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具体为适宜高原寒冷地区的核桃大田抗寒嫁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青海省是我国除黑龙江、上海、广东、海南、台湾外,26个核桃分布省份之一,隶属大西北产区,在河湟谷地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核桃的传统和习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全国早实薄皮核桃产业的发展,我省也逐步开始种植早实薄皮核桃新品种,并将核桃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被分别列入青海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核桃产业作为的五大林业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并提出在黄河、湟水谷地发展以木本粮油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基地的基本思路。但由于受寒冷气候的影响,核桃育苗成活率低、越冬保存率更低,致使核桃大田规模育苗成为难题,种苗基地化建设远远滞后于产业发展。正是生产上缺乏一种有效的育苗方式,在新品种推广种植过程中,核桃种苗全部来自外购,并且由于品种引进渠道广、种源不一、育苗专业户素质低下等原因,致使引进的核桃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实生苗比例高达50%以上;品种杂乱,良种率不足20%,导致引种多年不结果或结果但品质和产量低下,经济效益并非人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核桃产业的良性发展。
现有技术一的技术方案
核桃嫁接育苗目前最为常用的现有技术为方块芽接技术,文献报道较多,方法大同小异,基本相同。但针对高寒地区,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良,开展抗寒育苗,解决寒冷地区大田核桃嫁接育苗成活率低,越冬保存率更低等问题相关报道鲜见。
以参考文献1(LY/T 1883—2010,核桃优良品种育苗技术规程)为依据,其方块芽接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1)砧木培育
①种子准备,从健壮的母树上采集种仁饱满、大小均匀、无病虫、无霉烂、充分成熟的核桃做种子,不能烘烤或漂白,不能用隔年陈种育苗。
②种子处理,将种子装入麻袋或有封口的编篓内,全部浸入流水河或池中,浸泡7d,吸足水后捞出,稍加晾晒,使80%的缝合线开裂即可播种。
③播种
a、播种时间
春季播种在土壤解冻后,3月中旬至4月下旬。秋季播种在种子采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
b、播种方法,采用开沟点播,行距50-60cm,种距15-20cm,沟深8-10cm。坚果的缝合线与地面垂直,种尖指向与地面平行,覆土厚度6-8cm,覆土后稍加镇压。
c、播种量,播种量75kg/666.7m2-100kg/666.7m2。
④田间管理
a、中耕除草和断根,在生长期进行中耕除草2-3次,夏末秋初对砧木进行断根处理。
b、肥水管理,苗木生长过程中干旱及时灌水。6月份结合灌溉,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7月份追磷酸二氢钾8kg/666.7m2-10kg/666.7m2。
c、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细菌性黑斑病、炭疽病、枝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可于发病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40%多菌灵800倍液。
