的比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