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picarbutrazox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741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有picarbutrazox的杀菌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



背景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主要症状: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马铃薯晚疫病在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马铃薯晚疫病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流行年一般减产30%。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马铃薯因晚疫病大面积死亡,减产一半,使100多万人饿死,200万人移居海外。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黄瓜霜霉病病原为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病情来势猛,发病重,传播快,如不及时防治,将给黄瓜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在马铃薯晚疫病和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上,主要依赖甲霜灵、烯酰吗啉和一些保护性药剂。这些药剂因为长期使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同时药剂的大量使用增加了农药残留,危害食品安全,加重了环境污染。

picarbutrazox,为新型肟醚类杀菌剂,分子式:C20H23N7O3,分子量409.4。该药剂主要对卵菌有效。该杀菌剂结构特殊,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将picarbutrazox与其它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组合应用,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不仅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效,降低用药量和成本,还有助于避免病菌抗性的发生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速度,可以解决目前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的抗性和成本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性风险小、成本低、药效好、持效期长的杀菌组合物。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意外的发现picarbutrazox和氰霜唑、吲唑磺菌胺中的任意一种以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对马铃薯晚疫病和黄瓜霜霉病等病害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所述氰霜唑(cyazofamid),分子式C13H13ClN4O2S。氰霜唑是一种新型低毒杀菌剂,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和一定的内吸治疗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使用安全、方便。该药属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其杀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病菌代谢过程中细胞色素bcl中的Qi,而导致病菌死亡,不同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是细胞色素bcl中Q0抑制剂)。对卵菌的所有生长阶段均有作用,对甲霜灵产生抗性或敏感的病菌均有活性。

所述吲唑磺菌胺(amisulbrom),分子式C13H13BrFN5O4S2。吲唑磺菌胺属三唑磺酰胺类杀菌剂,该药剂主要用于防控由卵菌纲引起的真菌疾病.对黄瓜、葡萄霜霉、马铃薯、番茄晚疫病以及辣椒疫病等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吲唑磺菌胺具有持效性强.耐雨水冲淋,对病害效果稳定等特点。

发明人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经过对组合物进行联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一种含有picarbutrazox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A和B,A为picarbutrazox,B为选自氰霜唑、吲唑磺菌胺中任意一种,两者质量比为50︰1~1︰50,优选质量比为30︰1~1︰30。组合物中活性组分总质量百分含量为5~80%。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这些制剂可由通用的方法制备,例如,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和/或固体载体混合,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还可以加入粘合剂、消泡剂、氧化剂、染料等。

对于悬浮剂,可使用的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如木质素磺酸钠盐、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二丁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脂)、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TERSPERSE 4894(2500)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磷酸盐、茶枯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水分散粒剂,可使用的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NNO4、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醇、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中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如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硅藻土、碳酸氢钙、高岭土、白炭黑、滑石粉、陶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呈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按比例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要活性物质的浓度。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防治由子囊菌、卵菌等引起的重要病害,尤其适合于防治晚疫病。本发明的组合物施用场所为农田、果园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虫或杀菌性能的化合物特别是保护性杀菌剂混合使用,也可以与杀线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使用。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现场杀灭真菌的方法,在作物和/或果实感病之前或之后,向作物和/或果实及其生长或储存的场所施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本发明的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保护作用的持续时间通常与组合物中单个化合物的含量有关,与外界因素相关,例如气候,但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可以减缓气候的影响。

本发明的组合物具备以下优点:一是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药效大幅提高;二是组合物药效提高,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三是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地延缓了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科学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发现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吲唑磺菌胺中任意一种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和黄瓜霜霉病菌等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详见生物测定实例1)。

生物测定实施例1: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吲唑磺菌胺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5ml配好的实验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黑麦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2ml,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即成平板。用直径5mm打孔器从培养5d的供试菌边缘切取菌饼,用挑针将带有菌丝的一面接到带毒培养基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将平板放在25℃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10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落直径的平均净生长量和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组净生长量-处理组净生长量)/对照组净生长量]×100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从表1、2结果可知,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吲唑磺菌胺中任意一种复配,在配比为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30:1~1:3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70以上。

表1 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离体试验结果

表2 picarbutrazox与吲唑磺菌胺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离体试验结果

生物测定实施例2: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吲唑磺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本试验采用盆栽法。选取长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5盆供试瓜苗,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为空白对照。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孢子囊悬浮液的配置过程如下:取采自田间的带有霜霉病菌的黄瓜叶片,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背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3×105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5-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10d后调查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黄瓜霜霉病分级标准: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从表3、表4结果可知,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或吲唑磺菌胺复配,在配比为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对黄瓜霜霉病菌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30:1~1:3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70以上。

表3 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菌的盆栽试验结果

表4 picarbutrazox与吲唑磺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菌的盆栽试验结果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所有制剂配比中百分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悬浮剂例

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抗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或高速剪切后制成悬浮剂。

