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蝾螺浅海筏式健康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0888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养殖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蝾螺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蝾螺浅海筏式健康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蝾螺(TurboRetholatusLinnaeus)又称福螺,属原始腹足纲、蝾螺科、蝾螺属的一种浅海较大型的经济螺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栖息于水质清澈、潮流畅通、盐度较高、藻类丰富的岩礁沙泥质等处,主要以海藻类为食。大多数呈球形或陀螺形,一般壳高50~150mm,结实坚厚,壳口宽阔,壳面有珠状突、瘤突,口盖特别厚,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蝾螺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个体较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经济螺类开发的首选品种之一,已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过度捕捞等原因蝾螺的自然资源受到破坏,资源量逐年减少,捕捞量急剧下降,海洋捕捞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需求,蝾螺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国内外有关海洋蝾螺资源增养殖的研究资料甚少。日本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蠑螺(TurbocornutusSolande)生物学方面的研究,60年代就开展苗种生产技术的研究,陈维国(1986)报道日本于1981~1982年在真锅岛开展日本蠑螺放流增殖试验;高绪生(1987)介绍日本蠑螺种苗生产技术与增殖,但日本因其自然产量较高,且市场价格低于鲍鱼,因而研究的进展缓慢。而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蠑螺内脏的几丁质酶、纤维素酶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国内有关蠑螺的生物学特征、蠑螺的全人工苗种繁育及养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因此,建立适合蝾螺的新型健康养殖模式,对推动蝾螺增养殖向人工化、工厂化等精养化及高密度精养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导致蝾螺资源匮乏问题,创新科学养殖模式,公开了一种蝾螺浅海筏式健康养殖方法,并提供了一种复方中草药制剂,以增强蝾螺抗逆、抗应激能力,提高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促进蝾螺的健康养殖。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批量生产商品规格蝾螺,而且生长快、品质好、产量高,经济、社会效益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蝾螺浅海筏式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海区选择:养殖区域选择周围无污染、风浪较小,水流畅通、年海流流速0.5~1.5m/s,海水交换好;底质泥沙,最低潮位水深10~15m,水质清新,透明度0.5~2.6m,常年水温11.5~30.5℃,pH值7.9~8.4,盐度30.4~33.2‰,溶解氧≥5.0mg/L的海域。水质的条件直接影响蝾螺的生长,上述的海区条件为蝾螺养殖的必要条件。(2)构建筏架设施:蝾螺浅海筏式养殖筏架设施与南方鱼类、贝类网箱养殖设施相同,每台筏架长×宽为21.5m×7.5m,用青的桉木或松木作材料,75kg级的泡沫浮球作浮力,每台使用30~35个。每台分10格,每格的规格为3.0m×3.0m,每格上按4根长为4.0m的毛竹或杉木作为吊挂杆,杆距为60cm。每台筏架吊挂160笼。筏架设置每4台连为一区。顺流设置,每区四周用锚固定,锚绳为2500丝3股捻合的聚氯乙烯绳。台与台之间留出80cm的间距。区与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0~30m之间,既可增加网箱之间的水体流动性,避免因水体流动性差而导致网箱内海水的浑浊,又便于进行日常管理时,船只的通行。