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及养殖水蛭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2738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及养殖水蛭的方法,具体而言是水蛭养殖池塘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上能发电,下能养水蛭的新模式,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多以渔光互补的形式进行养殖水面的高效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在太阳能电站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项目实施点纬度(影响太阳能电池板角度)、电池板技术、实施点地质条件等方面。在太阳能板下面水面的高效利用方面,多以养殖鱼类、甲壳动物为主,通过结合合理的池塘结构和养殖操作的实际需要,池塘结构有一定的变通。随着太阳能发电价格补贴的逐步走低,充分挖掘养殖水面的经济效益显的日益迫切。

水蛭的传统养殖多以池塘为主,在夏季快速生长期需要适当遮挡,防止水温过高引起水蛭“干枯病”。水蛭养殖过程中投喂螺蛳作为饵料。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捕捞通过干塘或人工捕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及养殖水蛭的方法,结合水蛭快速生长期需要适当遮挡的需要,充分利用太阳电池板下方的被遮挡水面,太阳能电池板水泥支柱提供水蛭休息处所。水蛭是药用水蛭素提取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在太阳能电池板下的水体中开展水蛭养殖,能显著提高养殖水面的亩均效益,提高蛭光互补项目运行的产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包括在池塘中设置光伏发电组件与养殖水蛭,其中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太阳能板与用于固定太阳能板的支柱,池塘四周设置有防逃网。

进一步地,所述的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光伏发电组件包括电池组件,电池组件按照21块组成一串,每个组串接入直流汇流箱,直流汇流箱接入逆变器的直流闸,逆变后输出三相交流电,通过电缆连接至就地升压变压器的低压侧升压送至控制楼开关站,最后通过10KV输送线路送至变电站。

进一步地,所述的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用于固定太阳能板的支柱为混凝土支柱。

进一步地,所述的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池塘水深控制在30cm-50cm。

一种所述的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养殖水蛭的方法,在池塘中养殖水蛭,池塘水质pH控制在6.5-9.5之间,水体溶解氧大于0.7ppm。

进一步地,所述的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养殖水蛭的方法,水蛭投喂的饲料为螺蛳。

进一步地,所述的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养殖水蛭的方法,捕捞水蛭时在池塘中投放好氧剂,造成水体缺氧,水蛭集中在固定太阳能板的支柱和防逃网周围上,进行捕捞。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及养殖水蛭的方法,能满足正常光伏发电的要求,又能显著提高水体养殖效益,捕捞操作对水蛭的影响小、成活率高,提高了收获的水蛭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及养殖水蛭的方法,具体如下:

1.太阳能电站建设:

(1)在池塘中设置光伏发电组件,光伏发电组件包括电池组件,电池组件按照21块组成一串,每个组串接入直流汇流箱,直流汇流箱接入逆变器的直流闸,逆变后输出三相交流电,通过电缆连接至就地升压变压器的低压侧升压送至控制楼开关站,最后通过10KV输送线路送至变电站。

(2)倾角的确定由当地纬度计算。

(3)光伏组件支架采用钢结构,固定阵列采用的支架形式为2行*10列(每套支架安装20块组件)。支架设计保证光伏组件与支架连接牢固、可靠,底座与混凝土支柱连接牢固,混凝土支柱上固定太阳能板。

(4)组件南北方向中心间距为6.3m。

2.水蛭养殖:

(1)池塘四周设置防逃网,池塘水质pH在6.5~9.5之间。

(2)水体溶解氧大于0.7ppm。

(3)池塘水深30cm-50cm。

(4)饵料以市场购买螺蛳为主,适当使用有机肥,保持水体透明度稳定。市场购买的螺蛳由于周转期不同,需要暂养24小时,挑选活力强螺蛳投喂。

(5)水蛭捕捞采用专用好氧剂(主要成分为低亚硫酸钠),造成水体缺氧,水蛭集中在混凝土支柱和四周防逃网周围,适合快速不干塘捕捞,极大地降低了捕捞强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蛭光互补的养殖系统及养殖水蛭的方法亩产湿品水蛭可以达到660kg,通过自然晾晒可得110kg干品水蛭,干品按市场价900元/kg计算,亩均效益可达9.9万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