主要虫害有刺蛾、金龟子、幕撩尺護、春尺護、介壳虫等,可用3000-3500倍的溴氰菊酯进行防治。
(2)嫁接育苗
①接穗采集,穗条从采穗圃或优良母树上采集,选择树冠外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当年生半木质化发育枝,随采随接;如采穗圃距离较远,穗条采后立即剪去复叶,下部插入水桶中并置于阴凉条件下运输至苗圃待用。
②嫁接时间,当年生新梢半木质化时,开始芽接。华北地区5月下旬至7月中旬均可芽接。
③嫁接
a、取芽,接芽以接穗中上部3—5个饱满芽为好。用双刃刀在穗条上选定芽处横切一刀至木质部,使刀上、下刃距芽相等,然后用双刃刀的单侧刃分别在芽的两侧纵割一刀,轻轻掰扭下带花芽肉的芽片,长3—5cm,宽1.5——2cm。
b、砧木接口切取,选择地径达1—2cm的砧木,在距地面30cm左右选取光滑处,取与接穗芽片相同大小的砧木皮片,然后撕下砧木皮片,使砧木接口右下角处留有一长2-3cm,宽2-3mm的放水口。
c、砧穗嵌合,将取好的芽片迅速嵌入切好的砧木接口处,并使上、下、左三个方向紧密相贴,然后用塑料条自下而上绑扎,松紧适度。注意接芽外露,接口右下角处放水口外露。
2.4接后管理,芽接后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接穗成活后及时剪除接芽以上剩余砧木。及时进行土肥水管理、中耕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现有技术一的缺点:
(1)参考文献1针对大部分核桃种植区而言是适用的,但欠缺在高寒地区育苗的越冬防寒技术措施。具体为:
①砧木培育未提及越冬防寒保护措施。高寒地区,砧木冬季不进行防寒处理,
将会造成地上部分严重干稍甚至死亡,影响翌年萌发,严重是可导致育苗失败。
②未提及嫁接一年生苗的越冬防寒保护措施。高寒地区,由于温度低,生长期短,嫁接后新梢生长量有限,木质化程度较低,冬季不防护,难以越冬而造成育苗失败。
(2)参考文献1中未提及培育的砧木翌年春季萌发后如何进行技术处理。因芽接是在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枝条上进行嫁接成活率高,故春季砧木应进行平茬,留下部位壮芽一个,其余抹除。
(3)参考文献1中规定“嫁接部位距地面30cm左右”,嫁接部位过高。其一,因为水分、养分疏送距离远,在高寒地区会导致接芽萌发较晚,生长量小,木质化程度低而难以越冬;其二,嫁接部位过高,不利于冬季越冬防寒措施的实施。
(4)参考文献1中对于嫁接时间的确定过于宽泛,为“当年生新梢半木质化时,开始芽接”。并只规定了“华北地区具体芽接时间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而高寒地区芽接的具体时间不确定。试验证明,高寒地区,适宜芽接的时间较短,为6月中下旬,过早或晚均会造成嫁接成活率低或越冬保存率低,使育苗前功尽弃。
(5)参考文献1接后管理中提及“接穗成活后及时剪除接芽以上剩余砧木”技术,在高寒地区经过多次试验证实,不适用。在高寒地区,嫁接后对砧木不进行剪截处理,而只在“成活后及时剪除接芽以上剩余砧木”,会由于砧木上叶片过多,水分和养分分散,而造成接芽当年不萌发或不成活。应嫁接后,在接芽上3cm处剪除砧木,不留复叶,利于接芽早期愈合并萌发。
现有技术二的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2、3、4中也提到了核桃的方块芽接技术,但在以下几点与参考文献1有区别,具体为:
(1)砧木的处理
①参考文献2中对嫁接前砧木的处理技术为“在3月下旬核桃萌芽前,对实生苗进行平茬,即将实生苗离地面10.0cm剪断,并及时在剪截面涂抹封剪油,以防止水分蒸发和病菌感染。4月上旬核桃萌芽后,留1个壮芽,其余一律抹去”。
②参考文献3中对嫁接前砧木的处理技术为“对苗高在10cm以下的1年生实生苗第2年春季不平茬,否则要进行平茬”。
③参考文献4中对嫁接前砧木的处理技术为“对核桃实生苗萌芽前(3月上旬)基部保留5cm左右进行平茬处理,在苗高5cm时,除去多余萌芽,20cm时摘心以增加粗度”。
