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流水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水鱼类和虾类的人工育苗及培育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鱼虾苗种培育过程中,前期培育基本是通过加水来更新水质,苗种培育后期通过虹吸方法进行换水。然而,在高密度苗种培育的前期,由于饵料的投入,苗种的排泄物富集等原因,导致水环境恶化,苗种大规模淘汰;而在苗种培育的后期,通过大体积换水的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质恶化的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且费时费力,操作困难。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鱼虾苗种流水培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水育苗装置,可以保障鱼虾苗总培育阶段的水质条件,并减少人为换水操作胁迫,从而提高鱼虾苗种培育的成活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水育苗装置,包括培育箱体,培育箱体上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体内设有环形隔离壁,该环形隔离壁的一端固定在培育箱体的底面,所述环形隔离壁以内形成培育腔,环形隔离壁以外形成过渡腔,环形隔离壁上设有连通培育腔和过渡腔的通孔,出水口设置在培育箱体的外周面上与过渡腔连通。
上述结构中,将鱼虾初孵苗种放置在培育腔内,水体通过通孔流经过渡腔再从出水口流出,由于通孔较小,所以培育腔内的苗种不会通过通孔跑到过渡腔内,这样能避免苗种从出水口处流出,过渡腔即环形隔离壁的外周面与培育箱体内壁之间的空间,水体在流出时会产生流速,流速可将培育腔内苗种产生的排泄物或其他杂质带离培育腔,经过渡腔过渡从出水口出排出,保障培育箱体内的水质随时都能满足苗种的培育条件,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环形隔离壁上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流通区域,通孔均匀分布在流通区域上,所述环形隔离壁的高度比培育箱体的高度高,即环形隔离壁远离培育箱体底面的一端穿过培育箱体的端口位于培育箱体端口的上方。
上述结构中,若通孔是均匀分布在整个环形隔离壁上的,可能会时流速过快,影响苗种的培育存活率,若环形隔离壁远离培育箱体底面的端面与培育箱体的端口齐平或低于培育箱体的端口时,当培育箱体内的水位高过环形隔离壁的端面时,培育腔内的苗种就会越过环形隔离壁跑到过渡腔内或直接跑出培育箱体,所以环形隔离壁的端面高于培育箱体的端口时,即使培育箱体内的水位高过培育箱体的端口,但是不会漫过环形隔离壁的端面,苗种会被环形隔离壁圈住,不会造成苗种逃逸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环形隔离壁上设有覆盖在流通区域上的网片,网片上设有与通孔同轴的网孔,网孔的孔径小于通孔的孔径,所述环形隔离壁上设有与网片形成导向插接配合的插接槽。
上述结构中,优选的环形隔离壁上间隔分布有四个流通区域,流通区域的宽度适中,这样有利于网片的插接,每块流通区域上对应一块网片,若流通区域的长度太长,则覆盖在流通区域上的网片也要与流通区域适配,这是网片的弯曲幅度较大,容易损坏网片,且不利于网片的插接固定,流通区域的个数越多,流通区域的弯曲弧度越小越接近直线,越有利于网片的固定,但是流通区域的个数太多,长度会太窄,不利于通孔的设置,所以流通区域的分布应适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流通区域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可放置网片的插接槽,插接槽的开口内壁向中间延伸形成挡壁,该挡壁的内壁与插接槽的底面之间形成与网片厚度一致的空隙,网片的两侧边缘固定在该空隙内形成导向限位配合。
上述结构中,流通区域的厚度小于非流通区域的厚度,流通区域的外壁与非流通区域的外壁齐平,流通区域的内壁与非流通区域的侧壁围成插接槽,非流通区域靠近内壁的侧壁沿切线方向延伸形成挡壁,优选的网片通过与空隙的导向滑移固定覆盖在流通区域的内壁上,当然网片也可以设置在流通区域的外壁上,但是因为水体是从培育腔向过渡腔流动的,所以水体会对网片造成一个从内到外的推力,且插接槽上设有开口,方便拆卸或更换,若网片设置在流通区域的外壁,那么网片容易在水体的推力作用下脱开,使网片与插接槽之间的连接不稳定,插接槽也可设置在流通区域的内部,只需让网片与环形隔离壁形成可拆式配合即可,因鱼虾苗种早期的个体较小或不同物种苗种的个体大小不同,但环形隔离壁上的通孔大小是固定的,那么一个培育箱体不能应用于不同规格的苗种,为了扩大应用范围,我们将环形隔离壁上的通孔设置的较大,当需要培育的苗种个体比通孔小时,在通孔上覆盖一层网孔孔径比通孔小的网片,这样就可根据不同需求插接不同网孔大小的网片,以满足不同个体大小的苗种培育,提高培育箱体的利用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培育箱体的下端部,出水口上连通有出水管道,出水管道上设有控制阀。上述结构中,出水口做好设置在靠近培育箱体底面的位置或直接设置在培育箱体的底面上,这样能顺利的将培育箱体内的水体全部排出进行更换,避免污水残留影响水质,出水管道上的控制阀可随时控制培育箱体内水体的排放量和排放时间。