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蛭繁育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899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蛭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水蛭繁育缸。



背景技术:

水蛭又称宽体金线蛭,是一种优质的药用动物,在水域中生长,以螺蛳等为主要饲料,在自然界中水蛭依靠在岸边土层中产卵茧繁殖,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称为卵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一个卵茧能孵化20-40条水蛭;水蛭繁殖期间喜静怕动、喜阴凉怕干旱,在水蛭繁殖期间,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在水蛭人工繁殖期间,水蛭选择一个适合的繁育场所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给水蛭创造优越的繁育环境,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水蛭繁育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蛭繁育缸,其特征是,繁育缸由缸体、防逃网、土壤盘、环形边坡、立柱组成,所述缸体为圆柱形,高1.0-1.2米,直径2-3米,在缸体上沿设置防逃网,防逃网宽20-30厘米,在缸体的底部设置三支立柱,所述立柱为PVP管材制作,所述立柱高0.6-0.7米,立柱直径6-10厘米,立柱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所述立柱间距60-80厘米,在立柱的上端设置塑料盘,所述塑料盘上口直径1.5-1.8米,底口直径1.3-1.6米,塑料盘深度10-15厘米,在塑料盘内装满土壤,在塑料盘上沿设置周边向下的环形边坡,所述环形边坡宽度为30-40厘米。

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繁育缸,把缸体内的水体加注到距塑料盘上沿5-8厘米处,在繁育缸中放置用于繁殖水蛭亲蛭100-150条,添加螺蛳饲喂,当水蛭交配产卵茧时,水蛭交配后通过环形边坡爬到塑料盘内的土壤中,在土壤内打洞进行产卵茧,卵茧的其中自然孵化,孵化的幼蛭通过环形边坡进入水体摄食生长,本实用新型中的塑料盘内的土壤位于繁育缸中心,避免有害生物进入其中损害卵茧;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1缸体,2防逃网,3土壤,4土壤盘,5环形边坡,6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水蛭繁育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蛭繁育缸,其特征是,繁育缸由缸体1、防逃网2、土壤盘4、环形边坡5、立柱6组成,所述缸体1为圆柱形,高1.0-1.2米,直径2-3米,在缸体1上沿设置防逃网2,防逃网2宽20-30厘米,在缸体1的底部设置三支立柱6,所述立柱6为PVP管材制作,所述立柱6高0.6-0.7米,立柱6直径6-10厘米,立柱6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所述立柱6间距60-80厘米,在立柱6的上端设置塑料盘4,所述塑料盘4上口直径1.5-1.8米,底口直径1.3-1.6米,塑料盘4深度10-15厘米,在塑料盘4内装满土壤3,在塑料盘(上沿设置周边向下的环形边坡5,所述环形边坡5宽度为30-40厘米。

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繁育缸,把缸体1内的水体加注到距塑料盘4上沿5-8厘米处,在繁育缸中放置用于繁殖水蛭亲蛭100-150条,添加螺蛳饲喂,当水蛭交配产卵茧时,水蛭交配后通过环形边坡5爬到塑料盘内4的土壤3中,在土壤3内打洞进行产卵茧,卵茧的其中自然孵化,孵化的幼蛭通过环形边坡5进入水体摄食生长,本实用新型中的塑料盘4内的土壤3位于繁育缸中心,避免有害生物进入其中损害卵茧;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