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9906阅读:1795来源:国知局
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膜物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带膜物料生产行业中,由于在片状物料的表面存在薄膜,当多个物料叠放在一起时,相邻的物料的薄膜之间产生真空区域,从而使得物料之间不易分离。当需要将叠放的物料依次进入下一工艺流程时,通常的做法为操作人员手工分离相邻的物料,并将分离出的物料送入下一工艺流程。

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这种人工分离带膜物料的方式效率低,且由于手工分离物料时用力易不均匀,从而会导致产品良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带膜物料上料效率低,良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上料装置,包括:机械手吸取机构、储料机构和升降机构,其中,所述储料机构包括料仓,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置物板,所述置物板伸入所述料仓内且能够相对所述料仓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机械手吸取机构的方向移动,所述料仓的出料口与所述机械手吸取机构相对设置,所述料仓的内壁安装有毛刷,所述料仓的侧壁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的出气口朝向所述料仓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毛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毛刷在所述料仓的内壁上部间隔安装,各所述毛刷旁均设置有两排所述气孔,两排所述气孔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毛刷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机构还包括旋转台和旋转驱动器,所述料仓安装于所述旋转台上,所述旋转台与所述旋转驱动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料仓的侧面设置有上料口,所述料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料仓的上料口的朝向相反,各所述料仓的底部均设置有置物板过孔,所述置物板经由所述置物板过孔伸入其中一个所述料仓。

可选地,所述储料机构还包括底座,所述旋转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安装有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轨,所述滑轨上安装有所述置物板,所述置物板与升降驱动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置物板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滑台和连接板,所述置物板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滑台连接,所述滑台位于所述滑轨内部,所述置物板位于所述滑轨外部,所述滑台与所述升降驱动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置物板上设置有物料检测元件。

较佳地,所述料仓的侧面设置有减重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料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物料放置于料仓中,且叠放于置物板上,通过升降机构调整置物板的位置,使得位于最上面的物料的边缘位于毛刷的下方。机械手吸取装置的吸取部下降并吸取最上面一个物料,当机械手吸取装置与最上面一个物料吸合后,机械手吸取装置的吸取部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最上面一个物料向上移动。在最上面一个物料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位于料仓内壁的毛刷刷过物料的侧面,若吸取的物料与相邻的物料(即由上数第二块物料)吸合,则毛刷与第二块物料的侧面之间产生摩擦,第二块物料受到阻力,边缘处与第一块物料分开,位于料仓上的气孔朝向料仓的内侧吹气,部分气体经由两块物料的边缘进去两块物料之间,从而使得两块物料之间不再存在真空区域,两块物料完全分离,第一块物料被机械手吸取装置送入下一工艺流程,第二块物料留在料仓内。

当最上面一块物料被机械手吸取装置取走后,下一块物料的边缘与毛刷的距离相对第一块物料与毛刷的距离远了一些,此时可使用升降机构将料仓内的物料抬升一定距离,使得现在最上层的物料的边缘与毛刷的距离变近。当然,也可以在机械手吸取装置吸走多块物料之后使得料仓内物料向上移动,从而可以防止当两块物料分离后,位于下面的物料掉落距离较大。

与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分开两块物料的方式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装置将带膜物料分离时,先利用毛刷使得两块物料的边缘之间存在间隙,再通过气孔向两块物料之间吹气,从而达到破真空的效果,使得两块物料自然分离,这种方式不会对物料造成损伤,提高产品良率,且分离两块物料的过程在上料的过程中进行,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料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带膜物料上料效率低,良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上料系统,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上料装置。