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保障苗种培育阶段的水质条件,并减少人为换水操作胁迫,从而降低鱼虾苗种阶段的培育死亡率,装置结构合理且简洁、成本低、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适合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俯视图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该领域的技术工程师可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流水育苗装置,包括培育箱体1,培育箱体1上设有出水口11,所述培育箱体1内设有环形隔离壁12,该环形隔离壁12的一端固定在培育箱体1的底面,所述环形隔离壁12以内形成培育腔121,环形隔离壁12以外形成过渡腔122,环形隔离壁12上设有连通培育腔121和过渡腔122的通孔123,出水口11设置在培育箱体1的外周面上与过渡腔122连通。将鱼虾初孵苗种放置在培育腔121内,水体通过通孔123流经过渡腔122再从出水口11流出,由于通孔123较小,所以培育腔121内的苗种不会通过通孔123跑到过渡腔122内,这样能避免苗种从出水口11处流出,过渡腔122即环形隔离壁12的外周面与培育箱体1内壁之间的空间,水体在流出时会产生流速,流速可将培育腔121内苗种产生的排泄物或其他杂质带离培育腔121,经过渡腔122过渡从出水口11出排出,保障培育箱体1内的水质随时都能满足苗种的培育条件,提高育苗成活率。
上述环形隔离壁12上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流通区域124,通孔123均匀分布在流通区域124上,所述环形隔离壁12的高度比培育箱体1的高度高,即环形隔离壁12远离培育箱体1底面的一端穿过培育箱体1的端口位于培育箱体1端口的上方。若通孔123是均匀分布在整个环形隔离壁12上的,可能会时流速过快,影响苗种的培育存活率,若环形隔离壁12远离培育箱体1底面的端面与培育箱体1的端口齐平或低于培育箱体1的端口时,当培育箱体1内的水位高过环形隔离壁12的端面时,培育腔121内的苗种就会越过环形隔离壁12跑到过渡腔122内或直接跑出培育箱体1,所以环形隔离壁12的端面高于培育箱体1的端口时,即使培育箱体1内的水位高过培育箱体1的端口,但是不会漫过环形隔离壁12的端面,苗种会被环形隔离壁12圈住,不会造成苗种逃逸的情况。
上述环形隔离壁12上设有覆盖在流通区域124上的网片126,网片126上设有与通孔123同轴的网孔1261,网孔1261的孔径小于通孔123的孔径,所述环形隔离壁12上设有与网片126形成导向插接配合的插接槽127。优选的环形隔离壁12上间隔分布有四个流通区域124,流通区域124的宽度适中,这样有利于网片126的插接,每块流通区域124上对应一块网片126,若流通区域124的长度太长,则覆盖在流通区域124上的网片126也要与流通区域124适配,这是网片126的弯曲幅度较大,容易损坏网片126,且不利于网片126的插接固定,流通区域124的个数越多,流通区域124的弯曲弧度越小越接近直线,越有利于网片126的固定,但是流通区域124的个数太多,长度会太窄,不利于通孔123的设置,所以流通区域124和连接板125的个数应适中。
上述流通区域124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可放置网片126的插接槽127,插接槽127的开口内壁向中间延伸形成挡壁128,该挡壁128的内壁与插接槽127的底面之间形成与网片126厚度一致的空隙1271,网片126的两侧边缘固定在该空隙1271内形成导向限位配合。流通区域124的厚度小于非流通区域125的厚度,流通区域124的外壁与非流通区域125的外壁齐平,流通区域124的内壁与非流通区域125的侧壁围成插接槽127,非流通区域125靠近内壁的侧壁沿切线方向延伸形成挡壁128,优选的网片126通过与空隙1271的导向滑移固定覆盖在流通区域124的内壁上,当然网片126也可以设置在流通区域124的外壁上,但是因为水体是从培育腔121向过渡腔122流动的,所以水体会对网片126造成一个从内到外的推力,且插接槽127上设有开口,方便拆卸或更换,若网片126设置在流通区域124 的外壁,那么网片126容易在水体的推力作用下脱开,使网片126与插接槽127之间的连接不稳定,插接槽127也可设置在流通区域124的内部,只需让网片126与环形隔离壁12形成可拆式配合即可,因鱼虾苗种在早期发育阶段个体较小或不同物种的苗种个体大小不同,但环形隔离壁12上的通孔123大小是固定的,那么一个培育箱体1不能培育不同规格的苗种,为了扩大应用范围,我们将环形隔离壁12上的通孔123设置的较大,当需要培育的苗种个体比通孔123小时,在通孔123上覆盖一层网孔1261孔径比通孔123小的网片126,这样就可根据不同需求插接不同网孔1261大小的网片126,以满足不同个体大小的苗种培育,提高培育箱体1的利用率。
上述出水口11设置在培育箱体1的下端部,出水口11上连通有出水管道111,出水管道111上设有控制阀112。出水口11做好设置在靠近培育箱体1底面的位置或直接设置在培育箱体1的底面上,这样能顺利的将培育箱体1内的水体全部排出进行更换,避免污水残留影响水质,出水管道111上的控制阀112可随时控制培育箱体1内水体的排放量和排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