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恢复退化芦苇湿地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2743阅读:17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退化芦苇湿地的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芦苇为禾本科芦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粗壮匍匐的根茎,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繁殖方式。芦苇的植株高大,秆高可达3m,径可达4cm,具20多节;叶片扁平,长可达45cm,宽可达3.5cm;多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的边缘地带,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湿地中。

芦苇湿地在防风固沙、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改良土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由于受气候变化及不合理利用方式的影响,许多芦苇湿地都面临面积萎缩,功能衰退等局面。

针对芦苇湿地,目前多采用幼苗扦插、生态补水等恢复方法进行恢复或重建,尽管这些方面能够起到一定恢复效果,但恢复或重建后的群落稳定性较差,恢复成本也较高,而针对大面积退化的芦苇湿地,当前除了采用水文调控等措施,一直缺少成本低廉简便可行的恢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要解决退化湿地芦苇恢复方法的投入成本较高,恢复缓慢、不易推广以及恢复方法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恢复退化芦苇湿地的方法。

本发明快速恢复退化芦苇湿地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择芦苇湿地中具有明显退化趋势的芦苇湿地作为恢复区域;

二、清除恢复区域地表的枯枝落叶,得到预处理后的芦苇湿地恢复区域;

三、在春季东北地区湿地土壤没有完全化冻,且芦苇还没有发芽之前(3-4月份),挖掘预处理后的芦苇湿地恢复区域的表层土壤,利用推土机将预处理后的芦苇湿地恢复区域的表层土壤沿水平方向进行推移,并将推起来的土壤堆成若干不连续的梯形台状土堆,推移挖掘的深度为30-40cm;

四、堆积起来的梯形台状土堆高度为25~50cm,堆积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都比较丰富,土壤肥力较好,可用于湿地经济植物种植用地。

五、推移区域的面积根据退化湿地或需要恢复的湿地面积来设定,无大小限制。

芦苇的地下根茎呈现匍匐状蔓延伸展,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根区范围甚至超过了1m以下的土层;从地表至地下30cm的区间范围内是芦苇根系最集中分布的区域,这一区域芦苇根茎多为细小、瘦弱的根茎,也是芦苇根系死亡累积堆积集中的区域。在地下30cm至40cm是芦苇粗大硕壮根茎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本发明利用粗壮硕大芦苇根部具有扩张能力大,繁殖能力较强的特点,通过对芦苇根部表层土壤的深翻,去除土壤表层中细小瘦弱的根茎,使粗大硕壮的根茎极近地表,在春季能够迅速发芽,延长地上部分生长时间,从而解决芦苇春季发芽延迟缓慢、个体长势矮小、生物量不高、生命力不强等湿地退化等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深翻挖掘移除方式,将芦苇根部细小、瘦弱的根茎移除,加速死亡,为健康、粗壮根系的生长提供生长空间,在春季能够加速芦苇发芽,延长芦苇地上部分生长时间,增加芦苇的生物量。将推移的土壤堆积成不连续的梯形台状,一方面可以保持湿地水文联通性,增加水体在湿地中的滞留时间,还能给适宜不同水文地貌的水生生物创造多种生境,为湿地经济植物种植提供空间。该方法可以有效防止芦苇群落退化,在人工辅助恢复措施的帮助下,可以加快植物群落更新能力,特别是对已经开始退化的芦苇群落,具有显著的恢复效果,有利于湿地保护与恢复。本方法操作便捷、成本低廉、恢复快速。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当年就能使恢复区内85%以上的退化湿地得到恢复,且恢复区春季芦苇发芽时间至少提前10-15天,芦苇高度环比提高30-40cm,生物量提高30%以上。恢复效果极其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将芦苇湿地恢复区域的表层土壤沿水平方向进行推移成梯形台状土堆的示意图;其中1为梯形台状土堆,2为原始土壤表面,3为挖掘后的土壤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快速恢复退化芦苇湿地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择芦苇湿地中退化的芦苇湿地作为恢复区域;

二、清除恢复区域地表的枯枝落叶,得到预处理后的芦苇湿地恢复区域;

三、在3-4月份,挖掘预处理后的芦苇湿地恢复区域的表层土壤,利用推土机将预处理后的芦苇湿地恢复区域的表层土壤沿水平方向进行推移,并将推起来的土壤堆成不连续的梯形台状土堆;所述挖掘的深度为30-40cm;

四、堆积起来的梯形台状土堆高度为25~50cm。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挖掘的深度为35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挖掘和推移的区域面积与芦苇湿地的退化面积相同。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堆积起来的梯形台状土堆高度为30~45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堆积起来的梯形台状土堆高度为40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吉林镇赉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芦苇湿地恢复案例。

一、于2015年和2016年初,在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在大面积芦苇湿地中,分别选出4块具有明显退化趋势的芦苇湿地区域,用来作为恢复用地。

二、将恢复试验用地上的枯枝落叶清除,便于利用推土机开展下一步工作。

三、春季芦苇幼苗发芽前(4月初),挖掘预处理后的芦苇湿地恢复区域的表层土壤,利用推土机将恢复区的表层土壤推移,并将推起来的土壤堆成不连续的梯形台状土堆;所述挖掘的深度为40cm,堆积起来的梯形台状土堆高度为30cm,示意图如图1所示;2015年完成2块恢复试验,2016年完成2块,每块用地面积为8m×10m=80m2,每块湿地恢复区之间的水体相连,水位相同。

四、试验结果表明,恢复区内芦苇植被的春季发芽时间提前了10-15天,芦苇高度环比提高30-40cm,生物量提高30%以上。通过采用深翻移除法,当年就能使恢复区内85%以上的退化湿地得到恢复,恢复效果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