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油菜抗菌核病、抗倒性能力的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971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育种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油菜抗菌核病、抗倒性能力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油菜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世界油脂供应已经趋于紧张,我国同样面临油料供应量不足的问题。2009年菜籽油已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的57%以上,已经成为国产食用植物油第一大来源。与此同时,我国还是世界油料消费大国。据统计2009年度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达到2500万吨。然而国内植物油年产量近年来维持在1000万吨左右,自给率不足40%。其中菜籽油年产450万吨,占国产植物油总量的42.8%。因此菜籽油在我国食用油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油料进口量不断增加,植物油料也已成为我国对外依存度最大的大宗农产品。据预测,2020年我国人均年植物油消费量20kg,消费需求总量将达到近3000万吨,是当前国内生产能力的3倍。可以预见,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植物油生产仍将呈现供给严重不足、进口压力倍增的局面,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严重威胁我国的“油脂安全”。因此,大力发展油菜生产,提高供应量是缓解当前供需矛盾、降低进口依存度的重要举措。

作为占全国油菜总种植面积近70%的长江流域的油菜产区,费时费工的传统育苗移栽方式,在油菜收获季节往往遇到连阴雨天气,会导致油菜不能及时收获,效益低下,油菜收获季节农时紧,传统的人工或半机械化操作的收割程序,包括割-运-晒-脱-扬等工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与水稻、小麦相比,机械化程度很低,农户和种植户种植油菜积极性下降。伴随着水稻、小麦收获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油菜产业对收获机械化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油菜机械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油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江下游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力相对紧张,适合高效油菜种植模式的品种缺乏。菌核病是长江下游油菜主要病害,油菜品种抗病性大多不高;而油菜抗倒性和抗病性是制约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主要因素之一,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油菜种植比较效益低,严重阻碍了油菜产业的发展,因此,筛选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采取轻简化、机械化栽培,是发展油菜生产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油菜选育理念上,由传统的“高产、优质、抗病”育种目标更新为“高产、优质、多抗、适合机械化”的全新思维,把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性状筛选作为育种常态,用茎秆硬,抗倒性强,抗(耐)菌核病,稳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适合机播机收的优质资源作为主体骨干亲本,兼顾多个生态类型、系统的多态性差异,采用回交、复交等常规手段,融合有利基因,选育出在保证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前提下,有效聚合多个优异性状,产生超亲效应的广适性品种及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为粮油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油菜生产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现有常规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油菜抗菌核病、抗倒性的育种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提高油菜抗菌核病、抗倒性能力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以骨干亲本镇8901、镇8705的衍生材料镇99S18为母本,以油菜品种浙油18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连续自交,筛选出抗菌核病、抗倒性的油菜品种。

本发明亲本选择中,骨干亲本镇8901、镇8705的衍生后代材料镇99S18熟期早、产量高、高抗菌核病、抗倒性强、株型紧凑,父本浙油18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含油率高、高产、优质双低,上述品种的母本与父本杂交,能够培育出抗菌核病、抗倒性的油菜品种。

一般连续自交6~7代即可。

F0-F2世代,在每个世代筛选中,每个品系与高感菌核病品系间比种植,同时将上一年度采集的油菜菌核病的菌核和复合肥拌匀,作为基肥施入;开花期(一般为4月1日-4月20日),在田间开沟灌水保持积水并每天早晚各用喷雾器进行一次喷水处理,保持相对湿度80%左右(一般为70%-90%)高湿度。本发明施加菌核,制作毒力强的病圃,开花期(4月1日-4月20日)在田间开沟灌水保持积水并进行喷水处理,保持相对湿度80%左右(70%-90%),创造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病条件,同时与高感品种间比种植,增加病害胁迫,有利于筛选真实可靠的抗病性能优异的株系。

所述菌核和复合肥的重量比为1:9-10。

所述的高感菌核病品系为在育种过程中筛选出的高感菌核病的油菜品系,本申请中涉及的镇95S318即在本发明育种时在选择圃中筛选得到。高感菌核病品系在育种部门的选择圃中很容易筛选得到,使用高感菌核病品系目的是诱发相近品种菌核病,生产上推广利用的油菜品种一般效果不好。

F3世代开始进行单株选育,选育时,开花期(一般为4月1日—4月20日),在田间开沟灌水保持积水并每天早晚各用喷雾器进行一次喷水处理,保持相对湿度80%左右(一般为70%-90%)。选择生长势好、抗病性好、抗倒伏的单株进行室内考种和品质检验,淘汰单珠性状和双低品质的株系进行留种;对最终选择的稳定品系进行多点病圃菌核病鉴定。

具体的,育种方法包括:

(1)F0杂交:以骨干亲本镇8901、镇8705的衍生后代材料镇99S18为母本,以油菜品种浙油18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0种子;

(2)F1自交:以上年度收集的菌核和复合肥拌匀作为基肥,将F0种子与高感菌核病品系间比种植,开花期在田间开沟积水并进行喷水,提高湿度,选择生长优势强、抗性好、农艺性状好的单株进行混收,得种子即F2