所述上料系统与上述上料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中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械手吸取机构;2-储料机构;21-料仓;211-毛刷;212-气孔;213-气管接口;22-旋转台;23-旋转驱动器;24-底座;25-限位块;26-支架;3-升降机构;31-置物板;311-物料检测元件;32-升降驱动器;33-滑台;34-连接板;35-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包括:机械手吸取机构1、储料机构2和升降机构3,其中,储料机构2包括料仓21,升降机构3包括置物板31,置物板31伸入料仓21内且能够相对料仓21沿靠近或远离机械手吸取机构1的方向移动,料仓21的出料口与机械手吸取机构1相对设置,料仓21的内壁安装有毛刷211,料仓21的侧壁设置有气孔212,气孔212的出气口朝向料仓21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物料放置于料仓21中,且叠放于置物板31上,通过升降机构3调整置物板31的位置,使得位于最上面的物料的边缘位于毛刷211的下方。机械手吸取装置的吸取部下降并吸取最上面一个物料,当机械手吸取装置与最上面一个物料吸合后,机械手吸取装置的吸取部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最上面一个物料向上移动。在最上面一个物料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位于料仓21内壁的毛刷211刷过物料的侧面,若吸取的物料与相邻的物料(即由上数第二块物料)吸合,则毛刷211与第二块物料的侧面之间产生摩擦,第二块物料受到阻力,边缘处与第一块物料分开,位于料仓21上的气孔212朝向料仓21的内侧吹气,部分气体经由两块物料的边缘进去两块物料之间,从而使得两块物料之间不再存在真空区域,两块物料完全分离,第一块物料被机械手吸取装置送入下一工艺流程,第二块物料留在料仓21内。

当最上面一块物料被机械手吸取装置取走后,下一块物料的边缘与毛刷211的距离相对第一块物料与毛刷211的距离远了一些,此时可使用升降机构3将料仓21内的物料抬升一定距离,使得现在最上层的物料的边缘与毛刷211的距离变近。当然,也可以在机械手吸取装置吸走多块物料之后使得料仓21内物料向上移动,从而可以防止当两块物料分离后,位于下面的物料掉落距离较大。此外,在机械手吸取装置运送物料的过程中,升降机构3使得料仓21内剩余物料上升一段距离,可以使得机械手吸取装置在吸取下一块物料的时候移动形成变短,从而提高运送物料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分开两块物料的方式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装置将带膜物料分离时,先利用毛刷211使得两块物料的边缘之间存在间隙,再通过气孔212向两块物料之间吹气,从而达到破真空的效果,使得两块物料自然分离,这种方式不会对物料造成损伤,提高产品良率,且分离两块物料的过程在上料的过程中进行,效率高。此外,由于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分离物料,因此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了使得料仓21内可盛装更多物料,如图2所示,毛刷211安装在料仓21的内壁上部区域,为了便于分离两块物料,毛刷211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料仓21的内壁间隔安装。

气孔212可均匀设置于料仓21的内壁上部,或者,气孔212仅设置于毛刷211周围。如图3所示,在料仓21的内壁,毛刷211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毛刷211旁均设置有两排气孔212,两排气孔212分别位于对应的毛刷211相对的两侧。如此设计,气孔212吹到的位置更贴近毛刷211与物料接触的区域,该区域更易于出现缝隙以使得气体通过,从而可以在气孔212数量较少时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具体实施时,料仓21内部具有进气通道,气孔212与进气通道连通,在料仓21的外壁设置有气管接口213,气管接口213与进气通道连通,使用时,将充气设备的气管接头与气管接口213连接,通过充气设备向进气管道通气,气体经由进气管道后从气孔212吹出。

进一步地,储料机构2还包括旋转台22和旋转驱动器23,料仓21安装于旋转台22上,旋转台22与旋转驱动器23连接。

如图2所示,料仓21的侧面设置有上料口,料仓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料仓21的上料口的朝向相反,两个料仓21的底部均设置有置物板31过孔,置物板31经过置物板31过孔伸入其中一个料仓21。如此设计,在使用的过程中,机械手吸取装置从其中一个料仓21中吸取物料,并将物料送至下一工艺流程,同时,工作人员或机械装置可向另一料仓21内补充物料;当机械手吸取装置将其中一个料仓21内的物料均运输走后,旋转驱动器23驱动旋转台22带动两个料仓21旋转,使得两个料仓21的位置变换,使得另一个料仓21到达机械手吸取装置下方,机械手吸取装置可以继续运送物料,而工作人员或者机械装置可以向空了的料仓21内补充物料。如此设计,机械手吸取装置运送物料的过程与向料仓21内补充物料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上料装置的上料效率。