(3)养殖笼构造及吊挂:养殖笼采用鲍鱼专用塑料矩形箱,规格为40cm×30cm×12cm,流水孔径为1.2cm;每五箱叠合为一笼,吊绳长3.0~4.0m,由3×80丝的聚氯乙烯捻合而成,吊距60cm,笼底坠石重量为5.0~8.0kg,使得该养殖笼位于深度为3~4m的海区;同时,为防止流失,每格采用网目为5~8cm、规格为3m×3m×4m的网衣作为保护网;养殖笼吊挂前,先采用100~20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然后用水反复冲洗干净、晾干,备用。(4)苗种选择与放养:从当地海区收购蝾螺野生幼苗用30mg/L聚维酮碘溶液药浴15~20min后移入室内水泥养殖池进行暂养5d后,选择受到刺激时反应迅速的蝾螺幼螺作为苗种。投苗时,按苗种不同规格进行分养,将蝾螺从暂养水泥池中捞起直接放入养殖箱内,运到海区渔排进行吊挂、养殖,投放密度因个体大小不同而异,放养密度控制在苗种壳长≤2.5cm的为150~200只/笼;壳长2.5~4.0cm的为100~150只/笼;壳长≥4cm的为50~100只/笼。(5)分疏养殖:养殖期间,每隔1~2月进行选别、分疏,按壳长小于2.5cm、2.5~4.0cm、4.0cm以上的规格对蝾螺进行选别,选别后按上述壳长大小规格进行分疏养殖,并保证适宜的养殖密度,分养时要用30mg/L聚维酮碘抗菌药物进行药浴处理,避免诱发病害造成损失。(6)投喂技术:投喂饵料为鲜活的海带、坛紫菜、龙须菜,在海藻季节过后,也可投以干紫菜为主的干品,同时在投喂前用复方中草药制剂浸泡饵料0.5~1.0hr;饵料的大小根据蝾螺个体和养殖笼流水孔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投饵量根据蝾螺大小、不同季节和摄食情况而定,以不发生腐烂为原则。夏、秋季节,每隔1~2d投喂饵料一次;冬、春季节,每隔2~3d投喂饵料一次,且投喂时间选择下午3:00~5:00;每次投喂量为蝾螺体重的5%~15%,其中蝾螺壳长≤2.5cm,每次投喂量为蝾螺体重的10%~15%;蝾螺壳长2.5~4.0cm,每次投喂量为蝾螺体重的8%~12%;蝾螺壳长≥4.0cm,每次投喂量为蝾螺体重的5%~10%。(7)饲养管理:每天仔细观察蝾螺的活动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定期测量蝾螺体重生长指标,并记录气温、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投饵量、生长情况;定时检查筏架、缆绳、锚缆、吊绳、养殖笼等养殖器材是否有损坏破裂;每次投饵前对养殖笼进行清洗,避免杂藻、残饵、淤泥等影响蝾螺的生长,必要时更换养殖笼。在台风来临时,可将养殖笼转移到室内水泥养殖池进行暂养。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养殖海区要求距离海岸300~500m,无工业污染,水质清新,透明度1.5m以上;养殖海区最低潮位水深不低于10m;水流畅通,风浪较小,最大流速时养殖笼吊绳与筏架平面的倾斜角≥45°。作为优选,所述的养殖海区最适宜的海水温度24.0~27.7℃,pH值8.0~8.3,盐度30.8~32.5‰,溶解氧≥6.5mg/L,蝾螺的摄食和生长较好。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养殖筏架与南方海区筏式养殖鲍鱼的网箱筏架相同。作为优选,步骤(3)中养殖水层一般设定在3~4m为宜。水层过浅,易受风浪影响,不利于蝾螺的摄食和生长;过深不便于日常管理。养殖笼底部不得接触海底。作为优选,步骤(4)中蝾螺苗种的投放时间应选择在3月~4月。此时,莆田南日岛海区的水温已回升到20℃以上,有利于蝾螺的存活和生长。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的养殖密度为:当蝾螺的壳长≤2.5cm时,其适宜的放养密度为150~200只/笼;当蝾螺的壳长2.5~4.0cm时,其适宜的放养密度为100~150只/笼;当蝾螺的壳长≥4cm时,其适宜的放养密度为50~100只/笼。作为优选,步骤(6)中所述的投喂饵料为鲜活的海带、坛紫菜、龙须菜为当地海区生产、收购而得;在海藻季节过后,也可投以干紫菜为主的干品。同时在投喂前用复方中草药制剂浸泡饵料0.5~1.0hr;饵料的大小根据蝾螺个体和养殖笼流水孔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作为优选,步骤(6)中所述的复方中草药制剂,采用以下中草药原料的干品进行组合,各味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青蒿3~5%、黄芪10~14%、党参7~10%、茯苓2~7%、黄芩6~8%、甘草5~6%、金银花10~20%、当归2~4%、肉桂2~6%、枳实2~4%、山楂5~8%、厚朴3~6%、青藤5~9%、紫花地丁10~15%、白芍2~5%、大蒜素粉1~3%。作为优选,该复方中草药制剂采用以下中草药原料的干品进行组合,各成分按质量百分含量为:青蒿4%、黄芪12%、党参8%、茯苓5%、黄芩7%、甘草6%、金银花16%、当归3%、肉桂5%、枳实3%、山楂6%、厚朴4%、青藤7%、紫花地丁14%、白芍4%、大蒜素粉2%。