(2)嫁接时间
①参考文献2: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核桃方块芽接一般在6月上旬-7月下旬进行”。
②参考文献3:“华亭地区最适宜方块芽接的时间是6月10日至7月5日,过早或过晚芽接成活率都较低”。
③参考文献4:“北方宜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芽接。
(3)嫁接部位
①参考文献2:“在距离砧木当年生枝条基部10.0~20.0cm,选择1个光滑面”进行芽接。
②参考文献3:“在基部10cm附近处选一光滑面”进行芽接。
③参考文献4:“在砧木上的嫁接部位最好离地面5~10cm高度”。
(4)接后砧木处理
①参考文献2:“嫁接的同时在接口以上留5片复叶进行剪砧。在嫁接后,如遇到下雨,一定要进行剪砧,下雨1次剪砧1次,最终要留下至少2片复叶。当接芽达到10.0cm左右时,在接口以上7.0cm处剪砧,将复叶全部剪掉”。
②参考文献3:“嫁接前将砧木15cm以上部分剪掉,砧木上部只留2~3个叶片,其余叶片摘掉。当年嫁接苗高达15~20cm时可剪砧,否则当年不剪砧,待第2年春季生长到15cm以上时再剪砧。”
③参考文献4:“嫁接后立即在接芽以上留1~2叶剪砧,到接芽新梢长到20cm左右时,再从接芽以上2cm处彻底剪砧”。
(5)人工促老
①参考文献2:“为了促使嫁接苗充分木质化,增强越冬能力,当接芽达到40.0cm时,要适当的追施磷钾肥,8月中旬要对新芽进行摘心,8月下旬要控制浇水。为防止新生枝条抽条与冻伤,10月上旬还不落叶时,要人工促使其老化,可喷施天达2116药液”。
②参考文献4:“8月中旬追施复合肥10kg/667m2以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可使用1.0‰的植物动力2003进行叶面喷施,不仅可以提高嫁接成活率,同时可以明显提高嫁接后的苗木高度和粗度”。
(6)越冬防护
①参考文献2:“11月可将其枝干涂白或用废弃厚塑料薄膜从上到下缠绕包裹,在上冻前,及时浇封冻水,使新梢安全越冬”。
②参考文献3:“半成品苗采取埋土或用油光纸袋装土的办法防寒防冻,成品苗用埋土或秸秆包扎的办法防冻防风干。”
现有技术二的缺点:
(1)嫁接时间过于宽泛,不适应高海拔寒冷地区应用
有关核桃芽接时间的相关报道较多,但针对青海高原等高海拔寒冷地区开展核桃芽接的相关报道鲜见。文献2、3、4中所提的均是山西、甘肃等北方地区,涵盖范围较大,北方各地区之间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性,芽接时间差异较大,不具体。不实用。而申请的专利技术提出青海高原等高寒地区,核桃芽接的适宜时间为6月中下旬,芽接时间具体明确,实用性更强。
(2)接后砧木剪留过长、复叶保留多,水分和营养分散,不利接芽萌发;且后期抹芽工作量大,费时费工,育苗成本高
嫁接后对砧木的剪留与否及保留复叶的多少均对接芽的萌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寒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作物生长期短,接后不剪砧木或剪留过多、复叶保留过多,因水分和营养分散,均会导致接芽萌发晚、生长细弱、木质化程度低或当年不萌发而难以越冬。此外,保留复叶过多,会增加抹芽次数,由此产生大量人工费用;剪砧次数多,同样需要大量人力完成,从而增加育苗成本。而申请的专利技术,针对高寒地区气候特点,提出核桃芽接后在接芽上方3—5cm处剪除砧木,并剔除所有复叶,可使接芽愈合更好、萌发更早,利于后期生长和安全越冬。省工省力,简单易行。
(3)以促进生长的复合肥或植物生长剂为叶面肥进行喷施,促进枝条木质化(老化),效果不显著
文献2、4提到,在核桃苗生长后期,追施磷钾肥、复合肥、或喷施天达2116药液、1.0‰的植物动力2003,可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但以上所指均属于促进生长型的肥料或叶面肥,虽有促进苗木老化的作用,但效果有局限性。本技术专利采用植物生长延缓剂烯效唑促进苗木老化,效果显著。