(3)F2自交:以上年度收集的菌核和复合肥拌匀作为基肥,将F2和高感菌核病品系间比种植,在田间只治虫不防病,开花期在田间开沟积水并进行喷水,提高湿度,选收生长势好、病害轻的单株进行室内考种和品质检验,单珠性状和双低品质表现差的淘汰后留种即F3

(4)F3自交:将留种的F3分单株播种,只治虫不防病,开花期在田间开沟积水并进行喷水,抽薹初期施加尿素,选收生长势好、病害轻、抗倒伏的单株进行室内考种和品质检验,单珠性状和双低品质表现差的淘汰后留种即F4

(5)F4自交:将留种的F4分单株播种,只治虫不防病,开花期在田间开沟积水并进行喷水,抽薹初期施加尿素,选收生长势好、病害轻、抗倒伏的单株进行室内考种和品质检验,单珠性状和双低品质表现差的淘汰后留种即F5

(6)F5自交:将留种的F5分单株播种,只治虫不防病,开花期在田间开沟积水并进行喷水,抽薹初期施加尿素,选收生长势好、病害轻、抗倒伏的单株进行室内考种和品质检验,单珠性状和双低品质表现差的淘汰后留种即F6

(7)多点病圃菌核病鉴定:将F6进行产量鉴定和多点试验并病圃接种鉴定,当选优质双低、高抗菌核病、高产稳产抗倒的油菜品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选用的以骨干亲本镇8901、镇8705的衍生后代材料镇99S18为母本,茎秆硬,抗倒性强,抗(耐)菌核病,稳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适合机播机收,为本研究室自选品系。选用筛选引进材料、中间优异品系和当前大面积生产的推广品种作为杂交、回复交亲本,能短时间聚合各亲本的优异性状,使育成品种(系)抗性强,产量高且稳,利用价值高;

本发明技术方法中涉及的骨干亲本为本单位自育,具有唯一性和独创性。

镇8705:马努×镇7517,镇7517为本研究室选种圃中间材料,马努引进加拿大资源产量稳。高抗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性强。

镇8901:镇7517×镇7501)×CHR1617,镇7517、7501为本研究室选种圃中间材料,CHR1617引进加拿大资源材料。高抗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性强,产量高。

镇99S18:(镇8901/湘油10号//镇8705/宁油10号),镇8901、镇8705为研究室自育骨干亲本,湘油10号和宁油10号分别引自湖南怀化地区农科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本发明采用创新的病害胁迫方法(菌核和基肥同时施入、感病品系间比种植、后期喷水保湿)使育成品系抗菌核病性真实可靠稳定。

本发明育种过程中,后代稳定种子进行多点试验并病圃接种鉴定,确保抗性的稳定和广谱性。

本发明育种方法有利于减少工作的繁琐性和盲目性,育种程序有的放矢,缩短育成目标品系的时间;

本发明育成品种(系)适合机械化作业,使用于育种和生产,减轻病害发生和倒伏发生造成的产量损失,为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

本发明育种方法简便易掌握,一般育种工作中皆易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技术路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1)F0杂交2005年度选用自选的熟期早、产量高、高抗菌核病、抗倒性强、株型紧凑的骨干亲本镇8901、镇8705的衍生后代材料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镇99S18(镇8901/湘油10号//镇8705/宁油10号)作母本,与引进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含油率高、高产、优质双低浙油18作父本杂交,杂交获得F0种子66粒;

2)F1自交将上年度收集的菌核和复合肥按重量1:10比例拌匀,每亩30公斤复合肥(氮:磷:钾=15:15:15)作为基肥一起施入。收获的F0杂交种子,每个组合和高感品种(这里选用高感菌核病品系镇95S318,系育种过程中选择圃中筛选得到,也可以为选用在育种过程中筛选的其他高感菌核病的品系)间比种植,2行,开花期在田间开沟积水并进行喷水,保持高湿度。选择营养生长优势强、抗性好、农艺性状好(植株高度170cm左右、株型紧凑、一次分枝8-10个,基部长度35cm左右,主轴长度70cm左右、主轴角果数80-100个、全株有效分枝数400个以上、千粒重4g以上)的单株进行混收,得种子多粒即F2

3)F2自交将上年度收集的菌核和复合肥拌匀,和基肥一起施入。将F2播种10行,和高感品种(如镇95S318)2行间比种植,在田间只治虫不防病,在开花期在田间开沟积水并进行喷水,保持高湿度。选收生长势好、病害轻的单株17株,同时进行室内考种和品质检验,单珠性状和双低品质表现差的淘汰,表现好的5株留种即F3

4)F3自交把留种的F3分单株播种,只治虫不防病,开花期在田间开沟积水并进行喷水,保持高湿度,抽薹初期即重施尿素20kg/亩,增加抗倒伏选择压。选收生长势好、病害轻、抗倒伏的单株17株,同时进行室内考种和品质检验,单珠性状和双低品质表现差的淘汰,表现好的5株留种即F4