作为优选,所述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将以上各药材原料烘干、切碎,粉碎后过200目筛,并按所述的质量百分比混匀、备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复方中草药制剂,方中黄芪、党参补中益气、益卫固表、益肝肾为主药,茯苓补脾健胃、调理脏腑,当归、白芍补血活血、调经润肠、促进血液循环,肉桂、枳实温里行气,山楂、厚朴消食和胃、化积消胀、提高食欲,青蒿、黄芩、金银花、紫花地丁有清热解毒、抗菌防病,青藤、大蒜素有祛风通络、攻毒杀虫、除湿止痒,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诸药相辅相成。本发明复方中草药制剂具有补气血、健脾胃、益肝肾、助消化的作用,既能增强蝾螺机体免疫力,杀菌防病,促进消化吸收,同时具有诱食的功效,提高采食量,促进蝾螺的健康生长。作为优选,春秋两季每隔30天更换一次该复方中草药制剂的药包;夏季每隔15天更换一次该复方中草药制剂的药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突出特点和显著的进步:(1)蝾螺的养殖开发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鲍鱼筏式养殖设施,而且率先开发利用蝾螺资源,对于福建省开辟新的贝类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本发明采用浅海筏式吊养养殖方法,能够批量养成商品蝾螺,而且生长快、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效益佳。其特点是投资省、操作简便,节省饵料,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好等,易被群众接受和推广应用,是目前人工养殖蝾螺比较理想的生产模式之一。(3)本发明利用中草药诱食促生长,抗病保健特点,投喂用复方中草药制剂浸泡的饵料,提高了蝾螺的食欲和机体免疫力,促进其健康生长,同时避免因添加任何抗生素造成蝾螺产品的药物残留,从而改善蝾螺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蝾螺浅海筏式健康养殖方法,该筏式健康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海区选择:选择周围无污染、风浪较小,水流畅通、年海流流速0.5~1.5m/s,海水交换好;底质泥沙,最低潮位水深10~15m,水质清新,透明度0.5~2.6m,常年水温11.5~30.5℃,pH值7.9~8.4,盐度30.4~33.2‰,溶解氧≥5.0mg/L的海域。(2)构建筏架设施:蝾螺浅海筏式养殖筏架设施与南方鱼类、贝类网箱养殖设施相同,每台筏架长×宽为21.5m×7.5m,用桉木作材料,75kg级的泡沫浮球作浮力,每台使用30~35个。每台分10格,每格的规格为3.0m×3.0m,每格上按4根长为4.0m的毛竹作为吊挂杆,杆距为60cm。每台筏架吊挂160笼,筏架设置每4台连为一区。顺流设置,每区四周用锚固定,锚绳为2500丝3股捻合的聚氯乙烯绳。台与台之间留出80cm的间距,区与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0~30m。(3)养殖笼构造及吊挂:养殖笼采用鲍鱼专用塑料矩形箱,规格为40cm×30cm×12cm,流水孔径为1.2cm,流水孔径的设置可增加养殖笼内的溶氧量;每五箱叠合为一笼,吊绳长3.0~4.0m,由3×80丝的聚氯乙烯捻合而成,吊距60cm,笼底坠石重量为5.0~8.0kg,使得该养殖笼位于深度为3~4m的海区;同时为防止流失,每格采用网目为5~8cm、规格为3m×3m×4m的网衣作为保护网;养殖笼吊挂前,先采用100~20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然后用水反复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因为当养殖笼位于深度为3~4m的海区时,可以避免贝壳类生物吸附于蝾螺表壳上,影响蝾螺的生长;同时,也能减少赤潮、台风对蝾螺养殖的影响。另外,养殖笼在海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在深水下水流相对比较稳定,避免水面波浪较大,对蝾螺生长产生影响,也能避免养殖笼直接触碰海底,导致泥沙等各种浑浊物影响蝾螺生长。(4)苗种选择与放养:从当地海区收购蝾螺野生幼苗用30mg/L聚维酮碘溶液药浴15~20min后移入室内水泥养殖池进行暂养5d后,选择受到刺激时反应迅速的蝾螺幼螺作为苗种。