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萤火虫混养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057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萤火虫混养水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萤火虫混养水槽。



背景技术:

萤火虫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它是一种只有在优质生态环境下才能生存的昆虫,水质、温度、水量、食物、土质、地温、湿度等均与萤火虫有着重要关系。对萤火虫来说,环境污染会让他们慢慢消失。萤火虫是我们与大自然之间的桥梁,透过萤火虫,可让我们知道环境的变化,也提醒我们必须时刻珍惜宝贵的生态资源。为了能够让更多人认识萤火虫,明白萤火虫对环境及人类的重要性,进行繁育大量萤火虫,在各地开展主体性展馆。目前,现有技术中提出多种养殖器具,如专利号“200820065376.0”和“205030863 U”公开的养殖装置,不能做到多种类混养和批量养殖,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萤火虫混养水槽,能够将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生长的不同品种的萤火虫放在不同的级层饲养。

对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萤火虫混养水槽,包括依次安装在水槽底层上的中间层和顶层,所述中间层包括二级层和四级层,所述顶层底部设有洞孔,还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相对设置在水槽上。

优选地,所述水槽为一长方体,长100厘米,宽60厘米,高15厘米。

优选地,所述水槽底层上设有磨砂面。

优选地,所述顶层上设有1厘米厚的细沙。

优选地,所述四级层上设有4厘米细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将在不同生长环境中生长的不同品种的萤火虫放在不同的级层饲养,直到萤火虫化蛹,适用于不同品种的萤火虫的批量化饲养。水槽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适合批量饲养;水槽底部才有磨砂面,方便萤火虫爬行,侧面光滑,防止萤火虫逃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萤火虫混养水槽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萤火虫混养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萤火虫混养水槽,包括依次安装在水槽底层上A3的中间层和顶层A5,中间层包括二级层A4和四级层A6,A5顶层底部设有洞孔A7,还包括入水口A1和出水口A2,入水口A1和出水口A1相对设置在水槽上,

距离水槽约7厘米不高过顶层A5。水从入水口A1流进底层A3,再流向二级层A4和顶层A5,再经洞孔A7流到四级层A6。水槽长100厘米,宽60厘米,高15厘米。水槽的四面为光滑面,防止萤火虫爬出水槽。水槽底层A3设有磨砂面,方便萤火虫在水槽内自由活动捕食。顶层A5的高度为7厘米,底层A3铺约1厘米厚的细沙,适合半水生萤火虫饲养。二级层A4和四级层A6与二级层A4高度一致为5厘米,四级层面铺约4厘米厚的细沙;适合陆生萤火虫饲养,沙砾大小约为0.5毫米。萤火虫可以从二级层A4和四级层A6上爬向顶层A5,萤火虫幼虫最大约为3厘米,7厘米的高度保证萤火虫无法从洞口爬出。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