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套作半夏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80011发布日期:2018-10-02 17:42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小麦套作何首乌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间套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农业和现在农业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合理的间套作模式能集约利用光、热、肥、水等自然资源,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及抗倒伏能力,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随着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间套作种植越来越倍受国内外农业专家重视和探讨,现有技术中已有如小麦与大豆套种,小麦与花生套种,小麦与棉花套种等模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pinelliatemate(thunb.)breit.的块茎,历版《中国药典》均予收载,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常用中药,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半夏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受利益的驱动,野生资源遭人为掠夺采挖,资源日趋枯褐,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加之野生半夏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质量、数量均难以保证,并且加至有毒性,炮制不彻底严重时使用会有生命危险等已成为半夏系列中药开发的瓶颈,严重影响了半夏商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套作半夏的栽培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选地、整地、理墒

选土壤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沙壤土,在入冬前深翻,利用冬季严寒冻死土中的病菌,深翻50cm,然后覆土20cm,待春季再进行深翻30cm,耙平耙细、理墒,在播种5天左右进行理墒,分墒,墒面长6m、墒面宽1.5m,在墒两侧挖一条深50cm,宽30cm灌水、排水沟;

二、种植模式

采用一个墒面种植小麦,相邻另一个墒面种植半夏,小麦和半夏交替进行种植,半夏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2行,行距70cm,株距15cm,穴探5厘米,每穴裁2块,覆土3-5cm,秋季8月份上旬进行块茎繁殖,栽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35-40块;小麦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2行,行距60cm,株距10cm,覆土2-3cm,播种方式以机械播种为主,种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55-60株。

半夏及小麦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包括:科学施肥、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收获后的地块管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套作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小麦、半夏的亩产量、而且降低了半夏中有毒成分的含量、增加了药用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实施地点: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庄浪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境内南北气温差异大,年平均气温7.9℃;降雨偏少,年均降雨量为547.8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为2179小时。

实施时间:2012年8月上旬开始。

操作人员:当地熟练掌握四种作物栽培管理的园艺工或农民。

具体实施步骤:

一、选地、整地、理墒

选土壤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沙壤土,在2011年10月上旬将种植土地进行深翻,利用冬季严寒冻死土中的病菌,深翻50cm,然后覆土20cm,待2014年立春后再进行深翻30cm,耙平耙细、理墒,在播种前5天左右将1亩地进行分墒、理墒,每墒面长6m、每墒面宽1.5m,在墒两侧挖一条深50cm,宽30cm灌水、排水沟;

二、选种:所采用的小麦种子选用兰天4号,系甘肃省兰州农校以庆丰l号为母本,76—89—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所采用的半夏块茎选择213年生长一致、健壮、无病虫害危害过的半夏块茎作为留种,将留种块茎进行保存,保存方式为常规保存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常规保存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

三、种植模式

采用一个墒面种植小麦,相邻另一个墒面种植半夏,小麦和半夏交替进行种植,半夏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2行,行距70cm,株距15cm,穴探5cm,每穴裁2块,覆土3cm,秋季8月份上旬进行块茎繁殖,栽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35块;小麦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2行,行距60cm,株距10cm,覆土2cm,播种方式以机械播种为主,种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55株;

半夏及小麦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包括:科学施肥、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收获后的地块管理。

实施例2

实施地点: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庄浪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境内南北气温差异大,年平均气温7.9℃;降雨偏少,年均降雨量为547.8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为2179小时。

实施时间:2013年8月上旬开始。

操作人员:当地熟练掌握四种作物栽培管理的园艺工或农民。

具体实施步骤:

一、选地、整地、理墒

选土壤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沙壤土,在2012年10月上旬将种植土地进行深翻,利用冬季严寒冻死土中的病菌,深翻50cm,然后覆土20cm,待2014年立春后再进行深翻30cm,耙平耙细、理墒,在播种前5天左右将1亩地进行分墒、理墒,每墒面长6m、每墒面宽1.5m,在墒两侧挖一条深50cm,宽30cm灌水、排水沟;

