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标害虫自动监测预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91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靶标害虫自动监测预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害虫预防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靶标害虫自动监测预防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作物病虫害多发国家,准确的害虫预测预报对控制农作物病虫害蔓延、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害虫监测还多以人工监测为主,以文字描述、手工绘制及记录的图表等纸质资源居多。这种传统的检测技术存在准确度不高、时效性差、利用率低、汇总劳动强度大、表现不直观等问题,给害虫信息汇总、统计、分析及信息的共享带来了许多不便。

随着国家绿色防控方针的贯彻,物理诱杀日益普及,为满足复杂的防治需求,众多害虫自动检测预防设备相继出现。但多数产品都存在准确度不高、利用率低、时效性差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靶标害虫自动监测预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靶标害虫自动监测预防装置,其不仅能够对靶标害虫进行实时监测,而且能够减少对趋光性益虫的捕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靶标害虫自动监测预防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靶标害虫诱捕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现场控制器、杀虫灯和电源模块,所述靶标害虫诱捕装置用以诱捕靶标害虫,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设置在靶标害虫诱捕装置内,用以采集诱捕的靶标害虫数据并发送给现场控制器,所述现场控制器用以对采集的靶标害虫数据进行汇总后上传给上位机并接收上位机的控制指令来控制杀虫灯的开启,所述杀虫灯用以诱捕并杀死靶标害虫;所述电源模块采用太阳能电源模块,用以为数据采集装置和现场控制器提供工作电源。

优选地,所述靶标害虫诱捕装置包括鳞翅目害虫诱捕器和鞘翅目害虫诱捕器。

优选地,所述鳞翅目害虫诱捕器包括盖板、捕虫筒和接虫桶,所述盖板设置在捕虫筒上方且盖板与捕虫筒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接虫桶设置在捕虫筒的底部,所述捕虫筒内设置有鳞翅目害虫诱芯和数据采集装置。

优选地,所述鞘翅目害虫诱捕器包括顶板、撞击装置、集虫筒和接虫桶,所述顶板设置在集虫筒上方且顶板与集虫筒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撞击装置上端固定在顶板上,所述集虫筒设置在撞击装置的下方,所述接虫桶设置在集虫筒的底部,所述集虫筒内设置有鞘翅目害虫诱芯和数据采集装置。

优选地,所述撞击装置由多个撞击板组成,多个撞击板的一立边相连,另一立边等角度均匀分布在相连立边的四周;撞击板相连的立边位于集虫筒的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撞击装置由4个撞击板组成,4个撞击板构成十字型结构立在顶板和集虫筒之间,十字型结构的中心位于集虫筒的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与现场控制器相连的红外计数装置和红外摄像头,所述靶标害虫诱捕装置设置有通道,所述红外计数装置和红外摄像头均设置在通道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杀虫灯包括顶板、诱虫灯管、高压栅、集虫筒和接虫桶,所述顶板设置在集虫筒上方且顶板与集虫筒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诱虫灯管设置在顶板与集虫筒之间中间位置,所述诱虫灯管四周设置有由高压网丝形成的高压栅,所述高压栅产生用于击杀害虫的高压,所述集虫筒设置在高压栅的下方,所述接虫桶设置在集虫筒的底部,所述集虫筒内设置有靶标害虫诱芯;所述集虫筒的顶部设置有接虫漏斗。

优选地,所述现场控制器还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现场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的靶标害虫数据进行汇总后上传给上位机。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源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充放电控制器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分别与靶标害虫诱捕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现场控制器和杀虫灯电连接。

优选地,靶标害虫自动监测预防装置还包括环境气候因素采集装置,所述环境气候因素采集装置包括光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雨水传感器,所述的光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雨水传感器分别与现场控制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集害虫诱捕和计数、环境信息采集、杀虫灯控制和数据传输于一体,实现了靶标害虫的定向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监测、虫害预警和防防治指导的自动化、智能化。本实用新型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便、设置灵活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林业害虫、仓储害虫等监测领域。

本实用新型采用诱捕装置来诱捕靶标害虫,并通过数据采集装置采集靶标害虫数据并发送给现场控制器,现场控制器对数据进行汇总后上传给后台监控系统进行靶标害虫自动识别的统计和汇总;采用太阳能电源模块,太阳能电源模块由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成,不仅满足了系统野外无人值守工作的要求,而且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还针对鳞翅目害虫提供了一种鳞翅目害虫诱捕器,鳞翅目害虫诱捕器主要由盖板、捕虫筒和接虫桶组成,并在捕虫筒内设置有鳞翅目害虫诱芯和数据采集装置,用以采集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从而实现鳞翅目害虫的自动识别。

本实用新型还针对鞘翅目害虫提供了一种鞘翅目害虫诱捕器,鞘翅目害虫诱捕器主要由顶板、撞击装置、集虫筒和接虫桶组成,并在集虫筒内设置有鞘翅目害虫诱芯和数据采集装置,用以采集松墨天牛等鞘翅目害虫,从而实现鞘翅目害虫的自动识别。撞击装置由多个撞击板组成,鞘翅目害虫在诱芯的引诱下飞向诱捕器时撞击到撞击板下落到集虫筒并掉进接虫桶中。

