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逃逸式捕虫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513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防逃逸式捕虫网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逃逸式捕虫网。



背景技术:

用来捕捉飞行迅速、善于跳跃和在水中游动昆虫的网,通称捕虫网。据不同昆虫的习性和生活环境,而需使用不同的捕虫网。捕虫网一般可区分为捕网、扫网和水网3种类型。扫网用以捕捉灌木丛或杂草中栖息的昆虫。规格结构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应选择结实、耐磨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用扫网扫捕昆虫是采集途中的主要采集方法,可以在大片草地和灌丛中边走边扫,扫的时候要左右摆动。水网专门用以捕捉水生昆虫。制作水网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透水性良好,通常用细纱或亚麻布制作。网圈规格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较短呈盆底状,网柄应长些,以便使用者站在塘边或小溪岸边,采集水面或水中的昆虫。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另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使用传统的捕虫网兜,须及时将捕获的昆虫转移,否则难以防止昆虫外逃,捕捉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逃逸式捕虫网,能够解决传统捕虫网兜捕捉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逃逸式捕虫网,包括第一网兜、第二网兜和支撑杆,所述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分别设置在支撑杆两侧;所述支撑杆包括直杆和圆环,所述直杆和圆环固连,圆环内部具有螺纹;所述第一网兜包括开口网兜和第一圆环,所述开口网兜与第一圆环连接,所述第一圆环与圆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网兜包括网兜和第二圆环,所述网兜与第二圆环连接,所述第二圆环与圆环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开口网兜两端均具有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环外侧具有对称的握持片。

优选的,所述支杆为多段式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圆环外侧具有对称的握持片,内侧具有对称的药物涂抹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逃逸式捕虫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防止捕捉过程中昆虫发生逃逸现象,提高了捕捉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网兜,2、第二网兜,3、支撑杆,4、药物涂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防逃逸式捕虫网,包括第一网兜、第二网兜和支撑杆,所述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分别设置在支撑杆两侧;所述支撑杆包括直杆和圆环,所述直杆和圆环固连,圆环内部具有螺纹;所述第一网兜包括开口网兜和第一圆环,所述开口网兜与第一圆环连接,所述第一圆环与圆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网兜包括网兜和第二圆环,所述网兜与第二圆环连接,所述第二圆环与圆环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开口网兜两端均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圆环外侧具有对称的握持片。所述支杆为多段式伸缩杆。所述第二圆环外侧具有对称的握持片,内侧具有对称的药物涂抹板。

使用时,第一网兜和第二网兜分离。单独使用第二网兜通过扫网或者其他方式对昆虫进行抓捕,在抓捕成功后将第一网兜通过螺纹旋紧在支撑杆的圆环上,和第二网兜连接为一体。在需要取出昆虫时,将手伸进第一网兜的袖套内对昆虫进行抓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逃逸式捕虫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防止捕捉过程中昆虫发生逃逸现象,提高了捕捉成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