二、选种:所采用的小麦种子选用兰天4号,系甘肃省兰州农校以庆丰l号为母本,76—89—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所采用的半夏块茎选择213年生长一致、健壮、无病虫害危害过的半夏块茎作为留种,将留种块茎进行保存,保存方式为常规保存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常规保存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

三、种植模式

采用一个墒面种植小麦,相邻另一个墒面种植半夏,小麦和半夏交替进行种植,半夏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2行,行距70cm,株距15cm,穴探5cm,每穴裁2块,覆土5cm,秋季8月份上旬进行块茎繁殖,栽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38块;小麦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2行,行距60cm,株距10cm,覆土3cm,播种方式以机械播种为主,种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58株;

半夏及小麦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包括:科学施肥、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收获后的地块管理。

实施例3

实施地点: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庄浪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境内南北气温差异大,年平均气温7.9℃;降雨偏少,年均降雨量为547.8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为2179小时。

实施时间:2014年8月上旬开始。

操作人员:当地熟练掌握四种作物栽培管理的园艺工或农民。

具体实施步骤:

一、选地、整地、理墒

选土壤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沙壤土,在2013年10月上旬将种植土地进行深翻,利用冬季严寒冻死土中的病菌,深翻50cm,然后覆土20cm,待2014年立春后再进行深翻30cm,耙平耙细、理墒,在播种前5天左右将1亩地进行分墒、理墒,每墒面长6m、每墒面宽1.5m,在墒两侧挖一条深50cm,宽30cm灌水、排水沟;

二、选种:所采用的小麦种子选用兰天4号,系甘肃省兰州农校以庆丰l号为母本,76—89—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所采用的半夏块茎选择213年生长一致、健壮、无病虫害危害过的半夏块茎作为留种,将留种块茎进行保存,保存方式为常规保存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常规保存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

三、种植模式

采用一个墒面种植小麦,相邻另一个墒面种植半夏,小麦和半夏交替进行种植,半夏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2行,行距70cm,株距15cm,穴探5cm,每穴裁2块,覆土4cm,秋季8月份上旬进行块茎繁殖,栽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40块;小麦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2行,行距60cm,株距10cm,覆土2.5cm,播种方式以机械播种为主,种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60株;

半夏及小麦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包括:科学施肥、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收获后的地块管理。

试验例1

单种小麦试验

实施地点: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庄浪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境内南北气温差异大,年平均气温7.9℃;降雨偏少,年均降雨量为547.8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为2179小时。

实施时间:2014年8月上旬开始。

操作人员:当地熟练掌握四种作物栽培管理的园艺工或农民。

具体实施步骤:

一、选地、整地、理墒

选土壤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沙壤土,在2013年10月上旬将种植土地进行深翻,利用冬季严寒冻死土中的病菌,深翻50cm,然后覆土20cm,待2014年立春后再进行深翻30cm,耙平耙细、理墒,在播种前5天左右将1亩地进行分墒、理墒,每墒面长6m、每墒面宽1.5m,在墒两侧挖一条深50cm,宽30cm灌水、排水沟;

二、选种:所采用的小麦种子选用兰天4号,系甘肃省兰州农校以庆丰l号为母本,76—89—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

三、种植模式

每墒面小麦种植密度为2行,行距60cm,株距10cm,覆土2.5cm,播种方式以机械播种为主,种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60株;

小麦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包括:科学施肥、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收获后的地块管理。

试验例2

单种半夏试验

实施地点: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庄浪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境内南北气温差异大,年平均气温7.9℃;降雨偏少,年均降雨量为547.8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为2179小时。

实施时间:2014年8月上旬开始。

操作人员:当地熟练掌握四种作物栽培管理的园艺工或农民。

具体实施步骤:

一、选地、整地、理墒

选土壤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沙壤土,在2013年10月上旬将种植土地进行深翻,利用冬季严寒冻死土中的病菌,深翻50cm,然后覆土20cm,待2014年立春后再进行深翻30cm,耙平耙细、理墒,在播种前5天左右将1亩地进行分墒、理墒,每墒面长6m、每墒面宽1.5m,在墒两侧挖一条深50cm,宽30cm灌水、排水沟;