本实用新型的数据采集装置采用红外计数装置和红外摄像头,用以对采集的靶标害虫进行计数,并采集图像通过现场控制器发送给上位机进行鉴别,从而保证了靶标害虫识别的准确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杀虫灯,所述杀虫灯主要由顶板、诱虫灯管、高压栅、集虫筒和接虫桶组成,用以根据现场控制器的控制指令来工作,在有效捕捉靶标害虫的同时减少杀虫灯对趋光性益虫的捕杀。

本实用新型的靶标害虫自动监测预防装置还设置了环境气候因素采集装置,用以采集环境气候因素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根据环境气候因素和采集靶标害虫的时间、数量等进行统计出靶标害虫的活动规律,以及分析靶标害虫发生、发展及蔓延与环境气候的关系,以此来控制杀虫灯的开启,以便更有效的捕捉靶标害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鳞翅目害虫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鞘翅目害虫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杀虫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101盖板、102捕虫筒、103接虫桶、104鳞翅目害虫诱芯、105红外计数装置、106红外摄像头、107通道、108立柱、109漏斗;

图3中,201顶板、202撞击装置、203集虫筒、204接虫桶、205鞘翅目害虫诱芯、206红外计数装置、207红外摄像头、208通道、209接虫漏斗、210立柱。

图4中,301顶板、302诱虫灯管、303高压栅、304集虫筒、305接虫桶、306通道、307靶标害虫诱芯、308接虫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能够掌握疫情发生动态,准确及时掌握害虫的分布、扩散、危害及消长动态情况,及时发布相关疫情信息,我们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开发了一种害虫实时远程监控系统,克服了传统的监控技术监控准确度不高、不能及时获得虫情、耗时耗力等缺点,从而更好地满足害虫全面监控、全国统防统治的要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靶标害虫自动监测预防装置,它包括靶标害虫诱捕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现场控制器、杀虫灯和电源模块,所述靶标害虫诱捕装置用以诱捕靶标害虫,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设置在靶标害虫诱捕装置内,用以采集诱捕的靶标害虫数据并发送给现场控制器,所述现场控制器用以对采集的靶标害虫数据进行汇总后上传给上位机并接收上位机的控制指令来控制杀虫灯的开启,所述杀虫灯用以诱捕并杀死靶标害虫;所述电源模块采用太阳能电源模块,用以为数据采集装置和现场控制器提供工作电源。所述现场控制器还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现场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的靶标害虫数据进行汇总后上传给上位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靶标害虫诱捕装置可采用一套或根据现场情况设置多套靶标害虫诱捕装置,根据现场情况需要设置多个杀虫灯,现场控制器根据上位机的控制指令来控制所有杀虫灯的开启,以便更好地对一个农业或林业场所进行全面的虫害控制。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源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充放电控制器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分别与靶标害虫诱捕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现场控制器、杀虫灯和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太阳能电源模块由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成,不仅满足了系统野外无人值守工作的要求,而且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采用诱捕装置来诱捕靶标害虫,并通过数据采集装置采集靶标害虫数据并发送给现场控制器,现场控制器对数据进行汇总后上传给上位机进行靶标害虫自动识别的统计和汇总;现场控制器根据上位机的控制指令来控制杀虫灯的开启,在有效捕捉靶标害虫的同时减少杀虫灯对趋光性益虫的捕杀;采用太阳能电源模块,太阳能电源模块由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成,不仅满足了系统野外无人值守工作的要求,而且节能环保。

优选地,靶标害虫自动监测预防装置还包括环境气候因素采集装置,所述环境气候因素采集装置包括光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雨水传感器,所述的光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雨水传感器分别与现场控制器相连。本实用新型的靶标害虫自动监测预防装置还设置了环境气候因素采集装置,用以采集环境气候因素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根据环境气候因素和采集靶标害虫的时间、数量等进行统计靶标害虫的活动规律,以及分析靶标害虫发生、发展及蔓延与环境气候的关系,以便更有效的捕捉靶标害虫。