(4)越冬防寒措施繁琐、费时费工费力,效果并非人愿
在高寒地区开展核桃芽接,越冬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半成品苗如不进行越冬防寒则芽子易被冻死,而当年生成品苗不进行越冬防寒,苗干常因髓心大、木质化程度差而被冻干,甚至整株冻死,因此必须采取防寒措施。文献2提到的“将其枝干涂白”对幼树尤其是种苗的防寒效果甚微,树干涂白只是在大树上应用,具有防病虫、防日灼的作用,其本身并无直接防冻作用。“用废弃厚塑料薄膜从上到下缠绕包裹”,费时费工费力,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实施;此外,青海高原冬季寒冷漫长,塑料薄膜缠绕包裹防寒效果并不理想,并且春季升温时容易烫伤苗芽。
文献3中提到“半成品苗采取埋土或用油光纸袋装土的办法防寒防冻,成品苗用埋土或秸秆包扎的办法防冻防风干”。在实际生产中,半成品苗用土埋是可行的,但必须备注用干土埋,并土埋后不可浇水。否则苗木会因土壤水分含量高而霉烂。而用油光纸袋装土和秸秆包扎的方法,在规模生产中费工费力,生产成本大,更难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高原寒冷地区平均气温较低,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的气候特点,以现有核桃方块芽接为技术依托,通过对嫁接时间、接后砧木的处理、人工促老、越冬防寒等措施的改进和加强,研究提出的一种适宜高寒地区应用的核桃抗寒高效嫁接育苗方法,该方法可解决高原寒冷地区大田核桃嫁接成活率低、越冬保存率更低的难题,从而使高寒地区开展规模性核桃大田芽接育苗成为可能,为高寒地区建立核桃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专利技术。
具体技术方案为:
适宜高原寒冷地区的核桃大田抗寒嫁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砧木培育
选用上年秋季从健壮母树上新采集的种仁饱满、大小均匀、无病虫、不露仁、无霉烂、充分成熟、自然晾干的核桃作为种子,进行砧木的培育;
将种子装入麻袋内,全部浸入灌水的池或坑中,保持每天翻动1次,隔天换水1次,浸泡10-15天,待晴天捞出摊晒1—2小时,沿缝合线开裂的种子达80%以上,即可播种;
播种时间,春季土壤解冻后的4月下旬进行;播种量50kg/666.7m2-75kg/666.7m2;
播种前圃地进行深翻,结合深翻施入复合肥,用量为40kg/666.7m2,并在播种前3—5天灌足底水;
10月初冬灌后,用地表干土进行土埋防寒;埋土高度20cm,高于20cm的部分不埋,春季萌动时可随砧木平茬剪除;
(2)嫁接育苗
冬季土埋的砧木在4月下旬除去覆盖的土层,使砧木外露;待5月15日气温稳定以后将实生苗距地面3-5cm处进行平茬,并留1个壮芽,其余一律抹去,剪砧、抹芽一次完成;
除去越冬覆盖的土层后,灌春水一次,并随灌水追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1次,之后视土壤墒情灌溉,并随灌溉再追施尿素1-2次,并在6月15日之前完成;
6月中下旬嫁接,选择优良母树树冠外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当年生半木质化发育枝作为接穗,基部粗度1cm-1.5cm;采下接穗后立即剪掉复叶,留1cm-1.5cm的叶柄;
用距离3cm的双刃刀在穗条上选定芽处横切一刀至木质部,使刀上、下刃距芽相等,然后用双刃刀的单侧刃分别在芽的两侧纵割一刀,宽1.0—1.5cm,轻轻掰扭下带花芽肉的芽片;
选择地径达0.8cm以上砧木,在距地面10cm以下选取光滑处,用上述双刃刀横切一刀至木质部,然后单侧刃分别其两侧纵割一刀,然后从上而下撕下砧木皮片,并在砧木接口右下角处顺延撕下一长2-3cm,宽2-3mm的放水口;
将取好的芽片迅速嵌入切好的砧木接口处,并使上、下、左三个方向紧密相贴,然后用塑料条自下而上绑扎,松紧适度;接口右下角处放水口外露。
