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施肥播种功能的旋耕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施肥播种功能的旋耕机,设有机架,所述机架在中央设置有一立式的变速箱,所述立式的变速箱在上部、下部分别设有一组上部动力输出轴、下部动力输出轴,所述立式的变速箱上还设有与拖拉机相配的动力输入轴,所述下部动力输出轴与一水平设置的刀轴转动,刀轴上沿轴向设置有数个旋耕刀,在刀轴一端设置有一刀盘,刀盘上安装有数个切边刀和开沟排土刀,所述上部动力输出轴通过链条、链轮与一施肥轴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施肥旋耕一体式机器,具有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一机多用、施肥均匀、动力充足、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专利说明】
具有施肥播种功能的旋耕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旋耕机。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下,大型农业机械发展迅速,尤其是我国南方对旋耕机的需求量猛增,对旋耕机的功能也有了更新的要求。我国农机制造行业已研发生产出了很多品种规格的旋耕机和水田平地搅浆机,传统的旋耕机要播化肥和种子,其动力的主要来源为外界的力量作为动力,其一是:靠拖拉机本身的电瓶作为动力,再一个是靠播种机后面的地轮作为动力,这两项作为动力都不能使播种和下化肥达到最佳的效果,原因是电瓶在使用过程中电量消耗比较大,不能保证有充足的电量,对于地轮式的动力来源,又存在地面高高低低,动力的来源不稳定,造成施肥的不均匀,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有一种比较稳定的动力,能保证旋耕机在工作时即能施肥又能旋耕土地。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施肥播种功能的旋耕机,该具有施肥播种功能的旋耕机具有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一机多用、施肥均匀、动力充足、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具具有施肥播种功能的旋耕机,设有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在中央设置有一立式的变速箱,所述立式的变速箱在上部、下部分别设有一组上部动力输出轴、下部动力输出轴,所述立式的变速箱上还设有与拖拉机相配的动力输入轴,所述下部动力输出轴与一水平设置的刀轴转动,刀轴上沿轴向设置有数个旋耕刀,在刀轴一端设置有一刀盘,刀盘上安装有数个切边刀和开沟排土刀,所述上部动力输出轴通过链条、链轮与一施肥轴传动连接,所述施肥轴上设有若干个施肥器,所述施肥器下面设置有施肥管和施肥铲,所述施肥器设置在施肥箱内,所述机架还置有与拖拉机连接的悬挂架。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变速箱的上部设置有上部动力输出轴,将拖拉机的动力通过变速箱传递给上部动力输出轴,上部动力输出轴通过链条、链轮与一施肥轴传动连接,施肥轴上设有若干个施肥器,施肥器下面设置有施肥管和施肥铲,施肥器设置在施肥箱内,很好的保证了施肥的均匀性,保证了施肥动力的充足,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08]实施例:参见附图1,具有施肥播种功能的旋耕机,设有机架I,所述机架在中央设置有一立式的变速箱2,所述立式的变速箱在上部、下部分别设有一组上部动力输出轴3、下部动力输出轴,所述立式的变速箱上还设有与拖拉机相配的动力输入轴4,所述下部动力输出轴与一水平设置的刀轴5转动,刀轴上沿轴向设置有数个旋耕刀6,在刀轴一端设置有一刀盘,刀盘上安装有数个切边刀和开沟排土刀,所述上部动力输出轴通过链条13、链轮与一施肥轴7传动连接,所述施肥轴上设有若干个施肥器8,所述施肥器下面设置有施肥管9和施肥铲10,所述施肥器设置在施肥箱11内,所述机架还置有与拖拉机连接的悬挂架12。[〇〇〇9]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具有施肥播种功能的旋耕机,设有机架(I),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在中央设置有一立式的变速箱(2),所述立式的变速箱在上部、下部分别设有一组上部动力输出轴(3)、下部动力输出轴,所述立式的变速箱上还设有与拖拉机相配的动力输入轴(4),所述下部动力输出轴与一水平设置的刀轴(5)转动,刀轴上沿轴向设置有数个旋耕刀(6),在刀轴一端设置有一刀盘,刀盘上安装有数个切边刀和开沟排土刀,所述上部动力输出轴通过链条(13)、链轮与一施肥轴(7)传动连接,所述施肥轴上设有若干个施肥器(8),所述施肥器下面设置有施肥管(9)和施肥铲(10),所述施肥器设置在施肥箱(II)内,所述机架还置有与拖拉机连接的悬挂架(12)。
【文档编号】A01B49/06GK205726937SQ201620448370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8日
【发明人】杨新立
【申请人】杨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