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豆类点种挖沟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比较实用的农业种植机械品种并不丰富,大部分都是一体化的联合种植机,只能适用于平原地区的大规模种植。而现有的能适于西部山区、小块农田豆类种植的中小型开沟机结构都比较复杂,且实际操作比较复杂。对于豆类种植,对于土地的松软度、平整度、深浅度等要求特别高。一般豆类大多人工种植,比较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能适于西部山区、小块农田豆类种植的中小型开沟机结构都比较复杂,且实际操作比较复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豆类点种挖沟机,包括机架、动力装置和挖沟装置;机架包括把手、支架、支脚和稳定支脚,支架上端链接把手,支架下端连接支脚,稳定支脚安装在把手下端且为“U”型结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开关,电机安装在支架上,开关安装再把手上;挖沟装置包括旋转轴和刀片,旋转轴安装在支脚的末端,电机连接旋转轴使之旋转,旋转轴侧面轴向均匀安装刀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架上上端安装手把,且手把上安装有开关,开关控制旋转轴的旋转。首先调整支脚上旋转轴的高低位置,然后打开开关,让旋转轴开始旋转,此时旋转轴上的刀片切割土壤,同时利用旋转轴的转动所产生离心力将土壤甩抛至旁边的土垅上,这样节省人工搬运土壤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稳定支脚安装在把手下端且为“U”型结构,这样可以对整个装置进行配重也方便装置的停靠。利用上述结构可以机械进行挖沟,节省劳动力,同时提高效率,另外此挖沟机的机构非常简单,比较适合于山地等地区耕作,不受地域和土地大小限制。
进一步,所述支架为三角架结构,三角架两个尖角处连接支脚,三角架结构本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尖角处连接支脚便于安装同时保证整个结构更加稳固和协调。
进一步,所述把手为手握式结构且把手表面设有柔性的橡胶层,由于旋转轴进行旋转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柔性的橡胶层可以防震,避免使用者手部受伤。
进一步,所述旋转轴为两个,且旋转轴轴径从上至下递减的结构,这样可以让旋转轴前端更快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刀片为弧形结构,弧形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且弧度范围为7~20°,这样可以更好的约束挖出来的土壤尽量保证其可以同一方向落下。
进一步,所述支脚上靠近旋转轴处设有朝上的弧形挡板,避免土壤朝着使用者的方向进行飞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豆类点种挖沟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豆类点种挖沟机,包括机架、动力装置和挖沟装置;机架包括把手3、支架1、支脚2和稳定支脚5,支架1上端链接把手3,支架1下端连接支脚2,稳定支脚5安装在把手下端且为“U”型结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4和开关6,电机4安装在支架1上,开关6安装再把手3上;挖沟装置包括旋转轴7和刀片8,旋转轴7安装在支脚2的末端,电机4连接旋转轴7使之旋转,旋转轴7侧面轴向均匀安装刀片8。所述支架1为三角架结构,三角架两个尖角处连接支脚2。所述把手3为手握式结构且把手表面设有柔性的橡胶层9。所述旋转轴7为两个,且旋转轴7轴径从上至下递减的结构。所述刀片8为弧形结构,弧形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且弧度范围为7~20°。所述支脚2上靠近旋转轴7处设有朝上的弧形挡板10。
工作中,利用支架1上上端安装手把3,且手把3上安装有开关6,开关6控制旋转轴7的旋转。首先调整支脚2上旋转轴7的高低位置,然后打开开关6,让旋转轴7开始旋转,此时旋转轴7上的刀片8切割土壤,同时利用旋转轴7的转动所产生离心力将土壤甩抛至旁边的土垅上,这样节省人工搬运土壤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稳定支脚5安装在把手3下端且为“U”型结构,这样可以对整个装置进行配重也方便装置的停靠。利用上述结构可以机械进行挖沟,节省劳动力,同时提高效率,另外此挖沟机的机构非常简单,比较适合于山地等地区耕作,不受地域和土地大小限制。所述支架1为三角架结构,三角架两个尖角处连接支脚2,三角架结构本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尖角处连接支脚便于安装同时保证整个结构更加稳固和协调。把手3为手握式结构且把手3表面设有柔性的橡胶层9,由于旋转轴7进行旋转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柔性的橡胶层9可以防震,避免使用者手部受伤。旋转轴7为两个,且旋转轴7轴径从上至下递减的结构,这样可以让旋转轴7前端更快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刀片8为弧形结构,弧形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且弧度范围为7~20°,这样可以更好的约束挖出来的土壤尽量保证其可以同一方向落下。所述支脚2上靠近旋转轴7处设有朝上的弧形挡板10,避免土壤朝着使用者的方向进行飞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