其中,步骤(1)中,播种的方法为,播种前将圃地浅翻耙平,并采用宽窄行开沟点播,宽行60cm,窄行25cm,种距20cm,播种深度8-10cm;种子坚果的缝合线与地面垂直,种尖指向与地面平行;覆土后稍加镇压。
步骤(1)中,播种后,还包括播后管理,播后至出苗前不再灌水,待幼苗出齐后可视土壤墒情进行灌水,并结合灌溉,撒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1—2次,间隔15天;7月份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2-3次,每次间隔10天;
苗出齐后方可进行中耕除草,全年3-4次,做到除早除小;
8月以后控水控肥,并叶面喷施5%烯效唑400倍液2次,间隔15天,促其老化,便于越冬;
苗期病害为细菌性黑斑病时,于发病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多菌灵500倍液;虫害为大青叶蝉时,在其产卵期9月中下旬喷施3000-3500倍的溴氰菊酯进行防治。
步骤(2)中,还包括接后管理:
嫁接后,于接芽上方3—5cm处及时剪除砧木,并剔除所有复叶;
芽接后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并进行中耕除草,以免出现草压苗现象,影响接芽萌发;
嫁接后20天内不能灌水,此后可根据土壤墒情小水灌溉,8月份以后控水;
当接芽长至10cm时,用锋利的刀片在接芽背部割断薄膜,解除绑缚,并叶面喷施0.2%尿素2—3次,每次间隔10天,促其快速生长;8月份以后控肥,尤其的氮肥的施入;
当接芽新梢长至30cm时,摘心,并于8月下旬喷施5%烯效唑400倍液2次,间隔10天;
10月上旬进行冬灌,待表层土稍干后,取宽行中的土在窄行中起垄,并将窄行两侧的幼苗对向倾斜压弯于土垄上,再覆土10cm防寒;翌年春季,根据天气情况,待气温稳定之后去除覆土,并正常田间管理。
本技术就是针对高原寒冷地区平均气温较低,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的气候特点,以现有核桃方块芽接为技术主题,通过对嫁接时间、嫁接部位及接后砧木的处理、越冬防护等措施的改进和加强,研究提出的一种适宜高寒地区应用的核桃抗寒高效嫁接育苗方法,该方法解决了高原寒冷地区核桃嫁接成活率低、越冬保存率更低的难题,从而使高寒地区开展规模性核桃大田芽接育苗成为可能,为高寒地区建立核桃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核桃播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
适宜高原寒冷地区的核桃大田抗寒嫁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砧木培育
1.1种子选择
选用上年秋季从健壮母树上新采集的种仁饱满、大小均匀、无病虫、不露仁、无霉烂、充分成熟、自然晾干的核桃作为种子,进行砧木的培育。
1.2种子处理
将种子装入麻袋内,全部浸入灌水的池或坑中,保持每天翻动1次,隔天换水1次。浸泡10-15天,待晴天捞出摊晒1—2小时,沿缝合线开裂的种子达80%以上,即可播种。若开口种子量少,说明种子未泡透,可重新装入麻袋中浸泡3-5天后晾晒,裂口率达到要求即可播种。少量播种时,可挑选裂口的种子先行播种,不裂口的种子重新浸泡,待泡足水晾晒裂口后再行播种。
1.3播种
1.3.1播种时间
春季土壤解冻后的4月下旬进行。
1.3.2深翻整地
播种前圃地进行深翻,结合深翻施入复合肥,用量为40kg/666.7m2,并在播种前3—5天灌足底水。
1.3.3播种量
播种量50kg/666.7m2-75kg/666.7m2。
1.3.4播种方法
播种前将圃地浅翻耙平,并采用宽窄行开沟点播,宽行60cm,窄行25cm,种距20cm,播种深度8-10cm。坚果的缝合线与地面垂直,种尖指向与地面平行,见图1。覆土后稍加镇压。为保证土壤墒情,随耙随播。
1.4播后管理
1.4.1肥水管理
