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章鱼养殖笼。
背景技术:
章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为章鱼科章鱼属(Octopoda)动物的总称,章鱼为肉食性动物,以瓣鳃类和甲壳类生物为食,同时也食用浮游生物。章鱼为温带性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下,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海区的底质最好为砂砾地带,章鱼对各种器皿嗜好成癫,渴望藏身于空心的器皿之中。
亚洲人,对于活章鱼的触须有着独特的喜爱,但章鱼生食的口感和安全性对于的个头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章鱼过大或者处理不当会容易吸附在食道上,造成食用者窒息,因此,生食章鱼的个头通常以100g为宜,因此,在章鱼的养殖方面,十分需求适合100g个体的章鱼的器皿型养殖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100g左右个体的章鱼器皿型养殖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章鱼养殖笼,包括圆柱形的笼体和与笼体相配合的笼盖,笼体和笼盖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笼体的侧面及底部分布有圆孔,所述笼体一次注塑成型。所述圆柱形的笼体高10-20cm,笼体的直径为6-10cm,优选的,所述圆柱形的笼体高14cm,笼体的直径为9cm。为满足章鱼对器皿的嗜好,本实用新型将养殖笼设置为圆柱形桶装,螺纹连接可以更方便的放置章鱼苗以及收获成品章鱼,养殖笼的尺寸适合鲜食章鱼的个头要求,圆孔为章鱼提供了与外界交流的通道,笼体一次注塑成型减少了养殖笼的制作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述圆孔的直径为笼体高度的1/40-1/60。所述圆孔的直径为笼体高度的1/50。根据章鱼的饮食习惯,圆孔的直径设置为笼体高度的1/50,小虾及浮游生物等章鱼的主要食物可以自由通过,同时,圆孔的直径也不能过大,过大容易导致章鱼幼苗的逃逸和笼体结构的稳定性。
笼体侧面的圆孔沿笼体的轴线方向排列成多条等距的孔线,同一条孔线上的圆孔在轴线方向上等距排列。相邻两条孔线上圆孔在轴线上的垂直投影呈等距排列,相邻两个圆孔投影之间的距离为同一条孔线上相邻圆孔之间距离的一半。相邻孔线上的圆孔在轴线方向上是等距交错排列,本设计使笼体侧面的圆孔尽量少的处于同一垂直于轴线的平面,保证了笼体结构的坚固,尤其是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折断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章鱼可以在养殖笼内发育成适合鲜食的个体结构,章鱼之间不会互相攻击,且笼体坚固耐用,便于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笼体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笼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笼盖的主视图
图中:
1、笼体 2、螺纹 3、圆孔
4、孔线 5、笼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章鱼养殖笼,包括圆柱形的笼体1和与笼体相配合的笼盖5,笼体1和笼盖5通过螺纹2连接,所述笼体的侧面及底部分布有圆孔3,笼体一次注塑成型。所述圆柱形的笼体高10-20cm,笼体的直径为6-10cm,优选的,所述圆柱形的笼体高14cm,笼体的直径为9cm。
笼体1侧面的圆孔3沿笼体1的轴线方向排列成多条等距的孔线4,同一条孔线4上的圆孔3在轴线方向上等距排列。相邻两条孔线4上圆孔3在轴线上的垂直投影呈等距排列,相邻两个圆孔3投影之间的距离为同一条孔线4上相邻圆孔3之间距离的一半。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
实施例1:秋季时,取闲置的养殖笼,分离笼体1和笼盖5,将章鱼幼苗放置于养殖笼内,通过螺纹2连接笼体1和笼盖5,在笼盖5上设置一个连接扣,连接扣上连接一条固定线,可以为尼龙绳,将多个养殖笼通过固定线固定于水下固定物,饲养章鱼的饵料通过圆孔3进入养殖笼,待章鱼养殖到100g左右个体,取出,加工销售。
实施例2:秋季时,取闲置的养殖笼,分离笼体1和笼盖5,将章鱼幼苗放置于养殖笼内,通过螺纹2连接笼体1和笼盖5,将50个养殖笼放置于大网兜内,大网兜固定于海底,饲养章鱼的饵料通过圆孔3进入养殖笼,待章鱼养殖到100g左右个体,取出,加工销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