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樟树彩叶新品种的嫁接促成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3912阅读:9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树苗培育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樟树彩叶新品种的嫁接促成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樟树为樟科樟属乔木,是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代表树种。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树冠开展,枝叶繁茂、秀丽而有香气,为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林、防风林和隔音林带的优良树种,是浙江省、江西省省树,也是宁波、杭州等27城市的市树。本单位经过多年品种选育,培育出樟树种子变异新品种‘涌金’(C.camphora‘Yongjin’,新品种权号2009009)、‘霞光’(C.camphora‘Xiaguang’,新品种权号20120074)、‘御黄’(C.camphora‘Yuhuang’,新品种权号20140053),三个新品种的枝干鲜红色,新叶或呈金黄色、红色或鹅黄色,花呈黄色,果皮呈黄色,并且枝干、叶、果皮色泽具有季相变化,作为高大的彩叶乔木,与原种的樟树相比,三个樟树彩叶新品种由于枝叶艳丽夺目,具有更高的园林观赏及推广应用潜力与价值。但三个新品种的种子后代遗传性状不稳定,育苗后代退化率高达99%以上,而通过嫁接得到的后代稳定地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同时也能快速育成大树,进行园林应用。但是采用嫁接育苗方法后,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樟树彩叶新品种在生长过程中具有‘侧芽优势’,即其侧芽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快于主顶芽的生长速度,当侧芽的顶端高于主顶芽的顶端之后,主顶芽会立即进入休眠状态,停止生长,导致嫁接后,樟树彩叶新品种高生长不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高度;而树冠生长超大,易成球形状,达不到乔木树种的特征,因此,急需新技术来解决该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樟树彩叶新品种的嫁接促成培育方法,其采用合适的嫁接方法以及通过及时摘除侧芽的方式,打破樟树彩叶新品种的侧芽优势,保证主顶芽能够持续生长,达到其快速高生长效果的同时,得到的后代又能稳定的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适用于樟树的嫁接促成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选砧木:选择地径3cm~5cm的樟树实生苗,在离地50cm~70cm处截干;②选接穗:选择1~2年生的彩叶樟树枝条,且包含1~2个芽;③嫁接:在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上旬之间采用劈接法将接穗嫁接到砧木上;④抹芽:摘除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侧芽,只保留主顶芽;⑤停止抹芽的结点:当嫁接苗长至150cm后,停止去侧芽操作,任其生长。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步骤③中的劈接法包括如下步骤:剪除接穗芽眼上方1cm外的部分,在接穗两侧都削成2.5cm~3cm长的楔形,要求削面平直光滑;用劈接刀从砧木横断面中心垂直切下,形成3cm左右深度的切口,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插接时要求至少接穗一侧的皮层要与砧木皮层对齐。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步骤③与步骤④之间,还包括有绑缚步骤,如下:用宽2.5cm的嫁接膜绑缚接穗的上下端端部上削剪的切面。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所述绑缚步骤后,还具有套袋步骤,如下:绑缚完成后再用塑料袋套住接穗。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所述套袋步骤后,还具有解缚步骤,如下:当接穗上新芽萌发,展现3-4片叶片后,在塑料袋上戳至少一个洞,当新叶完全展开后,去除塑料袋。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所述解缚步骤后,还具有绑牵引杆的步骤,如下:当嫁接苗的新枝长度达到20cm以上时,在植株主干边插入直竿,长度在2.0m~2.5m之间,最后将嫁接枝与直竿捆绑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步骤④中,在每年5月至9月之间,摘除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全部侧芽,保留侧芽所在处的一片叶子以及顶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合适的嫁接方法以及通过及时摘除侧芽的方式,打破樟树的侧芽优势,保证主芽能够持续生长,达到樟树的高生长效果的同时,得到的后代又能稳定的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适用于樟树的嫁接促成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选砧木:选择地径3cm~5cm的樟树实生苗,其中,樟树实生苗采用青皮樟树实生苗最佳,在离地50cm~70cm处截干;②选接穗:选择1~2年生的彩叶樟树枝条,其中采用彩叶樟树采穗母树树体中上部枝条最佳,且包含1~2个芽;③嫁接:在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上旬之间采用劈接法将接穗嫁接到砧木上;④抹芽:摘除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侧芽,只保留主顶芽;⑤停止抹芽的结点:当嫁接苗长至150cm后,停止抹侧芽操作,任其生长。