播后至出苗前不再灌水。待幼苗出齐后可视土壤墒情进行灌水,并结合灌溉,撒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1—2次,间隔15天;7月份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2-3次,间隔10天。
1.4.2中耕除草
苗出齐后方可进行中耕除草,全年3-4次,做到除早除小。
1.4.3人工促老
8月以后控水控肥,并叶面喷施5%烯效唑400倍液2次,间隔15天,促其老化,便于越冬。
1.4.4病虫害防治
苗期主要病害有细菌性黑斑病,可于发病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多菌灵500倍液。主要虫害有大青叶蝉,在其产卵期9月中下旬喷施3000-3500倍的溴氰菊酯进行防治。
1.5越冬防寒
10月初冬灌后,用地表干土进行土埋防寒。埋土高度20cm,高于20cm的部分不埋,春季萌动时可随砧木平茬剪除。
2、嫁接育苗
2.1嫁接前对砧木的管理
2.1.1剪砧抹芽
为防治晚霜危害,冬季土埋的砧木需在4月下旬除去覆盖的土层,使砧木外露。待5月15日气温稳定以后将实生苗距地面3-5cm处进行平茬,并留1个壮芽,其余一律抹去,剪砧、抹芽一次完成。
2.1.2水肥管理
除去越冬覆盖的土层后,可灌春水一次,并随灌水追施尿素10kg/666.7m2-15kg/666.7m21次,之后视土壤墒情灌溉,并随灌溉再追施尿素1-2次,并在6月15日之前完成。
2.2嫁接
2.2.1嫁接时间
6月中下旬,过早或晚均不利嫁接成活或安全越冬。
2.2.2接穗采集
选择优良母树树冠外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当年生半木质化发育枝作为接穗,基部粗度1cm-1.5cm。采下接穗后立即剪掉复叶,留1cm-1.5cm的叶柄,随接随采;远途运输,用湿麻袋或湿草帘将接穗包扎封严,防止失水和造成人为机械损伤。到达目的地后,放入冷藏窖,防止接穗水分蒸发,并在3d内用完。
2.2.3取芽
接芽以接穗中部饱满芽为好。用距离3cm的双刃刀在穗条上选定芽处横切一刀至木质部,使刀上、下刃距芽相等,然后用双刃刀的单侧刃分别在芽的两侧纵割一刀,宽1.0—1.5cm,轻轻掰扭下带花芽肉的芽片。
2.2.4切砧木
选择地径达0.8cm以上砧木,在距地面10cm以下选取光滑处,用上述双刃刀横切一刀至木质部,然后单侧刃分别其两侧纵割一刀,然后从上而下撕下砧木皮片,并在砧木接口右下角处顺延撕下一长2-3cm,宽2-3mm的放水口。
2.2.5砧穗嵌合
将取好的芽片迅速嵌入切好的砧木接口处,并使上、下、左三个方向紧密相贴,然后用塑料条自下而上绑扎,松紧适度。注意接芽外露,接口右下角处放水口外露。
2.3接后管理
2.3.1剪砧
嫁接后,于接芽上方3—5cm处及时剪除砧木,并剔除所有复叶。
2.3.2抹芽及中耕除草
芽接后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并进行中耕除草,以免出现草压苗现象,影响接芽萌发。
2.3.3肥水管理
嫁接后20天内不能灌水,此后可根据土壤墒情小水灌溉,8月份以后控水。
当接芽长至10cm时,用锋利的刀片在接芽背部割断薄膜,解除绑缚,并叶面喷施0.2%尿素2—3次,每次间隔10天,促其快速生长。8月份以后控肥,尤其的氮肥的施入。
2.3.4人工促老
当接芽新梢长至30cm时,摘心,并于8月下旬喷施5%烯效唑400倍液2次,间隔10天。
2.4越冬防寒
10月上旬进行冬灌,待表层土稍干后,取宽行中的土在窄行中起垄,并将窄行两侧的幼苗对向倾斜压弯于土垄上,再覆土10cm防寒。翌年春季,根据天气情况,待气温稳定之后去除覆土,并正常田间管理。
砧木培育过程中,通过人工促老及越冬土埋防寒措施的实施,可使砧木越冬保存率明显提高,并且春季萌动早,为后期的芽接争取了有利的时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对于当年培育的砧木,通过人工促老和越冬土埋防寒,可明显提高其越冬率,同时,因叶芽冬季保护未受冻害,春季萌发早,为新梢生长争取了时间,至6月中下旬当年生枝条的长度、粗度及半木质程度均达到芽接要求。试验证明(表1):当年生砧木通过人工促老和越冬土埋防寒,越冬保存率为95.6%,4月25日左右开始萌动,当年夏季可进行芽接的苗木比例为82.3%;较对照越冬保存率提高了39.2%,春季萌芽时间提早了近10天,可嫁接苗的比例提高了33.8%,效果明显。
