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立面绿化的给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252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立面绿化的给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建筑立面绿化的绿植建筑边线设计,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立面绿化的给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化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然后在如此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城市社区,就连屋面绿化都已经很普及的当代社会,我们还能怎样提高绿化面积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日益提高的需求呢?立面绿化就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既增加了绿化面积,也丰富了立面造型,同时也为建筑的保温隔热功能提供了不小的作用。然而立面绿化就涉及到对水的控制,即需要能搞保障植被的灌溉需求,又不能用量过多而影响建筑墙面的防水功能。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既能够满足植被灌溉的需求,又能够有组织的将富余的水排走。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立面绿化的给排水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富余水且满足立面绿化灌溉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建筑立面绿化的给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结构和补水结构,在排水工状态时,高于排水结构入水口位置的富集雨水经排水结构的排水口8排出;在补水工作状态时,由补水结构向土体中供给水分,多余的水由补水结口的出水口9排出。

进一步,所述排水结构包括积水汇水管3和积水溢流管4,所述积水溢流管一端与灌溉区域的土体连通,积水溢流管的另一端与积水汇水管连通,积水汇水管与排水口8连通。

进一步,所述积水溢流管由灌溉区域向积水汇水管倾斜。

进一步,所述补水结构包括汇水管2和保护管1,所述保护管与汇水管连通,汇水管与出水口连通,所述保护管内设置有吸水结构,吸水结构的一端设置于汇水管内,吸水结构的另一端设置于灌溉区域的土体中。

进一步,所述补水结构还包括防塌落结构7,防塌落结构设置于保护管的管口上方。

进一步,所述补水结构还包括灌溉留置口5,所述汇水管包括汇水管I和汇水管II,汇水管I的一端与灌溉留置口连通,汇水管I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汇水管II的一端与灌溉留置口连通,汇水管II的另一端与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汇水管I由外部向灌溉留置口倾斜。

进一步,所述汇水管II由灌溉留置口向出水口倾斜。

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由保护管、汇水管、积水汇水管、积水溢流管、灌溉留置口、吸水结构和防塌落结构组成的给排水系统,有效的保证了屋面植物给水需求又将富余的水及时的排走。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剖面详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剖面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建筑立面绿化的给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结构和补水结构,在排水工状态时,高于排水结构入水口位置的富集雨水经排水结构的排水口8排出;在补水工作状态时,由补水结构向土体中供给水分,多余的水由补水结口的出水口9排出。

所述排水结构包括积水汇水管3和积水溢流管4,所述积水溢流管一端与灌溉区域的土体连通,积水溢流管的另一端与积水汇水管连通,积水汇水管与排水口8连通。所述积水溢流管由灌溉区域向积水汇水管倾斜,倾斜度为1.5%。所述积水管溢流管的管口高于灌溉区域的最底部。

所述补水结构包括汇水管2和保护管1,所述保护管与汇水管连通,汇水管与出水口连通,所述保护管内设置有吸水结构,吸水结构的一端设置于汇水管内,吸水结构的另一端设置于灌溉区域的土体中。在本实施例中,吸水结构由吸水材料制成,吸水材料吸收汇水管中的水,向土体中供给水分。

所述补水结构还包括防塌落结构7,防塌落结构设置于保护管的管口上方,能够防止土体进入保护管。在本实施例中,防塌结构为半球状。

所述补水结构还包括灌溉留置口5,所述汇水管包括汇水管I21和汇水管II22,汇水管I的一端与灌溉留置口连通,汇水管I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汇水管II的一端与灌溉留置口连通,汇水管II的另一端与出水口连通。所述汇水管I由外部向灌溉留置口倾斜,倾斜度为0.5%。所述汇水管II由灌溉留置口向出水口倾斜,倾斜度为0.5%。

当需要灌溉进,可以将水从外部倒入到汇水管I中,然而流入到灌溉留置口内,进而流入到汇水管中,通过汇水管中的吸水材料去灌溉植被。同时,如果倒入的水流过量时,使灌溉区域的增多,水就会通过积水溢流管排到积水汇水管中,然后再沿着积水汇水管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