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蔬菜育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渗灌育苗的多层育苗盘。
背景技术:
目前的蔬菜育苗中,不论是营养土块、营养钵育苗,还是穴盘育苗,还是工厂化育苗,都采用喷水灌溉或畦面满水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这些常规的灌溉育苗技术中存在一定的弊端,既水分从营养基质表面进入土壤,排除了土壤基质内的空气,造成土壤板结、幼苗根系缺氧,根系活性低,发根能力差、根量少,幼苗生长速度慢,秧苗弱。此外,从土壤基质表面灌溉,造成苗床内空气湿度高,秧苗地上的营养体会沾染水分,会在叶片、茎蔓上形成水滴、水膜,为病菌孢子萌发侵染创造条件,造成秧苗病害频繁发生。
采用渗灌育苗可避免喷灌或满水灌溉产生的缺陷,但是往往渗灌育苗需要将育苗盘或其他育苗器具直接放置于水中,呈单层放置,占地面积较大,育苗量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渗灌育苗的多层育苗盘,能够与渗灌育苗技术配合使用对秧苗进行渗灌,减小育苗盘的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苗床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渗灌育苗的多层育苗盘,包括:
支架,其为一竖直设置的中空柱体,所述支架内部设置有吸水性填充物;
托盘,所述托盘通过第一固定件以水平的方式环绕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外周,且所述托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托盘沿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分层交错设置,形成多层育苗机构;
其中,所述托盘内的底部铺设具有吸水性的吸水层,且所述吸水层与所述支架内的吸水性填充物连接,形成分枝状的吸水通路。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层育苗盘中,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为底部开口的中空的倒置椎体,所述支架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层育苗盘中,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的连接方式为: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支架外周相对应的开口,所述支架嵌入所述开口内并通过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底座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层育苗盘中,所述支架底部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用于透水的孔洞。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层育苗盘中,所述吸水性填充物可为海绵或吸水性纤维。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层育苗盘中,所述托盘内的吸水层可为海绵、无纺布、纱布或棉布。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层育苗盘中,所述支架的直径为20-50cm,所述支架的高度为60-200cm,沿所述支架上设置的托盘层数为3-10层,每层设置2-5个托盘,相邻两层托盘之间具有20cm以上的间隔距离,且相邻两层的托盘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托盘分层并交错地环绕固定在一中空柱体的外周,形成一多层育苗装置,大幅度地减小了育苗装置的占地面积,增加了单位面积苗床上的育苗数量,从而大大提高了育苗的效率。通过在中空柱体内及各个托盘内的底部填充或铺设吸水性物质,并将其相互连通,形成分枝状的吸水通路,适用于渗灌育苗技术。将所述多层育苗装置底部浸入水中,即可利用渗透作用将苗床上的水均匀持续地渗透到各个托盘的基质中去,从而可对各层的秧苗进行持续、有效及自动的渗灌,并可保存秧苗生长所需的充足的空气,从而使育苗基质内的水气比例适宜,土壤疏松透气,不板结,利于根系发育,秧苗根系发达,使秧苗健壮,相比一般育苗灌溉中实行喷洒或漫灌,本实用新型中秧苗不沾染水分,其表面无水滴水膜形成,秧苗不宜生病害。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多层育苗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及附图后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渗灌育苗的多层育苗盘,包括:
支架1,其为一竖直设置的中空柱体,所述支架1内部设置有吸水性填充物;
托盘2,所述托盘2通过第一固定件以水平的方式环绕设置在所述支架1的周边,且所述托盘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托盘2沿所述支架1的高度方向分层交错设置,形成多层育苗机构;其中,所述托盘2内的底部铺设具有吸水性的吸水层,且所述吸水层与所述支架1内的吸水性填充物5连接,形成分枝状的吸水通路。将支架1底部浸入水中,支架1内部的吸水性填充物5吸水并使水充满支架1的内部,同时,因各个托盘2内的吸水层与支架1内的填充物5连接,使水可到达各个托盘2内的吸水层,从而对各个托盘2内的基质进行渗灌。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层育苗装置,大幅度地增加了单位面积苗床上的育苗数量,从而大大提高了育苗的效率。通过将多个托盘2环绕支架1交错分层设置,而不影响各个托盘2内秧苗的采光效果,使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本实用新型可利用渗透作用将苗床上的水均匀持续地渗透到各个托盘2的基质中去,从而对各层的秧苗进行持续、有效及自动的渗灌。
所述的多层育苗盘中,还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设置为底部开口的中空的倒置椎体,所述支架1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3上,可有效增加所述育苗盘支架1的底面积,且放置到苗床上后,所述底座3可形成类似吸盘的作用,大大提高所述多层育苗盘的稳定性,且减小支架1对苗床的压强。
所述的多层育苗盘中,所述支架1与所述底座3的连接方式为:所述底座3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支架1外周相对应的开口,所述支架1嵌入所述开口内并通过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底座3连接。
所述的多层育苗盘中,所述支架1底部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用于透水的孔洞,能够增加支架1内吸水性填充物5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水的效果。
所述的多层育苗盘中,所述吸水性填充物5可为海绵或吸水性纤维,同时具有一定的储水功能,能够及时向托盘2中输送水分。
所述的多层育苗盘中,所述托盘2内的吸水层可为海绵、无纺布、纱布或棉布。吸水层上部为育苗基质,吸水层内的水分能够通过毛细作用渗透入基质的细毛孔中,而粗毛孔保留空气,使育苗基质达到适宜的水气比例,有利于秧苗的生根发育。
所述的多层育苗盘中,所述支架1的直径为20-50cm,所述支架1的高度为60-200cm,沿所述支架1上设置的托盘2层数为3-10层,每层设置2-5个托盘2,相邻两层托盘2之间具有20cm以上的间隔距离,且相邻两层的托盘2交错设置,使各个托盘2采光充足,且形成对称性分布,使支架1重心稳定,提高多层育苗盘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层育苗盘,比使用单层的育苗器皿苗床的出苗率提高3倍以上,而且利用渗灌的灌溉方式,使秧苗健壮,根系发达,减小病害。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