实施例1:31%picarbutrazox·氰霜唑悬浮剂

picarbutrazox 30%,氰霜唑1%,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10%、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3%、黄原胶(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甘油(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2:31%picarbutrazox·吲唑磺菌胺悬浮剂

picarbutrazox 30%,吲唑磺菌胺1%,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10%、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3%、黄原胶(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甘油(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3:31%picarbutrazox·氰霜唑悬浮剂

picarbutrazox1%,氰霜唑30%,聚羧酸盐(分散剂)10%、茶枯粉(润湿剂)3%、聚乙烯醇(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乙二醇(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4:31%picarbutrazox·吲唑磺菌胺悬浮剂

picarbutrazox1%,吲唑磺菌胺30%,聚羧酸盐(分散剂)10%、茶枯粉(润湿剂)3%、聚乙烯醇(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乙二醇(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5:5%picarbutrazox·氰霜唑悬浮剂

picarbutrazox 3%,氰霜唑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10%、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3%、黄原胶(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尿素(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6:5%picarbutrazox·吲唑磺菌胺悬浮剂

picarbutrazox 2%,吲唑磺菌胺3%,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10%、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3%、黄原胶(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尿素(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7:16%picarbutrazox·氰霜唑悬浮剂

picarbutrazox15%,氰霜唑1%,聚羧酸盐(分散剂)10%、茶枯粉(润湿剂)3%、聚乙烯醇(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丙二醇(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8:16%picarbutrazox·吲唑磺菌胺悬浮剂

picarbutrazox15%,吲唑磺菌胺1%,聚羧酸盐(分散剂)10%、茶枯粉(润湿剂)3%、聚乙烯醇(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丙二醇(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可湿性粉剂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助剂、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主要设备:混合机、气流粉碎机。

实施例9:80%picarbutrazox·氰霜唑可湿性粉剂

picarbutrazox50%,氰霜唑30%,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白碳黑10%(填料),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0:80%picarbutrazox·吲唑磺菌胺可湿性粉剂

picarbutrazox30%,吲唑磺菌胺50%,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白碳黑10%(填料),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1:51%picarbutrazox·氰霜唑可湿性粉剂

picarbutrazox50%,氰霜唑1%,烷基硫酸盐(湿润剂)3%,聚羧酸盐(分散剂)3%,白碳黑(填料)11%,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2:51%picarbutrazox·吲唑磺菌胺可湿性粉剂

picarbutrazox50%,吲唑磺菌胺1%,烷基硫酸盐(湿润剂)3%,聚羧酸盐(分散剂)3%,白碳黑(填料)11%,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3:16%picarbutrazox·氰霜唑可湿性粉剂

picarbutrazox1%,氰霜唑15%,烷基磺酸盐(湿润剂)3%,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白碳黑(填料)11%,陶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14:16%picarbutrazox·吲唑磺菌胺可湿性粉剂

picarbutrazox1%,吲唑磺菌胺15%,烷基磺酸盐(湿润剂)3%,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白碳黑(填料)11%,陶土补足至100%。

水分散粒剂例

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粉状载体、湿润展着剂及粘结剂等进行混合粉碎,再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15:51%picarbutrazox·氰霜唑水分散粒剂

picarbutrazox1%,氰霜唑50%,聚羧酸盐(分散剂)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硫酸铵(崩解剂)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16:51%picarbutrazox·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

picarbutrazox1%,吲唑磺菌胺50%,聚羧酸盐(分散剂)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硫酸铵(崩解剂)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17:40%picarbutrazox·氰霜唑水分散粒剂

picarbutrazox20%,氰霜唑20%,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尿素(崩解剂)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18:40%picarbutrazox·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

picarbutrazox20%,吲唑磺菌胺20%,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尿素(崩解剂)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田间应用例1: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甘肃兰州。选取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试验药剂及用量见表5,每处理4个小区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全株均匀喷雾,喷至叶片滴水为止,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7天后施第二次药。在第一次药前和第二次药后7天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情况。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5株,每株调查所有叶片,以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载。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从表5可以看出:picarbutrazox、氰霜唑各单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分别为79.6%和74.8%、,而本发明实施例杀菌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显著提高,最低防效为87.1%,最高达到了94.1%。田间试验的结果充分表明,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复配后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大幅提高。因此,本发明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缓抗性、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残留的有益作用。

表5 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田间应用例2:picarbutrazox与吲唑磺菌胺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河北围场。试验方法和调查方法同田间应用例1。

从表6可以看出:picarbutrazox、吲唑磺菌胺各单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分别为78.2%和72.4%,而本发明实施例杀菌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显著提高,最低防效为89.4%,最高达到了94.8%。田间试验的结果充分表明,picarbutrazox与吲唑磺菌胺复配后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大幅提高。因此,本发明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缓抗性、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残留的有益作用。

表6 picarbutrazox与吲唑磺菌胺复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田间应用例3: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山东寿光。试验方法和调查方法同田间应用例1。

从表7可以看出:picarbutrazox、氰霜唑各单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9.5%和73.1%、,而本发明实施例杀菌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显著提高,最低防效为89.0%,最高达到了93.8%。田间试验的结果充分表明,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复配后对黄瓜霜霉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大幅提高。因此,本发明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缓抗性、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残留的有益作用。

表7 picarbutrazox与氰霜唑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田间应用例4:picarbutrazox与吲唑磺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山东安丘。试验方法和调查方法同田间应用例1。

从表8可以看出:picarbutrazox、吲唑磺菌胺各单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9.8%和71.9%,而本发明实施例杀菌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显著提高,最低防效为89.4%,最高达到了94.7%。田间试验的结果充分表明,picarbutrazox与吲唑磺菌胺复配后对黄瓜霜霉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大幅提高。因此,本发明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缓抗性、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残留的有益作用。

表8 picarbutrazox与吲唑磺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