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水培生根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6984阅读:1762来源:国知局
小麦水培生根培养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小麦水培生根培养器。



背景技术:

水培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工程手段,对普通的植物、花卉进行驯化,小麦在水分、温度适宜的水环境下也会生根发芽。通常情况下,用一容器加水浸泡小麦种子一昼夜后,倒掉多余的水,上面再盖一块湿布(保持水分),放在温暖的地方,第2-3天就能看到小麦发芽。但是,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不容易观察到小麦的发芽过程,不利于对小麦的发芽过程进行记录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小麦发芽过程的小麦水培生根培养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小麦水培生根培养器,包含一透明容器,所述透明容器顶部开口,所述透明容器的内壁设有一圈凸沿,所述凸沿上放置一培养网筛,培养网筛和凸沿可分离,所述培养网筛上设有一注水口,在所述透明容器的侧壁底部还设有一排水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排水装置为用塞子堵住的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培养网筛和透明容器底部的距离为3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透明容器的开口直接为35-38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培养网筛的直径为34.5-37.5cm。

本实用新型的小麦水培生根培养器的主体为一个透明的容器,培养网筛和该容器为可分离结构,小麦培养的时候平铺在网筛表面,然后通过网筛上的注水口向容器内注水待水面刚刚没过小麦即可。由于培养器整体透明,小麦的整个生根过程都处于可观测记录的状态,大大方便了对小麦发芽过程的记录研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小麦水培生根培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培养网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小麦水培生根培养器1,包含一透明容器10,所述透明容器10顶部开口,所述透明容器10的内壁设有一圈凸沿20,所述凸沿20上放置一培养网筛30,培养网筛30和凸沿20可分离,所述培养网筛30上设有一注水口40,在所述透明容器10的侧壁底部还设有一排水装置50。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排水装置50为用塞子堵住的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培养网筛30和透明容器10底部的距离为3cm。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透明容器10的开口直接为35-38cm。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培养网筛30的直径为34.5-37.5cm。

该实用新型的小麦水培生根培养器的主体为一个透明的容器,培养网筛和该容器为可分离结构,小麦培养的时候平铺在网筛表面,然后通过网筛上的注水口向容器内注水待水面刚刚没过小麦即可。由于培养器整体透明,小麦的整个生根过程都处于可观测记录的状态,大大方便了对小麦发芽过程的记录研究。

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