表1 砧木培育不同技术方案越冬保存率及萌芽时间对比
高原寒冷地区,在适宜的时间进行大田芽接,可使芽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显著提高。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规定,在青海高原等高寒地区,核桃适宜芽接的最佳时间为6月中下旬。试验表明(表2):不同时间芽接,嫁接成活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6月15日至7月5日间嫁接成活率最高,芽接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过早后过晚嫁接,成活率均显著降低,8月初嫁接,成活率只有10%;此后嫁接,基本不成活。此外,不同时间芽接,其新梢生长量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并以最早嫁接的生长量最大。
生产中在首先保证成活率的基础上,还要保证苗木当年有一定的生长量。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高原寒冷地区核桃大田芽接在6月中旬至下旬之间进行最为适宜,此间芽接,成活率高,可达85%以上;苗木生长量大,新梢长度接近20cm,粗度达0.8以上cm,为安全越冬打下基础。
表2 不同芽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在高原寒冷地区,芽接后,在接芽上方3-5cm处剪除砧木,并剔除全部复叶,可明显提早萌芽时间,且萌发率(当年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显著提高
芽接后,对砧木不同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接芽萌发时间的长短和萌发率。试验表明(表3):砧木不同处理方式,其接芽萌发时间长短明显不同,且对接芽萌发率的影响是显著的。相对而言,芽接后,砧木上留的复叶越少,接芽萌发的时间越早,萌发率越高。其中以芽接后,在接芽上部3cm处剪砧不留复叶的处理其接芽萌发时间最早,萌发率最高,在嫁接后约59天左右,萌发率(当年嫁接成活率)即可达100%。而对砧木不做任何处理的,接芽当年不萌发。
表3 砧木不同处理方式对芽接萌发时间及萌发率的影响
从表4中可以看出,砧木不同处理对新梢生长的影响是显著的。相对而言,复叶留的越多,新梢生长量越小。其中以芽接后,剪砧不留复叶的处理方式新梢生长量最大,新梢长度可达24.15cm,粗度达0.87cm。而对砧木不做任何处理的,因接芽当年不能萌发,所以没有生长量。
表4 砧木不同处理对新梢生长量的影响
嫁接成活后,采用人工促老及越冬防寒措施,可有效提高越冬保存率
高原寒冷地区,核桃嫁接苗越冬保存率的高低是关乎育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通常情况下,青海高原地方冬季寒冷漫长,不采取防寒措施,种苗难以越冬;而防寒措施繁琐,难以实施;防寒措施简单不到位,防寒效果不理想。行之有效的防寒技术是保证苗木安全越冬的关键。
试验表明,苗木生长后期,于8月下旬喷施5%烯效唑400倍液2次,间隔10天,促其木质化;并于冬灌后覆土越冬,越冬保存率显著提高。试验表明(表5)。
表5 不同试验处理对越冬保存率的影响
生长后期喷施烯效唑2次,冬季覆土的防寒措施,越冬保存率可达92.22%,较不喷施烯效唑,冬季覆土的处理越冬保存率高14.44%,较对照高84.44%。说明,冬季覆土越冬,能显著提高越冬保存率,行之有效。但在生长后期喷施烯效唑2次,可进一步促进木质形成,从而增强种苗的越冬防寒能力。两种措施叠加,可有效提高种苗越冬保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