投苗时,按苗种不同规格进行分养,将蝾螺从暂养水泥池中捞起直接放入养殖箱内,运到海区渔排进行吊挂、养殖,投放密度因个体大小不同而异,放养密度控制在苗种壳长≤2.5cm的为150~200只/笼;壳长2.5~4.0cm的为100~150只/笼;壳长≥4cm的为50~100只/笼;(5)分疏养殖:养殖期间,每隔1~2月进行选别、分疏,按壳长小于2.5cm、2.5~4.0cm、4.0cm以上的规格对蝾螺进行选别,选别后按上述壳长大小规格进行分疏养殖,并保证适宜的养殖密度,分养后要及时用30mg/L聚维酮碘抗菌药物进行药浴处理,避免损伤螺肉诱发病害造成损失;(6)投喂技术:投喂饵料为鲜活的海带、坛紫菜、龙须菜,在海藻季节过后,也可投以干紫菜为主的干品,同时在投喂前用复方中草药制剂浸泡饵料0.5~1.0hr;饵料的大小根据蝾螺个体和养殖箱流水孔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投饵量根据蝾螺大小、不同季节和摄食情况而定,以不发生腐烂为原则。夏、秋季节,每隔1~2d投喂饵料一次;冬、春季节,每隔2~3d投喂饵料一次,且投喂时间选择下午3:00~5:00;每次投喂量为蝾螺体重的5%~15%,其中蝾螺壳长≤2.5cm,每次投喂量为蝾螺体重的10%~15%;蝾螺壳长2.5~4.0cm,每次投喂量为蝾螺体重的8%~12%;蝾螺壳长≥4.0cm,每次投喂量为蝾螺体重的5%~10%;其中,该复方中草药制剂,采用以下中草药原料的干品进行组合,各味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青蒿3~5%、黄芪10~14%、党参7~10%、茯苓2~7%、黄芩6~8%、甘草5~6%、金银花10~20%、当归2~4%、肉桂2~6%、枳实2~4%、山楂5~8%、厚朴3~6%、青藤5~9%、紫花地丁10~15%、白芍2~5%、大蒜素粉1~3%。其中较佳地,该复方中草药制剂采用以下中草药原料的干品进行组合,各成分按质量百分含量为:青蒿4%、黄芪12%、党参8%、茯苓5%、黄芩7%、甘草6%、金银花16%、当归3%、肉桂5%、枳实3%、山楂6%、厚朴4%、青藤7%、紫花地丁14%、白芍4%、大蒜素粉2%。而且该复方中草药制剂中的各药材原料经烘干、切碎,粉碎后过200目筛,并按所述的质量百分比混匀、备用。然后,用于养殖的过程中,达到健体诱食、杀菌消毒防病害的目的。(7)饲养管理:每天仔细观察蝾螺的活动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定期测量蝾螺体重生长指标,并记录气温、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投饵量、生长情况;定时检查筏架、缆绳、锚缆、吊绳、养殖笼等养殖器材是否有损坏破裂;每次投饵前对养殖笼进行清洗,避免杂藻、残饵、淤泥等影响蝾螺的生长,必要时更换养殖笼。在台风来临时,可将养殖笼转移到室内水泥养殖池进行暂养。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蝾螺浅海筏式养殖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蝾螺浅海筏式健康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养殖海区选择:养殖区域选择周围无污染、风浪较小,水流畅通、年海流流速0.5~1.5m/s,海水交换好;底质泥沙,最低潮位水深10~15m,水质清新,透明度为0.5~2.6m,常年水温11.5~30.5℃,pH值7.9~8.4,盐度30.4~33.2‰,溶解氧≥5.0mg/L的海域。(2)构建筏架设施:蝾螺浅海筏式养殖筏架设施与南方鱼类、贝类网箱养殖设施相同,每台筏架长×宽为21.5m×7.5m,每台分10格,每格的规格为3.0m×3.0m,每格上按4根长为4.0m的毛竹作为吊挂杆,杆距为60cm。每台筏架吊挂150~200笼。筏架设置每4台连为一区,顺流设置,每区四周用锚固定。台与台之间留出80cm的间距,区与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0~30m之间。(3)养殖笼构造及吊挂:养殖笼采用鲍鱼专用塑料矩形箱,规格为40cm×30cm×12cm,流水孔径为1.2cm,流水孔径的设置可增加养殖箱内的溶氧量;每五箱叠合为一笼,吊绳长3.0~4.0m,由3×80丝的聚氯乙烯捻合而成,吊距60cm,笼底坠石重量为5.0~8.0kg,使得该养殖笼位于深度为4~5m的海区;同时为防止流失,每格采用网目为5~8cm、规格为3m×3m×4m的网衣作为保护网;养殖笼吊挂前,先采用100~20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然后用水反复冲洗干净、晾干,备用。(4)苗种选择与放养:从当地海区收购蝾螺野生幼苗用30mg/L聚维酮碘溶液药浴15~20min后移入室内水泥养殖池进行暂养5d后,选择受到刺激时反应迅速的蝾螺幼螺作为苗种。