一、在步骤①和步骤②中,选砧木和选接穗的具体实验数据如下:1、试验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樟树新品种试验基地,北纬29°85'、东径121°63'25″,海拔14m。地势较为平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间2000h,年平均气温为16.2℃,极端最低气温为-11.1℃,无霜期200~248d,年平均降水量138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5%,年蒸发量1321.5mm。土壤为水稻土,土层深厚,粘重,土壤pH值6.5~7.0。1.2、试验方法:本试验每个处理做3次重复,每个重复嫁接30株。不同年龄砧木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综合考虑砧木供应、销售市场定位、苗木快速成型等因素,试验分别选用1a(地径1.5cm)、3a(胸径4~5cm)、5a(胸径6~8cm)香樟苗作砧木,3月中旬,分别在1a砧木离地5~10cm处、3a砧木离地50cm处、5a砧木离地100cm处进行截干,并选取1~2a粗壮、直立、无病虫害的‘涌金’接穗进行嫁接。不同嫁接时间对成活率的影响:‘涌金’枝叶中芳香类物质含量及其挥发程度在不同的生长季差异较大,对嫁接成活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试验在近休眠期的2月12日、树液活动期的3月15日、发芽期的4月12日及生长旺盛期的9月15日4个不同时间段进行嫁接。根据前期试验结果,选用3a樟树苗作砧木,以1~2a粗壮、直立、无病虫害的‘涌金’枝条作接穗。不同年龄接穗对成活率的影响:不同年龄的接穗其成熟度不同,枝叶芳香类物质含量不同,物质挥发有差异,同时形成层细胞活动能力也有强弱,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嫁接成活率,因此试验选取‘涌金’2a上部枝、2a中部枝、2a下部枝、3a枝等4种枝条作接穗,在3月中旬,以3a樟树为砧木,离地50cm处进行截干嫁接。不同年龄砧木对嫁接苗生长速度的影响:对1a、3a、5a砧木嫁接成活的枝条进行分类挂牌,30个为1组,统计当年生长高度、嫁接部位以上30cm处直径,分析不同年龄的砧木对嫁接苗后期生长的影响。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年龄砧木对‘涌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不同年龄砧木对‘涌金’嫁接成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见表1。表1不同年龄砧木对‘涌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从表1看出,1a砧木在离地5cm处嫁接成活率最低,仅13.33%;5a砧木离地100cm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0%。这主要是因为嫁接截面越接近地面,截面涌出的树液越多,在离地5cm处嫁接,从截面涌出的树液将大部分接穗直接浸没,从而导致低位嫁接成活率特别低;而3a、5a砧木,在50cm以上部位进行嫁接,树液涌出量减少,而且截面以下有很多芽,能吸收大量树液,不会出现树液浸泡接穗的情况。对3个处理的成活率进行F检验,发现处理2与处理3差异不显著(P=0.502>0.05),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所以应选择3a以上大砧木,在50cm以上部位嫁接较适宜。但也不是砧木树龄越大、截面部位越高越好,经过长期试验发现,5a砧木离地100cm嫁接,成活率虽高,但是嫁接部位容易留下大结疤,严重影响外观;而3a嫁接苗生长2~3a后,树体接近光滑,几乎没留下嫁接痕迹。所以,综合考虑,选择3a砧木离地50cm处嫁接最为合适。2.2、不同嫁接时间对‘涌金’成活率的影响:不同嫁接时间对‘涌金’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2。表2不同时间对‘涌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从表2看出,嫁接成活率最高的是3月15日,为84.44%;2月12日、9月15日次之,分别为57.78%、47.78%;4月12日最低,为33.33%。对4个处理成活率进行F检验发现,处理(2)与其他3个处理的成活率之间均存在着明显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3月中旬宁波地区的樟树树液刚萌动,接穗与砧木枝叶均处于半休眠期,而形成层等细胞组织活动加快,此时嫁接有利于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快速融合,而接穗未萌芽,可防止接穗内水分和营养物质过度消耗;4月12日嫁接,接穗与砧木均已处于萌芽期,虽然此时温度有利于形成层融合,但由于接穗在未接受砧木提供水分之时,快速萌芽,易消耗水分与营养,导致成活率明显下降;2月12日嫁接,砧木与接穗处于休眠期,产生形成层的薄壁细胞活动较弱,两者融合需要一定时间,虽然休眠期枝干水分流失缓慢,但是砧木与接穗形成层融合期太长,也必然导致部分接穗褐化枯死;9月15日嫁接,30d后检查成活率达88%,但11月中旬接穗开始发芽,在冬季极易冻死冻伤,如果将嫁接苗转至温室培养,则成活率大大提高。