优选地,所述靶标害虫诱捕装置包括鳞翅目害虫诱捕器和鞘翅目害虫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还针对鳞翅目害虫提供了一种鳞翅目害虫诱捕器,鳞翅目害虫诱捕器主要由盖板、捕虫筒和接虫桶组成,并在捕虫筒内设置有鳞翅目害虫诱芯和数据采集装置,用以采集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从而实现鳞翅目害虫的自动识别。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鳞翅目害虫诱捕器包括盖板101、捕虫筒102和接虫桶103,所述盖板101设置在捕虫筒102上方且盖板101与捕虫筒102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接虫桶103设置在捕虫筒102的底部,接虫桶103可通过卡扣方式或者螺纹连接方式与捕虫筒102连接,所述捕虫筒102内设置有鳞翅目害虫诱芯104和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与现场控制器相连的红外计数装置105和红外摄像头106,所述捕虫筒102内设置允许鳞翅目害虫通过的通道107,所述红外计数装置105和红外摄像头106均设置在通道107的侧壁上。所述盖板101通过立柱108设置在捕虫筒102上方,利用立柱108将盖板101与捕虫筒102进行连接并使盖板101与捕虫筒102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立柱108采用不锈钢空心杆或者不锈钢立条,在保证留有足够大的容许鳞翅目害虫飞进捕虫筒102的空隙同时也减轻了鳞翅目害虫诱捕器的重量。在捕虫筒102内上部设置有漏斗109,漏斗109的底部与通道107连通,所述漏斗109的表面和通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光滑层,这样当鳞翅目害虫在诱芯引诱下飞向诱捕器,当鳞翅目害虫飞到漏斗109时使其无法抓附在漏斗上从而通过通道掉落进接虫桶中。为了方便鳞翅目害虫掉落进接虫桶中,在通道上设置有凹槽,将鳞翅目害虫诱芯放置在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还针对鞘翅目害虫提供了一种鞘翅目害虫诱捕器,鞘翅目害虫诱捕器主要由顶板、撞击装置、集虫筒和接虫桶组成,并在集虫筒内设置有鞘翅目害虫诱芯和数据采集装置,用以采集松墨天牛等鞘翅目害虫,从而实现鞘翅目害虫的自动识别。撞击装置由多个撞击板组成,在诱芯的引诱下飞向诱捕器时撞击到撞击板下落到集虫筒并掉进接虫桶中。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鞘翅目害虫诱捕器包括顶板201、撞击装置202、集虫筒203和接虫桶204,所述顶板201设置在集虫筒203上方且顶板201与集虫筒203之间留有空隙,所述撞击装置202上端固定在顶板201上,所述集虫筒203设置在撞击装置202的下方,所述接虫桶204设置在集虫筒203的底部,所述集虫筒203内设置有鞘翅目害虫诱芯205和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与现场控制器相连的红外计数装置206和红外摄像头207,所述集虫筒203内设置有通道208,所述红外计数装置206和红外摄像头207均设置在通道208的侧壁上。所述集虫筒202的顶部设置有接虫漏斗209,接虫漏斗209的底部与通道208连通,所述接虫漏斗209的表面和通道208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光滑层,这样当鞘翅目害虫在诱芯引诱下飞向诱捕器,当鞘翅目害虫撞击到撞击装置202时掉落到接虫漏斗209上并滑落到接虫漏斗209底部的通道内,从而掉落进接虫桶中。所述顶板201通过立柱210设置在集虫筒202上方,利用立柱210将顶板201与集虫筒203进行连接并使顶板201与集虫筒203之间留有空隙,用以安装撞击装置202,所述立柱210采用不锈钢空心杆或者不锈钢立条,在保证留有足够大的容许鞘翅目害虫飞向撞击装置202的空隙同时也减轻了鞘翅目害虫诱捕器的重量。为了方便鞘翅目害虫掉落进接虫桶中,在通道上还设置有凹槽,将鞘翅目害虫诱芯放置在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撞击装置202由多个撞击板组成(最好三到五个),多个撞击板的一立边相连,另一立边等角度均匀分布在相连立边的四周;撞击板相连的立边位于集虫筒的中心位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撞击装置202采用4个撞击板组成,4个撞击板构成十字型结构立在顶板和集虫筒之间,十字型结构的中心位于集虫筒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撞击装置可以保证鞘翅目害虫从各个方向飞向诱捕器并撞击到撞击装置上,从而来捕捉鞘翅目害虫。

本实用新型的数据采集装置采用红外计数装置和红外摄像头,用以对采集的靶标害虫进行计数,并将采集的靶标害虫图像通过现场控制器发送给上位机进行鉴别,从而保证了靶标害虫识别的准确率。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杀虫灯包括顶板301、诱虫灯管302、高压栅303、集虫筒304和接虫桶305,所述顶板301设置在集虫筒304的上方且顶板301与集虫筒304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诱虫灯管302设置在顶板301与集虫筒304之间中间位置,所述诱虫灯管302四周设置有由高压网丝形成的高压栅303,所述高压栅303产生用于击杀害虫的高压,所述集虫筒304设置在高压栅的下方,所述集虫筒304内设置有通道306,所述靶标害虫诱芯307设置在通道306的侧壁上。所述接虫桶305设置在集虫筒304的底部;所述集虫筒的顶部设置有接虫漏斗308,接虫漏斗308的底部与通道306连通,所述接虫漏斗308的表面和通道306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光滑层,这样当靶标害虫飞向诱虫灯管时触碰到高压栅而被触杀掉落在接虫漏斗308上从而通过通道掉落进接虫桶中。为了方便靶标害虫掉落进接虫桶中,在通道上设置有凹槽,将靶标害虫诱芯放置在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主要运用了红外感应技术、电子工程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生物信息素技术,构建出一套害虫生态监测及预警系统。该系统集害虫诱捕和计数、环境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于一体,实现了害虫的定向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监测、虫害预警和防防治指导的自动化、智能化。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