投苗时,按苗种不同规格进行分养,将蝾螺从暂养水泥池中捞起直接放入养殖箱内,运到海区渔排进行吊挂、养殖,投放密度因个体大小不同而异,放养密度控制在苗种壳长≤2.5cm的为150~200只/笼;壳长2.5~4.0cm的为100~150只/笼;壳长≥4cm的为50~100只/笼;(5)分疏养殖:养殖期间,每隔1~2月进行选别、分疏,按壳长小于2.5cm、2.5~4.0cm、4.0cm以上的规格对蝾螺进行选别,选别后按上述壳长大小规格进行分疏养殖,分养后要及时用30mg/L聚维酮碘抗菌药物进行药浴处理,避免诱发病害造成损失;(6)投喂技术:投喂饵料为鲜活的海带、坛紫菜、龙须菜,在海藻季节过后,也可投以干紫菜为主的干品,同时在投喂前用复方中草药制剂浸泡饵料0.5~1.0hr;饵料的大小根据蝾螺个体和养殖箱流水孔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投饵量根据蝾螺大小、不同季节和摄食情况而定,以不发生腐烂为原则。夏、秋季节,每隔1~2d投喂饵料一次;冬、春季节,每隔2~3d投喂饵料一次,且投喂时间选择下午3:00~5:00;每次投喂量为蝾螺体重的5%~15%,其中蝾螺壳长≤2.5cm,每次投喂量为蝾螺体重的10%~15%;蝾螺壳长2.5~4.0cm,每次投喂量为蝾螺体重的8%~12%;蝾螺壳长≥4.0cm,每次投喂量为蝾螺体重的5%~8%;其中,本实施例中,该复方中草药制剂,采用以下中草药原料的干品进行组合,各味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青蒿4%、黄芪12%、党参8%、茯苓5%、黄芩7%、甘草6%、金银花16%、当归3%、肉桂5%、枳实3%、山楂6%、厚朴4%、青藤7%、紫花地丁14%、白芍4%、大蒜素粉2%。(7)饲养管理:每天仔细观察蝾螺的活动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定期测量蝾螺体重生长指标,并记录气温、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投饵量、生长情况;定时检查筏架、缆绳、锚缆、吊绳、养殖笼等养殖器材是否有损坏破裂;每次投饵前对养殖笼进行清洗,避免杂藻、残饵、淤泥等影响蝾螺的生长,必要时更换养殖笼。在台风来临时,可将养殖笼转移到室内水泥养殖池进行暂养。其中,于2016年3月23日,针对实施例1所述的蝾螺浅海筏式健康养殖方法养殖的蝾螺,随机抽取2笼(5箱/笼),称重分别为9.385kg和9.125kg,平均单产1.85kg/箱。每笼随机抽取20只蝾螺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详见表1。表1实施例1的养殖数据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1中的养殖方法养殖的蝾螺,平均壳高×壳长能达到3.82×6.36cm,其中最小壳高为3.5cm,最大壳高为4.6cm;最小壳长为5.5cm,最大壳长为7.6cm;平均体重为93.3g,最小体重为60g,最大体重为155g。共有成品蝾螺34898只,平均成活率为85.12%。无论从壳高、壳长或体重,还是从成活率来看,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比较例1比较例1的蝾螺的养殖条件以及养殖方法均与实施例1方法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比较例1中的蝾螺其投喂了不用复方中草药制剂浸泡的饵料(海藻)。表2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的养殖数据项目实施例1比较例1平均重量(g)93.385.6平均成活率(%)85.1279.3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养殖方法的实施例1其养殖的蝾螺的重量以及成活率明显高于比较例1,而且,由于本发明投喂了用复方中草药制剂浸泡的饵料,藉由中草药诱食促生长、抗病保健特点,既提高了蝾螺的食欲又改善了蝾螺的机体免疫力,使得蝾螺的平均重量以及成活率均大幅提升。综上,本发明利用筏式养殖方式结合用复方中草药制剂浸泡饵料的养殖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蝾螺的养殖开发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鲍鱼筏式养殖设施,而且率先开发利用蝾螺资源,对于福建省开辟新的贝类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本发明采用浅海筏式吊养养殖方法,能够批量养成商品蝾螺,而且生长快、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效益佳。其特点是投资省、操作简便,节省饵料,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好等,易被群众接受和推广应用,是目前人工养殖蝾螺比较理想的生产模式之一。(3)本发明利用中草药诱食促生长,抗病保健特点,投喂用复方中草药制剂浸泡的饵料,提高了蝾螺的食欲和机体免疫力,促进其健康生长,同时避免因添加任何抗生素造成蝾螺产品的药物残留,从而改善蝾螺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所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