因此,‘涌金’嫁接时间选择3月中旬最为合适。2.3、不同年龄接穗对‘涌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不同年龄接穗对‘涌金’嫁接成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见表3。表3不同年龄接穗对‘涌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从表3看出,采用2a中部、下部枝接穗嫁接的成活率最高,达85%左右;3a枝次之,为46.67%;2a上部枝最低,为21.11%,对4个处理的成活率进行方差分析与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4、表5。表4不同年龄接穗嫁接成活率方差分析表5不同年龄接穗嫁接成活率显著性检验处理号均值③②④①③85.55670.792000②84.44331.113300④46.666738.890037.77670.0002①21.113364.443363.330025.5533*:Duncan多重比较,下三角为均值差;上三角为显著水平。从表4看出,接穗年龄的差异对嫁接成活率影响显著。从表5看出,除处理③(2a下部枝)和处理②(2a中部枝)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个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主要是因为2a上部枝,即上年度秋季抽的枝,直径较小,一般0.1~0.3cm左右,并且木质化程度低,嫁接时接面削平难度大,与砧木切面形成层接触面少,因此实际操作难度大,成活率低;2a中部、下部枝,直径较大,0.3~0.7cm左右,质地较硬,其接面与切面大小较为接近,并且枝干成熟,芽多,嫁接成活率高,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而3a枝,虽直径在0.8~1.0cm左右,但成熟度太高,形成层薄壁细胞活动能力下降,导致成活率降低,但在生产上如果接穗比较少,3a枝仍可以考虑使用。2.4、不同年龄砧木对‘涌金’嫁接苗生长速度影响:在邱隘试验基地中,对采用不同年龄砧木的‘涌金’嫁接苗当年生枝条的高度、离嫁接部位30cm处的直径进行测量统计,结果见表6。表6不同年龄砧木对‘涌金’嫁接苗当年生长影响从表6看出,随着砧木年龄的增大,嫁接植株当年生长量迅速上升,1a砧木嫁接体生长量最低,仅为3a、5a砧木嫁接体的1/6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砧木年龄越大,枝干越粗、根系越发达,其积累的营养物质越多,当接穗成活后,可供给的营养物质越多,越能促进嫁接体快速生长。因此,在产业化过程中,可尽量选择规格稍大的苗木作砧木。3、小结:在综合考虑嫁接成活率、嫁接植株成型速度及景观效果等多种因素前提下,樟树观赏新品种‘涌金’适宜在每年3月,选择3a或以上的青皮樟树作砧木(如果不是青皮,则表示树皮老化程度高,不宜采用);选择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春夏枝,长度2~3cm,带1~2个芽的接穗;在离地50cm以上部位进行截干劈接;成活率可达85%左右,并且后期生长速度较快,这是实际生产应用中最有效的嫁接模式,值得推广应用。二、步骤①~③的具体步骤如下:(1)嫁接时间: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行嫁接操作,这个时间段是樟树树叶刚萌动的时候,其中时间自然最好选在3月。(2)选砧木、接穗:其中砧木选择生长直立、健壮、地径3cm~7cm的3a或以上的青皮樟树实生苗,在离地50cm~70cm处截干,选离地50cm处最佳;其中接穗选择1~2年采穗母株树体中上部、生茁壮饱满、无病虫害的彩叶樟树枝条,且至少有2~3个饱满的芽,选择两年生、长度2~3cm、带1~2个芽的接穗最佳。(3)采用劈接法嫁接:剪除接穗芽眼上方1cm外的部分,在芽眼上方1cm处剪断最佳,在接穗基部两侧都削成2.5cm~3cm长的楔形,要求削面平直光滑。用劈接刀在砧木横断面中心垂直切开3cm深度左右的切口,保持切口平直无起伏,使切口深度和接穗长削面等长。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至少使接穗一侧的皮层与砧木皮层对齐。用宽2.5cm的嫁接膜绑缚接穗的上下端端部上削剪的切面,其中嫁接膜为日本可降解免拆嫁接膜(AglisCo.,Ltd.),绑缚完成后还需用塑料袋进行套袋处理,保证嫁接处有较高的湿度,同时防止风吹日晒使接穗失水。(4)嫁接苗管理、成活检查:嫁接20d~30d后检查成活情况,每株保留一个健壮的芽,没有成活的立即补接。(5)解缚:嫁接成活一般在5周~6周左右,当接穗上新芽萌发,展现3-4片叶片后,要及时在塑料袋上戳个小洞,小洞至少戳一个,以避免袋内小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对新叶造成的不良影响。待新叶完全展开后,要及时去除塑料袋。(6)绑牵引杆:当嫁接苗的新枝长度达到20cm以上时,此时接穗与砧木间的愈伤组织虽已形成,但彼此间连接不太紧密,容易受到外力而断裂。在植株边插入直竿,长度在1.8m~2.3m之间,取2m最佳,最后将新枝与直竿捆绑固定,这样即可以起到固定枝条免受外力(如台风等)的影响,也可以保证植株生长的直立性。三、步骤④中,在每年5月至9月之间,摘除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全部侧芽,保留侧芽所在处的一片叶子以及顶芽。四、步骤④中,侧芽一经长出,需要及时抹除,即一长出就抹除侧芽。以一年时间为周期,未采用摘除侧芽的方式前,樟树嫁接苗一年只能生长20cm,这是由于樟树特性的侧芽优势,导致侧芽生长速度快于顶芽的生长速度,一旦侧芽生长出来的侧枝的高度高于顶芽的高度之后,顶芽立即进入休眠状态,停止生长;在采用摘除侧芽的方式后,樟树嫁接苗一年能生长1.2m~1.5m之间,为之前的3~6倍,效果显著。在进入到10月或11月时,不再抹除侧芽,任其生长。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