5)F4自交把留种的F4分单株播种,只治虫不防病,开花期在田间开沟积水并进行喷水,保持高湿度。抽薹初期即重施尿素20kg/亩,增加抗倒伏选择压。选收生长势好、病害轻、抗倒伏的单株21株,同时进行室内考种和品质检验,单珠性状和双低品质表现差的淘汰,其中编号“08S528”表现最好,选取6株留种即F5。

6)F5自交把留种的F5分单株播种,只治虫不防病,开花期在田间开沟积水并进行喷水,保持高湿度。抽薹初期即重施尿素20kg/亩,增加抗倒伏选择压。选收生长势好、病害轻、抗倒伏,选收生长势好、病害轻的单株,同时进行室内考种和品质检验,单株性状和双低品质表现差的淘汰,其中编号“10S329”表现最好,株系综合性状优。

7)F6自交编号“10S329”进入产量鉴定,同时将多个株系种子进行多点试验并病圃接种鉴定,编号“镇12F28”产量高且稳产,抗菌核病广谱性好。

8)将当选的稳定株系“镇12F28”进行新品系品比试验,全程不防病,“镇12F28”优质抗病抗倒丰产,即得到优质双低、高抗菌核病、高产稳产抗倒常规甘蓝型油菜品系“镇12F28”,以后继续优中选优保持“镇12F28”特优的农艺性状和品质。

9)“镇12F28”参加江苏省优质常规油菜预备试验;

10)“镇12F28”参加江苏省优质常规油菜区域试验;具体育种经过见表1。

表1“镇12F28”育种经过

本发明育种方法育成的“镇12F28”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经试验试种,“镇12F28”亩产200公斤以上的产量构成:每亩移栽7500-9000株,株高170cm左右,一次分枝数9-10个,二次分枝数4-6个,全株有效分枝数420个左右,角长6.58cm,每角粒数22粒左右,千粒重为4.35克。2014-2015年度菌核病接种鉴定,在40个接种品系中“镇12F28”抗菌核病位居第一。株型紧凑,抗倒性性强,千粒重高,单株生产力高,是一个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好品种。

“镇12F28”属半冬性中熟双低甘蓝型油菜,蕾大、花大,角果挺,单株有效角果数多。合理密植,促早发早够苗并及时中耕松土化除,提高群体素质,打好高产基础,在确保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促进角果数发育,从而达到角果多而平衡、粒大夺高产的目的,即在稳定角果数的基础上,增加粒数,提高粒重,夺取高产。

应掌握的技术要点是:

1、适期播种 苏北地区宜在9月5日左右播种,苏中和沿江地区在9月10日左右播种,苏南地区在9月15日左右播种。苗床播量0.5-0.6公斤/亩,做到稀播、匀播,保证壮苗移栽。出苗后要及时间苗,秧龄40天左右。

2、培育壮苗 苗床与大田比控制在1:5-6左右,施足底肥,施用硼肥和磷钾肥。

3、合理密植 移栽期以10月下旬为宜,最迟十一月上旬。移栽密度一般在0.8-1.0万/亩,施肥水平高、移栽早的田块可适当降低。采取宽行窄株的移栽方式,行株距为1.2尺×5-6寸。直播密度为1.2-1.3万/亩,间苗定苗后行株距为1.2尺×4-5寸。

4、肥水管理 每亩施纯氮15-20公斤,重施基肥,适当早施提苗肥和苔肥。其中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并保证N、P、K、B配合,移栽活棵后早施提苗肥,保证壮苗越冬,苔肥宜适当早施,一般掌握在1月下旬或2月初,苔高2-3厘米时施用。

5、病虫草害防治 移栽前用油菜专用除草剂作土表处理,控制油菜整个生长季节的杂草生长。苗期重点防治蚜虫和菜青虫。中间试验及示范试种结果

试验结果

2011-2012年度进行鉴定试验,平均亩产213.25公斤,比对照苏油4号增产7.17%;2012-2013年度进入品比试验,平均亩产209.42公斤,比对照苏油4号增产6.28%,增产极显著;2013-2014年度在省预备试验中平均亩产157.42公斤,比对照苏油4号增产7.62%;2014-2015年度在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79.18公斤,比对照苏油4号增产2.14%。

产量水平

一般亩产18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230公斤以上。2013年在江苏丹阳24.6亩丰产方,亩产达228.36公斤,2014年的吴江点丰产方比对照秦油7号(杂优)增产幅度2.12%,2005年本所展示试验,亩产211.32公斤,比对照苏油4号增产8.22%。

抗逆性

“镇12F28”在历年中间试验中对菌核病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性,2014-2015年度菌核病接种鉴定,在全省40个接种品系中“镇12F28”抗菌核病位居第一。抗倒性极强,搞抗病毒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