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肥料施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肥料施肥车。
背景技术:
肥料,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国早在西周时就已知道田间杂草在腐烂以后,有促进黍稷生长的作用。《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种植绿肥的方法以及豆科作物同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方法等;还提到了用作物茎秆与牛粪尿混合,经过践踏和堆制而成肥料的方法。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的发展离不开肥料。我国的农业已经有了1万年的悠久历史,古代称肥料为粪,施肥则成为粪田。农业种植强调农业施肥来提高种植物的产量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现如今肥料施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人工手动施肥,另外一种是机械施肥。机械施肥包括机械车、飞机之类的装置。这种施肥模式成本高,适合大规模的田地。所以如今最常见的就是人工手动施肥,人工手动施肥成本低,但是却易伤手,常造成人手被腐蚀;而且费时费力、施肥不均匀。目前人工手动施肥存在对人体的腐蚀性大、费时费力、施肥不均匀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腐蚀性小、省时省力、施肥均匀的肥料施肥车。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目前人工手动施肥存在人体的腐腐蚀性大、费时费力、施肥不均匀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腐蚀性小、省时省力、施肥均匀的肥料施肥车。(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肥料施肥车,包括有左车轮、左轴承座、蜗杆、蜗轮、皮带、支杆Ⅰ、大皮带轮、弹簧、下料口、集料盒、右轴承座、右车轮、滑轨Ⅰ、阀门、下料斗、滑轨Ⅱ、滑块Ⅱ、牛绳、支杆Ⅱ、小皮带轮、导向孔、支杆Ⅲ、凸轮、固定杆Ⅰ、固定杆Ⅱ、滑块Ⅰ、车板、右转轴和左转轴,车板顶部左侧和右侧连接有牛绳,车板右侧内腔内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滑轨Ⅰ和滑轨Ⅱ,滑轨Ⅰ和滑轨Ⅱ间设置有下料斗,下料斗上端位于车板顶部上方,下料斗下端位于车板底部下方,下料斗上设置有阀门,滑轨Ⅰ上设置有滑块Ⅰ,滑块Ⅰ和滑轨Ⅰ配合,滑块Ⅰ下端连接有固定杆Ⅰ,滑轨Ⅱ上设置有滑块Ⅱ,滑块Ⅱ和滑轨Ⅱ配合,滑块Ⅱ下端连接有固定杆Ⅱ,固定杆Ⅰ和固定杆Ⅱ间连接有集料盒,集料盒底部均匀设置有下料口,车板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轴承座、支杆Ⅱ、支杆Ⅰ和右轴承座,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下部都设置有导向孔,左轴承座下的导向孔内穿过有左转轴,左转轴左侧连接有左车轮,左转轴右侧连接有蜗杆,蜗杆右侧与支杆Ⅰ左侧连接,支杆Ⅰ右侧设置有支杆Ⅲ,支杆Ⅲ上端连接有凸轮,凸轮的正前方连接有大皮带轮,支杆Ⅲ左侧和右侧都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与支杆Ⅰ连接,弹簧另一端与固定杆Ⅰ连接,支杆Ⅱ下端连接有蜗轮,蜗轮与蜗杆配合,蜗轮的正前方设置有小皮带轮,小皮带轮和大皮带轮间连接有皮带,右轴承座的导向孔内穿过有右转轴,右转轴右侧连接有右车轮。工作原理:当农作物需要施肥时,人工将牛套在牛绳上并在下料斗内装满肥料。然后人工驱使牛有规律地在田地里走,左车轮和右车轮随之转动。左转轴转动,促使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从而小皮带轮转动。