二、选种:所采用的半夏块茎选择2013年生长一致、健壮、无病虫害危害过的半夏块茎作为留种,将留种块茎进行保存,保存方式为常规保存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常规保存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

三、种植模式

每墒半夏种植密度种植2行,行距70cm,株距15cm,穴探5cm,每穴裁2块,覆土4cm,秋季8月份上旬进行块茎繁殖,栽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40块;

半夏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包括:科学施肥、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收获后的地块管理。

试验例3

小麦种植3行,半夏种植1行,小麦与半夏交替进行种植。

实施地点: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庄浪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境内南北气温差异大,年平均气温7.9℃;降雨偏少,年均降雨量为547.8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为2179小时。

实施时间:2014年8月上旬开始。

操作人员:当地熟练掌握四种作物栽培管理的园艺工或农民。

具体实施步骤:

一、选地、整地、理墒

选土壤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沙壤土,在2013年10月上旬将种植土地进行深翻,利用冬季严寒冻死土中的病菌,深翻50cm,然后覆土20cm,待2014年立春后再进行深翻30cm,耙平耙细、理墒,在播种前5天左右将1亩地进行分墒、理墒,每墒面长6m、每墒面宽1.5m,在墒两侧挖一条深50cm,宽30cm灌水、排水沟;

二、选种:所采用的半夏块茎选择2013年生长一致、健壮、无病虫害危害过的半夏块茎作为留种,将留种块茎进行保存,保存方式为常规保存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常规保存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

三、种植模式

采用一个墒面种植小麦,相邻另一个墒面种植半夏,小麦和半夏交替进行种植,半夏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1行,行距70cm,株距15cm,穴探5cm,每穴裁2块,覆土4cm,秋季8月份上旬进行块茎繁殖,栽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40块;小麦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3行,行距60cm,株距10cm,覆土2.5cm,播种方式以机械播种为主,种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60株;

半夏及小麦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包括:科学施肥、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收获后的地块管理。

试验例4

小麦种植1行,半夏种植3行,小麦与半夏交替进行种植。

实施地点: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庄浪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境内南北气温差异大,年平均气温7.9℃;降雨偏少,年均降雨量为547.8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为2179小时。

实施时间:2014年8月上旬开始。

操作人员:当地熟练掌握四种作物栽培管理的园艺工或农民。

具体实施步骤:

一、选地、整地、理墒

选土壤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沙壤土,在2013年10月上旬将种植土地进行深翻,利用冬季严寒冻死土中的病菌,深翻50cm,然后覆土20cm,待2014年立春后再进行深翻30cm,耙平耙细、理墒,在播种前5天左右将1亩地进行分墒、理墒,每墒面长6m、每墒面宽1.5m,在墒两侧挖一条深50cm,宽30cm灌水、排水沟;

二、选种:所采用的半夏块茎选择2013年生长一致、健壮、无病虫害危害过的半夏块茎作为留种,将留种块茎进行保存,保存方式为常规保存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常规保存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

三、种植模式

采用一个墒面种植小麦,相邻另一个墒面种植半夏,小麦和半夏交替进行种植,半夏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3行,行距70cm,株距15cm,穴探5cm,每穴裁2块,覆土4cm,秋季8月份上旬进行块茎繁殖,栽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40块;小麦种植密度为每墒种植1行,行距60cm,株距10cm,覆土2.5cm,播种方式以机械播种为主,种植密度为每墒面中每行栽植60株;

半夏及小麦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其他田间管理方式包括:科学施肥、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收获后的地块管理。

测定方法:对实施例1-3以及试验例1-4的中的试验田中的种植作物收获后产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为常规的称重测定方法,该常规称重测定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

将试验田的中半夏收获后随机称取100g,进行麻黄碱含量的测定,有研究表明,半夏中的明确的有毒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的麻黄碱,测定麻黄碱的方法采用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测定,该测定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技术。

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1-3所述的小麦间套半夏的栽培方法,提高了了小麦以及半夏的亩产量,并且降低了半夏中有毒成分麻黄碱的含量,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