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木栽培用盆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763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苗木栽培用盆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苗木栽培用的盆体的结构大多为一个内凹的盆架结构,盆体内置入栽培土,然后将植物栽培到里面即可,但是其存在的问题在于水的保持能力差,植物根系与土壤结合不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水能力好,与土壤结合牢固的苗木栽培用盆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苗木栽培用盆体,包括盆体,所述的盆体中央设有辅助盆体,所述的辅助盆体为一内凹的开口向上的半球形结构,所述的辅助盆体的上部设有多个直径为1-2cm的通孔,所述的辅助盆体的顶部与盆体的顶部的高度差为0.4-0.5倍盆体高度,所述的辅助盆体的底部与盆体的底部的高度差为0.3-0.4倍盆体高度,所述的辅助盆体的高度为0.1-0.3倍盆体高度。

在上述的苗木栽培用盆体中,所述的辅助盆体底部和盆体的底面通过一中空的储水支撑管连接,所述的储水支撑管的中空部与辅助盆体的内凹部连通。

在上述的苗木栽培用盆体中,所述的储水支撑管的上端与辅助盆体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储水支撑管的下端与盆体的底面通过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盆体和辅助盆体结合,通过辅助盆体阻挡主根系向下延伸,引导主根系向四周延伸后再向下延伸。

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水支撑管达到储水和支撑辅助盆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盆体、辅助盆体、储水支撑管三者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达到容易循环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苗木栽培用盆体1,包括盆体1,所述的盆体1中央设有辅助盆体2,所述的辅助盆体2为一内凹的开口向上的半球形结构,所述的辅助盆体2的上部设有多个直径为1-2cm的通孔3,所述的辅助盆体2的顶部与盆体1的顶部的高度差为0.45倍盆体1高度,所述的辅助盆体2的底部与盆体1的底部的高度差为0.35倍盆体1高度,所述的辅助盆体2的高度为0.2倍盆体1高度;优选地,所述的辅助盆体2底部和盆体1的底面通过一中空的储水支撑管4连接,所述的储水支撑管4的中空部与辅助盆体2的内凹部连通,所述的储水支撑管4的上端与辅助盆体2底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储水支撑管4的下端与盆体1的底面通过螺纹连接。

一般来说,储水支撑管4的上下端和辅助盆体2、盆体1的螺纹连接的实现方式为:储水支撑管4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外螺纹,盆体1的底面设有一具有与上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的螺纹柱,辅助盆体2的底部设有一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与上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这样就实现了盆体1、辅助盆体2、储水支撑管4三者之间的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将盆体1和辅助盆体2结合,通过辅助盆体2阻挡主根系向下延伸,引导主根系向四周延伸后再向下延伸,同时通过储水支撑管4达到储水和支撑辅助盆体2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盆体1、辅助盆体2、储水支撑管4三者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达到容易循环利用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