在小皮带轮的转动作用和皮带的带动作用下,大皮带轮转动。大皮带轮转动,从而带 动凸轮转动。凸轮的转动,促使弹簧伸缩、滑块Ⅰ和滑块Ⅰ左右移动,从而促使下料口左右移动。此时,人工控制阀门打开,肥料从下料斗中流入集料盒中。集料盒中的肥料通过下料口均匀地撒入到田地中。当加料斗中的肥料全部漏下至集料盒中并且集料盒中的肥料块漏完时,人工可以在加料斗中再次加入肥料。当田地里的施肥任务完成后,停止驱使牛,并关闭阀门,让肥料停止下漏。这样施肥简单方便,施肥又均匀。(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达到了腐蚀性小、省时省力、施肥均匀效果。利用本实用新型施肥,可以利用牛力来施肥,省去了人力,而且防止人手多次与肥料接触从而腐蚀双手。并且施肥均匀,有利于农作物均匀成长,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左车轮,2-左轴承座,3-蜗杆,4-蜗轮,5-皮带,6-支杆Ⅰ,7-大皮带轮,8-弹簧,9-下料口,10-集料盒,11-右轴承座,12-右车轮,13-滑轨Ⅰ,14-阀门,15-下料斗,16-滑轨Ⅱ,17-滑块Ⅱ,18-牛绳,19-支杆Ⅱ,20-小皮带轮,21-导向孔,22-支杆Ⅲ,23-凸轮,24-固定杆Ⅰ,25-固定杆Ⅱ,26-滑块Ⅰ,27-车板,28-右转轴,29-左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肥料施肥车,如图1所示,包括有左车轮1、左轴承座2、蜗杆3、蜗轮4、皮带5、支杆Ⅰ6、大皮带5轮、弹簧8、下料口9、集料盒10、右轴承座11、右车轮12、滑轨Ⅰ13、阀门14、下料斗15、滑轨Ⅱ16、滑块Ⅱ17、牛绳18、 支杆Ⅱ19、小皮带5轮、导向孔21、支杆Ⅲ22、凸轮23、固定杆Ⅰ24、固定杆Ⅱ25、滑块Ⅰ26、车板27、右转轴28和左转轴29,车板27顶部左侧和右侧连接有牛绳18,车板27右侧内腔内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滑轨Ⅰ13和滑轨Ⅱ16,滑轨Ⅰ13和滑轨Ⅱ16间设置有下料斗15,下料斗15上端位于车板27顶部上方,下料斗15下端位于车板27底部下方,下料斗15上设置有阀门14,滑轨Ⅰ13上设置有滑块Ⅰ26,滑块Ⅰ26和滑轨Ⅰ13配合,滑块Ⅰ26下端连接有固定杆Ⅰ24,滑轨Ⅱ16上设置有滑块Ⅱ17,滑块Ⅱ17和滑轨Ⅱ16配合,滑块Ⅱ17下端连接有固定杆Ⅱ25,固定杆Ⅰ24和固定杆Ⅱ25间连接有集料盒10,集料盒10底部均匀设置有下料口9,车板27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轴承座2、支杆Ⅱ19、支杆Ⅰ6和右轴承座11,左轴承座2和右轴承座11下部都设置有导向孔21,左轴承座2下的导向孔21内穿过有左转轴29,左转轴29左侧连接有左车轮1,左转轴29右侧连接有蜗杆3,蜗杆3右侧与支杆Ⅰ6左侧连接,支杆Ⅰ6右侧设置有支杆Ⅲ22,支杆Ⅲ22上端连接有凸轮23,凸轮23的正前方连接有大皮带5轮,支杆Ⅲ22左侧和右侧都设置有弹簧8,弹簧8一端与支杆Ⅰ6连接,弹簧8另一端与固定杆Ⅰ24连接,支杆Ⅱ19下端连接有蜗轮4,蜗轮4与蜗杆3配合,蜗轮4的正前方设置有小皮带5轮,小皮带5轮和大皮带5轮间连接有皮带5,右轴承座11的导向孔21内穿过有右转轴28,右转轴28右侧连接有右车轮12。工作原理:当农作物需要施肥时,人工将牛套在牛绳18上并在下料斗15内装满肥料。然后人工驱使牛有规律地在田地里走,左车轮1和右车轮12随之转动。左转轴29转动,促使蜗杆3转动。蜗杆3转动带动蜗轮4转动,从而小皮带5轮转动。在小皮带5轮的转动作用和皮带5的带动作用下,大皮带5轮转动。大皮带5轮转动,从而带动凸轮23转动。凸轮23的转动,促使弹簧8伸缩、 滑块Ⅰ26和滑块Ⅰ26左右移动,从而促使下料口9左右移动。此时,人工控制阀门14打开,肥料从下料斗15中流入集料盒10中。集料盒10中的肥料通过下料口9均匀地撒入到田地中。当加料斗中的肥料全部漏下至集料盒10中并且集料盒10中的肥料块漏完时,人工可以在加料斗中再次加入肥料。当田地里的施肥任务完成后,停止驱使牛,并关闭阀门14,让肥料停止下漏。这样施肥简单方便,施肥又均匀。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