当将物料放置于料仓21内时,最下面一块物料的边缘与料仓21的底部接触。在转动料仓21之前,升降机构3将置物板31下降至料仓21下方,待料仓21转动完成后,置物板31上升,并穿过料仓21底部的置物板31过孔后与最下面一块物料的底部接触,置物板31继续上升会带动物料上升。

为了保证物料放置于空料仓21的时候料仓21的底部足以支撑物料,且在物料上升的时候置物板31足以支撑物料,如图2和图4所示,优选地,置物板31的边缘区域间隔设置有凸起,相邻的凸起之间为凹槽,在料仓21的底部,与置物板31的边缘区域的凸起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凹槽,与置物板31的边缘区域的凹槽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凸起。

也就是说,置物板31过孔的形状与置物板31的形状匹配。如此设计,当物料直接放置于料仓21底部时,由料仓21底部的凸起提供了相对更大的接触面积,当物料由置物板31抬升时,置物板31边缘区域的凸起提供了相对更大的接触面积。

当然,置物板31的结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置物板31的边缘可以为波浪形,或者,置物板31可以为梯形、三角形、椭圆形等。

料仓21的数量可以大于两个,当料仓21的数量为多个时,旋转台22优选为圆形,各料仓21的开口在旋转台22上均匀设置,且各料仓21的开口均朝向背离旋转台22圆心的方向。如此设计,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机械手吸取装置吸取不同料仓21内的物料,或者同时向多个料仓21内补充物料。

为了防止旋转台22旋转过量,优选地,储料机构2还包括底座24,旋转驱动器23安装于底座24上,底座24上安装有限位块25,当旋转台22旋转过量后,旋转台22与限位块25接触,限位块25阻止旋转台22继续旋转。如图2所示,旋转驱动器23通过支架26安装于底座24上,具体地,旋转驱动器23安装于支架26上,支架26固定于底座24上。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3包括:滑轨,置物板31的一端与滑轨接触,置物板31与升降驱动器32连接,升降驱动器32用于驱动置物板31沿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放置于置物板31上的物料沿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在使用过程中,滑轨的长度方向即竖直方向,因此,置物板31可带动物料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毛刷211。

进一步地,升降机构3还包括滑台33和连接板34,置物板31通过连接板34与滑台33连接,滑台33位于滑轨内部,置物板31位于滑轨外部,滑台33与升降驱动器32连接。为了便于固定安装,升降机构3还包括固定板35,滑轨安装于固定板35上,固定板35可与墙壁或者其他机械连接,以将升降装置固定于相应工作位置。

在料仓21内的物料都被机械手吸取装置运送出去后料仓21需要转动,在料仓21转动之前需要将置物板31下降至料仓21的底部下方,该操作过程可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完成,即工作人员在看到料仓21内的最后一块物料被机械手吸取装置吸走后,操作升降机构3将置物板31下移。为了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上料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优选地,置物板31上设置有物料检测元件311。该物料检测元件311可以为压力传感器或者感光元件,若物料检测元件311为压力传感器,则当置物板31上放置有物料时,压力传感器监测到有压力存在,当置物板31上无物料时,压力传感器监测到无压力存在,此时触发升降机构3,使得升降机构3驱动置物板31下降;若物料检测元件311为感光元件,当置物板31上放置有物料时,感光元件检测到的光线较弱或无光线,当置物板31上无物料时,感光元件检测到的光线变强,从而触发升降机构3,使得升降机构3驱动置物板31下降。

如图2所示,料仓21的侧面设置有减重孔。减重孔使得料仓21的重量更轻,从而便于旋转驱动器23带动料仓21转动,从而减少驱动料仓21转动所需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器23和升降驱动器32均可以为气动驱动器、液压驱动器或者电动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同时还提出一种上料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上料装置。

上料系统与上述上料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